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應該感性,還是理性?

時間 2021-05-07 18:14:07

1樓:桐原木月

看你選取的書籍內容和功能相關。這裡功能不是單純的指代機械化的作用,包括了情感和思考。

在閱讀有用的書籍時,讀者的理性思維佔據主導,注重理解和思考,主要開動左腦進行邏輯推理;而在閱讀有趣的書籍時,讀者的感性思維佔據主導,注重感受和直覺,主要開動右腦進行聯想和想象。

專注有道「門檻」。看書這事兒,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漸入佳境的,很少有人抓起一本書來立刻就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這種情況不是人太優秀就是書太優秀。咱們也沒必要追求像個嗜讀的書蟲一樣見書就上,別給自己太沉重的包袱。

請你說服自己接受這一點:專注地看書有一道看不見的門檻。放慢閱讀速度、理清文字思路、優化閱讀環境……都是為了讓你更快地摸到這

在很多情況下,過了這道門檻以後,速度自然提公升,思路自然清晰,環境自然變得無關緊要。

- 選擇資訊通路。《三國演義》太厚你看不進去,你看電視劇集嘛,你為的是知道諸葛亮到底有多麼「多智而近妖」,又不是為了炫耀你看過四大名著。聲音、影象等等具體的資訊,有時候有比文字更有感染力,可以更高效地轉化。

如果看書就能解決一切資訊納入的問題,還要培訓師幹什麼。事實上,多感覺通道的資訊輸入,的確會給你既有的圖式帶來更直觀的資訊和更直接的改變,但缺陷是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己的個性化思考。看書是個手段,如果你閱讀只是為了獲取資訊,就應該著眼於「獲取資訊」而非「閱讀」,結果導向沒什麼錯。

但如果你閱讀就是為了「享受閱讀本身」,那請原諒我冒昧地問一句,如果你壓根兒就不享受你對當下這本書的閱讀,你還讀個什麼勁啊?

而且這也不需要做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吧。

2樓:肖薇

不取決於什麼作品,取決於讀作品的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就會讀什麼樣的書,就會以你喜歡的方式去解讀你看到的所有人和事,就會經歷什麼樣的世界。至少,我是這樣的。^_^

為什麼我讀外國的文學作品的時候很難去真真進入狀態,感覺就是在一種表面上的閱讀

啃書的小三七 個人推薦兩種讀法結合。第一,挑自己喜歡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讀 百年孤獨 的時候還小,都不知道它是名著。因為感興趣就讀了,那時也不會去想寫的什麼,當故事看,等老師講的時候,那個故事印象還是在的。和老師要了一些必讀書目,也不會全看進去,雨果的看了一本半就看不進去了,正常。但 茶花女 紅...

文學作品中的三觀應該遵循當下還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本身?

Octaves阿澄 從故事發生的背景出發,表達最基本的,為大眾所能夠共情的善與美。如果在寫 未來 的故事,最好有一定的時代超越性。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所以僅僅是 最好有 這裡參考曹雪芹 紅樓夢 涼茶 現實是一顆河邊的柳樹。文學就是水裡的柳樹倒影。你說它應不應該強制呢?能稱之為文學的多數都是用虛構手段...

偉大的文學作品是因為其文學技巧,故事還是傳達的觀念而偉大?

陛下何故謀反 我年輕的時候愛看歷史書,涉及歷史書上的人物都太過符號化,不是忠臣良將就是奸臣賊子。遠遠沒有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來得生動鮮活,我個人認為文學作品的美不在故事技巧以及傳達的觀念,優秀的文學作品主要還是為了彰顯人的本質。 飛雪而已 技巧為其觀念服務。大家說是觀念,沒有錯。但是單純的觀念,無法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