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法臨帖,是求筆法準確還是求字形相似呢?

時間 2021-05-12 04:22:58

1樓:davylin

書法臨帖開始時應求字形相似,筆法在臨習過程中會不斷體會。因為不同的書寫方式,其筆法會有差別。如伏案而書與持卷而書在書寫時筆法會有差別。

2樓:不想說樺

個人覺得不做研究不搞專業,如果只是自己想提公升寫字水平,求相似就可以,當然每個人想法不同。相似之後可以自己調整,覺得適合自己感覺就可以了。

3樓:灰燼

書法也許還是實用技術轉變為藝術的一門學問。

所以理論上對他進行分析,去模仿古人在初學階段是正確的,在臨摹到熟練以後,對結構,筆法爛熟於心,進行創作的時候就不必按照這樣的方法。

4樓:我要喝手磨咖啡

最初學習書法時,首先要掌握的是用筆,這時最重要的練習是要把用筆完成的正確,並且形成習慣。誰都知道要逆鋒(藏鋒)入紙,要收鋒出紙,何時靠頓筆鋪毫,何時在頓的同時收筆,何時頓中轉鋒,何時借助頓下的彈起而鉤挑。但是怎麼樣才能把柔軟的筆頓成順心所欲的狀態,要有乙個練習過程。

這個過程要在相對不是很注意字型,但還要有一定的字形中完善並形成習慣。也就是說這段時間先要把筆行走在字帖中的字形中,其最好的辦法就是描紅。此時不用擔心字的結構,但還要按照字的結構去用筆,去完成每乙個筆畫。

有人認為兒童才這樣學字,其實不然,這時帖中的紅只要有一點蓋不上,用筆就沒有到位。這時的蓋不上主要不是粗細、大小的問題,而是外緣形狀上的差異。

等到書寫中每一筆都把描紅帖中的紅筆全部蓋到以後,保持著這種用筆習慣,在不那麼考慮用筆的情況下,對著字帖再去臨寫和感受字的結構。

開始臨帖是要有臨像的要求,因為初學用筆,初步模擬結構都需要通過與原帖的吻合程度來檢測用筆是否得法,有無把握住結構的規律和特點。但這時要求的「像」是用來檢測筆法掌握程度的標尺,而不是以「像」來做為臨寫的終極目標!就像我們學校裡的學生考試,所有的學生和老師都有乙個目標,那就是得滿分100,考80、90分的同學很羨慕那些考得更高分的同學,哪位得了100分,就好像是完全掌握了這門知識。

可是到了工作以後,往往是那些考試在80多分的同學更出色,為什麼呢?能考80分以上時,主要的部分一定是拿握住了,再往上考就需要放更多的精力去在記憶那些細節的部分,但是在考試以後,這部分往往也是首先被忘記的部分。非要達到滿分,而提高的最後幾分所花費的精力要比乙個學生達到80分還要高許多,如果合理的使用這些精力,去學更多更廣泛的知識豈不更好?

知識真正掌握還是要看在實踐中的應用是否得當。

臨是要向像的方向臨,但目的不是像,目的是要正確的掌握方法,像只是乙個參照而已。考試是要向100分努力,但目的是掌握知識,100分只是乙個指標。

如果用筆、結體的方法掌握了,沒有那麼逼肖也沒有什麼。

檢驗用筆不一定逼肖,可能筆畫精、細、長短不那麼準,但是突出部分、收縮部分的形應該是相近的,結構上用重疊透光去量可能會有差異,但特點都寫出來了,交接都很合理就是掌握標準的程度。

細想一下,怎麼可能臨得一樣,又怎麼能逼肖?還別說人與人的不同,就是比起技術來說,寫熟後自運發揮的技術,臨時怎麼達到。意念和筆的瞬間變化。不同的心態,紙、筆、墨的不同

初臨的目的就是初步掌握用筆,並形成自主的用筆習慣,這種習慣就是一走筆就出來該出來的筆畫,而不是按筆畫的模樣去走筆!其次就是初步理解字形和結構,進而在連線的運筆中運用筆意和筆勢去形成這些字形和結構,而不是背好結構的框架而用筆去填充。(讀崔寒柏老師文章有感)

5樓:禾齋

你想,學字跟學別的手藝類的事情都差不多,開始學的時候你可不得從頭一點點看一點點學,老師先要幫你開眼,得讓學生能看到這些細節,然後進行精確臨學,等你熟能生巧了就融通成習慣了,不可能讓學生上來就瞎寫吧?那樣是很快,但是一輩子都不會得法,書法就在於這個法字。

再言筆法與結體,對於初學這基本是是並重的,而筆法尤重,把最難最高古的筆法學對了,再擁有足夠眼力,學什麼就像什麼,我講的很直白了,縱觀古今學書者,都不外此法,但今天的人文環境跟古時候不能比,所以更需要用功

6樓:素荀齋主

應該都比較重要,字型好比人的身材,筆法是具體長相細節,如果看整體首先引入眼簾的是大面積的視覺感,因此字型好是第一眼美人吧,把眼睛吸引住了才會有機會看第二眼的細節。

7樓:賺夠了錢就退休

古人臨的帖沒有特別像的,用的紙筆墨都不同,同乙個人寫兩遍也會不同,非要寫的一模一樣是不可能的。描摹也不行。學書法最終不是要寫自己嗎?

8樓:雨打梨花

臨帖要精臨,不能抄帖,這樣很難進步,應該每乙個字要熟練,先向象裡寫,再往熟練寫,再背臨,要學會過單字關。

乙個字寫

五、六遍即可,照著寫兩遍,一定要往像裡寫,然後找感覺,比如揹著寫,看能否記住。

再進行用筆的動作訓練,從速度、虛實、比例等方面提煉著去寫,有針對性、有目的的去訓練,把每乙個字都寫透它,也就是從生到熟到背到各種轉換,不斷提煉,最後放開去怎麼寫都有韻味。

9樓:林牧之

力求神似,形似次之。也就是筆法為上,形狀次之。

讓蘇軾臨摹自己的手札,也許蘇軾臨摹的準確度比不上當代人臨摹。

從王鐸,趙孟頫等人臨摹的王羲之作品來看,也並非完全的精準臨摹。

10樓:翌淼

首先一定要筆法準確,如果你的筆法不準確字形再好也不是那個帖的風格;在筆法準確前提下再加強自行的聯絡,有些人天生自行好,有些人就不行,字形還是要多讀帖,多練,多思考才能寫得更好。

11樓:糖果

字是由筆劃和結構組成。

筆劃也就是線條。而書法是線條的藝術。

所以筆劃的重要性遠大於另乙個因素結構。

你說的問題大約是針對初學者,他們對線條的認知還是個空白,就先用精細模仿建立對各種線條的基本認識。

大腦啥都沒,手上啥都沒的,其餘都是空談。

古人寫字肯定不會如此慢來,但古人初學寫字者肯定也快不起來。

12樓:白石教你學書法

這種教法,扯淡!而且誤人子弟!你想想,古人寫一封信,這麼寫,一天都tm寫不完!

我最討厭這種教課的人,不僅耽誤初學者,還騙錢!

13樓:七星閣主

書法臨帖分為實臨、背臨、意臨、創臨等方式。

實臨,是指將字帖或範本放於眼前,用毛筆對照著寫。看乙個字,寫乙個字,這是初學者最常用的臨帖法。

背臨,是指憑藉對字帖的記憶進行臨寫。背臨又分指臨和心臨。指臨,是指在不具備紙、筆的情況下,用手指在桌子、書本等物體上臨寫。心臨,是指利用想象力,在腦海里設一張紙、一支筆來臨習。

意臨,是指臨習法帖氣韻、意境的方法,臨習時不求與帖中字形一樣,但求整體氣韻和諧一致。意臨,是帶有創造性的臨習方法,不適合初習者使用。

創臨,是指選取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作」臨寫,類似於集古字的創作。

在仔細觀察古人的臨帖作品時,我們就會發現,臨帖是不可能完全到達原帖效果的。不管是多麼有名的書法大家,也不可能做到與所臨的原帖一摸一樣。

例如:蘭亭序的臨帖,褚遂良、虞世南、趙孟頫都是不同的,如下圖所示:

從中,你就會發現書法家臨寫的字形也不相同,但筆法卻是相同的。

因此,我認為,臨帖不在於形似,而在於神似,筆法才是出神的關鍵。所以,臨帖務求筆法準確。筆法到位,神采自出。

14樓:大莫

為什麼臨這個帖呢?因為它美,美體現在哪呢?就在字形啊,字形具體指什麼呢?就是筆畫的長短粗細,字距行距,出鋒角度啊。

筆法準確和字形相似本是相輔相成的,你為什麼要把他們對立起來,只取其一呢?不解。

15樓:乙隻布丁

筆法。開始臨摹字帖時要注重筆法,字形不必刻意追求相似,因為你會發現到後面脫離字帖之後,字形是很難練得和字帖一樣的,可以說是一種屬於自己的形體,但是筆法是字的根基,所以說筆法是重頭.

16樓:肉彈衝擊

學唐人的法度可以嘗試這麼寫,宋元明清的字這麼學準學歪。這種輔導班只是為了讓學生寫的好看,不求內韻,畢竟書法真的想入門還是請個專業的老師吧,現在網上的網課也得多家全看仔細分析(有許多魚目混珠的江湖體)。

現在那些班的方法適用於速成。。讓他們的學生換乙個人的字估計又會亂

最後,記得勤奮,書法在入門前一定要勤練。入了門之後就算你一段時間不寫,提起筆寫幾個字感覺就會回來。(入門指你懂得如何去書寫,個人建議魏碑『張猛龍』→唐楷『多寶塔』→篆書『新莽嘉量』『秦詔版』→隸書『曹全』→行楷、草。

這一套學下來至少你基礎的入門完全沒問題,不過至少得兩年多)

17樓:蜀素

臨帖臨的像不是目的,臨帖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掌握該字帖的筆法風格結構等等特點,而臨的像會讓你更方便對上述那些東西的掌握,二者本末不可倒置。

18樓:華府小書僮

按理說在臨貼過程中這倆都應該注意做到相似,但如果真的要分個一二的話,我認為是筆法拍前面,大部分書法家的筆法都是大同小異的,而結構則各不相同。有了嫻熟的筆法,如何布置結構和章法,那就取決於自己的審美觀了,那就是個人最顯著的特徵。

19樓:手寫客

兩者當然都很重要,兩者都要抓,如果在某方面沒下功夫,最後也得補上去才行…

不過我覺得首重字形,字形是骨架,是根本。

然而我是不臨帖的江湖體哈哈哈

20樓:書法教研室

你的回答體現了你的如下認識:

第一,你沒有限定臨帖的主體。你認為所有書寫主體的臨帖方式是同一的,或者你壓根忽略了這一問題。

第二,你將筆法與字形割裂且對立。

關於第一:基於文字學習的人和基於藝術追求的人在臨帖的方式上差別極大。古人所謂臨帖以前者為主,今人臨帖以後者為主。因此,古人重結構,而今人重筆畫。

關於第二:字形有兩個組成部分,筆畫和結構。筆法重在保障筆畫形態以及部分漢字結構乃至章法的實現。

因此,筆法是不能與字形完全割裂和對立的。重視筆法自然就要重視筆畫和結構,反之亦然。

當然,由於筆法主要用於保障筆畫形態的實現,其與字形結構的確存在著一定的緊張關係,即很多時候,重視筆法難免無法兼顧結構。

這實際是捨本逐末的做法,是現代人藝術創作理念指導下書法實踐所發生的異化。其實重結構輕筆畫才是學書的正著。

這就跟學英語不要過分重視發音一樣,你發音再地道,沒有阿三表達那麼流利,豈非買櫝還珠啊?

說到這裡,我反問乙個:試辨析書法與筆法的區別。

21樓:大連先生

在於臨帖用筆。如用口徑4公釐以內、出鋒35公釐以內毛筆(大概數值)可求筆法準確,因為古碑帖都是小毛筆的字。求字形準確的話,可用如今常見的大毛筆,通常鋒長不小於55公釐為佳。

還有兩點:一是古人是懸肘懸腕書寫;二是古人寫字時,不是五指執筆,僅用拇指和食指兩個手指捏住筆管寫字。

大學生的衣服是應該求質還是求量?

榴蓮姑娘 求質求質求質 安雅 小姑娘,真誠地說,你這讀書都沒讀好 量變引起質變,何以你還要追求量?積少成多,你衣服最終只會越買越多,何必急於一時填滿你的衣櫃?生活是越來越有滋味,不要太急於求成,改變自己也要慢慢來,時間會帶給你一切想要的東西,但是女孩子首先要懂韜光養晦,日積月累,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和物...

背單詞的正確方法是什麼?是求質還是求量?

可可 背單詞沒必要把每個中文意思都背過,每天瀏覽幾百個單詞,並且第二天覆習之前看過的,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收穫的。遺忘很正常,只要每天堅持看單詞,多幾遍就會記住。最後背過單詞不是最終目的,閱讀中鞏固詞彙的意思才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畢竟那麼多的中文意思是背不過來的。 PeterHSJ 這個其實主要看...

生物專業未來,是繼續還是轉行?求建議?

L.K 無意爭執,但是對生物行業缺陷入深深地絕望,也許是自己的原因,我已經決定轉行,也許能行,也許不行。我很單純地想找點可以變現自己idea的工作。祝你我好運 考公,讀在職研究生,讀個管理類專業。反正我本科985生物工程,跨考上岸了。我本科畢業21歲。我不認為我這個專業在有生之年有好待遇。 西你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