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翰林究竟什麼地位?

時間 2021-05-13 03:47:22

1樓:不繫園主

明代翰林院並不是一開始就作為內閣基地,其政治與文化地位的提高,與科舉制度聯絡之密切化、固定化,有乙個不斷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

明初,翰林官的選取主要通過薦舉和徵召,故而翰林官魚龍混雜,流品不一。因襲元製,明初翰林院也作為安置年高文人儒士之地,以收羈縻籠絡之效。「年六十以上者,置翰林,備顧問」。

從政治功能方面看,明初翰林官之作為堪稱空前絕後。明朝立國前後,東征北伐,萬機待理,明太祖運籌帷幄,多得力於文人儒士的贊襄輔弼。如「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策,就由儒士朱公升所獻。

宋濂更是「首用文學受知,恆侍左右,備顧問」,「每旦必令侍膳,往復諮詢,常夜分乃罷」。整個明朝「禮樂製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成為翰林官從幕後登上台前的轉折點。相權、君權集於皇帝一身,然國事紛繁,連明太祖朱元璋也不能勝任,乃設定殿閣大學士,於翰林官內選取吳臣等人任之,定為五品銜,同時將翰林院降為五品衙門,與此相配,這是翰林院品秩降低的由來。

以翰林官任大學士,是因為翰林官確實才堪重用;以低秩攝高職,是為了防止翰林官弄權。洪武三年,明太祖諭翰林院雲「翰林雖職文學,既列禁近,凡國家政治得失,民生利害,知無不言,唐陸贄、崔群、李絳在翰林皆能正言讜論,裨益當時,汝等宜以古人自期」,此後翰林地位不斷提高,建文帝時期,翰林學士黃子澄是削藩政策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可見翰林官受倚任之重。

明成祖即位後,侍講解縉、編修黃淮入直文淵閣,不久命翰林官楊榮、楊士奇、金幼孜、胡儼入直預機務,這是內閣制度的由來。內閣掌獻替可否,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起草詔旨,御經筵,其權日重。解縉以「好聖孫」勸諫立仁宗為太子,可見翰林官參與國家核心決策之深。

楊士奇、楊榮在仁宗朝皆遷尚書職,雖居內閣,然官至一品。至嘉靖時,內閣朝班位列六部之上,大學士必自翰林出相習成例,翰林官的政治功能空前強化。

從文化功能上考察,翰林官的出身要求日趨嚴格,翰林院史官之修撰為狀元之專官,編修為榜眼探花、及留館二甲庶吉士之專官,檢討成為留館三甲庶吉士之專官,侍讀、侍講皆由史官公升任,從制度上將翰林與科舉制度直接聯絡起來。

翰林官掌管科舉事務,明制會試、鄉試考官,國子監祭酒、司業,各省提督學政,非翰林官不得充任,使得翰林院與科舉制度相輔相成,繁榮了文教,也更加擴大了翰林官的政治影響力。此外,詹事府也是翰林官序列,使得翰林官的發展出路更加寬闊,「翰詹科道」即由此而來。

總的來說,明代翰林官是科舉的極致與歸宿,也是卿相之搖籃與階梯。

2樓:大漢皇帝

掌管朝廷機要,參與參與重大決策是不可能的;簡而言之翰林院就是只有學霸中的學霸(庶吉士)才能擔任的、入內閣的必經之路的、芝麻大小的抄書官。

究竟pentagon在韓圈擁有什麼地位排名呢?

ShirlyChen 別問這個問題我們還是朋友.pentagon真的是讓我覺得很虧的組合.明明實力顏值都炒雞讚卻一直紅不起來.在國外都比國內好,不知道nh啥情況 除了不紅,當然shine還是不錯的,結果益達泫雅爆戀情,給了才有起色的PTG致命一擊.我覺得PTG值得更好的,成員顏值真的無短板本命鄭禹碩...

明代女子用什麼扇子?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明清盛產摺扇,就此傳入歐洲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乙個級成部分,它與竹文化 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係。歷來中國被譽為制扇王國之稱。扇子主要材料是 竹 木 紙 扇 象牙 玳瑁 翡翠 飛禽翎毛 其它棕櫚葉 檳榔葉 麥桿 蒲草等也能編強或製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 造型...

為什麼明代仕女圖中的明代服飾和通常大家認為的明式不一樣

呃,這更多的是個藝術史問題,甚至與禮服系統的滯古性無關。中國的仕女畫自女史箴圖始,後來和遇仙圖關係密切,這些神話的發生時間對明人來說,也是古代的乙個時期,就像塑造給現代人的道教人物,俱將一段時期的風俗作為當時的特徵,像龜茲風 希臘風將某地風俗作為符號一樣。 春梅狐狸 我們看個清朝的,就更明顯了 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