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和以直報怨哪個觀點正確?

時間 2021-05-10 03:42:54

1樓:一葉之舟

小人者,以利報德,以怨報怨。

小民者,以德報德,以利報怨。

君子者,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善良者,以德報德,以德報怨。

自己對自己有什麼定位,什麼就是正確的。

2樓:careruny

報怨以德是老子中的原話,談的是治理國家的事。大小多少,報怨以德。翻譯過來就是說讓小微企業壯大,讓人民收入提高,老百姓有意見要聽從。

這是給台上的人的意見。報怨就是有意見,幾千年了意思沒有變過。德就是聽從順從之意。

所以報怨以德就是老百姓的意見要聽取。而儒家所講以德報怨或以德報德,指處理人際關係。治國和倫理不在乙個層面,意思自是不一樣了。

3樓:LZHWY

如果按照昔日以德報怨是孔子說的的對待標準對待,那以直報怨是正確的,如果按照孔子非孔子兩套標準,那兩個都是對的!

畢竟,想一想,當年以德報怨被認為是孔子說的時候是怎麼被狠批痛批的?

現在以德報怨被知道不是孔子說的又是怎麼被辯解的?

現在,下面的回答裡,又有把以直報怨是【忽悠】、【看不出有任何實際意義】,這個那個的了!

還有,在這種題目暗示二選一的問題裡,又有很多大辯特辯以德報怨的正確性,然後少談、不談乃至暗裡明里靠想象給以直報怨潑髒水的,其用意如何,不言而喻!

所以以德報怨和以直報怨哪個觀點正確重要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個是孔子說的,哪個就是不正確的!

另外:那些為道家老子道德經以德報怨辯解的,多靠腦補,全靠嘴說,完全沒有證據證明道德經之前或者道德經同時代道家思想有這種意思!

4樓:Smile丶

以德報怨是爺爺輩的人該幹的事兒。像大海一樣能容人,還得正兒八經的看人,不生怨氣,不給人穿小鞋。

以直報怨是一般的人幹的事兒。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越想越氣幹不過再忍,幹得過必須幹上去。

5樓:水上的菠蘿

老子所言與者,孤寡侯王不穀也;

孔子所言與者,聖賢君子仁人也。

前者謂君,後者謂臣。

故謂君者,以德報怨,以容天下;謂其臣,以直報怨,以則天下。至於下人者,則常以怨報德,故不謂也。

其所謂不同,故其言有異也。

6樓:阿源

都正確。就看你更認同老子思想,還是認同孔子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從整個社會出發的,所以得出的結論是以直報怨。為什麼?因為如果有個小流氓打了我一頓,我以德報怨;有人對我有德,幫了我很大忙,我也回報他以德,那他也許會心懷不平,覺得你怎麼對待我的方式和對待那個混蛋一樣啊?

於是乎大家都不願意做好事了。

老子的思想是修個人修養,整部道德經講的主要是他自己對宇宙本源、真理的體會。至於社會思想,他也不脫離去除慾望的核心思想,因而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寡欲生活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所以就以德報怨導致別人心裡不平衡的情況會很少。

其實真正境界高的,是以德報怨。但是孔子從社會治理的角度出發,所以認為應該以直報怨。

7樓:

首先要了解《道德經》的寫作背景和目標讀者,《道教經》作者李聘為周王朝圖書館長,那時候沒有手機看,每天上班泡壺茶看很多歷史文獻,深刻體會很多王朝的交替興衰規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治大國如烹小鮮"《道德經》涵蓋了國家管理,國家用兵,國家外交,國家祭祀,很明顯是給後代帝王的建議書,所以也稱為帝王之經。現在再來解釋下道德經的"以德報怨",實際指統治者對民眾的怨氣怨恨要用德去對待。

德指的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品德的德,而是正確管理國家的方法,就是比如裡面"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等等。

所以儒家在中國知識分子裡流傳幾千年不是沒有原因的,西方也承認雖然科技從古至今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幾千年來人性還是沒怎麼改變。在中國做人還是要學儒家。道德經裡的有些理論可以學來對做事很有幫助,很多建議是提供給古代封建君王的,比如"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等等,並無用處。

8樓:Lemon

哇......這個問題已經是幾年前的了欸

不過正好最近在讀錢穆的孔子傳,就把錢先生的意思打出來吧(我也說不出什麼更好的話了......)

以下內容節選自錢穆《孔子傳》第三章第一節

但孔子作為乙個倫理學家,他要考慮的是倫理學的秩序與平衡:假如乙個人做了壞事,我們提倡以恩惠來報答他,那麼,另外乙個人做了好事,我們應該怎樣報答他?(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孔子這個反問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倫理內涵。回答這個反問答案有兩個:

第一,以德報德;第二,以怨報德。

顯然第二個選項是不可想象的。於是,就剩下了:以德報德。

結果是:以德報怨,以德報德。

這意味著,乙個人,無論他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他得到的社會或他人的報答是一樣的:德。

這實際上就是打擊好人,而慫恿壞人。

乙個人做壞事就理當受懲罰,付出代價,這樣才能讓人不敢做壞事;乙個人做好事理當有好報,這才會鼓勵人們做好事。社會就應當形成這樣的風氣和大環境。

「以德報怨」還會使道德自身很尷尬,道德自身被置於乙個或有或亡的危險境地。為什麼呢?

因為,正如上面分析的,「以德報怨」使得乙個人,做好事也好,做壞事也罷,結果是一樣——道德約束力沒有了。

其次,從道德的角度講,當道德要求人們對壞人「以德報怨」時,道德首先就放棄了自己的職責。「以德報怨」這個命題更糟糕的地方就在這裡:它把「道德」當做獎品,贈送給做壞事的人了。

所以,「以德報怨」,看似「道德」,實際上倒是起了不道德的作用:使不道德的人可以肆無忌憚,不用擔心承擔什麼後果。

可見,提倡「以德報怨」不但不能促進道德,反而要「促退」道德。

所以,孔子提出了「以直報怨」的觀點:用公正來對待仇怨。即使是壞人,他也應該得到公正的對待。既不特別寬恕他,更不過分報復他,讓他得到他該得到的。

9樓:九幽打悶棍

玩兒桌遊三國殺,上家開局亮身份乙個小綠皮無端盲狙我大群雄,不能忍。我出來本想以暴制暴直接反擊回去,先放乙個南蠻入侵,結果其他位出來四個魏國,為了自己贏得機率增加,我還是禮讓了上家牌。

等到魏國一眾身死國滅,勞資第乙個揍得就是你這個綠皮怪。

10樓:吞吞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乃是厚,以直報怨非無德。

唯有以直報怨才能善用以德報怨之仁厚之心,才能不失德。

另有語,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以德報怨就是此「意」的一種表現,實乃該絕。

所以,請以直報怨。

11樓:

以德報怨這種屁話也有人信,真信這種話的人的人你吃多大虧都是活該知道嗎,你家人有你這樣的親人真是倒血霉了,我要有這種孩子早斷絕父子關係了,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不是基本常識嗎?別人坑了你,他出事你不落井下石就算是大善人了,還反過來去幫忙?

12樓:妙手空空精精兒

其實你可以跳出這個框框來思考這個問題

前兩天看了聊齋志異第一篇《考城隍》,裡面有一句: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就是看你做事的目的性,如果你是為了某些目的做一些善事,我覺得這也算不上善。

13樓:古玄雲私塾

孔子的學生問他:我是不是要以德報怨?

孔子答:以何報德?都拿德去報怨了,人家對你好你怎麼辦?

學生當時就蒙了

後來孔子就講: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什麼叫直?就是你對我什麼樣,我就對你什麼樣。

14樓:水飛機

當然是以直報怨了,比方說,有人未經我同意動了我電腦,以德報怨,就是交給別人錢,還允許別人動,有人就說,你可以做到嗎?我看了,我說這是不公平的。不提倡。

以直報怨,人家未經我同意動了我電腦,要看我的檔案如何,如果檔案還安然無恙,那麼我會告訴他,電腦是我的,在法律上,電腦是我的,在道德上,動用他人的物品要經過他人同意。他人就是同意了只是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別人的就是別人的,不可混淆。

所以以直報怨是正確的,反對以德報怨。因為以德報怨就是縱容壞人做壞事!以直報怨自己解氣了,壞人也得到懲罰了。比如法律。

15樓:黃宜賓

看完了全部36個回答,沒有人引用過《悲慘世界》和《三個廣告牌》,也沒有人思考過「怨」從何來的問題。

但確實有人回答了「看情況」。

我的答案也是「看情況」——以德報怨還是以直報怨取決於「怨從何來」。

詳見《三個廣告牌》

16樓:延平君

直的衍生義:古時,人們用直的樹枝來衡量長度,直其實就是只有乙個刻度的「尺」。這個概念後來寫作「值」,進一步延伸了只有乙個刻度的「尺」的意義。

以直報怨的直,說的是以相同的程度來回報。

17樓:

突然想聊一聊「以德報怨」這個話題。

「以德報怨」最早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都說老子是為聰明人。然而,「以德報怨」這種說法看上去明明很虧啊。包括當時的孔子直接回懟「以德報怨」的說法: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然而大家只看到了老子說的「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而並不知道前一句是「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聯絡上下文,老子說的並不是要人跟個傻子似的,即使與對方有弒父深仇,還要像條狗一樣,對別人好得不得了。

老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要「無為而治」,無為便是德。

而孔子會認為這說法不對,也正常。孔聖人本就是乙個過於重視倫理綱常那些條條框框的人,他喜多理論立場明確,非黑既白,他認為要「以直報怨」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深思過後,覺得老子說的「以德報怨」這種態度會顯得比較聰明。

18樓:小夫子老男孩

以德報怨,是要分情況的。

有些時候,適合以德報怨。而有些時候,以德報怨反而禍患無窮!

關鍵就是犯罪者的動機是否能被道德感化消弭,以及不要慷他人之慨

1,犯罪動機

比如說有個犯罪分子,因為亂世(比如萌國時期),不得不走上犯罪道路了。

有一天偷竊被逮住了,有乙個品德高尚的人,說:哦,他好可憐,因為亂世才這樣,我原諒你

亂世思維的犯罪分子,自然不會感恩戴德,反而會變本加厲的繼續犯罪(不然也活不下去)

如果這個品德高尚的人繼續以德報怨,於是更多的人開始犯罪,他們知道他們迎來的不是法律的制裁,而是以德報怨

而這個品德高尚的人對善良的人又十分嚴苛。這樣對善人嚴苛,對惡人寬容的環境,公平又被大肆踐踏。

於是亂世,更加亂了。

只所以,特殊時期,在道德不足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應該以直報怨,首要任務是建立秩序,改變犯罪的根本:亂世。才能讓消弭犯罪動機提高罪犯道德水平成為可能。

而以直報怨適合建立乙個秩序並終結亂世

以德報怨的前提,是需要乙個穩定的環境和較高的道德水平

2,慷他人之慨

以德報怨,最切忌慷他人之慨

@北雪平

比如說這位你國黨吧,既然他是你國黨了,那我就暫且把他當國外友人吧

他口中的某中國人是否以德報怨,應該由某中國人決定,他這乙個外中國人不應該代替某中國人去決定改以德報怨還是以直報怨。

也就是說,以德報怨是品德,而不是義務。這樣的道德綁架,我認為不妥。

何況德國難民事件算是小型亂世(不敢整治難民犯罪),適合以直報怨

然後總結,

以直報怨,有利與建立秩序,維護公平和法律的尊嚴,但不利於感化

以德報怨,有利於感化,但不利於建立秩序和維護公平與法律的尊嚴

應該怎樣,應該具體分析。而不是道德綁架。

現實社會裡我們應該用以德報怨?還是以德報怨何以報憂的態度?怎麼樣對待身邊的人。?

這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吧,是以德報怨悲慘世界裡的大主教 是以直報怨孔子 是以德報德賢人 是以怨報怨強者 是以怨報德小人 不分先後,並不說說小人比孔子差人的價值,說不清楚 淵 澤 人為自己立法,不必去徵求他人的意見。好和壞向來就沒有乙個評判的標準,誰也不能給好壞下乙個定義。聽起來有點像廢話這種事情 你...

怎麼理解「以直報怨」中的「直」字?

周濤 看很多人都沒理解這句的含義。怨,是怨恨,怨言,不滿之情。別人對我們有怨恨,我們該怎麼辦呢?有幾種情況 1,以德報怨?這樣看似心中寬闊,實則顯得虛偽懦弱,也不符合大多數人的正常想法,不妥。2,以怨抱怨?這樣只會導致抱怨和誤會越來越深,不利於心理健康,也是我們自己顯得小氣和自私,更不妥。3,以直報...

人為什麼要以德報怨呢?

張張不哈嘍 直到前一兩個星期跟宿舍的舍友撕破臉她是那種每天不貪小便宜就難受的人舉一兩個例子吧她給我們一整個宿舍的人借了兩個多學期的零食衣服 一天不帶間斷的借東西!兩個學期了!連貼身衣物都不放過借水卡要把一整個宿舍借煩才衝十塊錢借衛生紙衛生巾蹭吃蹭喝直到前一兩個星期把話說開她反問我你家是開百貨商店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