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電腦晶元應該追求單核高頻還是多個核心?

時間 2021-05-05 17:27:15

1樓:還下雨

單核足夠的情況下更多的核

消費級電腦的特性就是不能等

2樓:Kana Nagato

這事兒不取決於需求,而是取決於營銷。

如果Intel的單核強,那麼大家就會說你要追求單核。

如果Intel多核強,那麼大家就會說你要追求多核。

如果Intel單核多核都不行,他就和你說穩定性。

3樓:狂牲李子

分你要幹什麼,比如你要玩絕地求生

看官網的配置要求:CPU:Inteli5-7600K/AMDR5-1500X

什麼意思呢,看這兩個的核數都是4核,表示絕地求生這個遊戲只能用到4核,你就可以在核數滿足的情況下追求高頻率了(但是考慮到你的電腦不能只開乙個吃雞,建議買6核的u或者至少4核8執行緒來貨的更好的遊戲體驗)。

4樓:maomaobear2

睿頻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

有些程式容易優化多核,核心多重要。

有些程式很難優化,單執行緒越強越好。

睿頻就是你需要多核給你多核低頻,需要單核給你高頻單核。

多核又高頻不是不行,電源和散熱不能留那麼大餘量。

64核拉極限高頻不是不行,得上壓縮機加上1000w電源。

實際上,發熱按照225W設計,或者多核低頻,或者單核高頻,都在225W的需求內,散熱和電源給你300W功率上限就足夠了。

5樓:jhout

首先推送乙個很神奇的定律

阿姆達爾定律

再說正題答案:優先考慮的是單核效能

但是需要考慮到多核效能是否夠用

其實就現在來說普通消費級電腦真的不必要去考慮多核效能夠不夠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決定你卡不卡的是單核效能

只有cpu滿載情況下依舊嫌棄運算效能不夠,才需要考慮cpu多核效能但是除了大批量解壓縮轉碼,以及採用了多路rtx3080之類頂級旗艦顯示卡玩某些次世代巨型3a遊戲之外,普通消費級電腦真的很難跑滿千元機cpu產品了吧

當然生產力工具就不一樣了,需要考慮單核多核指令集 io之類的

6樓:開什麼玩笑

單核效能和多核效能都該追求,但單核效能優先順序更高

我猜題主的問題其實想問單核效能和多核效能哪個更重要,而不是要捨棄其一

為什麼單核效能更重要呢?

因為使用者決定了市場,而非市場決定使用者,看看amd和intel前幾年的情況就知道了。

前幾年,intel一直是單核效能領先,amd受工藝和技術限制,劍走偏鋒開始發展多核效能,但是amd的多核效能超過intel之後,市場上依然是intel佔據著主導權,原因是什麼?消費級電腦晶元使用者,大部分是遊戲使用者,他們用不到多核效能,單核的提公升對遊戲效能影響更大。

你以為AMD是為了發展多核心,其實AMD只是為了和intel競爭有競爭力,單核效能不足只能多核來拼,市場反應證明了多核在消費級市場並不吃香,大部分人還是更看重單核效能。

單核重要但不代表多核無用,多核的提公升對生產力使用者就很重要。

總結一下就是:都重要,單核更重要。

看AMD的5000系列發布會你會發現,上來先跟10900K battle遊戲效能,說自己單核提公升多少,以前AMD的發布會哪會拼單核啊,說到底不是AMD不發展單核,發展了起來比誰說話都硬氣。

7樓:pansz

準確回答就是全都要,這並不是開玩笑。

當今無論消費級還是伺服器還是企業級電腦晶元都會同時考慮單核效能以及多核效能,兩者缺一不可。

所以,並不存在二選一的取捨。

目前無論是 i3i5i7i9 還是 R3R5R7R9 ,自身的產品遞進也都是同時提公升單核效能與多核效能

8樓:

amd方向錯了。幾年前4核i7還是主流,各種大作都能流暢執行。自從amd出了8核,軟體優化越來越差,6核都不夠用了。amd可以說是阻礙軟體發展的罪魁禍首

9樓:熊起

運算器也會出現類似儲存器的"山".

能夠快速訪問大範圍儲存器,高發熱高成本的高頻核心,和讀取本地較小儲存器才有效能,低成本低發熱的核心都需要,而且可能不止兩級,不同晶元間通過高速互聯或共享儲存器交換資料.

當然實現這種結構的單元未必是乙個晶元了,不同晶元和儲存器會集合在各種運算卡上,不同方案會競爭共存很長時間.

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是難以再在統一記憶體架構(UMA)下提高並行性,而圖形或機器學習等計算都有很高儲存的區域性性,不需要UMA

10樓:大李侃儲存

我在之前就說過,農企的策略就是單核不夠,數量來湊。

之所以農企能夠搞出推土機這種「8核4線」也就是乙個ccx兩個整數乙個浮點的奇葩玩意,除了宣傳需要,更多的也就是技術了。

現在的農企,在顯示卡方面也是這個地步:radeon7這種16g視訊記憶體,比2080ti還高,製程還比20系先進的顯示卡,超到冒煙也只能勉強趕上2080。堆料。

不過CPU方面,農企做了乙個非常精明的舉動:堆料。注意,這裡的堆料和上個10年早期的堆料是有區別的,從Zen+開始,AMD真正做到了價效比和真正意義上的堆料,而不是湊數來達到和友商一樣的效能。

11樓:壹貳叄

乙個核心就像一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能完成所有生產當然最好。

頻率就像生產線的速度,越快生產線效率越高。但是速度變高了,流水線上每個工人承受的負荷越來越大,非常容易掀桌子不幹了。對於處理器來看,就是隨著頻率提公升,功耗以頻率的平方甚至次方提公升。

就像處理器的核心,單核5ghz很簡單,但是6ghz可能功耗就比四顆5ghz的核心還高了。到了7ghz乃至8ghz,電壓就不是簡單的矽片能夠承受得了。

因此發展出了多核,兩個流水線,乃至多個流水線一起,各自以他們最高效的頻率幹活。

但是這樣還不夠啊啊sir,有些企業的需求的計算量是一般使用者的幾十倍。需要幾百條流水線才處理的完。但是這麼多流水線塞到乙個工廠裡面(這麼多核心在乙個處理器上),散熱散不出去,這種工廠也難以生產,因為乙個流水線的大規模損壞可能就會讓整個工廠癱瘓(電晶體面積太大良率低),因此發明了分布式計算,用多個工廠生產零件,再組裝。

分布式計算就是現在的趨勢,因此總的來說我們對核心的需求是越來越多的,大方向不會變

12樓:摸魚中

我尋思AMD也沒放棄單核高頻吧,不然為什麼要給5950x標4.9g頻率?

至於多核,造出來某些核心數無敵但其他地方瓶頸極大的畸形物,博得一群小白的沸騰並且去碰瓷伺服器,這點沒得洗

13樓:

消費市場需要的是更高的效能,而現在的軟體工程更偏向於單核處理,畢竟多核程式不好寫。所以顯得多核效能不重要。以前Intel強勢的時候一直走單核路線,所以大部分軟體多核優化都不怎麼樣。

現在一來Intel在消費市場弱勢了,另一方面Intel也開始走多核路線,估計以後多核效能會越來越重要。

14樓:「已登出」

電腦追求的不是核心和頻率

是整體市場迭代出來的一種結果

日常情況下,除了專業的大資料量計算,大多數常用軟體針對性的多核優化比單核優化要困難(但是這兩年有多核心優化的趨勢),所以,在不少應用上單核心效能強的要比多核心的表現好。

正常情況下:

單核心提公升效能要麼優化架構,要麼提公升工藝要麼就是提公升頻率,且提公升頻率是最簡單的,最直接的,所以以頻率劃分定位算很正常。 但是這樣的缺點是頻率的提公升和功耗的增長呈指數,並不是線性,且頻率有功耗牆和效率牆一說

堆核心並不是全優,是要掂量晶圓成品率,成本,的折中,且多核心直接的匯流排也會隨著核心越多越來越複雜

故:你所看到的單核心或者是多核心的側重都是市場導致,如:當軟體優化偏向於單核心,多核心的硬體變得不在吃香,硬體商便盡可能提公升單核少堆核心, 當然軟體偏向於多核心優化(目前趨勢,算是amd的一種引導),廠商便著手提公升多核心的優化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當市場充斥著多核心處理器,軟體廠商也開始著手多核心優化,提公升整體效能。

結果就是:

當前環境下什麼能賺錢我做什麼樣的型別,如果可能的話當然全都要。

另外還有一些特例:

晶元自研自銷不跟風還不缺錢的大佬蘋果

cpu能用就行, gpu往死裡堆的英偉達

高低核心搭配,高了用高核心,低了用低核心的眾多手機廠商

突然出一顆賊強,單核三線程,但是說他賊強目前還不怎麼重視效能不怎麼突出的的廠商ibm等

為什麼認為消費級電腦是廉價產品?

攝天21雪琪 這麼說吧,我七年前的電腦 1000塊的主機 花了700塊 換了機箱,電源,加了4g記憶體,120固態,影馳黑將960顯示卡 公升級後,基本能玩大部分遊戲和看電影。我相信足夠百分之90的場景和人群使用了。2020年的今天,買個新手機最少也得一千出頭吧。可就是七百塊,能滿足乙個人幾乎所有對...

Macbook m1晶元的pro和air應該怎麼選?

可樂 MacBook Pro整體表現肯定還是會好一些,尤其是那塊500尼特亮度的螢幕,以及主動散熱帶來的優勢。若說價效比高,那肯定是MacBook Air,搭載M1晶元的Air在效能上已經逐漸逼近Pro了,常規配置比Pro少了乙個核,日常使用不會有什麼瓶頸。對於綜合性能輸出來說,M1大部分時間都處於...

消費級 CPU 和專業級 CPU 具體的差別在什麼地方?

看一下就知道,至強系列是偏向伺服器設計的,核心數多,支援多numa節點,支援記憶體大,快取大,都是針對伺服器需求。酷睿系列則是針對桌面,主頻高,超頻高,tdp低,去掉很多不常用的功能 比如ecc支援 是針對各種不同的桌面需求的 LLL ZZZ 最大的差別在於實現的功能。專業CPU,那些伺服器,資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