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道德 不做道德的事算不算不道德

時間 2021-05-31 18:25:18

1樓:剎夜

我以前常和朋友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那我覺得整個道德的概念涵蓋了法律之上到聖人的整個範圍吧。

我認為只要不做有損道德之事,都可以看作有道德的行為。比如公眾場合不喧嘩,不影響他人就可以視為公德。也是道德的一種表現。

出門洗澡,穿著整齊為禮儀。彬彬有禮,言語謙虛為禮貌。我個人認為這些都是德行。

助人為德,律己也為德。心懷天下是大德,獨善其身也算小德。雖然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但對我來說太過高深莫測,就像修仙的人要去理解「道」一樣。我只能理解德的確有大小之分,上下之分。

但德就是德,哪怕是刻意為之。甚至只要做好自己,不給他人,家庭,社會增添麻煩都可以認為是一種德行。人在認真的活著,努力的工作學習,是為了自己,但也同樣創造了或大或小的社會價值,那也是貢獻,貢獻也是德。

人在飢寒交迫之時,不偷不搶不傷害他人,更是道德之舉。教師有師德,醫生有醫德,能夠做好本職工作已經是大德。

所以我從不認為只有刻意去做大眾意義上的善事偉事才是道德,一定要去幫助到別人才是道德。有時候做好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做好每乙個你所在社會中的角色,比如父母,兒女,夫妻,職員,老闆。。。。只要能做好屬於你的角色,那都算有德。

就連人不管現實中還是網上,管好自己的嘴都算有口德。

沒有刻意整理,想到哪說到哪。都是個人淺見,上不得檯面。如果也算是提供了一點想法和視角就算我積德了,哈哈哈。

2樓:劉葉麗

道德,要分開講。

道,是指規則、規律、法則,沒有道,一切都會混亂起來。比如,無道的社會,參見中國近代史,百年之亂。也可以參見三國時期的社會狀況。

德,是指收穫、得到了某些東西。這裡,德,通於「得」。

道德,整體的釋義,就是說,你遵循某個規律去做事,一定會有那個規律所保障的利益、收穫。你不遵循那個規律,你一定不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3樓:神在上學

不道德的前提是做,實際上很多時候不做不道德的事就是道德了。人活著,要吃要喝,掠奪周圍,如何掠奪的好看一些,長遠一些,就是道德。但終歸是掠奪。

4樓:深如大海

這個問題,有兩截然個相反的答案。

答案1:

以我們普適的「道德」而言。

不算!

這個就非常好理解了。比如說,一老人家走呼自己摔倒了,這時候,有10個人,都距離老人家10公尺遠,但只有1個人上來扶起了老人。常態之下,我們可以說,他是道德的。

但並不能說剩下9人就不道德。畢竟,只不過沒扶而已,人家又沒上去補一刀,何來的不道德?

答案2:

以深層次的「道德」而言。

算!

道德,要建立在正確的三觀之上!

而三觀上,能稱得上正確的人,萬中無一。也就是說,幾乎所有人,都跑偏了!

偏離了真正的道德,就都是不道德的。

OVER~!

而今,我們普世

5樓:路人

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

理論上,不做道德的事並不算不道德,因為道德並不是法律,沒有強制性,道德是從乙個人內心的約束,可以理解為良知,這個取決於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就好像,乙個蘋果分給哥哥弟弟吃,我認為哥哥大一點,需要的多一點,應該給哥哥多點,給弟弟少點,而你認為都是一家人,都一樣,應該哥哥弟弟一樣多,你告訴我哪種方法合理?並沒有結果的。法律不一樣,你不履行義務不遵守法律那就是違法,因為法律是民眾的意志,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取向(即使並不那麼的「社會性」),那已經代表了一種價值觀,它就告訴你,你給哥哥多一點才是對的,不然就是錯的。

所以不做守法的事,就是違法。

但不做道德的事絕對不違法,沒有人可以去強迫你守道德,那叫道德綁架,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你再怎樣不守道德都無所謂,只要你願意承擔那樣做的後果。

6樓:做人愛自由

我簡單回答一下,有時候道不道德是很難判斷的,這是乙個非常籠統的詞,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立場和利益去隨意定義,許多詞彙都是這樣,在中國都是乙個模糊的概念而已,這也是中國特色的一部分展現。

所以我認為只要不傷害到別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道德的!相反,一邊做著傷害別人的事,一邊高喊自己是道德楷模,那就是偽君子,那才是最不道德的!

7樓:

我的理解是道德的主要特點是考慮自己之外的人或物的利益。因為目前我們能想到的道德基本上就是照顧他人,集體或者更廣泛一點動植物,大自然的利益。至於道德的動因,我覺得主動的道德基本上是出於善良,後天學習的道德類似於規範自身行為去做認為是正確的事。

至於不做道德的事算不算不道德。首先道德本身的概念就不明確,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實際上也很難有明確的回答。因為不能簡單的認為不做道德的事就是完全不道德或者完全沒問題,這些結合生活經驗,我們應該都有相關的感觸。

應該說這本來就是個複雜的問題,或者這世界上的事就是會捉弄人的。所以結合具體情況來下結論應該是相對好一點的辦法,雖然這也不能保證就能完美的解決問題。

就算有時候道德的選擇很艱難,就能認定道德是沒意義的嗎?當然不是。我們也都知道道德基本上仍然是美好的,力所能及的道德基本上也都是很正確的選擇。

8樓:李渣渣

道德本身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如果對社會規則做乙個量化,以可以簡單認為法律以上的都是道德,且沒有上限。一般認為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線。

很多先哲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在於他們思想多麼深邃——那是讀書人的事,而是在於他們在法律並不完善的時代提出了可行的社會規則。

所謂道德的事並不是指具體某個標準,而是法律往上越崇高越道德。所以我們很容易發現從撿起一片紙到毀家紓難都算「道德的事」。

所以所謂「不做道德的事」,是指當一件符合大眾道德觀念的事需要你做的時候才會出現的選項。

你不做不叫不道德,說你不道德的行為,叫道德綁架。

9樓:

道德分公德和私德,公德其實就是社會的公序良俗,比如不插隊、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退地吐痰等等。這些應該是大眾共同遵守的。那麼私德,其實是個人的行為規範,和個人三觀和學歷、家教和閱歷有很大的關係,我認為私德只能約束自己,而不能約束別人。

乙個事道德與否,得看它發生的環境,比如說隨地大小便,肯定不道德,但如果你在荒郊野外,那就沒什麼;在比如說插隊這個事情大家都厭惡,可以說是不道德,那麼如果你就醫排隊,人命關天,在徵得別人同意的情況下插隊,也沒有人認為不道德。

所以,盡量不要用道德去評判乙個事情,最好用法律,法律是社會的底線。

10樓:萬能的猹狸狸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和不道德中間有很長的過渡階段,所以不做道德的事≠做不道德的事

畢竟善小而不為惡小而為之好的多。

11樓:沐於林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

「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為次矣。」」

老子裡的中士都不如孔子所認為的踁踁然小人士。(有可比性,但沒直接可比性。)

道德這些東西算是上層中的,到不了那裡講這些沒用。互相都快餓死了誰講禮?別人都快餓死了,你讓別人講禮?

物質上層或精神上層總要有乙個才能構建道德仁義禮。

德與無德,禮與無禮,簡單來說,中間還有一片空間。複雜來說就複雜了,比如,你不知道什麼叫禮,你怎麼做或合適或不合適,都不能叫有禮或無禮,你知道禮後,你就應該受禮的約束,你做有禮或無禮,就是絕對的對立關係了。所以還是簡單點對人好點

法律判刑的同時,逼人道歉算不算道德綁架?

中印貿易 孫可林 不,這不叫道德綁架,這叫做社會公德譴責!前提條件是他有沒有違法,違法對社會,對他人造成的傷害,那你就要道歉。如果你不違法違反公序良俗,我們只譴責不強迫道歉。所以不能把法律判刑對方進行道歉的行為看作是一種道德綁架,如果這算是道德綁架或者說普通意義上講的社會道德綁架,那是錯誤的。我認為...

遲到的正義到底算不算道德意義上的正義?

王永強律師 遲到的正義不應也不能成為道德上的正義。道德始終伴隨著事物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道德正義及時持續的予以評價,這也是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前提和動力。遲到的正義顯然不能起到這些作用,遲到的正義長期使事物處於不確定狀態,尤其對事物所涉及的人來說,長期蒙受著精神和身體上的催殘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等等,從...

請問我的想法算不算對我的同學的道德綁架?

思念春天的豬 這可以是一種幫助別人的行為,但不是一種必須的義務。有的時候,她關注思考了,就已經是一種幫助了,不是說不做為就是站在對立面。 你要知道一件事情,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別人是不好的,不管這個想法是不是對的。想象一下,你這個同學把他的想法強加於你。換位思考就完事了 zkn 坦白來講如果說這個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