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清代袁枚《子不語》中的《南山頑石》?

時間 2021-05-11 23:10:51

1樓:迪肯斯

注:本故事由筆者翻譯自清代袁枚所著志怪筆記小品 ——《子不語》,篇末附有對應章節之文言文原文,敬望周知。

在海昌有乙個姓陳的秀才,在肅愍廟裡祈禱肅愍君(此神本名于謙,是個忠義冤死的民族英雄,肅愍是他的諡號)於夢中為他指點迷津。(古代相信有些神明會在夢中為世人指點迷津,所以一些廟宇會有禪房供信眾休息待夢)。陳秀才果然夢見肅愍開啟門請他入內,陳秀才徘徊不已,不敢冒然入內。

肅愍君說:「你以後就是我的門生了,從禮節上而言你應該從正門而入。」陳秀才這才進去,坐沒一會兒,就有人通報肅愍君說「湯溪縣的城隍有事請見,」緊接著就看到乙個帶著官帽的神明走了進來。

肅愍君讓陳秀才與城隍施對等的禮,說:「他是我的部下,而你是我的門生,論資排輩你應坐上座。」陳秀這才惶恐而坐。

沒多久,陳秀才就聽到城隍與肅愍在小聲說話,卻又聽不清楚說的具體是什麼。只是隱約聽到「死在廣西,中在湯溪,南山頑石,一活萬年」這十六個字。沒過多久,城隍就要先行告退,肅愍君讓陳秀才送城隍出門。

到了門口,城隍對陳秀才說道:「剛才與肅愍公說的話,你可剛好都聽到了?」陳秀才說:

「只是聽到了十六個字」城隍說:「你好好記住這十六個字,日後會應驗的。」送完城隍,陳秀才又進去見肅愍君,肅愍君也說了同一番話。

陳秀才驚醒過來,把夢中所發生的事情與那夢中聽聞的十六個字告訴別人。卻沒有人能夠解釋這夢境當中的含義。

陳秀才家境貧寒,有個姓李的表弟,被選任為廣西某個地方的通判,想帶著陳秀才一起去上任。陳秀才不肯去,說:「夢中的神明說『死在廣西』,如果我與你同去,恐怕會有不祥之事發生。

」陳秀才的表弟李通判則解釋說道:「神明說的是『始在廣西』,是始終之『始』,不是死生之『死』,如果你真的會死在廣西,怎麼會有『中在湯溪』,(在湯溪中舉人)呢?」 陳秀才覺得這麼說也有道理,於是就跟李通判一起到了廣西。

在李通判的通判署中,有個西廂房,平時被緊緊地鎖住,十分詭秘,沒有人敢去開那個門。陳秀才卻作死去開了那個門,發現這西廂房中有園亭花石,景觀環境很是不錯,於是就搬到了那裡面住。住了乙個多月也沒出現什麼古怪狀況。

到了八月中秋,陳秀才喝醉了在庭園中吟詩道:「月明如水照樓台。」突然聽到空中有人拍掌笑道說:

「『月明如水浸樓台』更好,既然說如水,若把『浸』字換成『照』字就差了點。」陳秀才大驚失色,抬頭看那發出聲音的地方,看到有乙個老翁,帶著白藤帽子,身穿葛布衣服。(漢唐時期文人愛穿葛布),坐在梧桐樹的樹枝上。

陳秀才害怕,急忙想逃入臥室內。老翁從樹上落地,用手拉住陳秀才,說道:「你不用害怕,世界有像我這般風雅的鬼嗎?

」陳秀才問道:「老先生是哪位神仙?」老翁說:

「別說這些,我先跟你論論詩。」 陳秀才看著老翁面容古樸,與常人無異,於是逐漸不再防備。兩人登堂入室,互相唱和,吟詩作對。

這老翁所寫之字,都是蝌蚪一樣的形態。陳秀才問他,老翁則說:「我還是少年時,俗世之間都崇尚這樣的筆畫,今天我也很想用楷書來寫,只是習慣了,一時間沒有辦法馬上改過來。

」老翁所說的少年時,是在女媧還要往前的上古時期。

自此之後,老翁每到晚上就會來找陳秀才,總是放蕩不羈又故作親近的樣子。

李通判的書童經常看見陳秀才拿著酒杯向著空氣對飲,急忙將這事告訴了李通判。李通判也覺得陳秀才近來精神恍惚,責罵陳秀才說:「你的樣子已經沾染了邪氣,怕是『死在廣西』的預言要應驗了。

」陳秀才這才恍然大悟,與李通判謀劃要回老家躲避那老翁。不料剛剛才登船,那老翁早已在船上等候,而旁人都不能看到這老翁。路過江西的時候,老翁對陳秀才說:

「明天就要進入浙江境內,我跟你的緣分已經到了盡頭,不得不跟你吐露真言:我修道已經一萬年了,尚未得成正果,是因為少了三千斤檀香來雕刻一尊玄女像而已,今日我求你幫忙,如若你不答應,我則要借用你的心肺。」陳秀才大驚,問道:

「敢問仙翁所修何道?」老翁淡淡地說道:「斤車大道。

」陳秀才瞬間領悟,「斤」、「車」二字,合起來就是乙個「斬」字,更加害怕了,惶恐地說道:「等我回家跟家人商量一下如何操辦。」

他們一起回到了海昌,陳秀才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親友,他的親友們都說:「你早前夢中肅愍君說的『南山頑石』,不就正是這個妖怪嗎?」第二天,老翁如約而至。

陳秀才說:「老先生您可是家住南山?」老翁大驚失色,罵道:

「這可不是你能知道的,一定是有惡人教你的。」陳秀才又將老翁這話告訴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說「這樣的話,可以將這妖怪拉入肅愍廟,你或能逃過一劫。

」陳秀才聽這朋友所說,將老翁引到肅愍廟,老翁面容失色,想要往回跑。陳秀才雙手強抓住老翁,把老翁拖入廟中。老翁立刻引天長嘯,沖天而去。

自此,這妖怪就再也不見蹤跡。

後來,陳秀才冒用浙江湯溪鎮的戶籍去參加科舉,竟然中了進士,而會試的同考官是當時的狀元於振。(肅愍君本名于謙,因此陳秀才因為於振當同考官而得以中進士,是應了上面肅愍將陳秀才認為自己門生這一事。)

1.一字師

故事中的陳秀才生活在海昌,古代的海昌應是浙江一帶,操的方言應是吳語,而在吳語中,「始」與「死」是同音字,都念「sy」音,所以他聽到城隍說的預言——「sy在廣西,中在湯溪,南山頑石,一活萬年「才會有「始在廣西」與「死在廣西」的歧義。

同音不同字,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的兩種結果,「sy」在廣西,這一句話可謂「有生有死」、「有始有終」。

陳秀才在故事開端以為「死在廣西」,而拒不前往;隨後又因表弟解作「始在廣西」,而毅然同行;在廣西遇到頑石老翁後,又因表弟點撥:「死」在廣西將要應驗,又再匆忙逃命。這故事設計巧妙之處正在這一字一念(念頭),一念之差,差以毫釐竟能謬之千里

就故事意念設計上而言,讓故事主人公陳秀才這平日擅長舞文弄字之人——命懸一「字」,甚是諷刺。這不正是西方編劇理論裡常說的「Irony」(反諷概念)嗎?

老翁首次登場教陳秀才將「月明如水樓台」 改為「月明如水樓台」,老翁的文采確實甚是高雅風流:因「月明如水」已是把月光的柔美比喻成了水,若後面的動詞能再聯絡前面的比喻,用適合水的特性的「浸」字則可讓詩句頓時昇華,如此一改,的確讓人能感覺用字的精妙。老翁堪稱陳秀才的「一字師」。

「一字師」本有典故,如今世人常以此稱呼善改詩文的人;比喻乙個人虛心學習的胸懷,即使比自己多認識乙個字或了解一件事也可為自己的老師。頑石老翁這「一字師」不只改了陳秀才這乙個字,還教陳秀才用生命領悟了「始」與「死」一字之差可關乎性命。我想這正是寓意:

真正做文章做學問的人,必須字斟句酌,惜字如命。

古人常說「一字千金」,而頑石老翁為陳秀才改了一字,又讓陳秀才領悟了「始」「死」之差足以致命,最後又教了陳秀才悟出了「斤車大道」,頑石老翁不跟陳秀才要個三四千金,只要三千斤檀香,怕已是饒了陳秀才不少學費。後來這僅能作出「月明如水樓台」 這等俗句的不才秀才之所以能高中進士,怕也是經這南山頑石一役,方才領悟字雕句鏤,一字不苟的深意。陳秀才後來得以高中,這頑石老翁功不可沒。

如此說來,「sy」在廣西,也未必就是「始在廣西」或「死在廣西」,而應是「師在廣西」。(「師」在吳語中也是「sy」 音)「師在廣西,中在湯溪,南山頑石,一活萬年」,才是正解,也更恰當。

「師」在廣西,「師」讓其「死」裡逃生,「死」裡逃生後,方「始」知一字一珠,字字珠璣。實是妙哉。

2.「斤車」與「頑石」

陳秀才問頑石老翁「所修何道」,老翁答到「斤車大道」,陳秀才領悟「斤車為斬」,由此惶恐不安。但這怕也是陳秀才悟性過低,連頑石都不如,才如此解讀。「斤車」加起來是斬嗎?

不然!「斤」在古代本指斧頭,作為動詞有砍削之意,《莊子》中就有「運斤成風」的典故;而「車」字在古代本是牙下骨之名,後來也引申為「削」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兩個字都是「砍削」與「雕琢」之意。

上文不也提到了老翁對陳秀才說「為少檀香三千斤,刻一玄女像。」嗎?

所以這「斤車大道」,並不是什麼「斬」,而是「雕琢大道」。

這「頑石」究竟何方神聖?文中就有答案:「所雲少年時,乃媧皇前也」,老翁說他少年的時候,是在女媧出現之前。所以老翁寫的字是如蝌蚪一般的上古文字。

再思之,這老翁本是「頑石」,何為「頑石」?未經斧鑿的石塊稱為頑石。也就是這老翁是未經斧鑿的石頭,所以這未經雕琢的石頭,終日修習「雕琢大道」,以求能飛公升歸天。

而這老頭不只愛雕琢實物,還愛雕琢文字,文中老翁幫陳秀才改字不正是「字雕句酌」嗎?在船上,老翁說還要借陳秀才的「心肺」一用,用來幹嘛?自然也是雕琢。

為什麼要雕琢心肺?明·宋濂《序》:「師友良矣,非雕肝琢膂,宵詠朝吟,不能有一驗其所至之淺深。

」「雕肝琢膂」 同「雕肝琢腎」,心肝脾肺腎是人之五臟,意義上是相等的,這也是說為什麼頑石老翁要借陳秀才的「心肺」。誠如古文所說,良師益友,就是要互相雕琢心智,良師更要雕琢學生的心竅。所以頑石老翁意寓應是這陳秀才之心竅欠缺雕琢,甚至不及他這一頑石。

需要老翁以死相挾,演繹這一場爛尾戲方才開竅。(不然,這上古靈石怎可能被那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拉拽進入肅愍廟呢?)

最後這本是補天「頑石」完成「為師」的任務,自然也就回歸本位沖天而去。

海昌陳秀才某,禱夢於肅愍廟。夢肅愍開正門延之,秀才逡巡。肅愍曰:

「汝異日我門生也,禮應正門入。」坐未定,侍者啟:「湯溪縣城隍稟見。

」隨見一神峨冠來。肅愍命陳與抗禮,曰:「渠屬吏,汝門生,汝宜上坐。

」秀才惶恐而坐。聞城隍神與肅愍語甚細,不可辨,但聞「死在廣西,中在湯溪,南山頑石,一活萬年」十六字。城隍告退,肅愍命陳送之。

至門,城隍曰:「向與於公之言,君頗聞乎?」曰:

「但聞十六字。」神曰:「志之,異日當有驗也。

」入見肅愍,言亦如之。驚而醒,以夢語人,莫解其故。

陳家貧,有表弟李姓者,選廣西某府通判,欲與同行。陳不可,曰:「夢中神言『死在廣西』,若同行,恐不祥。

」通判解之曰:「神言『始在廣西』,乃始終之『始』,非死生之『死』也。若既死在廣西矣,又安得『中在湯溪』乎?

」陳以為然,偕至廣西。

通判署中西廂房,封鎖甚秘,人莫敢開。陳開之,中有園亭花石,遂移榻焉。月餘無恙。

八月中秋,在園醉歌曰:「月明如水照樓台。」聞空中有人拊掌笑曰:

「『月明如水浸樓台』,易『照』字便不佳。」陳大駭,仰視之,有一老翁,白藤帽,葛衣,坐梧桐枝上。陳悸,急趨臥內。

老翁落地,以手持之曰:「無怖。世有風雅之鬼如我者乎?

」問:「翁何神?」曰:

「勿言。吾且與汝論詩。」陳見其鬚眉古樸,不異常人,意漸解。

入室內,互相唱和。老翁所作字,皆蝌蚪形,不能盡識。問之,曰:

「吾少年時,俗尚此種筆畫,今頗欲以楷法易之,緣手熟,一時未能驟改。」所雲少年時,乃媧皇前也。自此每夜輒來,情甚狎。

通判家僮常見陳持杯向空處對飲,急白通判。通判亦覺陳神氣恍惚,責曰:「汝染邪氣,恐『死在廣西』之言驗矣。

」陳大悟,與通判謀歸家避之。甫登舟,老翁先在,旁人俱莫見也。路過江西,老翁謂曰:

「明日將入浙境,吾與汝緣盡矣,不得不傾吐一言:吾修道一萬年,未成正果,為少檀香三千斤,刻一玄女像耳。今向汝乞之,否則將借汝之心肺。

」陳大驚,問:「翁修何道?」曰:

「斤車大道。」陳悟「斤」、「車」二字,合成一「斬」字,愈駭,曰:「俟歸家商之。

」同至海昌,告其親友,皆曰:「肅慰所謂『南山頑石』者,得毋此怪耶?」次日,老翁至。

陳曰:「翁家可住南山乎?」翁變色,罵曰:

「此非汝所能言,必有惡人教汝。」陳以其語語友。友曰:

「然則拉此怪入肅愍廟可也。」如其言,將至廟,老翁失色反走。陳兩手挾持之,強掖以入。

老翁長嘯一聲,沖天去。自此,怪遂絕。

後陳生冒籍湯溪,竟成進士。會試房師,乃狀元於振也。

父不慈,子如何孝?

Merion 父不慈,子可憐 子不孝,父可憐。這是比較初級的想法。比較高階一點想法是 父不慈,父可憐 子不孝,子可憐。父不慈 已使我目不忍視,子不孝 尤令我覺得悲哀。 Fister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些都是美好無缺的圓滿現實中很難做到和實現多多少少都是有問題的 坐坐行行 理論上來說,父不慈,子是無法...

如何理解「不誠無物」?

知一 誠就是誠意,物就是事物在內心的映象。理解事物只有誠意,正心,不加私慾,才能順應天理,映象才是清晰的。而道就是天道天理,天是道,一花一木也是道,萬物本質都是道,而人心只有誠意不加私慾才能順應天道。順應天道那麼人就是天,人也是一花一木,萬物同源,皆是天道。順應天道就是無人欲的干預,格物致知。 意思...

如何理解遲子建《群山之巔》的結局?

jamie 1.所有的事情都是輪迴,從悲劇開始,也結束於悲劇。2.書中有兩個一塵不染的人物,乙個是安雪兒,乙個是單夏。安雪兒掉下神壇,那麼單夏也一定要變成惡魔。3.太過美好的人,總會有惡魔的一面 比如安雪兒,比如單夏,比如唐眉 太過壞的人,也總有惹人憐的時候 比如辛新來,比如單爾東,比如陳金谷 再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