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劉慈欣認為主流文學過於 自戀 的文學觀?

時間 2021-05-11 22:15:55

1樓:wenads白小強

首先,他是大劉,他是科幻界的一哥,他有資格去說這番話而事實上現代文學的確向更內化,自我和自我衝突的領域發展了,雖然不乏像白鹿原這樣的現實主義作品,可是見少賣少,事實上巨集大敍事的衰落,像戰爭與和平這樣的文學已經難以看見

背後的原因是因為電視電影已經取代了文字作為主流敍事媒介的地位,所以今日要再出現巨集大的敍事小說,基本上可能性微乎其微

時代變了

2樓:clifu

我99年開始看了四五年的科幻世界。我有個感覺,科幻世界裡的作者在試圖打破一些什麼東西,具體是什麼我說不出來。

我是這樣認為的,科幻當然是歐美強,中中國人想學,但學來的總是差的太遠,沒法與之相提並論。讀者們有選擇絕不會給中國這些新手作者機會。於是他們只能另闢蹊徑。

我說不上來這些人的特色,但確實他們一直在找尋一種不同的風格,在極度掙扎,好像如果找不到就要死。或許真的會死。

所以我看到王晉康的水星播種的時候無比嘆服。一般只有年輕人才突破自己,老前輩都是不忘初心。他作為行業老前輩,泰斗級的人物,竟然會向年輕人學習。在其他文藝領域,很少能看見。

看到大劉的這段言論,我大約能夠琢磨出點味道了。任何好像公理一樣的觀念,其實都可以向著反方向去思考,或許能走出一片不一樣的天空。當然,我相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他一定也是有著一些不可改變的原則的。至於是什麼,我還沒看透。

3樓:甚誰

告訴我只有這灰塵般的地球和人類出現後這彈指一揮的時間值得去表現去感受,其餘那廣漠的時空都不值得一瞥,因為那裡沒有人,沒有人性,文學是人學。

文學與科學一直保持著相當遠的距離,文學可以(有時也很積極)去描寫被科學和技術改變了的世界,但堅定地拒絕把科學揭示的世界影象和世界觀納入自己的核心,國內外,東西方,莫不如此。

文學正在走向更深的自戀,巨集大敘事正在消失,越來越內向,越來越宅,人與大自然的關係自然淡出視線,甚至連對人與人的關係也漸漸不耐煩,只剩下自個兒與自個兒的關係,只剩下個體的喃喃自語。同時,拋棄了時代和人民的文學卻抱怨自己被前者拋棄。

作為乙個科幻迷和文學上的外行,真的無意指責什麼,還是那句話:人類和文學都有自戀的權力,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要素過多。

其實我上本科的時候就看過這個訪談,每當我自己覺得自己在學術道路上一事無成,關於文學的什麼都沒有學到的時候,我都會把這個訪談拿出來看,這樣至少我會明白,至少我還是學會了一些很多人不知道的東西。哪怕這些東西在文學領域其實不過是常識罷了。

4樓:tom

網路文學不自戀。全靠打賞、訂閱數活著,自戀得起來嗎?

大劉難道這是準備寫網文來著。。。

說到底,所謂外向的、巨集大的敘事。。。還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空虛而自戀的靈魂。。。

5樓:「已登出」

這個「主流文學」說的大概是目前的體制內文學。

這塊確實自戀。

因為能在這塊混起來的人寫的東西只是少部分人評出來的,它未必能夠經得起(通常經不起)更大多數人的檢驗。雖然它在文字功底上的訓練相當專業,但這並不決定文學最終的命運。

根據我的觀察,現在能寫所謂「主流文學」,作品常見諸各大期刊的人,他們的知識面和受教育經歷並不太高也不雜。而且乙個缺乏競爭力,相對在發表而非內容這塊還算可以的創作環境,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認識上的安逸,勢必使得他們的作品缺乏張力,會比較單一且無味。

科幻近來確實火,學界也開始研究。但總的我持保留意見。前幾個月讀到韓松老師的《醫院》,首先覺得很驚豔:

我還沒讀過能把佛教意識和科幻邏輯聯絡在一起的小說。但退一步講我也在懷疑,讓科幻這種型別化的文體承載這些嚴肅性的思考,是不是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文學形變?這種變化是不是積極的?

有待觀察。

總的來說,目前大陸的文學生產體制確實有問題,這點劉沒看錯,只不過不懂得怎麼說得更深、更到位罷了:在西方,文學和科學一直相互影響,因為廣義西方人的命運首先跟科學史聯絡在一起,科學的進步影響西方人對世界的觀察,這種影響直接反映在文學創作中。

文學並不是沒有「人」了。只是經過這麼多年,現在一下不知道,「人」到底在哪兒了。

6樓:

大劉就是因為自身難以突破的這種認識侷限,寫的個體人物才那麼紙片吧……但是大劉寫群體寫得特別好,那些社會形式、權力載體,因為有這些的刻畫,三體打下的讀者才不僅僅是科幻迷,且做到了世界性的傳播,而這些難道不屬於人類或人性嗎?恐龍會有宗教嗎?草木會有軍閥嗎?

對於宇宙來說,人類本身的意義可能確實微渺。實際上人類存在的意義應該就在於因為我們自己就是人類,它相對於我們重要。所以浮士德的精神掙扎也成為巨集大的篇章,所以百年家族的孤獨史詩也成為不朽的浪漫。

我不是為了去追求任何一種事實、真理、或梳理未來的脈絡而去接觸文學,有時甚至恰恰相反,我是為了看到混亂、迷茫、屬於過去的原始的力量才深入文學。那些講述著微小的人類的文字,何嘗沒有在講偉大的時代與世界。

7樓:小恐龍

實話。那時候的大劉是乙個很實誠的人。

但是我覺得他對卡爾維諾的理解有偏差,對後現代主義的理解也有偏差。恕我不一一展開。這也是值得我很長時間去思考的命題。

8樓:業火血路

近十年,除了一部三體近乎全民狂熱的追捧。

還有幾部是由文學界寫出來的

廣受追捧的書?

你們如何看我不在乎,但顯然

近十年,值得一看,值得追捧的書只有那麼微不足道的幾部三體大秦帝國

還有什麼?

又即,作為大秦帝國,我更喜歡的是電視版,各種表情包各種玩梗,確實比原著有趣。

電視的受眾本來不是年輕一代,他們基本不看電視了,但顯然,大秦帝國把他們拉回了熒幕前。

9樓:朱玉辰

首先我不理解大劉為什麼會這麼想,因為不知道他是以什麼心態在什麼情況說的。以我的淺見能有這種結論的不是帶偏見就是閱讀量太小。大劉應該是個很能接受新觀點的人吧,畢竟科幻作家。

身為作家也不可能閱讀量小吧。。。其次咋的算主流文學,原來科幻不是主流文學的嗎?我以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就是主流文學,跟題材沒關係的說。

我也不是很懂啥,但是我覺得,文學就是作者的表達吧。作者為了某種訴求完成了作品。有人想表達某種觀點,有人反映某種現實,有人就是想賣錢。

但是在作品中作者一定某種思想吧,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悟,這是讀者的事,和作者沒關係,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是固定的。但是作者也是人,大多數會寫自己相關心的東西吧,現在社會環境導致大家更關注自己的內在,所以寫書的時候關注內在的作家多了。這和自戀沒關係吧。

總不能乙個人不願意想未知的外物就是自戀吧,人的內在對人來說某種程度上也是位置的吧。而且宇宙總是有某種規律的,人類因為人,所以擁有人類的道德。蜘蛛是蜘蛛所以有蜘蛛的道德,人類並不會覺得蜘蛛的道德不可接受。

因為我們知道這樣的道德是怎麼得來的(當然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但是對人類全體來說算是知道吧,畢竟知識就在那,只要願意找都可以知道)。我覺得關注內在也是對這種規律的探索吧。至於有些答主說的矽基生命啊能量生命體啥的,作家不關注這些不是因為自戀,照現在情況來看,大部分作家到死可能人類還沒發現這些生命存在的確切證據,不關注不能說人家自戀。

我覺得這個問題倒更像是乙個人關注了別人沒關注的東西就覺得別人固步自封圈地自萌了。

回覆 @王ever 的時候想到大劉說的自戀也許是對人性的自信而不是對人性關注吧。技術至上科技至上不就是體現出人性的不可靠嗎。但是我覺得,就算跳脫出人類這個物種,還是要存在人這個概念吧。

對自身的關注,對人性的關注才能認清自己因何為人,什麼樣的生物可以被叫做人,這樣才能明白自己人渺小吧。不也是先賢們對自身的思考加上科學的進步我們才能認識到自己只是幸運一點的生物,而不是天選之子,才能不那麼的自大。再說也沒有只在人性上打轉啊。

很多著作都是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道德與環境等等的。托爾斯泰有見自然女神的短篇,手塚治虫的火鳥更誇張的展現了不同環境裡道德的轉變。這些作品就算完全沒有人至少是以與人相關的概念為核心的,就比如說有答主提到的完全不同的生命也許會有完全不同的道德。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情況會產生什麼樣的道德會是重點吧。如果就貿然寫乙個莫名其妙的生物有一套莫名其妙的道德,這很可能邏輯不自洽。人類的道德可能只屬於人類,但是人類建立道德的過程是符合一定規律的,而這個規律應該不是只屬於人的吧。

就像蜘蛛的道德如何建立一樣,那種生物的道德也會符合一定規律,雖然與人類不同,但是符合的規律也是一樣的。這種規律,不關注人性怎麼發現。但是你要說關注乙個與人類完全不可能產生聯絡的東西才叫不自戀的話,那不是有點那啥嗎。

而且在物理上,一般管這種完全不可能探測到的東西叫不存在。人是以自身為起點認識世界的,所以描寫與人相關的事物或者概念是很自然的,不能用狹隘來形容吧。所以我覺得吧,大劉乙個挺厲害的科幻作家,這些事情不應該沒想過,聯絡到他的作品,我覺得這「自戀」是指對人性沒來由的信任才對。

畢竟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也沒法得出結論,那麼一方自然會人們莫名自信的另一方自戀了。

10樓:jellies

看了央視一檔節目叫什麼課外書的,請了大劉當嘉賓,節目上那個主持人什麼剛對科幻文學的輕蔑和對科學的不尊重與頑固恰好讓我明白了什麼叫自戀。

自戀的不是文學是人啊。

11樓:[已重置]

我討厭一切巨集大敘事的東西,可能是看史達林,波爾布特,希特拉的文章看多了,看到這些空洞偉大的名詞就,不舒服,抹殺個體的感受和存在,那是通往地獄的大門,

12樓:魚昆

生而為人,我們來到世間就套著一副枷鎖。

起初,沒有幾個人發現枷鎖的存在,後來隨著文明的發展,分化也就開始了。

有一群人炫耀自己的枷鎖並竭力讓它變得更大更重。

還有一群人歌頌這每個人都無法摘下的枷鎖。

終於,新的時代裡有人站了出來嘗試讓所有人看出枷鎖的本質。

還有人終其一生只為給人類摘下這枷鎖。

於是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受到了前兩類的嘲諷,理由是他們居然想拋棄伴隨了人類幾千年的東西。不過與此同時,他們也驚恐的看到更多的人手上的枷鎖在變的脆弱。

這枷鎖是人性和道德。第三類人中有一部分是科幻作家,第四類人是科學家。

劉慈欣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讓技術改變人性,或者解放真正的人性。僅此而已。

你們怕什麼?

如何評價匿名使用者認為「知乎上的主流女權觀點未顧及底層女性利益」的回答?

首先,你搜什麼資乎就給你推什麼,所以都懂,這人搜的所謂 女權 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反正不可能是要求農村女性原生家庭財產平分反對賣女兒換彩禮的 反對月經侮辱的 要求男性陪產假和女性產假一樣長的 要求取消離婚冷靜期 要求親密關係暴力應該嚴懲等的,畢竟裝看不見的人,你叫多大聲ta都看不見 已登出 知乎上有什...

如何評價圖中博主對劉慈欣的評價?

大道至簡。那種無病呻吟的文章能體現人文情懷?笑話!反倒 三體 系列,從WG到危機紀元,大低谷,威懾紀元等等,用巨集大的敘事刻畫了人類,在面對重大歷史變革麵時,群體意識的走向可能。個體在各種歷史浪潮中,被裹挾向前的無奈,以及不同個體對集體意識的不同反饋,不同影響。這不是人文是什麼是人文?小國寡民,油鹽...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童話《燒火工》?

說實話,本人大劉忠實粉絲,他的所有作品都看過,三體看過不下五遍。於昨天發現大劉新作,大劉出手,此是精品,滿懷激動的woc woc woc,然後購買電子版閱讀。一開始看到只有64頁 咦,超短篇?肯定構思精巧,nice。我就問,這是不是大劉早期隨便寫的超小短篇賣給出版社之後,現在出版社偶然從角落裡翻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