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的大批國企職工下崗後都選擇了怎樣的生活?

時間 2021-11-04 01:42:59

1樓:靈兒

我爸爸是寶鋼的國企職工,我們一家人在上海過的挺幸福。後來爸爸下崗後成為農民,供我讀書,為弟弟還房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

2樓:喵喵叫的小喵喵

這個我深有感觸,我家是東北的,90年代初的時候家裡爸爸媽媽都成為下崗職工。

我爸爸是個技術工,毫不誇張的說,機械類的不論是大型機器還是小型,爸爸都能搞定,當時爸爸工作在鋤木廠,廠裡的機器全都是爸爸負責,機器出現任何問題,他都可以很快找出問題並且修理,並且爸爸會給廠裡的工人培訓這方面的知識。

我記得家裡有一整套(大概7、8本)關於機械的書,一本有大概7、8厘公尺厚,都是爸爸看的。

下崗之後,爸爸還去家具廠做過,爸爸說現在的年輕人你的技術跟爸爸那時候比真的差遠了,就連現在,雖然技術更先進了,但是基本原理是一樣的,爸爸照樣可以把那些機器搞定。

距離爸爸下崗,已經快20年過去了,後來再也沒見過那套書了,前幾年我問爸爸那些書其實蠻珍貴的怎麼都沒了呢?爸爸說已經用不上了......

媽媽是幼兒園的老師,會彈琴會唱歌,媽媽長的好看還愛笑,後來也是下崗,那個幼兒園宣布解散,因為幼兒園既然解散,裡面的東西都要處理掉,記得媽媽抬回來了一架腳踏琴,媽媽之後就在家空閒的時候就彈琴,也會教我彈琴唱歌。

前幾年那家琴就已經不能用了,但是還是一直擺在家裡,似乎成為了最珍貴的回憶,也是一件及其珍貴的東西。

說回我家的生活狀況,從下崗之後,爸爸媽媽開過小飯店,開過早餐店,媽媽還給人當過保姆,去飯店刷過碗,爸爸到現在還在出大力,過著給人做苦工的日子,我家的生活可以說一直處於要辛辛苦苦才能吃飽飯的狀態,小康生活其實我家都沒辦法達到。

最悲哀的是,爸爸媽媽的技能,優勢,才藝全部已經被埋沒,為了生活的奔波,為了我的教育,辛辛苦苦一生,理想是什麼?他們都寄託在我的身上了吧。

媽媽現在也總是很愛笑,依舊心態很好,但是前兩天看著她的笑容,驚覺竟那樣滄桑,看著很辛苦,我心中真的很難受。

爸爸說,變成老巫婆了。當時爸爸在遠離家鄉的乙個乙個工廠裡抬木頭,爸爸今年50歲。

我跟爸爸說不要在幹活啦,我幫他叫養老保險,給他們生活費,爸爸說再幹兩年,給我攢攢嫁妝.....

3樓:

爺爺以前是工程師,國企廠長,三次市人大代表,幾次市級勞模,有自己的農器具發明專利,並大量生產過。

老爹曾是國企銷售。

現在爺爺還住在平房,冬天還要燒煤。

老爹會點技術給別人打工。

怎乙個慘字了得?

4樓:

雙職工的家庭的困難可想而知。

多年後我只記得我媽說:「當時我就想,大不了就去賣菜!」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我所抱怨的童年,正是父輩們絞盡腦汁解決溫飽的時候。

比起某些重工業地區,我們小地方估計還好。

曾經門庭若市的國營商場終於比不過新開的商業街。

國營的變成個人承包,自負盈虧的;

從個人承包徹底破產,只剩市中心的門面外租;

直到前年,那個曾經最輝煌的單位徹底不復存在了,我媽說沒組織了。

十年前單位大院也推倒重修成商品房。

曾經院子裡的大家也都散了,

有背景的調到更好的單位,

沒背景的,混得好的也就寥寥。

我想父母當時就意識到了危機,

不然不會很早就開始抽空幹些別的,

白天單位承包櫃檯,晚上夜市擺攤。

後來開過餐館,做過各種小本買賣。

我的記憶裡我的父親永遠在出差,

記得以前有個勢利眼的老師問我爸幹嘛的,

我順口就說:「不知道。」

其實中學的那幾年我真的不太清楚父母在忙什麼。

那個年代的父母經歷過太多的大起大落。

到現在我才意識到他們讓我多讀書的理由。

就是活得輕鬆點

5樓:

其實下崗一直都存在的。

90年代的大下崗是集體下崗。原本體制內的人被趕出來,有通用技術,地方比較好(公有制比例比較低)的反而是一次機會。

公有制比例高的地方是一場噩夢,突然大面積失業,什麼生意都不行,什麼技能都不行。

以後的下崗就是自然淘汰了,小區的保安大叔,樓道的清潔大媽,一聽都是本地人,問問都是所謂下崗職工,而事實上他們並不是90年代下崗潮給趕下來的,而是後續若干年,沒有合同的。

90年代中後期那批人已經到退休年齡,在快樂的跳廣場舞了。199x年的40-50,現在是60-70。

而現在在小區看門,在樓道打掃衛生的人,當年是20多歲、30多歲,他們當時並沒有下崗。

但是後來沒有體制內終身僱傭,到了一定年齡競爭力下降自然就淘汰了。

6樓:

樓上盡是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那些經歷磨難的人連上網的能力都沒有了。

本人90後雲南小縣城人。父母是百貨大樓員工。

99年改制,大樓的櫃檯承包給私人。員工分兩種下崗,一種直接買斷工齡每年1000多,一種仍然保留崗位在百貨大樓,每年可以從承包的租金分到67百元.當時月工資不過300。

我爸跟別人合夥承包的櫃檯賣五金。員工是原來大樓的同事,待遇和原來沒差別,就是上班時間不能到處閒逛。百貨大樓沒了獨家經營的優勢生意肯定大不如前,賺的錢還算不錯,但距離小康標準還早得很。

05年大樓買給了開發商,當時如果不是有的領導有正義感,帶著員工去鬧幾個高層就把這筆鉅款獨吞了。鬧的程度還很厲害,推翻過警車,堵過州長。錢11年到的手,包括買斷工齡的每人分得20萬。

而大樓早就被推了,百貨公式正式消亡。這幾年我家去省城做生意,其他同事依舊打些零工,有些家裡有關係的調到其他單位找了份美差。分錢的時候大夥又聚到了一塊,很多老同事60的大坎都沒捱過就病逝,其他人也蒼老的厲害,可見這幾年都不好過。

20萬對於他們來的太突然。

久旱逢甘露,很多人把這筆錢用來置辦婚禮或是買車買房。畢竟站了一輩子櫃檯,社會閱歷不足,這筆救命錢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以為和午間小廣告宣傳的那麼簡單『3萬資本就輕鬆當老闆賺大錢』。

當時很多人都盲目的把錢投入到新開發的店鋪裡。改革的後遺症過了這麼多年才顯現出來,城市裡工廠公司早就改的沒剩什麼了,有一半的人都是下崗工,根本沒什麼消費能力。整個縣城只有公務員和菸草公司的有強大的購買力,可惜這些人青睞各大高階飯館酒店,品牌時裝,這些店是下崗工有技術能力開的?

大批量的商鋪開了又倒倒了又開,能撐過一年就算好了,有些乙個月都撐不住。窮人掙窮人的錢真是諷刺。

今年又來乙個延遲退休,這讓前面那些把錢折騰完的人無異於雪上加霜。本來子女工作不穩定養不起老,就等著苦撐到60。如今希望破滅,沒有體力幹不動工,抬水也沒人要,養老金也交不下去,求告知這些人怎麼生存。

今年的聚會上少了一半的人。沒到60的已病逝一大片,我深深感受到滿滿的全是算計!活下來的也是探著口風借錢。

下崗工是被刻意遺忘的一群人,這個證一點福利也沒有,連張公園票也不能免。國家改制是公有制經濟的瓦解,是從相互扶持到相互吞噬的轉變,而樓上一些人連骨頭都不願吐。

7樓:

不邀自答: 高中同桌的故事,爸媽是某市棉紡廠的員工,在某鐵腕總理執政時期被裁員當時當然是日子沒法過了夫妻倆一起被裁家裡還有老有小。後來擺地攤,賣早餐,夜市攤都有嘗試,但總的來說過的一點不怎麼樣,高三(前年)時候去他們一家三口40來平公尺的房子特別破舊。

當時心裡還是很難過的,想在當時社會家裡兩人同時下崗,收入全無,對家庭未來的規劃,孩子教育,父母養老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但還是感謝某鐵腕總理,正是這樣的裁員讓更多的企業存活了下來,同樣感謝那些不幸的員工,大家為了未來的星辰大海都付出了很多很多。

8樓:阿莫哦蕾蕾

說個現在發生的下崗吧。

家父的同事。比我爹小十幾歲。今年50了。

原來是汽車鍛造工作的,說白了打鐵的,家父的廠子我一直以為早就破產了,至今沒破產,把原本市區的廠區賣掉之後搬到郊區的工業區,郊區的工業區的廠房也賣了,現在工人徹底沒工作可幹了都去找別的工作了,這位50歲的叔叔現在去別公司打工當保安,說廠裡停發工資但是給繳納保險。根據廠裡的叔叔說這個廠子不破產,說只要一破產領導哪怕已經退休撈走錢的領導就得抓起來,所以死活不破產。都說以前的下崗對是對國企的精簡,反正我從我爹的廠子是沒看出來。

在我小時候就認為我爹的廠子應該整個倒閉,沒有,資不抵債,不知道錢被誰撈走了。所以說國有企業改制以前就沒成功過。

9樓:

匿了,我父親國企下崗後,照顧我奶一年半,將我奶送走後,去給我舅賣貨,給親戚幹不容易啊,去過工地,去給人打更,今年原來還想去工地呢,結果這邊工地活太難找了,就失業在家。

10樓:仲夏夜

父母和家裡絕大部分親戚都在98年改革的某國家系統工作,家裡也住在家屬區,從小到大看到了太多的例子。改革後,一部分人當時買斷下崗,一部分人繼續在低工資下生活。後來,一部分人南下或去本省省會經商,抱團互相提攜,基本上出去的人都達到小康水平,一小部分出去早抓住機會早、勤奮努力的人資產千萬,而繼續留在苟延殘喘的系統中的人們,生活都比較清苦。

當然,留下的人都是寧願抱著手上的一點家當,也不願意去探訪未知的世界。所以說,機會是留給有眼光有闖勁有魄力的人。

如何評價改革開放?

黃巍 你看社會主義陣營倒台的,有乙個算乙個,基本元素就是經濟停滯,物價飛漲,政治體制僵化,老百姓議論紛紛。改開即使不算是一劑良藥,至少算是一幅救命藥,幫中國渡過了社會主義陣營倒台危機,鄧公目光遠大啊。 默言 強烈推薦一部電視劇集 老農民 從土地改革到文革到改革開放這幾個歷史階段的農村人民生活描寫地非...

為什麼改革開放的原則裡有共同富裕,但是改革反而造成了貧富差距?

瓦藍西斯大主教 社會化大生產需要集中資源,所以才有了富人,然後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就有了貧富分化。然後本質上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占有而不是分享,所以分化就更嚴重了。 Liigo 共同富裕和貧富差距是兩回事。總不能說共同富裕就是沒有貧富差距吧?共同富裕是允許有貧富差距的,也允許有富裕的時間差。你家比以前...

改革開放後最先富起來的那些企業家是如何迅速致富的?

政治骰子 我爺爺那時候吧學校的圍牆拆了修成門面低價出租又找人去深圳進服裝化妝品來賣,廢棄教室改成金屬加工車間然後給學校賺了一大筆錢解決了財政危機。最後因為沒給領導送禮就光榮退休回家了。 1 有路子,背靠大樹好乘涼。2 把大象變牛,牛變雞,雞變蛋,然後用蛋做抵押向銀行貸款買下蛋,把蛋變雞,雞變牛,牛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