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以立意的高下,來評比文學作品的優劣嗎?

時間 2021-06-02 03:31:35

1樓:文字癮

怎麼說呢,

首先得講立意在文學作品裡是什麼?

立意在文學作品裡,是果,不是因,即哪怕你描繪了乙個人(無論高尚、低俗或渺小),他的一種細小的情感瞬間,也會爆發出一種悲天憫人的泛群體共鳴。

所以,以果(立意)來評比文學作品的優劣,特別是職業水準之上的作品時,是可行的。

但立意不是因,

如果作品的出發點是立意,以立意作為出發點去評價作品,那就是南轅北轍了。

2樓:SPOF

文學作品的優劣,在細處,在關節處,並不在立意,立意是乙個巨集觀層面的概念。

立意是什麼,深秋靜夜無眠思鄉。

什麼是立意呢?

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你怎麼理解立意,在我的慣性理解,這首詩就是要寫思鄉之情。

但你說這詩真的是寫思鄉嗎?

你問三遍,我覺得你未必確定他就是寫思鄉的。

首先他是乙個人,為什麼不是寫失意呢。一日看盡長安花,這種情況下,誰去寫思鄉?

傳為李白作的菩薩蠻詞,鄉關何處,長亭短亭,是思鄉嗎?未必。

思鄉的背後,是愁緒。

一舉頭一低頭。人何時會抬頭又低頭,是愁時,人愁時便覺無力厭倦,便想歸家,

那靜夜思,未必就是思鄉。你說他立意是寫愁嗎?也未必。難道不可以是無聊嗎?你思鄉思的是什麼,你並不知道。他的詩意止於何處,你無法確定。

你無法確定他的立意。但這首詩很高。高在細處有深廣的解讀空間。

3樓:你一言我以魚

文學作品的優劣應該交給時間去檢驗,誰對後世影響最大,那麼應該就是更優的選擇。剩下的什麼立意,文筆,思想什麼的?這個評判的標準是什麼?

標準由誰來定?誰也說服不了誰。就像《紅樓夢》在剛出的那個年代,我不相信當時所有的學者都對它有極高的評價。

4樓:語文乾貨鋪

文學作品評價因素的多元化,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將任何乙個單一因素凌駕於其他因素之上都會鬧笑話。立意雖然近於作品核心,但是沒有合適的表達,也就索然無味。

5樓:夜暮微陽

瀉藥,不能。

立意怎麼分高下...愛情和環保哪個大?國家和人類哪個大?

個人認為,能否激發讀者更強更深的共情心理,才是文學作品的評價核心。

6樓:「已登出」

倘若你能把青春期男女之情寫到極致,自然就要比粗製濫造的人類問題好得多。不然,只寫人類生存等大立意就好了啊。

正如 @藍先生藍銘道 藍先生的一句,在於立意的完成度。

產生這樣的疑問,多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感情問題,一旦被寫出來,就會成為群嘲物件,並被批判「矯情文學」。

然後他們會覺得,普遍大眾不認可這種立意的文學。

殊不知是自己的問題。用力過猛,刁鑽古怪,修辭氾濫,略顯浮誇……都是他們或多或少存在的問題。

人文學,本就不該存在優劣。

哪怕是通俗文學和嚴肅文學亦沒有。

無非是受眾、產生的社會效應、寫法技巧等等不同罷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本就沒啥可以爭論的。你喜歡你就看,一踩一捧著實是混賬事。

當然了,我不能剝奪每個人喜好、評判優劣和貼標籤的權利,個人心中自有評說就好了。

為什麼以前的文學作品能流傳下來?

首先文學作品是什麼?所以題主的問題直接把無意義 無價值的低俗作品過濾了。若是這樣看,不僅僅是以前的,就是現代的,以後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流傳下去。而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是 為什麼現當代的文學作品少之又少?首要原因必定是社會環境使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環境不斷變遷,我們的時代迷上了速度魔鬼,由於這個...

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應該感性,還是理性?

桐原木月 看你選取的書籍內容和功能相關。這裡功能不是單純的指代機械化的作用,包括了情感和思考。在閱讀有用的書籍時,讀者的理性思維佔據主導,注重理解和思考,主要開動左腦進行邏輯推理 而在閱讀有趣的書籍時,讀者的感性思維佔據主導,注重感受和直覺,主要開動右腦進行聯想和想象。專注有道 門檻 看書這事兒,對...

文學作品中有什麼精彩的比喻?

清夢滿船 我的表走得快了起來,而且一天快似一天。不出乙個星期,它已經病得發起高燒,脈搏的溫度在背陰處也已躍到150。到了兩個月將盡,它早已將全城裡的大小鐘錶統統拋到後面,比曆書上的日子超出13天還有餘。它早已提前入冬,獨自個兒去賞雪,儘管人間此刻還是晚秋,落葉亂飄。在它的帶動下,我不得不趕湊房租,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