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各地的 媽媽 這詞的發音都很相似,而 爸爸 的發音卻差別很大?

時間 2021-05-08 10:03:26

1樓:你的小哥哥

因為mama這個音節對於剛出生的孩子來說最好發音是吸氣

母親在什麼邊聽到孩子說這句話就自然認為孩子在叫自己

父親 baba 或 papa 或 deda 都是出氣音節發出來不一發音也就會有差別

2樓:

別問為什麼呀,你得先看是不是。

比如《越獄》裡面就明顯提到是「papa』s love」

爸爸的愛。

爸爸也是世界通用的呀。

若你說papa和baba不一樣,

那你用方言試試mama啊,普通話是「māma」,我們是「mǎmā」也是變了兩個音調啊。

3樓:saiji chan

m是小孩在母體內的狀態,用臍帶呼吸,所以是閉嘴,而一出生,最自然的元就是a,所以ma是最原始的聲音;而ba/pa,其實是ma去鼻音化的結果。就如哭是天生自帶的技能,而笑是後天習得一般,ba/pa得練習下才能發出來!而da/de等音那就更是後來才出現的,舌頭需要抬起,明顯不是自帶技能;而fa/fu等音,那就更是後來後來的事,也是由ba或pa這組音演化而來的,有的民族就沒有,如南韓棒子就沒輕唇音就更不用說了,而漢語也是晚唐才出現。

4樓:

這個可能是後來資訊發達後的影響吧?中國以前是叫爺娘的啊,客家話以前就叫「爺哀(父母)」、叫「阿奶」、「阿母(me/mi)」……

5樓:紫杏

跑個題,補充一下。

清初張岱《夜航船·倫類部》:

蜀人稱父曰郎罷。吳人呼父曰(音)遮,呼祖曰阿爹,又有呼曰公爹。有呼父曰爺(音涯),有呼父曰爸(音霸)。

有呼父曰(音)播。遼東人呼父曰阿嘛,母曰峨娘。湖南人呼母曰哎祖。

有呼父曰阿叭,母曰阿宜。

6樓:離簫

其實說簡單一點就是,小孩子發育的過程中發音系統還不健全,只能發簡單的音,pa,ba,da,ta,之類的爆破音,於是我們把這個音給了他的父母親。小孩子剛發這個音的時候他是無意識的,他不會意識到大人叫他的這個簡單發音就是父母親的稱呼。我想如果你讓小孩從小叫父親母親,他應該學不了!

7樓:sq521

我靠,激動不已,該我答了。我女兒7個月大,喊爸爸已經乙個多月了,媽媽還不會喊。描述下怎麼發出來的:要長牙了,一天吐泡泡,不不不不往外吹,嘴一下張開,爸爸就出來了。

雖然她現在不知道爸爸是什麼,但她一叫我就答應,等她懂點事兒了就知道她爸是誰了哈哈。

至於長大後叫父親什麼的,估計是古人覺得爸這個音不夠高大上吧。

8樓:陳彥祖

請跟我一起進入嬰兒的情景

你現在根本不知道語言是什麼,有什麼發音規則,你現在只會亂發音亂叫然後你開始閉著嘴發音,你覺得這樣根本無法傳情達意,然後突然張開嘴,mama就出現了。

大人會以為你是在喊它,於是久而久之,變成了稱謂。

父親與孩子的接觸沒有母親多,所以會在比較靠後的階段被提供稱為,即在學會急促送氣之後出現了papa, 爸爸。

媽媽那個可以確定,爸爸是我的猜測

9樓:Chris Xia

謝 @王37927 喵(好像我認錯人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在知乎混了這麼久我終於可以大聲說出這句話了!我特麼早就想找個機會淋漓暢快地說出這句話了!就是一直沒機會!題主!我今天可算是逮到你了!

這句話就是:「所有跳過『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問題,都是耍流氓!」

對不起我太激動了,我先喝杯茶鎮靜一下。

首先要說,世界上對父親的口語化非正式稱呼,也就是等同於「爸爸」的這個詞,真的就完全不一樣麼?

當我們習慣於看到對母親的非正式稱呼以/ma/為主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另一點:不同語言中對父親的非正式稱呼,很多是基於/pa/或者/ba/的。

還是空口無憑不能隨便扯閒天,我這回拿來了一盤新鮮糖炒栗子大家記得分了啊:

漢語裡習慣的稱呼「爸」,這點老舍的《牛天賜傳》裡曾經吐槽過,牛天賜小的時候沒說出媽先說出爸,把牛老太鬱悶得夠嗆。為防有人矯情說「爸」的說法是五四後傳歐美的進來的,剛好這裡能看到康熙詞典,《玉篇》現本是唐代流傳的;

南亞各大語言(印地語、塔公尺爾語、烏爾都語等)裡對母親的親密稱呼基本以m和a的組合為主,而對父親的親密稱呼以p/b和a的組合為主;

英語雖然以dad作為父親的常用非正式稱呼,但年幼的孩子會習慣叫「papa」。西歐各語言裡,受到古希臘語的影響,至今還保留著兒童以papa等音稱呼父親的傳統,甚至代指教皇的Pope稱呼都是這麼來的,具體可參見papa - Wiktionary;

漢藏、印歐語系之外,閃含語系閃公尺特語族裡對父親的非正式稱呼常見為Aba,可以參見這裡Ab (Semitic);

除此之外,一般常見的其他對父親的親近稱呼,即使不是/pa/和/ba/,也經常出現在齒音的/ta/和/da/位置上,英語裡的「daddy」、斯洛維尼亞語的「ata」、捷克語的「tata」都包括在內,漢語官話西北區的經典說法「他大」(孩子他爸)似乎也可以劃入這個範疇(所以跟你們說「大大」這個詞不要隨便叫好不好……)。而有些語言裡也稱母親為nana或者以n開頭的發音,其實「niania,風浪太大咧」好像也有點這個感覺——這還是西北官話(寶雞話是西北官話的一種;我這麼說是因為我聽到過非寶雞人這麼說過);

比較詭異的是日語。日語對父母稱呼的發音普遍不表現為唇齒音,但小孩子的非正式稱呼也包括唇音組合。以下資訊全部來自於kotobank——我也是有暴躁的時候的。

日語對父母的丁寧語,父親是お父さん/o.tou.san/,母親是お母さん/o.ka:.san/。對自己父母可以這麼稱呼,稱呼別人的父母亦可。

對父母比較親近的稱呼,父親是とうさん/tou.san/,母親是かあさん/ka:.san/。

對外人稱呼自己的父母,父親是ちち/chi.chi/,母親是はは/ha.ha/。

小孩子稱呼父母,可以說父親是パパ/pa.pa/,母親是ママ/ma.ma/。疑似借用了英語裡的說法。

這裡注一下:有說法說はは的上古音是唇音/唇齒音,從古音*papa -> fafa來,古東日本方言的「母」也可以讀作/a.mo/,也是唇子音;而「父」的舊音也可讀作とと/to.

to/,剛好也是齒音。所以說日語到底是不是特例,在這裡也很難確定。

題主你還敢說「爸爸」這個詞的差別很大麼?

既然題主現在估計不敢再問為什麼了,我就先說一下為什麼mama和papa在各種語言裡都很常見吧。

已故的蘇塞克斯大學Larry Trask教授曾經寫過一篇文章Where do mama/papa words come from?,其間總結了各種語言裡對父母的非正式稱呼,並且從歷史語言學的角度考證了這幾個詞的流傳。John Locke在2023年發表了自己的研究The role of phonetic factors in parent reference,其中把pa/ba/ta/da幾個常見的音位都總結了一下,並且統計了小孩子學說話時常見的發音與對父母稱呼的傾向。

我在這裡綜合他們兩個人的觀點,出來乙個比較一般化的結論:小孩子選擇這些音,是因為它們好發;至於mama是媽媽而papa是爸爸,則是由歷史傳承決定的——因為歷史也可以不這麼傳。

新生兒學說話是乙個複雜的過程,在從不說話到說出第乙個詞之間,有幾個月的學語期(babbling),在此期間小孩子並沒有「說話」,只是「發聲音玩」,因為在那個時間段裡嬰兒的聲道發育並不完全,口腔不能作出太過精細的動作,所以發出的聲音有限。對於小孩子來說,唇齒位鼻音、唇齒位爆破音和大張嘴的母音/a/,都是最為簡單的音,子音發音位置越往前,對舌頭動作要求越低,從而越適合剛剛開始說話的小孩子;而爆破音的一過性和鼻音的持續性是小孩子最容易區分的。因此小孩子們在babbling的時候習慣用這些音來進行組合——在這個階段,他們發出來的只是無意義的聲音。

但是父母們有時並不清楚小孩子有這個babbling的階段——他們才不記得自己小時候是什麼樣的——所以一旦聽到自己的孩子發出聲音,他們就萬般欣喜地大喊「哎呀我家寶寶會叫媽媽了」(其實這個問題底下就有回答現身說法,小孩子在六到時個月的時候是學語期,還沒發展出有含義的語音表達),然後就開始有意識地逗小孩「叫媽媽」或者「叫爸爸」。在這樣持續的刺激下,小孩子逐漸把mama和母親聯絡在一起,把papa和父親聯絡在一起,並且一代一代地傳給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也並不是所有的語言管母親都叫mama父親都叫papa或dada:喬治亞語對母親的親密稱呼是deda,對父親的親密稱呼則是mama;這種現象在一些毫無親緣的語言裡都出現了。這就可以證明小孩子發這些音只是因為他們方便,而把他們賦予「父親」、「母親」含義的,是順著歷史漂下來的自己的父母。

雖然看起來有點跑題了,但是題主,你現在大概明白了吧。

10樓:

我能不能這麼說這個問題就是不成立的呢。中國古代還是說的是父親大人,母親大人。爹娘。

到了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文化,媽媽就是音譯過來的。再舉個例子,日語的媽媽是歐卡桑。。跟媽媽發音一樣嗎?

如果非要說很多地方發音一樣的話,就只能說英國之前的殖民統治的範圍很大。到今天英語也是世界通用的語言,應用範圍最廣的。

11樓:然思

剛出生的嬰兒最容易發出的聲音是「啊」,在他有需求時需要讓別人知道,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大喊「啊」了,而此時母親肯定會出現給他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嬰兒就知道了需求—「啊」—解決問題的人(母親)出現的對應關係,於是「mama」就出現了。至於「啊」和「ma」的演變不太清楚,不過兩個發音確實很接近啊。

而爸爸相對媽媽來說就不是在嬰兒有需求時第乙個出現的人了,儘管如此爸爸還是很親近的人的,所以方便起見,爸爸稱謂和」啊「的距離也不遠,只不過各個語言走的方向不一樣罷了。

世界各地髒話是如何產生的?

憤怒仇恨的本能,與文明的進化。本能產生傷害對方的衝動,文明產生法律,導致物理傷害成本較高,所以改成言辭傷害,然後尋找最能傷害對方的G點,最後性 對方尊重的長輩成為世界標準罵人模式。 WenF Tao 髒話首先就是要抒發情感!第二就是要讓對方不爽!第三就是要讓周圍的人爽!沒啥高低貴賤,只要能做到這個罵...

為什麼歐洲俱樂部要從世界各地引進年輕優秀的球員,歐洲俱樂部自己的青訓不是做得很好麼,不能自己培養?

雅勳 職業俱樂部全球化運作 國際化運作的結果。就像一座頂級的世界工廠,他們要做的就是要在全世界尋找最優質的材料,然後通過自己的管理和技術,打磨自己的產品。球員是俱樂部最大的資產,乙個好的球員能夠給俱樂部帶來的價值非常高,相比全球尋找優質年輕球員的成本 有些大俱樂部有品牌,還會有球員慕名而來 好的球員...

為什麼世界各地文明都出現了「神」的概念?

馬克思主義佛教徒 拋去大多數人提到的對自然現象的崇拜導致的多神論現象。個人認為,需要提及的還有一神論和修行的現象。首先說修行,很多宗教的誕生都離不開修行,佛教源於釋迦牟尼的苦行和悟道,道教源於老子的修行和悟道,伊斯蘭教源於默罕默德在山洞的修行和悟道。傳統印第安宗教,拜火教,卡巴拉教以及其他很多神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