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魯迅《明天》裡單四嫂子的人稱是「他」而不是「伊」?

時間 2021-05-10 09:16:47

1樓:momo

我們語文老師說

因為魯迅先生很尊重女性,男他有乙個單人旁,女她沒有魯迅先生認為這是不把女性當人

而伊字有乙個單人旁

所以魯迅先生用伊這個字

2樓:

很多答主說魯迅經常使用 「伊」 是因為吳語,這不對。

吳語中,「伊」 確實是第三人稱代詞,可是男人也是 「伊」 啊!為什麼魯迅作品中並沒這麼用,而只是對女人用呢?可見,說魯迅是僅僅因為母語是吳語而用 「伊」 是站不住腳的

新文化運動時期,在全盤西化的大背景下,大家開始給漢語新增女性第三人稱代詞。最初,大家選中的就是吳語的 「伊」 字,這是當時很普遍的用法。魯迅早期都使用這種用法。

1918 年,劉半農提出 「她」 字,並作詩《教我如何不想她》,影響很大。從此,「她」 取代 「伊」 成了最通用的女性第三人稱代詞。魯迅後期作品也不使用 「伊」 了,他還曾經高度評價劉半農創造 「她」 字,說劉半農打了一次 「大仗」……

《明天》是 1919 年寫的,這是 「她」 字提出後不久。很有可能當時魯迅已經不用 「伊」 了而改用了 「她」,但印刷廠暫時還沒有 「她」 的活字,於是將 「她」 改為 「他」 來印刷。(嗯,這一部分屬於純推測……)

提到第三人稱代詞,還有一件事:1920 年代,「她」 「牠/它」 已經較普及,有人試圖為它們造不同的讀音,將 「他」「她」「牠/它」 分別讀作 tā yī tuō,不過沒推廣開。

為什麼魯迅先生既寫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又寫出「人們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是青呀 改著cover letter突然想到這個來答一下人在這方面大多是狹隘的 故事越詳細,越動人,越能勾起與自己經歷的回憶,越能產生所謂 感同身受 甚至這方面從我個人經歷來說我們的精神會產生抵抗力 悲慘的故事聽多了其實也就麻木了。這樣的機制在其實很好理解 但是理性來說,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環,人這...

為什麼中學語文教材裡魯迅文章的比例會減小?

舵手 有些人就是謎之魯迅,但卻不知道到自己不配。我不知道這個帖子是幾年前的。因為現在開始這是乙個自信的時代。那一批被打斷脊梁和被忽悠瘸了的人永遠都無法體會。見過很多個自比魯迅的人,他們只知道魯迅是個批評國家的人,卻不知道魯迅只是個批評家。其實批評他們這群人也是批評家。那些說當代沒有魯迅的 魯迅 怎麼...

為什麼四大天王裡沒有黃家駒?

jean 因為四大天王各方面都很強而且很努力,雖然被人詬病不會創作或者唱功不行,但是這麼多年來你在華人圈找乙個能替代的都找不出來。 楓雪六月 答案很簡單,應為不配!這大概是提問者想得到的答案吧!黃家駒確實不錯,他的一部分歌的傳唱度確實很高,即便在現在也是如此,但是,他並不是個人,他是乙個樂隊,B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