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會不會變相被西方思想所滲透,被西方文化所潛移默化?

時間 2021-05-10 14:53:30

1樓:夏末秋憶藍

被西方文化所潛移默化,英語不應該背鍋。我們學理工的,很清楚的都會意識到,從小學開始學習的數理化生政,無一例外不是西方文化的產物。科學其實就是西方科學為主導的,而政治學,你自己想想吧。

2樓:

其實你早已被西方文化潛移默化。文化是什麼?就是你的生活方式啊。

你平時是不是穿休閒裝、住樓房、用沖水馬桶、開汽車?你的生活方式與白人並無差別。衣食住行,只有「食」與白人有差異(姑且把西方人狹義地定義為白人)。

英語沒啥大不了的,就是一門語言罷了。乙個中中國人是否崇洋媚外,並不取決於他/她的英語水平。以後你去美國領事館辦簽證的時候就知道了,看看那些中國工作人員對白人什麼態度,對中中國人又什麼態度。

3樓:

會的,不僅僅是英語,學習任何外語都會的。

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不僅僅要學習語言還要學習對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運用這門語言。能夠上教科書的文化和風俗習慣都是很正面的或者美化過的。當然看起來都會比較有吸引力。

自然而然的就會被對方的思想說滲透了。

也正是這個原因,包括我們國家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花錢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推廣自己的語言。

4樓:理猹

會舉幾個例子

1.關於國家

漢語裡面和國家有關的詞有:國,邦,邑,國家

英語裡面:country,nation,state。

現在問題來了:乙個國家裡面應該有幾個民族?乙個民族又應該組成幾個國家?

在漢語語境下,從語義出發是得不到答案的,一切答案都將會體現語義之外的意識形態。

英語語境下,就存在這樣組合:乙個nation裡面應該有幾個nation。這麼一看,乙個民族乙個國家便成了語義上顯然的事情。

原因在於nation乙個詞本身兼備了人和政體的雙重含義,現代漢語常用的「國家」概念卻不是,是乙個純粹的政治概念。因此,這種觀念下,乙個國家裡面可以有多個民族,乙個民族也可以成立多個國家。而面對nation這個概念的時候,卻出了問題。

2.自由

翻譯文獻中自由,一般對應著兩個英文詞:freedom和liberty。且不說這兩個詞本身就不一樣,漢語中「自由」的本意和這兩個詞可以說是各不相同。

freedom強調不受限制

liberty強調法律上的平等

自由,字面上就是「由著自己」,不僅包含了「不被限制做」,也涵蓋了「可以做」,「有能力做」而且「真的會去做」。因此,漢語裡面「自由」常常組成「自由散漫」等詞,形容沒有規矩,沒有秩序,這在英語中非常罕見,其原因在於「自由」本身就比freedom更加囂張。

還會有更多的例子。總之就是,英語中詞彙語義的組成和漢語存在差別。英文詞和中文詞,在語義,用法,褒貶和文化背景上可以說天差地別。

(文化背景方面比較經典例子是幾個種族主義詞彙,china man和oriental,不說的話第一次見到這兩個詞的人絕對不會往種族主義的方向去想)在學習的初期,如果只依靠詞典給出的中文解釋去套用的話,極容易陷入一種誤解。不過,這其實也不能說是被「西方文化潛移默化」,而應該是「被錯誤理解的西方文化誤導」。不過一旦發現了問題,改過來其實也不難。

當然,我們最終的理想是抽象出概念,讓思考超出語言的約束。

補充一些例子

知識分子

前幾天某著名公知(比較有水平的那種)發文,稱「難以想象乙個知識分子不是公公知識分子」,「知識分子都是公公知識分子」。這句話單拿出來,好像是在說,乙個有知識的人就應該積極介入公共事務,否則就違背了某種道德觀念。然而細看其文章,不難發現其「知識分子」一詞採用的是啟蒙運動時期的知識分子概念,即「有知識的積極參與推動公共事務的人」。

這和「知識分子」一詞的字面意思相差很遠,但一般人對「知識分子」的理解就是其字面意思,即「有知識的人」。因此,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一種強有力的呼籲,宣言,警戒,其實只是「無法想象積極介入公共事務的有知識的人不介入公共事務」,「公共知識分子都是公共知識分子」這樣的同義反覆而已。

類似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司法和正義的關係,在中文語境下是乙個不能從語義得出任何結論的東西,但在英語中可以,因為這倆都可以是justice。

國會這是乙個反例,體現的是不學英語的人會怎樣被西方潛移默化地影響。

美國的國會分為參議院和眾議院,英國國會分為上議院和下議院。翻譯的名稱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個人以為是美化了這些概念。如果我們去深究其英文本源的話,我們可能會不禁覺得英美人民彷彿生活在乙個無比奇妙的世界,至少是和中文理解下的英美完全不同的世界。

美國的參眾兩院英文原文分別為Senate和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前者來自羅馬政治體制,一般翻譯為「元老院」(考慮到senate的詞源和參議院設定之初的動機和體制,這個翻譯才是準確的),後者比較直白,即「代表大會」。我們不妨加入一些中國特色的元素,這樣,「參議院」就變成了「元老院」,參議院的議員就變成了「長老」,而「眾議院」則變成了「人大」,眾議院的議員就成了「人大代表」。

英國的上下兩院就更有意思了。「上議院」的英文原文是House of lord,直譯是「領主院」,不妨給他引申為「貴族院」,畢竟封建時代有地就是貴族。「下議院」是House of Commons,直譯就是「平民院」。

這也直接導致了上下兩院,參眾兩院的議員都不是乙個詞,一般下院會採用representative,也就是代表。

然後我們來找一則英美的政治新聞,或是講述歷史的文章,把參眾兩院,上下兩院的翻譯全部換成上面說的那些,看看出來是什麼效果。

5樓:JeepCar

當然會,尤其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這裡先不評價這種影響是好還是不好,只是說有沒有影響。這影響肯定是有的。

最簡單表面的比如原來應該說「好」現在說「OK」,原來應該舉大拇指現在比剪刀手。稍深的比如染黃毛吃狗肉。等等等等

6樓:Brasidas

關鍵看你的思考語言,如果你說英語但是用中文思考的話那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我個人覺得真正想學好一種語言的話必須要切換思考語言。

語言本身就是民族性格和歷史的體現,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當你學會一種語音並且用它去思考的時候,他反過來也會影響你的思維模式。

學英語的人經常會出現散裝英語的行為,實際就是他的思考方式受到影響,已經不能用中文準確的表達自己了,不得已才使用英語詞彙以求精確。這個也不僅限於英語,任何外語掌握到一定程度都會有這種現象。

不過我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人和人之間的性格差異遠比民族之間大得多。

同時學習英語和法語,會不會學混了?

Prelude法語 其實高讚回答已經回答得非常好了,也總結了很多方法。其實任何語言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都會有混淆,尤其是兩門語言都是在乙個基礎的情況下。但是外語,尤其是英語和法語其實是有共通之處的,所以如果在你掌握了一門語言的情況下,去學習法語或者英語,只會對你有幫助。比如我們Prelude法語,甚至...

學英語的同時學其他語言,對英語學習會不會有所助力?

村口老胡 如果同是拉丁語系的話慎重,不說別的,其他語言發音絕對會對英語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大一學了一年西班牙語之後,我連英語句子都讀不出來了。但是之後你深入學習之後倒是很有幫助,很多單詞同詞源的,你會發現就算沒背過我也知道什麼意思。總的來說,好的影響壞的影響都有,都有乙個過程。看你自己要的是什麼了。...

大學專業學習英語,考雅思托福的會不會更簡單?

Shirley 這個是肯定的啦,專業是英語,你的專業課都是英語類的,每天都在接觸英語,會比其他人高很多,所以在學習托福或者雅思的時候,你理解能力都比別人高很多,加油哦 太格教育 那也不一定,學英語專業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他們的雅思托福不一定就考得比其他專業好,英語專業的學生不好好學習四六級都過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