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海塞爾為什麼不做動鐵耳機?

時間 2021-05-08 08:49:48

1樓:逗逼

以下為個人見解,不一樣正確:

1.首先,動鐵不一定就好,為什麼森海塞爾,拜亞動力要去做?跟特斯拉為什麼沒做燃油車一樣。

2.動鐵技術都是被婁氏壟斷的,大牌老廠為什麼要去交這些智財權費,自己全賺不好嗎?

3.這些大牌老廠把動圈玩的爐火純青,已經出師了,為什麼還要去當學徒做動鐵?完全沒有必要。

2樓:彭彭

我認為跟技術基本無關,只跟利潤有關。那就是森海玩動圈這麼多年能把動圈耳機的研發,製造,採購,管理成本控制的非常低。乙個009接近20k,he1000一代真實售價14k,但是他們的利潤可能比hd800低得多

3樓:

來一條純屬臆測的回答。

首先這個問題是森海為什麼不做動鐵。大概問題不是森海不做動鐵,是森海沒有開拓高階入耳市場的野心。森海近些年的動作,高階大耳產品基本不再變動,短時間內也的確沒什麼技術突破。

同樣的,森海的高階入耳產品線也不再變動,然後從高階慢慢變得中端變的快不入流。ie80和ie60這些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價效比了。動鐵有優勢的應用範圍,基本上是四單元走起,ie80以上的檔次開始的。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森海根本就無心好好做高階入耳,不是沒有動鐵,是根本沒有新的高階入耳。ie系列早就沒法扛下旗艦的風采了。

個人覺得這和森海的企業文化也不是沒有關係。總體看這是一家相當保守的公司。這幾年森海最大的動作就是把消費級的低端換殼又換殼,做了一大堆beats向的隨身產品。

大概這樣做是穩定的可以賺錢的,市場體量也足夠大,也就沒必要去搶占佔比微不足道的入耳高階市場了。中端入耳市場ie系列還能騙幾年是幾年,森海的牌子還在。家用大耳上我是認可森海塞爾的,但是在隨身,入耳上,這公司給人的感覺相當的中庸。

他們更像是客觀追求利潤而不是追求音訊的公司。反觀日本的索尼鐵三角jvc,入耳換了一代又一代,各種技術嘗試,出了一堆不成功型號,最後慢慢成熟在同價位完全可以壓制ie60,80之流,他們的利潤率大概是完全不如森海的,考慮到研發,物料等成本,商業上還不如森海這樣吃老本。如果要確實利用動鐵的技術優勢,3000-4000,甚至6000以上價位才比較合理。

3000-4000價位森海完全可以好好做乙個動圈來賺錢,技術積累更多研發也更低,加上一些營銷賣到6000也沒大問題(參考謝蘭圖t8ie)。如果真要用動鐵來做,那就要上5000-6000及以上。先不說森海根本沒做過這樣價位的塞子,這個價位簡直血海啊,市場不算大,牌子特別多。

再往上走的價位基本靠玄學和奢侈品定位了。考慮到森海那麼商業化的公司,不去搶這一塊市場也情有可原。森海不像是會怕失敗的公司,他們八成是覺得成功了也無錢可賺。

既然不能賺錢,就沒有出產品的意義。他們的確是有為了證明技術實力打招牌做高階的傳統,大奧啊,hd800,ie800之類的,但畢竟動鐵他們打了招牌也沒用,本來就不是主業。主業是賣大耳,賣動圈,動鐵入耳不符合其中任何乙個,做好了動鐵入耳也沒法證明他們其他產品的實力。

所以綜合來看我覺得就是,中低端沒必要,動圈能用,出動鐵不如換動圈,中低端動鐵也不見得能降低成本。本身牌子夠好的情況下沒必要用動鐵的噱頭來開拓市場,本來就開拓滿了。高階的基本就是沒錢賺也就沒必要。

4樓:bangchuiwf

森海45年成立,同時代小夥伴還有拜亞、AKG,這些品牌有乙個共同特點——都是研究動圈耳機技術起家,後來的技術體系都是圍繞動圈延展出來的。森海從創立開始就是做無線電電聲器材的,在二戰前就做擴音裝置,所以動圈技術儲備深厚,而在二戰後依託西門子的銷售網路重建的森海塞爾,也成了西方世界一流的麥克風和耳機裝置廠商。具有深厚積澱的動圈技術一脈相承,助推森海成了世界上最好的音訊裝置廠商。

而幾家動鐵大廠是什麼情況呢?基本都是助聽器或醫用聽力裝置起家,UE和WESTONE早先是一家,後來分家了,這倆都是做助聽器起家的,自然技術儲備都在動鐵上。ER4P廠商因特美,也是有重要的技術儲備在醫用聽力保護器和測試系統上,所以動鐵對於他們是更加成熟可操作的技術。

賣油翁說的多好——無他,唯手熟爾。

5樓:

我覺得劇本可能是這樣的:

豐達出方案, 出設計, 出調音. 然後給森海的負責人測試.

豐達想要讓森海的人滿意, 出得設計就必須要符合森海的一貫風格.

於是, 豐達一直出這類耳機, 通過率高, 研發成本低. 由於送測的方案都是同一型別, 導致森海也就沒啥機會改變自己的策略. 畢竟豐達乙個外人, 總不可能去建議森海改變自己的產品定位吧?

6樓:

廠家的喜好導致的偏向而已,只要森海想做隨時可以組建乙個團隊出來做動鐵的耳機,動鐵這種東西,無非根基就是單元效能,加上除錯匹配的相結合,也沒多玄學,最近聲揚新出的那些小型單元素質和聽感比好多尺寸大幾圈的動圈單元還好,比如像傑士的X12,音特美ER4XR,試問你聽過?哪怕一次?沒能力開發單元,那就大不了買現品、代工,其他公司不都這麼做的,能出結果就可以了。

那反過來我也可以問,森海為什麼還做微動圈或者做靜電呢?即便是CX\IE系列當年剛出來那時候都可以認為是「微動圈」 ,你以為做微動圈會比做動鐵來的複雜?你是真正的業內人?

我真想問,貶動鐵的有什麼意思?真想問你聽過多少動鐵?超過30副?

那反過來你如何解釋塞子的超頂端市場大部分都是動鐵?廠家技術偏好就好像為什麼寶馬堅持直列六缸而不用V6的結構,subaru堅持做水平對置,那Shure塞子基本動鐵和少量動圈,為什麼也玩票弄了個KSE1500這種東西?為什麼豐達這個長年做動圈單元研發的公司也會去找fitear合作做了款圈鐵?

你會發現其他公司不都如此嗎?

反過來我也可以問,為什麼森海不去開發平板單元的耳機呢?平板單元的市場、技術潛力特別的大,挖掘空間明顯比動圈多了去了,abyss和HE1000、HE6都是平板耳機上的頂尖存在,平板優勢也多多,具體就不闡述了,那森海為什麼不做呢?沒技術?

能做靜電的公司會沒技術?拜亞也做過靜電耳機的開發。

我只想說,技術導向有時候真的不是一切,動鐵和動圈是不一樣的聽感型,而廠家對聲音的偏好是影響很大的,你想想為什麼一堆日美的小眾耳機公司都愛搞動鐵?目的是什麼?這實際上也並不是誰更優秀問題,這就好像做箱子的公司,有些喜歡用鋁合金挖空做殼體,有些堅持做木頭箱體,有些自己特立獨行搞什麼等離子高音頭,有些搞什麼鍍鑽的高音頭,有些搞什麼勵磁結構等等等,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很多時候就是核心人物的喜好取向而已,沒那麼神秘。

7樓:Peter Griffin

飽醉豚吹的有點兒過了。

儘管我也尊重森海,但打個比方,你讓職業tennis的運動員去玩table tennis,你認為他能同樣玩好麼?不就是球小點兒麼,是他不屑玩好還是根本就是兩回事呢?

看似單元變小了音質劣化, 但你不能拿著3寸的發音單元跟動鐵比,這公平麼,這要是可以比,我也可以說某大廠出的8寸監聽音箱能虐森海耳機,聲場大且真實,但這有意思麼?

話說回來,怎麼不拿ie系耳機跟動鐵比分離度呢?比佩戴舒適度呢?同等體積設計個跟3003乙個水平的單單元純動圈,價位一致,森海就能信手拈來?

這就像你讓那個網球運動員拿著網球拍去桌球案上打桌球,還得打弧圈球,是不是聽起來挺魔幻的。

還是那句話,沒法比,兩回事。

索尼 B O 森海塞爾 鐵三角各有什麼旗艦型耳機,效能如何?

耳機玩家大陳 耳機劃分為入耳式耳機 頭戴式耳機 真無線耳機 運動耳機。索尼 B O 森海塞爾 鐵三角各有型別的耳機,我就一一枚舉,至於效能檢視商品了解的。我們先從入耳式耳機說起 1 森海塞爾IE800S 2 鐵三角 ATH IEX13 索尼IER Z1R 4 B O beoplay H3陳媛媛 鐵三...

鐵三角的耳機與森海塞爾和魔聲有什麼優劣?

徐小牛 本人買了鐵三角IM03,對比同事的威士頓 um pro 3我感覺低音和高音都比他的好,可是其他對比過的同事都說他那個好。但是他們聽的時間都比較短,主要區別我決定跟耳機的腔體和棉塞也有關係。鐵三角那個比較大,有些人的耳朵不容易塞進去。有些比較小的比如舒爾的,威士頓的,塞得比較進,感覺也會不一樣...

請問2000預算以內的動鐵耳機有什麼推薦的嗎?

森韻Form1.4 森韻COZOY TAKT C 想送朋友一副入耳式耳機,預算在500 1000,求大佬推薦一下? IKKO的小耳朵 首先 日本搖滾 適合動鐵耳機這個 功課 我不太清楚是誰給你做的,但事實上根本沒有這麼回事兒。動鐵耳機和動圈只不過發聲原理不同罷了,但聲音上絕對不能在沒有接觸過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