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皈依佛門的結局是個悲劇嗎?如何看待惜春的這個結局?

時間 2021-05-12 21:50:48

1樓:江一

[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注意那句風塵骯髒違心願,明代尼姑庵有很多做暗娼的,恐怕惜春下場也不是怎麼好。

2樓:

去看看三言兩拍,體會一下裡面尼姑的生活,你也會可憐她的。

關鍵還不是窮,而是在古代尼姑地位太低,常被人當免費的淫窩。

就是你仔細想想紅樓夢裡的尼姑庵就夠你毛骨悚然的,紅樓夢裡有個賈什麼的族人,因為親娘巴結王熙鳳,撈到乙個管家廟的差事,有一天被人當街調笑:「自從管了那個廟,你家裡也有錢了,你十天八天的不回來住在廟裡,荒唐個沒夠……」乙個男的住在全是女人的尼姑庵裡十天八天的荒唐,你說他在做什麼?

有個老尼姑,別人求賈府辦事,先求她,可見她本來就兼職這一行。

還是個小孩子的智慧型兒隨便就和剛認識的秦鐘上了床。

這就是古代的尼姑生活。

你以為四大皆空嗎?

3樓:六月花開

皈依佛門的結局並不算太差,但惜春並不是一心皈依。信佛之人大抵面和心善,而惜春確實冷心冷腸,出家是不願理會世事浮沉,確是可憐的。

4樓:

首先,曹公對於佛道的態度是有不同層面的。

一方面,書中有一僧一道,有神通,把女媧補天石化成美玉,使之下凡歷劫,寶玉和鳳姐被魘,也靠他們來救。 寶玉在書中有兩次參禪悟道的經歷。 類似這種,有覺解有智慧型,清晰的看透世間苦,而能理解到萬般皆空,這樣的出家是正面的。

另外一方面,書中也謗佛毀道。比如魘了鳳姐和寶玉的馬道婆。那一回的主旨就是勸誡大家防著這種人。

還有王夫人信佛,跟金瓶梅裡面吳月娘差不多,比如,王夫人把小戲子趕出大觀園,然後來倆尼姑把芳官給騙到尼姑庵了。還有一開始,有尼姑忽悠鳳姐破壞張守備女兒姻緣的事情。 對於這種情況,曹公是看不上的。

那麼回到題目。 惜春覺解程度並不高。有一回專門是惜春傳,基本上能看出來,惜春人非常固執冷酷。

在這種情況下,而且是賈府敗亡的情況下,惜春出家,落得個青燈古佛伴餘生的結局,並不是個好的結局。

5樓:耿莉

皈依佛門原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但是按明清兩代制度,女子出家要四十歲以後,也就是在四十歲前她沒有度諜,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出家人,同時,泰山姑子了解下?

6樓:

首先我們定義悲劇——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為什麼說「可憐」,因為「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那麼在此之中,曹雪芹毀滅了什麼給人看?

青春。他毀滅了包括惜春在內的十二金釵們的青春。

「混沌世界,天真爛漫,坐臥不避。」此乃大觀園內眾女子之青春,也是惜春的青春。

在這裡我們只說惜春。少女花季,卻無奈入了佛門,與青春無緣,與情愛無份,這便是悲哀。

這悲哀,等同於嫁了人的女子,染了男人氣的女子,渾濁的魚眼睛。

這悲哀是大於生死的。

「悲涼之霧,遍披華林,然呼吸領會者,獨寶玉而已。」寶玉領會到的,就是這等悲哀。

惜春皈依佛門的結局,正是這等悲劇。

混沌世界,天真爛漫,坐臥不避。到頭來,不過是落得個煙消火滅,花落人亡,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7樓:芊芊

紅樓夢是一部大悲劇,其中的女子皆逃不掉悲劇宿命,千紅一哭,萬豔同悲。

文字描寫的是末世,惜春在處於末世的末法時代皈依佛門,就如第五回她的曲文裡唱的:「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惜春皈依佛門也躲不過悲劇的結局,正如妙玉一樣。 拙見。

8樓:danieliao

當然是悲劇。

惜春的出家並非是釋加牟尼那種「悟透了生老病死苦」的大徹大悟真正的出家,也不是妙玉那種帶著伺候下人,一堆極品古董被養在精緻的攏翠庵裡帶髮修行。

從主觀上來說惜春並無佛心,她一點也不慈悲,也毫無「眾生平等」或者「普度眾生」的想法。她只是想求「自身乾淨」,這是因為她出生於比榮國府要髒亂得多的寧國府,因為自卑而謀生的一種精神潔癖(類似於很多得過肝炎的人會特別頻繁洗手一樣)。

從客觀上來說,惜春的出家並不能像釋加牟尼一樣大徹大悟(因為她並無佛心),而且紅樓夢中的「佛門」也絕非清淨方外之地。身為罪臣之後,哪怕出家逃過了罪責,好一點在某個尼庵成為芳官那樣做粗活的姑子;悲慘一點無廟敢收,只能落得成為雲遊尼姑的份(乙個四處流浪的美貌尼姑,會遇到什麼人什麼事真的很難說了)。

綜上,乙個侯門公府的千金小姐,被迫出家為尼。她不可能像釋加牟尼一樣於修行中徹悟大智慧型,不可能像妙玉一樣寄託豪門還有閒情修剪梅花,不可能像寒山、拾得一樣隱居深山自在一生。她只會在寺廟做粗活終老,或是緇衣乞食流浪一生,更有甚者或許會因為自己的美貌在流浪過程中被人玷汙,這難道還不是悲劇嗎?

9樓:芣苢玉公尺

歷經世事後出家,可能大徹大悟,是境界的提公升。

但是惜春經歷過什麼,她出家的年齡很小,此後一生,貧寒孤寂,和以前錦衣玉食的生活反差如此大,不知道那只大海燈能不能照亮她的生活,悲哀的是,她已經沒有重新選擇的機會了。

乙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要出家,你放在自己身上,你放在周圍那些笑容爛漫的小姑娘身上,可能發生麼,但是惜春為什麼對出家有那麼強烈的執著,這不是說明其實她的心境很悲涼麼?

推薦歐麗娟紅樓夢。

在惜春最迷茫的時候,沒有人幫他調整,只能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沉浮,侷限在自己看到的乙個點上,無法自拔,等到她以一種決絕的方式徹底告別這個世界,徹底回到自己的小世界中,她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我們有機會調整自己的看法,但是惜春沒有這個機會,從來沒有這個機會,侯門小姐,這樣的命運不讓人悲哀麼?

10樓:勝玉

妙玉被迫帶髮修行,作者不認為是悲劇,悲在最後"風塵骯髒",但惜春最後"淄衣乞食 ",卻是薄命。智慧型兒從小出家,心向紅塵,也未必算薄命,所以,是否有自由支配的充足財產是判斷是否悲劇的重要標準之一吧。

11樓:李彥平

首先,這是個意識鄰域的判斷。主要是對悲喜劇的理解因人而異,我認為順應自然而生者,且喜則易,逆自然而生者,則悲且艱。

惜春,在《紅樓夢》裡疑問較多,不知其母是誰?為啥要寄養到榮國府?為啥和賈珍(親兄長)不來往?

為啥不參加父親(賈敬)的葬禮、閨蜜只有妙玉,且和賈家的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有冷麵、冷心、冷美人之稱,惜春的性格的形成,估計和其成長的經歷有關。

有人罵子女,你為啥要生到帝王之家,有人卻削尖腦袋往上爬,有人寧願在小轎車裡哭,也不願騎著自行車笑,有人出生就含著金勺子,有人一生裹著破棉襖。有人從容赴死,有人跪著求生。喜劇悲劇,都是人生一劇,我之喜,君能享?

我之悲,君能分?子非我,安能知我之悲喜哉?

順其自然,樂安而知天命,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亦快哉。

12樓:吳天天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當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修不放逸,修不放逸已,當復思惟: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為究竟無上梵行,現法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13樓:齊天大聖

這個是價值觀的不同導致的,比如孔子盼了一輩子當官,但是沒人重用他,所以他很鬱悶,因此在他眼裡,當官是好的,而當平民是不好的,可是道家的莊子,別人拿八抬大轎請他當官,他反而拒絕了,說當平民比當官好多了,你認為他和孔子哪個觀念正確?紅樓夢中價值就是認為達官顯貴要比出家好,出家就好像孔子眼中的平民,屬於碌碌無為的庸人,但是佛教反而認為眾生都在苦海中煎熬的,出家反而可以了脫生死

為什麼電視劇集甜蜜蜜的結局是乙個悲劇

四月裡最美的謊言啊 韓陽主動調走了,莎莎死心了,雷雷和葉青終於表露真心重修舊好了,結果呢,張軍來了,帶著車毀人亡 兩敗俱傷的決心,加速駛向雷雷和黑皮,雷雷為救黑皮,直接被車撞飛,成了植物人,可能永遠不會醒來,而葉青也向雷雷父母說明絕不會離開雷雷,你說這是悲劇嗎?也許是,但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轟轟烈烈過...

二戰的結局是個偶然嗎?

廣州土著 題主要問的是 二戰 還是 結局 結局肯定是必然的!就德意日的實力去挑戰美英蘇,不敗才有鬼了。但二戰本身也是一種 偶然 當然我說的 偶然 是指德國法西斯。但如果沒納粹德國,二戰一樣會打起來。區別就是德意日挑戰美英蘇和美蘇結盟挑戰英國的區別!就算沒德國,美國和蘇聯都會挑戰英國的霸權的! cai...

你覺得二戰的結局是個偶然嗎?

當然不是,二戰新老帝國重新劃分世界蛋糕的繼續,結局是是國家實力的體現 實力不足的新興帝國的日戰敗 老牌帝國英法交出全球大量利益淪落至二流國家,美蘇兩個新興帝國崛起。 淹死的一條魚 嚴格來說是必然的。因為社會問題納粹不得不打,產能上打了的話就不得不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馬後炮。什麼敦刻爾克沒讓英法聯軍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