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是不是一種消極的避世觀?

時間 2021-06-02 00:20:54

1樓:

90年代,我家在乙個四線小城,我4歲那年,家裡住上了在小城裡第一批為數不多的樓房,大多數家庭還都是平房。上學後每天做完作業,父母都會帶我出去散步,去乙個叫部隊大院的地方,大院建於乙個半山腰,繼續往山上走景象荒涼,卻有意外發現,路邊零散建了一些平房,破敗的院落,斑駁的外牆,懸掛在晾衣繩上分辨不出什麼款式的舊衣裳。

猶記得當年母親總對我說,你看山上有這麼多條件不好的家庭,與他們相比,我們生活的很幸福,人活著不要總看那些物質條件太過優渥的人,低下頭看看那些還不及我們的人。大了一些,我覺得母親的看法不對,人,只有向上看,才會有繼續攀爬的動力,原地踏步是甘於平庸的表現。畢業上班後,身邊接觸的人形形色色,會感嘆命運不公,為何她出身含密鑰匙,為何她命好,嫁得風風光光,22歲的年紀,我的心是飄的。

有過拜金的念頭,有過不想付出一勞永逸的想法。轉折點在我25歲,不諳世事的年紀迷迷糊糊便嫁了,婚後柴公尺油鹽,雞毛蒜皮,眼看著身邊的同事陸續買了學區房,我是急的呀,以後我也會有孩子,我必須傾盡全力給子女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因而經常在老公身邊念叨,我們要攢錢,我們要節省,我們要把現在的房子賣掉,量力而行選一套學區房。他為了日子會好,扎入商海,沾染賭癮,結局本末倒置。

過了年,我28了,回頭細品兒時母親說的那些話,確實,不無道理。

過日子嘛,不攀不比,不貪不佔,珍惜眼前擁有的平凡,平淡中挖掘樂趣,不必去仰望別人的日月星辰,自我能力範圍內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需求,知足,甚好!

2樓:目目老師

知足常樂跟避世沒啥關係

知道到達哪個程度,自己就應該滿足,這樣可以在日常達到快樂的心理狀態逃避是指你不選,但是生活有多殘酷,家境越不好的人越是天天體驗著道理太簡單了,生活只給你二選一:難和更難

這種時候,有勇氣有魄力的人應該毫不猶豫地選難,因為如果不選,結果就等於是被動選擇更難

如果你感覺不到難,那麼你的難已經被別人承擔了知足常樂是在你可以貪大求全的時候說的

不要避世是在你遇到困境要逃避的時候說的,這兩個沒啥關係避世應該是指我只要逃避好像就可以每天哈哈哈了,結果騙了自己,也騙了別人

「小富即安」是不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

CG素材星球 我覺得真能小富的人選擇就很多了,人都是嫌麻煩的,如果能力強運氣好成功不難,為什麼不繼續做?反倒是能力不行運氣也差做啥都費勁的人很容易不思進取,累啊,做不到啊。很多人連小富都達不到,基本生活都滿足不了,房貸車貸都費勁一輩子的情況下就滿足了,這恐怕只能叫被動的活著,走一步看一步吧 流蘇 小...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這是不是一種消極的思想

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雪萊 PS 看,這樣說就積極了 愛 愛 現在的狀況,是由昨日自己的所作所為決定的,未來的情景由現在的自己決定是美妙還是糟糕,但從渾沌宇宙整個角度講,又無過去現在未來,只有在時間的長河裡來來往往各類生命的演出,過去現在未來奇妙的成為乙個整體,所以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還...

持多元價值觀是不是也是一種持單一價值觀,是不是一種愚蠢?

De Liu 黃執中在這種場合問這種問題,屬於使壞,更想是惡作劇羅淼。類似的問題幾乎每一種理論都會遇到 笛卡爾懷疑一切卻不懷疑自己,康德提出先驗意識卻沒解釋自己是怎麼知道的,黑格爾的辯證法本身無法辯證 等等。沒有一種哲學理論可以逃得開這種提問。所以這種提問只是看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是抬槓而不是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