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空是什麼概念?

時間 2021-05-11 16:54:53

1樓:Dalia

所有這些感受都是從金剛般若中來的,從靈性中來的,這樣才能真正有受用,修行雖然見解很高,高高山頂立,還是要慢慢地深深海底行,一切相虛妄,並不是沒有相,學習金剛經並不是沒有「有」;

學習金剛經,並不是就是四大皆空;從有入手;由有轉空,空也要空,是為雖有相,而不著相,是發菩提心,而不執著菩提心;雖有三十二相;而不執著三十二相;

--- 光明禪師開示二十九

2樓:夸克

我參加了乙個十天的正念課程,讓我對佛教、對修行有了一些感受。我想說說,我所體會的空。

我個人認為,佛教的那個空,談的是這個世界本質那種體驗或認識。

當十天正念的課程,每天就是打坐,每天就是一句話:觀察和掃瞄身體的感覺,剛開始的時候,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可是就這樣做,每天觀察和掃瞄自己的身體感覺,不斷的去感受自己的身體感覺,然後觀察自己的身體感覺,對疼痛等感覺不斷的去消融,然後,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身體邊界和外界邊界的消融,也就是說,你整體不斷不斷的掃瞄自己的身體感覺,你會知道,自己是身體是大自然界是一體的,是沒有邊界的感覺。

最後,整個身體是透明的、通透的,如果用語言來進行描述的話,可以勉強的說:我們的身體和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樣樣樣的,都是像光一樣的存在,這光是透明的、是通透的,是空的。開始有了這種感覺和意識讓我的三觀都坍塌了,然後很長時間不知道如何適應。

後來,半年多的調整吧,慢慢接受了這種感受和認識。

結論:佛教的空是一種放下我們所有的耳聽、眼看等感覺,去整體感受自己的身體,去發現了這個世界存在的本質的一種認識或體驗。這個體驗與感覺,與現代物理完全沒有任何衝突的地方,最前沿的物理理論開始對這種感覺在做出科學的解釋與描述。

最後,這種體驗決不是幻覺,是任何人願意去體驗都是可以驗證的,決不是什麼神秘體驗。我個人二三十年的唯物論主義,二三十年的黨齡,決不扯謊、決不扯蛋。

3樓:我叫廢物弟

爾時,世尊告目犍連曰:「汝當知之,釋提桓因來至我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釋提桓因問我此義:『云何,世尊!比丘斷愛欲,心得解脫?

』爾時,我告釋提桓因曰:『拘翼!若有比丘解知一切諸法空無所有,亦無所著,盡解一切諸法了無所有,以知一切諸法無常,滅盡無餘,亦無斷壞。

彼已觀此,已都無所著,已不起世間想,復無恐怖;已無恐怖,便般涅槃: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是謂,釋提桓因,比丘斷欲,心得解脫。

』爾時,釋提桓因即從坐起,頭面禮我足,便退而去。還歸天上。」

4樓:洪權

靜坐時,開始出現雜念減少,然後會有個清醒的自己顯現。

這叫雜誌沉澱,清水自顯。

清醒的自己,回頭觀這個清醒,就會發現是集中的覺,連貫的覺不斷。

再觀察覺,並不是乙個整體,而是如同發射的訊號,覺只是瞬間,中間是斷開的。

這時會發生幾個事。習氣減少脫落,我見的糾纏減少。不再有這是我的這樣的立場。

好像我,這個概念糾纏是附加上去的。如果清醒覺察,我的糾纏如同乙個貼上來的枸杞膏藥。

那麼,這個只有覺,其他都是外物干擾。是為空。

5樓:遊啊遊的鴨子

鄙人愚見:

要理解空。就必須要理解色。禪宗所說色乃是指客觀存在的時間萬物。這些萬物是確實存在的,並不是虛幻的。

每個人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對世間萬物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好比每人心中都有一塊明鏡。我們在感知世間萬物的時候,看到的不過是萬物在這塊明鏡中的倒影,乙個幻象。

由於每人心中的這面鏡子不同,看到的和感知到的同乙個事物也就不盡相同。而這種因人而異的感知的本質就是空的。虛幻的不存在的。

禪所追求的,乃是拋棄這種眼前的幻像,而直接去了解色的本質。

6樓:逍遙子

他們說的太複雜,我告訴你個簡單的理解方法。我們一般人認識世界一般從巨集觀向終極微觀認識時空,佛陀從終極微觀向終極巨集觀認識世界,佛陀的逆向思維使他認識世界的深度遠超我們。如果你理解不了其他的,就把「空」理解為「時空的終極微觀態」就行了。

如果你真感興趣可以關注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對於緣,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量子物理學的量子糾纏態在巨集觀的表現。目前的量子力學只揭示了微觀量子的糾纏態。

但我們可以相信巨集觀的物質也有量子糾纏態,佛陀將他說成緣是簡化的說法。「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其實是不同時空資訊的傳遞與聯絡。

既是巨集觀的糾纏。我們之所以未發現或未穿越時空,可能是未找到進入其他維度空間的途徑。為什麼我敢這麼說。

你對比一下他們和另外兩種相似的理論即可:物質波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物理學與佛學殊途同歸,理解了兩者的關係並善加運用,就不用對所謂的佛學大師頂禮膜拜了。因為你不比他差,要對自己有信心。

7樓:內院看門人

空有空相和空性的區別,空相比如說財色名食睡,電腦手機金銀財寶等等的,雖然存在,也是無常,總歸磨滅,暫時而有,人是會死的,金銀財寶也帶不走,電腦筆記本汽車房子妻子兒女,總歸是要分離變滅,所以世間一切都是空相,沒有定相,沒有常恆。

空性是說的在空相的背後,有乙個根源,叫做如來藏,第八識,真如,非心心,阿賴耶識等名字,這個第八識對於世間的一切都沒有分別,沒有正邪的分判,你好他也不高興,你不好他也不難過,譬如太陽,東昇西落,世事無常,他不感懷,所以他是空性,雖生萬法不與萬法同侶者,他本身是遠離生滅的,眾生雖然生生死死,但是這個空性心不滅,他空性的,譬如虛空,萬物都在虛空中,萬物生生滅滅,難道虛空也有生滅的?所以不生不滅!

正因為有這個空性的存在,所以一切人都要為自己的身語意行為承擔責任(那些在網路上誹謗大乘,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變幾個馬甲的要小心了!),空相總歸磨滅,但是會形成種子儲藏在空性心如來藏中,稱之為業,因為有空性心的存在

所以說凡是因緣和合而有的,就是空相,空相背後的實質就是空性。

如果按照這樣解釋的話,大乘佛法的確是論述空性的,比如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講親證這個空性心之後的道種智也就是唯識,乃至講般若,心經也是講這個空性心如來藏的總相智(開悟就是親證總相智)。

而因果報應即是空相,空相不礙空性,空性不礙空性,正好是相輔相成,於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願有見聞者,莫謗大乘教,徒增地獄業,受苦無有量。

8樓:仙山胖老頭兒

引用一句雞湯,我們應該及時對自己清零。用於挑戰變數,存量是沒有前途的。空,就是無常,就是變化的,就是世界宇宙的乙個真實描述。

人往往追求永恆不變,愛情不變心,其實心思時時刻刻在變。這就是空。

9樓:齊天大聖

空是指無質礙性,說有但是它沒有任何實際的自體,說無它又容受萬事萬物,所以無質礙性非有非無,也可以說非常非斷。

佛教用虛空比喻佛陀的法身,就是因為虛空的無質礙性可以不生不滅,非常非斷的。但是虛空只是比喻,因為虛空畢竟是指外境,而無質礙性可以是物質層面的,也可以是心靈層面的,所以虛空不能完全等同法身,而無質礙性我個人理解應該可以直等同法身,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緣起性空的空性

10樓:如是我聞

試答之,以為引玉之用。

物理學告訴我們,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而這些又由夸克組成。夸克已經是最小的粒子了,再小就沒有了。

那麼夸克到底是什麼決定這個世界的本質。夸克沒有實體,什麼也不是,只是一堆數學引數。就像正方形由什麼組成,正方形是乙個純數學概念,沒有實體。

所以世界本質上是空的,沒有實體。

11樓:藏鋒

「當你的黑髮成為白色,當你見到枝頭的樹葉降落在地上,還有那花的種子入土、抽芽、成長、開花、結果,經過變化迴圈,又成為它原有的樣子,你記好,那就是『空』!」——這是星雲大師的說法。

12樓:北冥有魚

「空」不應該解釋為概念,「空」的提出正式為了超越所有概念。

簡單理解:

一切概念的背後都不存在概念所指向的實體,這就是空。

用《金剛經》的話來說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13樓:秋沛

龍樹菩薩的回答是這樣的。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義。

佛教說的無,空,是什麼?

Sami 空 不是沒有,是無法 恒有 水遇凍則成冰,遇高溫則成氣,一切都隨機緣變化而變化。得到會失去,失去會回來,當下即永恆,應作如是觀。這便是 空 的意義。 菩提心 什麼是空?色不異空。空不離開色 空不異色。色不離開空 色即是空。見色即見空 空即是色。空示現就是色 色空不二。性相如如 傳蕙 南無阿...

小乘佛教是什麼?大乘佛教是什麼?

信願持名 慈誠羅珠堪布 大乘佛教的靈魂是發菩提心 大乘佛教不管是燒香拜佛 誦經磕頭,還是聞思修行,任何乙個善事都離不開菩提心。任何善事行善都要在菩提心的基礎上去做,這樣才能叫做大乘佛法。沒有菩提心不叫大乘佛法。沒有菩提心不叫做大乘佛法。大乘佛教的靈魂就是菩提心,大乘佛教的精華也是菩提心,大乘佛教的基...

我的這些體驗在佛教中對應什麼概念?

德遵普賢 有或者沒有,根本不會影響你繼續向前進,但是每個人都有好奇心,這是凡夫的意識心作怪,那是正常的,但是你要明白一點,無論你遇到什麼奇怪的事情,一切不離開因果,無非是提醒你要好好學懂,修真實功德,回向給你的冤親債主,增加他們的福報,三惡道的有緣人可以停止受苦,往生善道,三善道的有緣人會化解怨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