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語與客家話在詞彙讀音上有哪些相似之處,和粵語呢?

時間 2021-05-05 21:57:19

1樓:tom zzy

借一下 @Vincent Yeung 的圖

說一下這個比較的問題。第二條,這裡只列了部分輕唇字讀重唇,看起來贛客,包括粵都有這個特徵,但是根據項孟冰的統計,客家話讀入重唇的字遠多於贛語,而且分布的趨勢很明顯,廣東福建的字數較多,江西的字數少,贛語則是越接近贛南越多。流攝字的韻母音值根本沒有比較的意義,特別是作為分割槽的標準,而且例如興寧的客家話音值就並非如此。

流攝一三等分立的方言大部分都是這個格局演化的,況且客家話內還有不分流攝一三等的。五字的讀音同樣也沒有太多價值,只是乙個常見的ngu->ng的音變,客贛都有沒發生這個音變的,而且還有零星母音不是u的。

第二個表中的比較,顯然第二項對大多客家方言都不適用,保留了知三章與知二莊對立的客家話遠多於合流的,11的部分韻母呈簡化趨勢簡直不知所云,陰入低陽入高的格局也只是部分的特徵。

再說表三,第七項果宕二攝無合口顯然是錯誤的,果攝閩語也有很多字為ai。

客家話最重要的排他性特徵就是次濁陰調,大部分客家話都可以在平上去入中都找到(如果陰陽去沒有合流或者以其他形式儲存對立),這暗示客家話早期兩套響音聲母,並且在閩語中也有反映,但不是以聲調的形式。

客家話和贛語在讀音上,只能說是由於主體層次的母音格局類似,如果選擇韻尾儲存接近的方言,聽感上比較接近。如果考慮閩西的客家話,除了宕江攝基本都是ong/iong,讀音可以說差別極大。

詞彙上,贛語和客語的基本詞就沒有幾個相同的,相同的詞彙基本上都來自於南朝通語層,廣泛存在於所有六南方言中。客家話和粵語在詞彙上如Vincent Yeung的答案所說,與粵語更為接近,不過這是梅縣的情況,我估計是來自於一部分和粵語的共同創新。但是客家話還和閩語共享一批基本詞彙,並且幾乎不存在於其他方言(不考慮土話鄉話)。

總之,贛語和客家話的相似最為表面,如果按照共同創新的角度,與粵語相似。如果是共同存古,最接近閩語。

2樓:南潯北流

豬都讀jū。贛語有些讀dū,有些讀jū。

年輕人都叫後生仔,顯年輕稱為出後生。

家具都叫家私。

紅薯都叫番薯,私以為番薯才是正統,涼薯才叫地瓜,紅薯和紫薯都是番薯的一種。

3樓:

核心贛語(南昌-撫州)反而更像核心客家話(梅惠小片)

贛南客家話、閩西客家話(除去靠近廣東的兩個縣)反而各自創新比較多,比如丟失入聲韻尾

4樓:有光亞布

客家話內部已經發生分化!

梅州為代表的廣東客家話,受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地區粵語電視廣播、珠三角工作求學等因素影響,音調已經發生明顯變化,我是江西客家人,長期在珠三角工作,贛南客家話、廣東客家話的差異感觸尤為深刻!廣東客家話帶有越來越多的粵語音調!

贛南客家話代表的江西客家話,從核心層次上說屬於客家話的乙個分支,但語音又受到贛語明顯影響,越往北越明顯!原因:1、贛南、贛中地區很多客家人就是從贛語區遷徙而來,因此方言保留很多贛語元素;2、明清時期從閩粵遷徙而來的客家人長期與贛語區移民、贛南本地居民雜居融合,形成了贛南特色客家語音;3、贛南、贛中自古屬於江西管轄,融合接觸多,自然受到強勢贛語影響,這個不單單是語言,還包括宗教信仰(如贛語許真君、萬壽宮信仰在贛南比較流行)、飲食(贛南菜偏辣、重油、愛鹹,與贛菜相似);4、贛南是客家人發源地,很多廣東客家人是從贛語區、贛南遷徙至福建,再到廣東,因此客家話和贛語源頭上類似,贛南山區比較封閉環境恰能保留客家話最原始的成分。

幾百年後,客家話或將從地球消失!

關於粵語,閩南語,吳語,客家話,等方言起源,流傳,互相的關係?

閩語在唐朝引入文讀回福建,唐朝之前閩語一直是口語,但閩語粵語從來都沒有在中原流行過,屬於地方方言學習當時官話融合下來的結果。客家話還是偏向於唐宋之間很多詞基本屬於日常用的,但戰亂搬遷多數是窮地方讀不起書基本上只會讀不會寫,個別地方會加上兩句少數民族方言例如韶關。客家話寫出來的日常用語字還是很有古文味...

小饅饅 在客家話中是什麼意思?

湖南以及雲貴川部分地區有稱叔叔或姑母為滿滿的。客家話這種稱呼少見。邱錫鳳福建 上杭客家話研究 滿滿是指爸爸,這個滿滿可能一開始是指叔叔,跟浙江湯溪叫爸為叔,叫媽為嬸一樣,是希望兒子容易養大。客家話在親屬稱謂裡用 滿 的不少。廣東 梅縣方言詞典 滿 man陰平有乙個義項為排行最小,還收了收了 滿子 排...

客家話與今豫陝等地方言有何異同?

主要相同點有 以下圖片來自項夢冰 晉陝甘寧部分方言古全濁聲母的今讀 2 梅縣等地一部分二等字有i介音,鄭張尚芳認為這意味著客家人南下較遲啥的。但是梅縣等地二等字有i介音的韻母與沒有i介音的韻元音節對立情況很少,很多是互補的,所以二等字的i介音也不排除是後來裂化出來的。3 與官話主母音的音值相對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