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散打的拳法像拳擊而不像傳統武術?

時間 2021-05-10 02:45:21

1樓:

因為拳擊最高效。

散打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應對泰拳,踢拳,不是什麼傳武現代化。自然會使用最有效率的拳法了。另:散打運動員根本不會拳擊,都是菜鳥。

2樓:櫻木

這個提問本身估計應該是想問為什麼拳擊和散打的拳法不像傳統武術?

訓練方法不同而已,傳統武術訓練講究定勢,一招一式訓練。用的時候沒有定則,練熟的情況下能用什麼就用什麼。所謂:

練時有定勢,用時無定則。散打拳法和拳擊訓練以規則得分和實戰KO為主,講究快、準、狠。但是,散打拳法和拳擊中多是傳統武術的東西,只不過教練沒辦法講清楚而已。

例如:形意拳裡的崩拳和鑽拳的連用就是拳擊裡的擊腹加上鉤,如果能理解形意拳的二增力,那麼拳擊中這兩個拳的使用會快很多。

3樓:joe

第一,體育專案,規則決定技術,一切技術形式都是圍繞規則。

第二,傳統武術,雖然名字多用拳,但技術大部分是手法,即使是出拳往往也需要手法的銜接,拳套一戴,打點得分,傳統武術的技術基本廢了,強扭的瓜不甜,採用拳擊的技術更有效更貼合規則。

第三,散打比賽一開始採用分指手套,傳統武術技法都能使用,但是安全性不高,容易傷人。後改為拳套,但擂台還是傳統模式,沒有圍繩,下擂即輸,這一時期的散打產生一種中國特色的有效拳法,就是「推」,身上有護具抗擊打,利用身體素質把對手推下擂台,直接判輸。也產生了國際摔跤選手練幾天就可以參加散打比賽拿成績的現象。

4樓:老中醬

是,沒有規則火力全開的散打又會是另乙個畫風,擂台沒展現不代表人家不會。

二,除了基本打擊方式之外,各種攻防策略組合拳策略在各種格鬥術間基本上屬於肉眼可見的區別,要不看著點的話,流派間的區別就真沒多少了……

5樓:zocker

傳統武術裡面有大量的掌法、指法,帶上拳套後全部沒用了。需要用手抓的擒拿法和摔法也基本上沒有了。只有使用手臂箍抱和掃踢破壞下盤的摔拿被保留了下來。

理論上即使有拳套,鳳眼拳隔著拳套也能發揮作用,但是估計也是因為價效比不高還容易受傷,所以也沒有應用。

散打也有膝肘技術,但是在散打裡面大多數的比賽是不允許膝肘的,最初的理由很搞笑,玩膝肘不夠練泰拳的打,所以乾脆禁止了防止丟人。

另外有些早期的散打比賽是禁止連續重拳擊打的,因為開放這個的話就打不贏拳擊運動員了,也很搞笑。

我看到很多人都拿這個問題趁機黑傳武,以及宣傳散打跟武術沒關係,散打就是拳擊加個腿之類的觀點,其實上面的兩個缺陷也是傳武的缺陷,傳武有膝肘技術,但是很多時候是禁用技術,大概是因為在古代無防護的條件下膝肘技術比拳腳摔拿更難控制,容易在切磋和訓練的時候受傷,所以並沒有很好地發展,而且確實也比較少,實戰使用的經驗也不足,連續重拳相關技術研究不足也是因為傳武追求發整勁,追求一擊制敵,過分重視一擊的威力,而輕視甚至蔑視快拳的打法。

傳統武術還有大量接手技術,以連消帶打為自己最主要的特色,這是試圖把摔法、內圍技術和拳腳打擊技術相融合,使其訓練更接近的嘗試,不得不說,從這種訓練特色中衍生的散打快摔技術算是散打比較先進的地方,也是早期中泰對抗中中方比較佔便宜的地方,早期中泰對抗比賽常見在泰方的主場就開放膝肘,禁止摔跤,也是因為當時泰方在摔跤方面玩不過中國運動員。然後結合上一段,到了中國主場就禁止膝肘,開放摔跤了。這種狀態持續了好幾年,雙方賽事組織方也表示理解,因為大家都有民族主義方面的需求。

後來泰中國人的摔跤技術上來了,中中國人的膝肘技術也改善了,近年來就越來越多都放開的比賽,從觀賞性的角度來看也確實更好看。

對散打快摔貢獻最大的不管從技法本身還是歷史淵源上看應該都是中國跤,但中國跤算不算傳武存在爭議,因為中國跤的形式太不傳武了,不練套路,訓練系統從清朝開始就類似現在的日本柔道了。我個人看法是中國跤的技法有吸收滿族和蒙古摔跤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來自中國傳統武術,中國本身就有很長的摔跤傳統,其職業化成型時間應該可以追溯到清朝早期,比八卦掌之類的武術成型時間還早,我認為稱其傳統沒什麼不行的。另外從技法上看,中國跤的技法和柔道的站立技法幾乎可以一一對應,技術細節的不同基本上只是來自於跤衣不同以及中國跤不進地面。

至於散打的拳法像拳擊,除了前面知友的答案提到的拳擊大佬王守忻以外,梅惠志大佬也是拳擊高手,李寶如等一票北京的中國跤大佬也意外地很喜歡拳擊而且對拳擊很熟悉,當時的中國搏擊界拳擊基礎相當的好,很多地方有拳擊隊,很多體校開拳擊課,可能是受前蘇聯影響,散打訓練受拳擊影響就完全不稀奇了,而且是從形成的早期就受拳擊影響。

6樓:福州禪武

人類的生理結構決定了格鬥動都是近似,只是後來各自文化,創新者的思維,環境不同產生不同的格鬥技能。散打也是如此。

從人體解剖學骨骼與肌肉系統來說,發力順序一般遵循3個原則:

1、核心肌群先行,以穩定軀幹。(當你拿東西時,身體要固定,然後伸手)

2、大塊肌肉(大肌肉群)優先於小塊肌肉進行發力;(伸手拿時,上臂膀大肌肉先動,小臂肌後動,最後手指拿住,)

3、近軀幹肌肉優先於遠軀幹肌肉進行發力。

就武術的技術層而言,由於拳家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的不同,分為三層;

最為內層為最簡單實用的原始技術層,各國區別不大,中國功夫亦然;

第二層,則為一定場景下的招法技術層,傳統武術中許多拳家的技術大都在這一層面;

第三層則是從審美角度創編的演練,屬於技術拓展層。

但這三個層次本質都是技擊內容。

7樓:瑪里口斯

因為拳擊的發力方式更簡單更科學,北方地區大部分傳統拳法裡面很少有那種帶動全身力氣打人的招式,基本上都是手腳同步動,一拳一震,架子裡面還有弓步啊,馬步啊,丁字步啊這樣笨重又沒什麼用的東西,而不是拳擊那樣從腳踝開始一條線穿到拳鋒,直勾勾的一拳和轉腳踝轉跨扭腰送肩打出來的一拳差距不是點把點的大

8樓:自出洞來無敵手w

對,就是拳套。

在徒手打架時,用拳打臉幾乎沒有任何作用。除非你訓練過拳擊,不然幾乎沒有辦法停止對手。

因為不敢打!對方的臉很硬,即使你的拳頭不會受傷你也不一定敢全力出拳。

只有你練拳擊,願意義無反顧的出拳,習慣義無反顧的出拳了。你就敢打了。帶拳套的訓練改變了一切。

很多傳武發展出了練硬功之類的東西,沒有用!沒有帶拳套打過實戰,就是打不出拳擊的那種效果。只可能有前手直拳的輕擊,擊腹部的勾拳,幾乎不可能發展出後手直拳和握拳的擺拳。

還不如用掌,用手刃,用膝肘。反正讓對方的下巴往側面快速移動就能擊暈,為什麼一定要用拳峰去劃傷對方的臉?

這也是為什麼泰拳的拳法也需要拳擊補,因為他也是這個環境裡出來的。

而拳擊發展出了最完美的帶拳套的拳法技術,當然要以此為基礎,然後再根據情況微調。(比如散打拳法細節上不同,也就是根據規則調整出來的)

9樓:

不是戴拳套限制太多,而是限制太少,競爭趨同了。規則決定技術,歷史積累會被抹掉。

要讓歷史上的技術佔優勢需要設計特殊的規則搞地方保護主義,類似空手道或者跆拳道的規則,故意把「拳擊的技術」削弱。越特殊的技術,越需要特殊的規則維持。

否則你會在自己的規則下被其他流派壓制,或者一打起來就變樣。ITF跆拳道就有這個傾向,屬於比較質樸和過渡性的體系,後來改了更為特化的WTF。從最初的空手道寸止規則開始改,幾十年才穩定下來,還被罵得不比散打輕。

搞地方保護主義的前提:自己內部有市場,流派內部有例行的聯賽。沒達到這個基本條件的話,洗洗睡。

10樓:搖擺的豬

其實不一樣,散打的拳法比拳擊多,很多在拳擊裡面是犯規拳。

比如轉身擺拳,砸拳,開掌拳。

直勾擺是拳法基礎,什麼拳術都是基本功。

11樓:機智的蟑螂精

因為帶了拳套,能放的技術就那些,另外就算是像,但具體技術細節跟拳擊差別還是挺大的。

當然散打有一段時期是用跆拳道腿法X蘇聯拳擊強調打點的魔性混合風格,這個後來在異種戰的時候不好用也逐漸換掉了。

12樓:

不知道這樣回答對不對....

傳統武術上擂台打不能像做戲那樣一招一式你來我往,因為真打不是這樣打的。對打講求的不是招式而是經驗、速度、反應還有力量這些....其實傳統武術也有直拳、勾拳、下勾拳這些的,只是爪法、劈法等等....

在擂台上都是禁用的。

簡單來說,傳統武術不是散打,但散打是傳統武術的一部分。所以這也難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問傳統武術和散打的區別。

13樓:胖胖老鼠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OK?

啥叫傳統武術?

理科班的數學科代表和文科班的數學科代表像呢?

還是文科班的數學科代表和物理科代表像呢?

聰明的小朋友一定心裡有了答案。

14樓:喵了個咪

我覺得是公開訓練總結經驗的實戰類格鬥都會殊途同歸的,泰拳、散打、空手道之類的踢拳類格鬥術在頂尖的高手對決中能發揮出的技術動作基本都趨同了,因為人類的身體基本構造是一樣的,由此做出的格鬥最優解也是趨同的。

拳擊作為公開商業化最早的的站立格鬥專案,技術經驗總結自然也最完善,後來的其它商業化站立格鬥專案在拳法上自然要向拳擊「借鑑」的。

至於傳統武術專案,更多是表演和鍛鍊性質,真到了實戰專案,更快的速度、更強的體能和更大的力量永遠是決勝因素,那些傳統武術很好看的動作是很耗費體能的,破綻也大,從擊打收益看,遠不如拳擊實戰總結出的幾個基礎動作來的高效有保障。

15樓:可樂不加冰

因為散打在創立初期,取材物件主要是拳擊、泰拳和中國式摔跤這三個專案。

武術粉絲造謠說散打起源於武術。他們的主要依據是散打之父梅惠志先生(幼年)學習了八卦和形意,這只是事實中被特意挑出來的一部分。

武術粉不會告訴你梅惠志先生少年期和青年期主修拳擊和中國式摔跤(簡稱中國跤),他還是中國第一批柔道教練。

梅惠志曾不止一次在採訪中抨擊傳統武術缺乏實戰訓練,喜歡在採訪中講他培養的小運動員吊打傳武老師傅的故事。

即便梅老這樣抨擊傳統武術,傳武界看重他的功績,仍然毫無廉恥得將他「納入」傳武界,以便竊取散打這個體育科研成果。

所以如今,很多人仍然以為散打起源於傳武.

回到問題上來,散打拳法像拳擊的原因特簡單,散打之父就是練拳擊+中國跤的,他將拳擊融入自己創立的格鬥流派散打之中。

16樓:鹹魚君

從源頭上來說,散打專案初期除了梅慧志先生和李寶如先生外,還有一位拳擊大佬也深度參與了,王守忻先生。

拳擊專案在解放後幾次中斷,王守忻先生是在2023年拳擊專案被暫停之前的54kg王者。後來阿里來華訪問,王守忻先生也上台切磋交流了。

時至今日我們並不確切知道,王守忻先生當年是怎麼參與創設散打專案的,也不好胡亂給王守忻先生加戲。

但在當年基層體校,由於缺乏合適的散打教材,有不少體校都是拿著拳擊教材去教散打運動員的。所以拳擊的技術體系或多或少還是影響著散打專案,並不像大家以為的,只是都戴個拳套而已。

向散打的拳法裡融合一門兵器,什麼兵器比較好?

楊華 融合不了,有一版十八般兵器裡有一項叫做白打,白打就是徒手搏擊也就是現在說的散打。本來就是為了失去兵器以後設計的。你要真要結合散打的特點,我沒練過散打不過既然是徒手應該有糾纏的動作有出拳的動作,我推薦鉤鐮槍,因為是近身槍桿截短,如果考慮到獲取難度我覺得槍頭可以不要那就用鐮刀。但既然說到拳我們就不...

為什麼拳擊 散打 泰拳這些成熟的搏擊拳術裡都沒有王八拳裡常用的從上向下的鎚擊?

老糊塗蛋 MMA比賽裡,如果對手仰面倒地。這樣的鎚擊錘在下巴上沒幾下就打暈了。雙方都是站立的狀態時候。這樣的錘擊打多只能打到前額,頭頂這樣硬骨頭,而且還容易傷了自己的手,得不償失。能打到下巴的時候,還是優先下巴的。 技能全開的小野人 從高打下來的是頭頂或額頭,這兩個地方都是很堅硬的,我是練搏擊的,我...

為什麼想學會拳擊簡單,而學好拳擊缺很難呢?

再說一遍我的觀點,以前回答過類似問題。拳擊的攻防就是陰陽,一聽就懂,一用就亂。為啥呢,因為陰陽變化,生生不息。難度在於此,苦惱在於此,樂趣在於此。 道法自然 你花錢買一套工具簡單,但是如何運用這些工具把活幹漂亮了就不一定了。拳擊技術構成的學練簡單,用時間去磨練功力水平,你自己乙個人也能練好。但實際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