「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啥意思?

時間 2021-05-29 22:21:44

1樓:平凡時光

這就是說明,講道理是沒有用,反而會適得其反的。跟別人講道理就等於跟沒文化的人講微積分一樣,硬逼著別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硬逼著別人認同厭惡的理論,這不是在逼良為娼,將善良淳樸的良民逼成悍匪嗎?所以聖人講再多道理,也不會改善這個社會,也不會讓人們生活更美好,反而加劇社會的不良風氣,危害社會。

2樓:六帝策劃·李社長

不要標榜聖人,如果大家都崇尚聖人、國家也給聖人很多功名美女,那這世間就會有很多大盜裝成聖人的模樣去竊取整個國家。

因此不要標榜,不要過於崇尚。

3樓:奕煊

從黑格爾「存在即合理」的角度來分析

「聖人」與「大盜」是一對反義詞,與陰陽;光明、黑暗;好、壞;對、錯......一樣。

如果沒有黑暗,那麼光明也不會存在。也就是說,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東西,我們也不會說「有東西」,就是《道德經》中老子說的「有生於無」。

世界上沒有偷盜的人就不會有抓小偷的人,世界上只要還有警察,就說明罪犯一直都存在著。世間萬物就保持著這種聽起來「奇怪」的陰陽平衡中,聖人因為有了小人的襯托,才顯現了光輝。世間如果只有聖人,那麼「聖人」是否也是「普通」人了呢?

所以說有智慧型的人看到的就是比我們普通人要究竟,修行是修什麼呢,最終我們要到達什麼境界呢?為什麼有成就的人都會感謝給自己坎坷的人,而大部分人都只是怨恨對自己不好的人。為什麼「聖人」和覺悟者都在普度眾生,為什麼地藏菩薩發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裡似乎也都能夠理解一二了。

4樓:黃忠

這句話意思是對的,但有點戾氣,偏向於咒人,可能是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人其實做自己,做普通的人最好,這是人可以自由的原因。

人最原始的時候是自由而共和的,正如一家,但慢慢的就有人說,聖人才能提供做人的標準,普通的人應該遵從和服從聖人。

人於是慢慢的相信,也慢慢的失去了自主和自由的機會。

大概是歐洲的黑死病,告訴了歐洲人神聖的不存在,所以就有了文藝復興和科學的興起,後來的一切證明了人只有成為了人,釋放了人性,才能真正獲得偉大和幸福。

之後全球那些神聖的傳統都受到了衝擊,聖人也就幾乎成為形式、儀式、擺設的東西,從第一位中下來了,第一位則是自由和科學補上,當然這個歷程血腥而又漫長。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其實有點言重了,聖人只有從第一位中下來,變成次要位置,大盜就會少很多,人就已經可以擁有成為人的空間。

拋棄聖人,徹底找回自己和自主,當然也是可以的,但現在基本做不到,畢竟,大盜們還有不少,他們一定要留住聖人,否則他們怎麼可以大盜而又特盜呢?

5樓:大頭

聖人就是大盜,老子盜道為自己的學說並建立和延續了隴西李氏,孔子盜周禮為儒,傳承衍聖公千年,百家趁西周滅亡,信仰崩塌之際要麼直接入周王室竊書,要麼求教於竊書者建立自己的學問,道者,盜也,彼之盜在器物的以次充好,吾之盜在理論的移花接木,異乎,易乎?

6樓:以為很認真

先來明確下,聖人。是對人類個體,全方面的最高評價。至極,也就無錯。

這個「聖人」,不是指一心求道,求真,有成之後的人。這樣的人,也不會自稱聖人。他們知道,是人都會有缺陷。是人就永遠達不到聖人層次。

這個「聖人」是指一些人口中的聖人,人為打造,強行推崇出來的聖人。這些不是聖人的人,是會犯錯的。是會做出錯誤示範,錯誤決定的。而聖人的影響力,犯錯就是影響天下,與竊世大盜無益。

只要還有人標榜聖人,還有人記得聖人這個概念。那麼這些欺世盜名,禍亂天下的大盜就會永遠不絕。

再進一步,就是各種權利,榜樣,標準,都應該模糊。人人只活成自己的模樣,才是最好。

7樓:無名之樸

這裡的聖人是指那些並不懂的真正大道,而是以人為制定的規則作為道德標準的人,這些人為標準就是「仁、義、禮」,這些人為標準實際上是不公平的、是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工具。這裡的大盜並不是僅僅指偷盜,也包括欺世盜名、虛偽、權術和欺詐等。以這樣的方式治理社會,必然造成大家相互欺詐,為了各自的私利你爭我奪,矛盾會越積越多,不斷惡化,最終造成社會的混亂。

老子提倡的是追求真正大道的聖人,他們無私、利他、不爭私利,遵循客觀規律,不以自己的主觀因素干涉社會運作,並能夠帶領人類社會按照客觀規律、自由自在地生活。

8樓:阿非

語出《莊子·胠篋》,指聖人所提倡的聖智仁義都會被大盜所利用。就如你用保險箱去防盜,但大盜來了,將整個保險箱盜去,還怕你的箱子不夠牢固呢!又如田氏篡齊,不但奪去政權,就連維護政權的法制都奪去,並坐享其成。

此外,盜蹠之所以成為大盜,都有他的道啊!推測屋內有什麼財寶,屬聖;首先進入屋內,屬勇;最後乙個退出屋內,屬義;判斷可否行動,屬智;分贓公平,屬仁。作為大盜,這五種品德缺一不可。

這就是盜亦有道了。世人利用聖人之道行惡的多,行善的少。聖人之遺害天下就大過利益了。

越標榜聖智仁義,就越容易成就大盜。因此,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9樓:晦明

孔子和墨子和柏拉圖都「尚賢」。賢人在上位,治理國家。

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

因為,凡民看到的不是「賢」,而是「上」——上位者擁有的權力、福利。於是,就會假裝賢人而竊位。

這並不是賢人的過錯。

10樓:

這句以前確實沒聽過,查了資料,此句出自《莊子·外篇·胠篋第十》,原文如下:

《莊子·胠篋》

夫谷虛而川竭,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為之鬥斛以量之,則並與鬥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而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鬥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盜蹠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

孔夫子在《論語》中教誡子路說:「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末學對此句此文確實初知,不敢妄下議論,因此摘錄原文於此。

然學傳統文化儒釋道,不知不覺快到十個年頭,就末學所知向師兄匯報。言之有理,乃古聖先賢之道,末學不過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言之有誤,乃末學錯解聖賢義,非聖賢之非,是末學之過也。言前先申明如上。

看歷史,春秋戰國乃是亂世,然正因亂世,才興起諸子百家,百花齊放,其中猶以儒、墨、道為突出。諸子百家之言,說一千道一萬,無非望世亂得治,天下太平,和平出現。雖入道門之法,千差萬別,實條條大路通羅馬,登堂入室乃見其同也。

說到區別,儒家入世,道家出世,這是儒道之分別,待到佛法東傳,佛家出世更究竟,因有儒道之基礎,方在中國得以興盛。

清朝周安士先生,有一部書,名曰《安士全書》,印光大師極力讚嘆,大力弘傳,稱之為曠世奇書,非一般善書可比,後人稱之為準佛經。末學有幸得遇此書,只看了前面一些,因自己學識淺薄,並未看完,方知印祖所言不虛,待有了根基,必再深入此書。

末學記得安土先生有過一段【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的論述,大意如下。儒家講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此仇必報,然仇人如果一心為公,一心為眾,則此仇暫緩。等仇人為眾服務結束,再報殺父之仇。

安士先生說儒家說得有道理,子不報父仇,乃不孝也。但不能因私仇而誤眾人,誤國家,因此等待仇人為公結束再報此仇,合情合理。然再深入佛法,方知我們有今生父母,更有過去父母,未來父母,說到深處,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今生父母被殺,乃是果報,有果必有因,因乃前生殺人,導致今生被殺。為報今生殺父之仇,而去殺前生之父,冤冤相報何時了。明白此理,才知佛家說的真有道理。

佛家論三世,儒家論一世。安士先生說,愈深入佛法,愈知儒有道理,因儒只講一生一世,因此,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一定要報。而佛講生生世世,勸我們放下屠刀,不必冤冤相報。

因此立場不同,眼界不同,表面結論不同,實均有道理,端在當人之境界、心量爾。

說上面一段,就是想說明,各家均說的沒錯,正是佛經所謂: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然契機契理尤為重要,藥無優劣,對症方是好藥,契機尤為重要。

再回到原題。老子、莊子,均提倡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所謂循道而行。這事實上已經有點接近佛法了。

論語中有一句: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就說明了當時的社會風氣,要知道這句中的【今】指的是春秋那個時代。

上古時代,學人求學是為了自己,為了成就自己真實的道德學問;而今之求學之人是為獲得別人的讚揚、恭維,換句話說,為了博取虛名而已。因此我們現在人口頭經常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但卻是斷章取義,和論語這句連起來: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方知人要不為了成就自己的德行學問,那真的是天誅地滅。

老莊之所以提倡道法自然,只因當時學人大部分均為博取虛名而己,因此才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

像佛法要求更高,至少要了生死出三界,完全斷掉見思惑,才證得初級果位阿羅漢,菩薩、佛陀的境界則要求更高。因此才看出儒家之契機,當時孔夫子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很多大德都勸孔子別幹,包括老子也勸,但孔子見義勇為,當仁不讓,積極的入世態度確實也值得我們學習。

道、德、仁、義、禮,從這五個字來說,道家提倡道和德,儒家提倡仁、義、禮,後世再擴充為仁、義、禮、智、信,確為做人的初期準則,慢慢再擔公升到道和德,這最契合一般人的根基。

再論孔子,夫子一生奔波,為天下太平,可諸侯無人敢用,怕夫子奪權,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夫子之門生三千,七十二賢,各種人材都有,像我們熟知的子貢,用今天話說,那是個大企業家,家財超千億,還是個大外交家;像子路,那是軍事大家,做個將軍、元帥有餘。然夫子絕對不做奪權之事,這事雖利在今世,可後世影響不好,後人學此則天下亂,人民苦。

夫子之所以為聖人,看得很深遠,此事絕對不會做。像三國之孔明,這都是學孔子之賢人,蜀國劉備之子再不堪,再樂不思蜀,絕不會推翻之。這些都是聖賢道德、德行之體現,因此方才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

11樓:淨土觀自在

這句話是老子說的。同樣也符合佛教的道理。

佛為什麼沒有做帝王(人王),而出世做了法王。

因為征服自己的是聖人,而征服眾生的是帝王。

再講一句「小盜竊物,大道竊國」

聖人用智慧型征服了自己,大盜用聖人的智慧型征服了眾生。

故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世俗俚語「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所以孔子一直提倡「內聖外王」。但是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孔子也忙碌了一輩子,結果沒有成功。

應該怎樣理解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這句話?

一班一斑 一字之差,止死之別。我聞。知黑守白,知噁揚善。悲已愛人,人,實為眾生相。死了乃活,活,見證不死心。大善者大邪,通神者近妖。大忠者,方為大勇。大仁者,詮釋大義。忠於國家,義在民情。如是,聖人與大盜,就是我們自已一已之心。故曰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大盜不死,聖人不止。掛牆,拜拜,就完美了。大盜...

孔子是聖人,還是大盜?

荊棘 如果你考慮的是道家哲學,那麼按照道家哲學,沒有所謂的聖人與大盜,道家要求不區分人與人,即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這世上有聖人嗎?都是有機物裝什麼乾淨?孔仲尼怎麼可能是聖人?把孔孟尊為聖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對他人思維的一種引導,這種引導他人思維的行為是純潔...

你窮的不止是口袋,還有腦袋!

黃倩 我大學211,日語專業,錯過了10月研究生的申請時間 4月之前一定要拿到內諾!不想浪費半年直接申請了院生。4月不斷修改研究計畫書,5月準備托福,6月初考完托福立即學經濟,一直到8月底。學習經濟的時間前後兩個多月,對乙個沒專業背景的人來講非常倉促,但是一切皆有可能,還是合格了。1.不論你是否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