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很多唐詩用粵語念起來押韻,琅琅上口,而普通話卻很拗口?

時間 2021-05-08 18:55:38

1樓:

注音符號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en ㄣ

in ㄧㄣ

eng ㄥ

ing ㄧㄥ

ou ㄡ

iu ㄧㄡ

jian和an就是拼音也能看出是押的,老北京曲藝裡ian有時也會念成「一安」。

粵語的介音掉得七零八落,在保留古音上,和普通話明明半斤八兩。沒什麼好吹的。

2樓:黃超

樓上槓精非常多。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因為粵語尤其是廣府地區的白話就是最接近當年的唐話的。多年戰亂中原有多次南遷,所以唐語就留在了廣東一帶,普通話其實更接近北方游牧民族的語言。

3樓:之乎者也

其實要我說很簡單,對於會說某種語言群體我敢說99.9%的人都是門外漢,不是你會說你就懂這種語言,所以問出這種問題的人壓根就是粵語的門外漢!啥也不懂聽風就是雨

4樓:哈爾的城堡

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唐詩用普通話唱或頌,GET不到唐詩的神韻(普通話歷史很短,唐人肯定不講普通話,反對者其實沒必要糾結,這是事實,總不能說唐人說普通話吧。但唐代究竟說什麼話呢?其實看日本話,有很多秦漢唐音,跟粵語發音基本一樣。

)。聽過撒貝南用粵語朗讀《將進酒》,真的衝擊很大,不僅自然,悅耳,主要是那種神韻完全發揮出來了,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撒貝南用粵語朗誦李白《將進酒》,真是一本正經的主持人!(1)

這句留其名,真的直擊靈魂。

以前看周星馳的原聲版《點秋香》,周用粵語誦讀唐伯虎(明代)的《桃花庵歌》,非常舒適非常悅耳,雖然聽懂只6—7成粵語,但比普通話版本好聽很多。

後來關注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似乎發現了乙個驚天秘密。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是珠江?!https://www.

我提過這個問題,不過似乎乎ER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吉大負責河南仰韶的基因檢測,得出的結論是:五千年前河南主體疑似是廣東人。

5樓:哈欠

我閩北浦城話念起來一樣押韻,一樣朗朗上口,請問題主怎麼看待?

對了,我閩北浦城話當初投票也是差了普通話一票沒能當選官方語言,不知題主是否了解?

還有,我閩北浦城話一樣保留了古漢語某些發音,不知題主是否清楚?

最後,除了我閩北浦城話之外,我相信很多方言都滿足以上情況,題主是否詳細調查過?

6樓:朱虛侯

如何看待很多唐詩普通話念押韻,朗朗上口,而粵語卻很拗口?

秋夜送閻五還潤州 【唐】駱賓王

通莊抵舊裡,溝水泣新知。

斷雲飄易滯,連露積難披。

素風啼迥堞,驚月繞疏枝。

無力勵短翰,輕舉送長離。

普通話:zhi1 pi1 zhi1 li2廣州話:ji1 pei1 ji1 lei4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普通話:wu3 tu3 ku3

廣州話:ng5 tou2 fu2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普通話:nan2 can2 gan1 han2 kan4廣州話:naan4 caan4 gon1 hon4 hon1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唐】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普通話:huang1 mang2 qiang2 chang2 xiang1

廣州話:fong1 mong4 coeng4 coeng1 hoeng1

7樓:安定醫院在德勝門II

沒有什麼方言能全面滯古的,不過都是在不同歷史節點分化後各自演進變化的。研究方言就是為了通過回溯到分節點,了解語言的歷史面貌。

8樓:

這個問題不應該在知乎問,因為中國大陸百分之90都是非粵語使用者。

他們在立場上就會酸粵語,前排高讚沒有乙個回答是回答到點上的,清一色的舉幾個反例就妄想否定粵語保留古漢語的元素,題主問的是朗朗上口,而不代表粵語=古漢語,承認粵語保留古漢語元素有這麼難嗎?非要把別人提問的東西貶得一文不值,那不是抬槓是什麼?

全都是檸檬精+抬槓精,隔著螢幕我都能感到他們又酸又醜惡的嘴臉。

9樓:能七是福

打臉: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另外建議寫普語不押韻的人可以讀讀聲律啟蒙這種兒童讀物,先把什麼叫押韻搞明白了和普通話怎麼發音搞明白了再來。

10樓:tzihou

《憫農》和《望廬山瀑布》粵語和吳語(白讀)都有不押韻的地方,除非改一改:

《憫農》

鋤禾日正,汗水禾下

誰知盤中餐,辛苦每一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1樓:華乃斯

既然題主說唐詩,那我就找乙個唐代的嶺南人,看他自己如何評價自己的語言不就完事兒了。

請看六祖慧能(廣東人),他自己都承認自己跟五祖(湖北人)有差異

顏師古也說,獠音和正音發音都不一樣,

12樓:雲起

真要說唐,普通話都不存在啊。

那時候的首都可是長安,長安花才是官話哦。

不過都是北方語系,估計既是歷史演進發音,現在的普通話也遠遠比粵語更接近那時候的長安話。

說起來,如果你用現在的成都話讀讀唐詩,我覺得更合轍押韻的再說了,很多什麼的最討厭了,隨便說啥都是很多,類似還有什麼很多人聰明啊,很多人笨啊,很多人窮啊很多人富裕啊,反正很多是形容詞,主觀感覺就好了,張嘴就可以說,感覺很多。

13樓:沒有房子的蛞蝓君

請試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用粵語是不押韻的。

每種方言都有一部分與古代發音接近,接近的部分不同而已

14樓:坐著火車在爬坡

我只有乙個疑問,難道唐代的詩人都是會說當時的官話嗎?

如果這些詩人不都是李白杜甫那種雲遊四方的,而是從未出過遠門,只會說方言的,難道他們寫的就不是唐詩了?

首先唐代官話到底是不是和粵語更接近我不清楚,沒看到有什麼很讓人信服的解釋,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麼多流傳下來的唐詩不可能全都是用官話的發音來作詩,就比如說駱賓王的詠鵝,乙個出生在義烏的小孩7歲就會用唐朝的官話發音唸出一首鵝鵝鵝?我覺得用方言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為什麼很多詩普通話讀起來並不押韻,可能是用當時的官話寫的,也可能就是方言寫的,粵語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很多普通話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普通話讀起來不上口並不代表這當時的官話就一定是更接近現在的廣東話。

15樓:liuluo

防撕宣告:本人不會說粵語,也不喜歡家鄉的方言,一直喜歡說普通話,也希望盡可能推廣普通話。

正文:因為粵語保留了入聲字。

現代的四聲和古代的四聲是不一樣的。古代是平上去入,現代是陰平、陽平、上、去,也就是現代沒有入聲字。入聲字,是指以p\t\k結尾,發音短促有力的字。

在明朝,中國以下江官話(也即江淮方言)為普通話,而它是有完整的入聲字的。到了清朝,滿族人在北京內城推廣滿式漢語,而滿式漢語是沒有入聲字的。原來的入聲字都歸入平上去三聲,也即「入派三聲」。

後來滿式漢語演變為北京一帶的方言,進而成為普通話的基礎,因此在普通話中也沒有保留入聲字。而粵語則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入聲字。至於江淮方言,則發生了入聲字的退化,用老教授的話來說,「讀不出入聲字,但讀的出入聲字的感覺。

」而以入聲字為韻腳的押韻在中國出現很早。比如:

碩鼠碩鼠,無食我!三歲貫女,莫我肯。逝將去女,適彼樂。樂國樂國,爰得我

豈曰無衣?與子同。王於興師,修我矛,與子偕

這些黑體字全是入聲字,壓得是入聲韻。

綜上所述,對於部分以入聲字為韻腳的古詩文來說,以保留了入聲字的粵語/閩南語等來唸會比以普通話/其它方言來念更為順口,當然最順口的還是用當時的官話。

最後,再安利一下老先生的課,真的是深入淺出,不需要什麼基礎知識,手把手教授格律詩寫作。

東南大學公開課:詩詞格律與寫作_全24集_網易公開課

16樓:ZODDO

快拉倒吧,某些粵語使用者真的對粵語莫名自信,曾經看過乙個人寫了一篇巨長無比的文章以證明「柯博文」是「Optimus Prime」的音譯,然而很顯然是「Convoy」的音譯。

17樓:國貿大魔王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粵語比普通話更多的保留了古音,但畢竟是雅言的方言,且宋代以後和中原官話的進化漸行漸遠。

唐宋以前的詩當然用那時候的語言讀比較痛快比如「石徑斜」,但方言畢竟是方言,不能100%的押韻。現在的文章用方言讀也不一定就100%好聽,如果我以我老家的發音讀,你會瘋掉的。

同理,普通話也算是一種方言的進化(可能連方言都算不上),也會遺傳一些古音單獨進化,有一些也會押韻。

追根溯源,本同根生,相煎何急,什麼好聽就怎麼讀。

18樓:牛肉魚丸

不好意思我就是那種覺得普通話讀詩詞不拗口好聽,因為我確實聽不懂粵語,實在不明白粵語讀詩詞的時候有什麼好聽的,很多時候看你們用粵語讀,聽著真的感覺很累,並且對我來說真的就是鴨叫。

並不是貶低粵語,只是對我這種聽不懂的人來說,真的get不到你們的粵語讀詩詞好聽的點吧,但奇怪的是同樣是粵語,很多粵語歌我就覺的很好聽,有可能我比較low吧,哈哈

19樓:謝旻杰

怎麼看待?就是一群沒文化的香港人和一群捧臭腳的在找優越感。

摘自維基百科,不是權威,僅供參考。諸位看看吧。乙個朝代的官方語言,大多是按照首都的語言來定的。

隋唐年間,洛陽是陪都,號稱戶口百萬,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均誕生於此,道學發源於此、儒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理學光大於此,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譽。

杜甫河南鞏縣人,杜牧陝西西安人。唐詩粵語念著最順?

兩晉與南北朝

西晉承襲漢代,以洛語為國語。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南京),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為南朝沿襲。

隋朝統一中國,編《切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

隋、唐國語為「漢音」,或「秦音」。隋唐都長安,並以洛陽為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漢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後已有所演變。

宋代音系指宋朝時期流行於中原地區(開封、洛陽)的漢語

音系,可能是當時全國通用語的基礎。宋室南渡之後,陪都臨安(現在的杭州市)可能也通行類似的語音。

本人不認可元朝這一說法(其實就是被外國侵略了),古省略。

明、清時期國語稱為「官話」,字面意思是官方語言,明代官話基礎為南京官話,不過民間仍使用方言。

如何看待粵語文學?

北緯 三十一度 粵語文學是可以有的,但不可能大規模存在。吳語文學有海上花列傳,不過同樣也僅僅是個別的存在。首先,方言之所以被稱為方言,毫無疑問是因為其弱於標準語的政治地位。在歷朝歷代,標準語對方言的打壓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佔據高階語言應用領域,迫使方言淪為低端運用。而科教,文學,現代流行歌曲屬於高階運用...

如何看待明星粵語不標準卻唱粵語歌?

當赤道留住雪花 看態度,態度好,就無視,或者鼓勵。態度不對的話,必須要無視,因為你不清楚那個人到底喜不喜歡粵語文化,如果他並不喜歡,你作為粵語母語者非要過去批評他粵語不標準,他可能會覺得你的戲真多,中國那麼多方言,就你們粵語事多。喜歡的人會覺得粵語很棒,不喜歡粵語的人會覺得這方言和四川話,溫州話沒區...

如何看待不規範的 粵語字 ?

方言聽不懂很正常,但讓人看不懂的話我是不能接受的 起碼要書同文啊,雖說那種亂七八糟的粵語字也不是近年才有的,但是那種拿音節往上湊的亂碼字確實挺讓人沒法誇的 香港也不是沒出過文豪,你看金庸黃沾誰不是用漢字的 粵語 字 其實只是用漢字記粵語的音,算是一種拼音文字,和老祖宗搞出來的漢字的奧義相去甚遠。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