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會是否允許發表針對群體或個人負面資訊徵集提問?

時間 2021-05-07 02:42:18

1樓:牛博士

世界需要百花齊放。

知乎是個理性的平台尤其如是。

倘若如問題所述來一次清洗,知乎很快就會變成單一價值觀的無趣平台,使用者紛紛出走,擋都擋不住,等著瞧吧!

另外什麼是正面呢?誰規定的?位於人群中游的最無趣的那批人麼?

2樓:武漢桐人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群體同樣也擁有名譽權。

如果這些負面資訊已經侵犯了群體和個人的這些權利,而且存在虛假的成分,則應該禁止提問。在當前的網路環境下隨意地發布針對群體的和個人的負面資訊會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是虛假資訊,影響會更為惡劣。

3樓:

幾位高票答案都偏題了。問題問的是「能否發布針對群體或個人的負面資訊徵集類提問?」,而不是在問「能否做出針對群體或個人的負面資訊回答?」。

1. 負面資訊徵集類問題本身並不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即使問題帶有明確的傾向性意見,但仍然離侵犯他人名譽非常遙遠。

當然提問人在「問題描述」部分進一步做了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說明和描述則另當別論。

2. 負面資訊徵集類問題不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不等同於這類問題不能被知乎禁止。有一種常見的觀點是把在知乎發言視作乙個言論自由問題,這種理解是不恰當的。

使用者在知乎發言/提問首先是乙個知乎向使用者提供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民事合同關係,發言/提問的範圍、規範是通過民事合同約定的(當然在實踐中是知乎通過使用者規範單方面規定的)。事實上知乎也的確設定了更具體的發言/提問標準,比如我們熟悉的舉報介面中的各類舉報理由。知乎設定這些發言/提問標準,比如規定負面資訊徵集類問題並不損害使用者的言論自由。

所以綜合以上兩點,從知乎的角度,「是否應該允許發布針對群體或個人的負面資訊徵集類」不是乙個法律問題,也不涉及知乎或者使用者的權利和義務(因為這些權利和義務是可以通過合同約定的),而是乙個知乎根據自己商業判斷的合理性問題。所以如果要摳字眼,這個問題問得不是「應不應該」而是「合不合適」。

3. 所以合理性分析就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了,並不存在唯一的標準。就我個人的觀點,我傾向於支援知乎禁止此類問題,因為禁止這類問題並不會限制批評和負面評價。

在「如何評價XX?」這樣的中性問題下,答主們同樣可以寫出批評性質的答案。舉乙個很正面小例子,有人在幾個月前,就P社的遊戲《帝皇·羅馬》提了個問題:

4樓:水木長情

我認為這樣的問題,已經違反公正,冷靜的原則了。問題帶有強烈的預設性,很容易引發「沉默的螺旋」。

僅針對於,私人的 xx做了哪些惡?

大部分答主是在宣洩情緒,沒有分析原因,沒有解決方案。對於沒有這種遭遇的人來說,毫無意義。對於有這種遭遇的人,可能一時舒服,但是還是毫無意義。

5樓:方向

證據辨識是非常需要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的工作,需要充分理解真實性,關聯性和合法性,而最難克服的就是真實性問題,這個靠審核是不行的,只有實際調查一條途徑,平台沒有這個權力,也沒有這個能力,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實名制,禁止匿名回答,強制回答者進行充分的身份展示,這雖然不能避免某些人鋌而走險,起碼讓他們明白,造謠行為也會掛在臉上,並且平台應自主建立信用制度,不妨也給造謠者發個徽章。

最後,專業認證其實沒什麼卵用,改成專業打臉才比較好使。

6樓:

我覺得可以理解,可以允許。

我們應當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權利也是有邊界的。

具體到知乎社群,提問關於公眾人物的評價是可以的,我最討厭的還是利用看似「公正」的問題題幹,在問題描述裡夾帶私貨。(個人認為)編輯許可權的審核也應當再嚴格一點,惡意編輯戰看得人心累。

7樓:來自廢墟

能逼得小管家放下身段出來跟大夥商量,看來最近承受的壓力確實不小,又是聯想公司那檔子事吧?

負面資訊該不該存在衡量的標準應該是法律,比如涉嫌虛構事實,侮辱誹謗……這些內容是不應該存在的。

比如前幾天有個關於華為的問題:是什麼原因讓你放棄華為手機?

這就是明顯帶有負面引導的提問,可惜網友們並不買賬,底下清一色的回答「為什麼會選擇華為手機」,題主自己也看不下去了,於是自己把問題給改了

總結一下

網友們可以有負面資訊,但是作為論壇管理員應該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來看待這些資訊,無論正面負面,只要沒有違反規則,那它就有存在的權利。抑制負面資訊並不能起到弘揚正能量的的目的。尊重每乙個人的合法權利才是最大的正能量。

你不能因為他大腿粗,就向著他,對吧?

8樓:

個人看法吧,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含有惡意的或者說幾乎都含有惡意,帶著惡意是採集乙個人的負面資訊的話,產生的所謂價值是什麼價值呢?

再者,在這些問題下的回答真的還沒有完善的體系來判斷真假,有一些負面資訊存在誤導和造謠,但是在舉報過程中因為後台無法判斷或者失誤判斷導致這樣的資訊繼續誤導更多的人,那麼這樣的資訊對當事人帶來的傷害又由誰來負責呢?

確實大家都有表達的自由,但是這個自由總是會被有心人利用的,在無法判斷意圖是否不善的時候,作為平台方我覺得更應該考慮到這些事情會導致的後果。

如果能有很完善的判斷標準和相關體制,自然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不過根據我這段時間的使用來說,知乎在這方面很多時候的反饋是無法判斷。既然達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那我還是建議對這類問題進行管制吧。

9樓: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這是知乎提問的乙個傳統吧。按照這個標準,現在知乎上的大多數提問都是不合格的。但是,這個傳統差不多都丟光了。

10樓:

如果沒有中立客觀,知乎不可能存在;

如果只有中立客觀,知乎也不可能存在。

水至清則無魚,知乎上的熱門問題,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偏向性,下面的回答也不見得都客觀公正,但是這恰恰反映出一種自由;

負面的問題與正面的問題都應該存在,但是也要有所管控,比如負面問題的佔比多少合適?

再比如對負面問題做個分級,對於那些預設立場、帶有某種指向、為黑而黑的負面問題,是否應該上熱門?

11樓:如墨瑩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無論對任何群體或個人,正是如實批評的權利,讓我們的讚美與認可體現出價值。

當然,批評的內容應當有兩個約束。

其一,涉及事實的主張應是真實、有據可查的。觀點的表達不應被束縛,但若涉及到事實的指控,那就不能信口雌黃。

其二,對於非公眾人物來說,批評應以其影響公眾利益的行為為基礎。非公眾人物的不影響他人的行為或資訊,應該作為隱私加以保護。

12樓:tab丘

在過去的乙個階段:

如何看待知乎中的「針對某一使用者集中做出負面評價」的問題越來越多的現象?

這類問題越來越多,這類其實更像是「掛人」的行為。

13樓:「已登出」

資訊徵集,說到底是一種事實上的宣傳手段。既然宣傳正面知乎有糖果,是不是宣傳負面知乎也有糖果?程式正義,可以保證發布人、知乎和被攻擊方,三方都有收益。

14樓:

可以發布這樣的問題,但一定不能強制所有人都去回答,應該保持充分的回答自由: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可以這樣回答也可以那樣回答,可以這時這樣回答也可以那時那樣回答。

15樓:王瑞恩

看到 @李建秋 提到了美國法律中的「公眾人物」,補充一點:

簡言之,要回答這個問題,還需要考慮時效性,不能一概而論。

16樓:朱鏡花樹

事實上,一定的負面評價對於個體來說具有一定的獲取知識的作用,對於公眾人物社會熱點可以這樣,但是對於某個特定的知乎使用者,在本人明確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關閉。另外,很多智障類話題引戰類問題,大量小號惡意控評也屬於應該管理的問題,就像是最近把東京大學和二本相比和無腦黑西電華科的某批水軍

17樓:

你們企圖用民眾對於真善美的嚮往,徹底禁止負面資訊在你們這個平台的出現。

有人說錯話,犯了法,那是司法機關和國家暴力機關才有權力去下達罰則

順帶的你們也就把對於你們這麼平台的任何批評都擋在了門外,或許這也是你們目的中的乙個吧

18樓:免五開滬

是,有好的有壞的,好的談壞的談。就本問題的提問方式不錯。

把提問題本身的立場設定為中性,就類似第二段的東西。

同時敘述一下自己親身or其他人經歷或者看法或者再其他的東西。

提問者有的會修改問題,導致回答之前問題的人有的答非所問,我回答時,本問題是這樣的↘

19樓:「已登出」

「XX做了哪些惡」「為什麼討厭XX」這類問題容易吸引情緒化和不客觀的回答。但這不是這類問題不該存在的理由。

只有爭論才能使真理更加純粹,

只有質疑才能使真相更加凸顯。

知乎者,求知也。這個軟體,為的是更多更真的認知傳播開來,而不是為了躲避風險而迴避真相。

Ps,該類問題的困難之處分析:

1,以偏概全,

2,誇大程度,

3,掩蓋一部分真相,

4,重要細節無視或修改。

20樓:董不懂

至於對一些大V的負面評價,或者流言閒話之類,從來都是很難杜絕的,不在知乎也會出現在其他地方。正如魯迅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為何某種流言總是被某些人聽到,而我們自己卻不知。

原來這些閒話流言,大抵都是奔湊到某些人的耳朵,寫出在某些人筆下的。。。

21樓:衛凌貞

當然應該允許。

畢竟沒有見識過假惡醜的話,真善美也就很難認識了。而在乙個人不能真切認識真善美的情況下,此人所謂真善美的價值觀,本身也就成為了一種假大空,甚至都有可能再向假惡醜滑坡的可能。

22樓:

感覺 @知乎小管家 很想知道大家的看法,

其實我蠻喜歡看負面資訊的,但是前提是客觀,可顯然...很多人除了站立場之外根本不懂什麼叫客觀,舉個例子,前些天我發了個想法,

你說那幾個號來碰瓷賤賤幹啥呢, 非要賤…

在拉黑了一群抱團的小團體之後,

問題出現了:

如何評價賤賤大v對某些學生組織的點評?

之前也出現過這樣的事情:

風怒:有人碰瓷上癮,有人夢想成大V,還有人欺負賤賤,但它們是同乙個人有人一句話總結過這樣的人

我也總結過:

知乎上負面資訊徵集類提問很多,有價值的不少,但是抱團尬黑的也不少...

具體怎麼看,還是看個人水平吧~

23樓:大搬運

我認為組織機構的負面資訊在合理合法有授權的情況下可以發布。

針對個人的完全不應該發布,應該由相關部門掌握(比如公安機構),需要使用的時候呼叫。

24樓:予泓

類似「某某做了哪些惡」這種提問,所有關於某某做的好事都可以算做答非所問了。

而「你為什麼討厭某人」這種提問,也讓所有喜歡某人的回答都變成了答非所問了。

那麼,這類問題不就變成了單一群體的聚會了麼?

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圍觀者,太容易產生偏見和思維定勢了。恐怕只有娛樂價值吧。

還是「某某都做過些什麼事」「某某是什麼樣的人」這種提問更中立,也會讓各種觀點、各種角度充分展現,才不會變成「讚歌」或「貶抑」、「軟廣」或「黑子」等群體的單方面的狂歡——單方面的狂歡場地,容易影響其他圍觀者,產生強烈的偏見。

「偏見」嚴重限制人思考的寬度和深度,

反之,多角度的資訊和分析才有可能拓寬人的思想的寬度和深度。

知乎畢竟不是其他平台,還是希望這裡能對更多參與者、圍觀者產生有益的影響。

所以,還是希望這裡的提問更「中立向」一些。

社會是否充滿勾心鬥角?

社會上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人深陷漩渦之中,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共產黨教導我們要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 Yimi 提公升自己,進入更好的圈子。幾年工作經驗下來,發現的規律是 越是資源充足的地方,人心越善良充滿善意。因為富足。越是資源匱乏的地方,越能激發出人性...

未來社會是否會由女性主導?

獨角仙 會不會由女性主導不好說,就中國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回歸正常的男女出生比例,差不多持續了得有三十年新生兒男多女少的狀況.然後中國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從90年代初生人那一代開始超越男性,並且差距越拉越大。非常簡單粗暴的說 未來可見的幾十年,中國女性數量比男性少,受教育水平比男性高。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

現代社會是否還需要懲戒?

劉誠陽堪輿道 懲戒是有必要的。我用傳統易學的術語,來打個比方。我們知道,易學裡面有入墓與入庫的概念。入墓,代表事物 或者能量 徹底終結了。入庫,代表事物 或者能量 暫時被禁閉了。同樣的道理,懲戒犯錯,其實是給了機會,相當於暫時入庫,如果沒有適當的懲戒,犯錯的人會極端放大,最終走向毀滅,那就是一點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