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說 用研將死 ?

時間 2021-05-05 16:31:45

1樓:「已登出」

看到大部分的回答都是網際網路,小公司,startup....

為什麼沒人看到ToB的企業級的應用,特別是在一些垂直領域?醫療,金融,能源,運輸......

我不覺得在這些行業裡用研將死,相反,這些行業裡面的用研很重要,經驗很難累積(我不覺得乙個心理學的畢業生能很容易理解乙個石油行業工作了20年的鑽井工程師的工作流),人才也很難尋覓。

正像之前在IXDC大會上聽到的一句話:做ToB的設計師是「默默無聞,責任重大」。我想,做ToB的用研也是這樣。

2樓:楊蓉

最近在看創業的書籍,發現好的用研和好的創業者有相似之處,首先要有自己的「生命主體」,說白一點,有對產品的ownership,才可能去主動探索、洞察,發現別人不輕易發現的東西,並且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去驗證、結構化呈現,同時面對質疑,也有勇氣去繼續polish自己的結論。。否則,只是「被安排」的打工者心態,人云亦云,體現在調查上,就是使用者voice的傳聲筒,或者工作夥伴之間的傳聲筒,無法協調和處理不同聲音的意見,怎麼談得上研究的樂趣。怎麼能用勇氣去推動結論的落地。

所以,題主的標題可以修改為:打工者心態的用研必死。

3樓:

典型的「用研無用論」吧

我們曾經採訪過一位工業設計出身,在某數字公司從事過兩年用研工作的朋友,可以看下他的反駁作為參考:

Q你認為外界對你的工作是不是存在誤解,你最想澄清的是?

A「用研無用論」和「用研萬能論」。

對於認為「無用論」我想說,1、用研很重要,畢竟使用者需求是決定產品設計的乙個重要考量(還會有技術、運營等條件限制),但是用研崗位看實際情況而定;

2、用研有門檻(問卷、訪談等調研方法存在門檻,是技術活),需要時間和人力成本,所以理想狀態是用研崗位有存在的必要,但現實情況為不是每個公司都能付出這樣的人力成本;在人力成本無法滿足的情況下,需要有懂用研(重要性及方法)的pm(所謂偏用研的pm);

3、乙個用研人員的理想狀態是真正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理想的輸出結果是pm看了用研的結論,知道該從使用者的角度應該如何設計產品。因此做乙個好用研很難很累。

本篇訪談全文:鼓搗完汽車,研究人類

4樓:李福東

用研將死? 當提問者將這乙個句子拎出來,觀點本身就很模糊,充滿歧義。比如,用研具體指代什麼?

是用研的方法還是用研的職業?是用研的需求或者理念? 如此等等。

針對這個問題,我簡單闡述如下觀點。

1.任何一種方法都存在著侷限性。固守傳統的方法當然是不行的。用研需要提供的是對使用者的洞察,方法本身是為目的服務的。只要能滿足使用者研究目的,任何方法都值得嘗試和運用。

2.用研這個崗位的部分職能可能由設計師或者產品經理承擔。但是,用研需要做一些基礎一些的研究具有一定普適性的研究工作,為產品設計提供支援。

能有效避免產品設計重複他人反覆出現的錯誤。這些研究帶來的可能是設計規範,設計指南。 筆者曾經在公司內部介紹過NNP所做的一些研究,如面向貓的遊戲設計,資訊無障礙網頁的可用性設計規範等。

這些都能很好地幫助我們設計,這就是使用者研究的價值之一。

3.使用者研究的價值體現。我們知道,了解使用者是產品設計的前提。

一些傳統企業開始注重效率忽略這些基礎工作。設計過程中發現很難去完成設計溝通,產品反覆折騰,耗費資源和時間,設計師也很無成就感。

敏捷設計、快速迭代本身就可以看著使用者研究的方法。使用者研究本身就是貫穿設計全流程的,而不僅僅是在某乙個階段。

4.行業存在浮躁和自大之氣。網上流傳的使用者體驗行業內的鄙視鏈就可見一斑。作為使用者研究從業人員,我們需要跳出成見,從易到難,從外及裡地實現和證明使用者研究的價值。

當然這個前提是,我們產出的確實是有價值的。 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是產品,為什麼不先做一下用研呢?

注,無障礙網頁設計指南,我正在翻譯中。

5樓:Juliezzz

我想說,不是用研的作用將死,而是...如果用錯誤的方法、定位錯誤,脫離實際產品本身,或把用研當做對現有結論的證明,用研真的會死...

6樓:周慕雲

我不知道我們公司的用研每天在做什麼,訪談,問卷,眼動…感覺挺忙的。

但是要給大家留下「有用」的印象,我想還是應該看產出了什麼,有哪些結論幫助了產品經理,幫助了設計師,甚至能釐清這個行業的態勢,參與決策。

用研可能技術很先進,起點很高,但終歸要落到實用主義上面來。畢竟乙個部門的其他兄弟忙的苦哈哈的,您再擺一副高屋建瓴的姿勢,雲裡霧裡搞毛呢。

如果幫不上忙,只能會越來越邊緣化,變得可有可無,最後,就沒有了。

7樓:

只談網際網路公司用研。

網際網路行業用研死還是不死,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之所以被提出來,就是因為一直面臨被質疑價值的窘境。而這種尷尬,或多或少是由架構、流程所造成的。

第一種,採用專業組織的架構,只在需求出現的時候介入,結果往往淪為內部第三方的角色。而事實上,我們之所以不請諮詢公司過來,是因為內部用研比諮詢公司更了解產品、研究能夠落地。但點狀的溝通模式,往往讓用研同學的研究成果無法應用,成為別人眼中的「報告部門」(類似情況在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場研究部門中同樣出現)。

相對而言,第二種專注於某條產品線或者某個行業的用研更接地氣,研究成果也更容易轉化。用研如果有環境深入介入立項、策劃、互動、視覺、運營這些基礎環節,就有機會運用專業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當然,這種顧問式的定位,也要求用研掌握足夠多的產品、設計、運營以及品牌知識。

專注於其中的一兩個方向,都可以為你贏得在產品團隊內部足夠多的話語權。

如果在大公司,建議用研要加強行業分析以及基礎研究的比重,只有當你站在行業的高度去看待產品趨勢,才會將基礎研究的普適價值推廣到一票產品當中去。

8樓:高玲玲

1.大多公司少有專業用研人員,會由設計師來完成這部分工作,得到的結果最後被YY了,最後的產品效果未必好。

2.根深蒂固覺得用研找不到使用者真正的需求,花費太多精力在用研上往往是得不償失。

9樓:蔡亞南

11年看到並記住這篇言論,頗有感觸但並未回覆。現在近8個月過去了,作為細分深化職業的用研不但沒死反而更趨向於劃分為更細分的使用者研究、使用者體驗研究。

用研的產出價值不可衡量一直是死穴,我在新的公司極力推動前沿研究,希望讓決策者和內部團隊更接近使用者,心裡的使用者模型更加清晰,並試圖把用研公升級為最終的驗收測試一部分,不是可用性測試,而是體驗測試,不是使用者試用,而是我們用研做出的使用者模型來試用,從而超越使用者。

用研不死,只會「變」,這也是萬物發展進化的鐵律!

10樓:李鵬

互動設計最早的鼓吹者之一 Alan Cooper,這兩年一直在鼓吹「互動設計將死」

「用研將死」大概是這套說辭的乙個變體吧

11樓:Erik

每個觀點都有它提出的依據,當然不管真假與否。

用研,對於小企業,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大企業可能更多的去引導客戶,培養環境。

個人理解,基於一些發展超前的公司,他們的思維可能真正的領先市場和使用者太多,所以這個企業的用研,更多的方向已經模糊,而偏向自己的資料研究和趨勢判斷。

出發點不同,如果把一段話,斷章取義出來看,沒有談論的價值,也很可能曲解文者的意思。

網際網路各種這樣的觀點,現在出現一批人,不喜歡、看不慣就去抨擊。這個是最不可取的。

12樓:郭建偉

如果只是做一些支援性的調查和研究工作,作為一種崗位職責,必然死,因為沒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使用者研究應該努力在整個流程中去把控產品體驗,去為公司的產品指引產品的體驗方向,去監督執行,最後體驗的評審和跟蹤解決。

為什麼很多人說出「為什麼很多人怎麼怎麼」的時候,我都不覺得他說的是普遍現象呢?

Hullabaloo 自以為懂的多,把並不是普遍發生的事情認為是全世界都是如此。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經常性的說我覺得好多人怎麼怎麼樣,然而我們並沒有這麼覺得,還覺得她很裝b。但也有可能是個人的習慣問題,覺得這麼說會凸顯自己要問的問題的重要性吧,畢竟 很多人 都這麼覺得。反正每次她說我覺得好多人怎麼怎...

為什麼很多人打字用方言?

聞嶽 他們只是互相交流這樣打字,對你不會用方言,完全沒有問題,就像和同鄉用河南話,和你用普通話一樣。然而河南話的本字有多少人認識?自己認識的話對方認不認識?給乙個河南人發 勜倒 有幾個人能看明白?只能打 翁倒 這是方言文字教育的缺失,本字不認識只能用別字了唄。 吳語有正字。無法考證可用方言羅馬字或者...

為什麼很多人說談錢俗氣?

豚啊豚 蘇格拉底把靈魂中屬於慾望的部分稱為 愛錢的部分 出自柏拉圖 理想國 因為金錢為滿足慾望提供了主要手段。我們潛意識裡都意識到,錢能滿足的慾望是相對低階的。因此,談錢就像是談論自己有多少慾望想得到滿足 同理,貪財的人被視為被低階慾望奴役的人。 說話細節 這個跟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文化相關的,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