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孟子喜歡說一些空話,推導出一些不現實的結論?

時間 2021-05-31 10:57:20

1樓:知止

孟子先生為了快速的說服梁惠王,所以只說了條件和大致的政策,就直接丟擲結論。因為梁惠王就是這樣乙個人,只能用這種很美好的結論來吸引他往這個方向走。這是這就忽略了其中大量的論證過程和細節,所以顯得像是空話。

但是如果去看《荀子·議兵》篇,你會方向荀子和孟子說的是一回事,而孟子幾句話就說完了,荀子的論證就包含大量的邏輯論證,給出的資訊更全,涉及到政治戰爭的方方面面,不管你同不同意他的結論,你都會認為荀子說的很有道理。

荀子畢竟是戰國時候的人,他說的再好離我們兩千多年,我們也不一定會相信他的結論。但是你要是看看毛選,看看中國近代史。你會發現農業國真的可以戰勝工業國小公尺加步槍真的可以打贏國民黨吃牛肉罐頭的美械王牌師,這個是現實發生過的事情,由不得你不信。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的意思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施仁政就是制民之產,就是耕者有其田,就是分田地。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就是建立以宗法制為基礎的基層組織,但是近代史不是用的宗法制是用的紅色信仰,支部建在連上,軍民魚水情

只是因為時代的變化換了一種組織方式,但是人類確實可以通過某種方式達到一種非常團結的狀態,這一點是沒問題的。

感覺孟子說的是空話這個完全可以理解,就像在數學題上寫「易證」「由此可得」「同上」,條件給了,答案是對的。但是中間的證明過程幾步就跳過去了,這在判卷子的時候肯定是要扣分的。但是不要因為孟子的證明過程簡單省略就認為他給出的答案一定就不對,你找一本證明過程詳細的參考書,或者用他的題目條件自己證明一遍,然後你再去對答案,說不定你會發現孟子的答案和你自己的證出來的是相同的。

2樓:林先生

你不要脫離時代看問題,孟子所處的時代,雖然秦國開始強大,還沒有達到戰國後期那種狀態。

因此,孟子的思想一方面延續的是春秋時期的生存狀態,是一種比較平和的狀態,另一方面已經開始出現一種爆裂化的傾向。並且孟子的思想是延續的孔子的內聖主張。

這就是時代主張的不同。孤立地看這個言論,是歷史的大忌。

其次,孟子說: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樓:

你的想法是正確的,孟子是個詭辯家,強辯家。不可否認孟子的理想是很完美的,是福利社會。但問題在於孟子沒有實現這個烏托邦的任何能力,不是能力欠缺,是根本沒有能力。

司馬遷評點的挺對的:迂遠而闊於事情說不好聽的就是假大空。

諸葛亮批評當時的名士說: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

孟子和這些名士乙個樣,光會說好聽的,實事一件幹不了,而且是真不會幹。

滕文公問他:我們縢國處在兩個大國齊楚之間,兩個都惹不起,是投靠哪個好呢?

孟子傻了,這事我也不知道咋辦! 我只能說你得修城牆,修護城河,和民眾拼死守衛,可能還有點希望。

這事要是蘇秦張儀,肯定是這事沒問題,讓我出使去,我給你搞定。碰見白起樂毅,肯定是沒事,我來給你練兵,誰來我給他打回去。孟子沒這本事,現實的問題他解決不了。

我說了孟子是詭辯家,強辯家。和蘇秦張儀以及蒯通這些靠嘴皮子吃飯的人不同,他們是說服家,不是詭辯家。詭辯家雖然能一時駁倒別人,但終究不能讓人信服。

孟子把齊王說的顧左右而言他了,但是齊王會同意孟子嗎?絕對不會。

為什麼他喜歡說空話,因為他幹不了正事,政治軍事外交這些技能點他是乙個都沒加!但空口說白話這點卻加滿了。

大樑城乙個看城門的侯生,能指點信陵君竊符救趙。趙國乙個毛遂,能說服楚王出兵相救。孟老夫子這輩子,給什麼國家解決過實際問題?一件事都沒有。

孟子的口才很好,思維連貫,堂堂堂堂一通長篇大論,頭腦不好使的跟不上他的思路,來不及仔細分析他的漏洞,就被他帶溝裡了。但是寫成了文字,花點時間仔細看,那漏洞能大過天去。

孟子津津樂道的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就和知音體名言一樣,看著很有道理,其實本來就是錯的。

屈原屈老夫子,好人乙個對不?什麼下場?孤家寡人啊,流放汨羅,有人跟著他嗎?

沒有。碰見老漁民,老漁民都說屈原應該改變做法!屈老夫子說舉世皆濁,他還是皇親呢,親戚都容不下他。

他就是明明白白的寡助,親戚叛之,豈不就是孟子嘴裡的失道?

秦國虎狼之國,窮兵黷武,毫無信義。結果怎麼樣,商鞅范睢張儀白起,天下人傑都奔著秦國去,外交上秦國也有連橫,勢力強大。秦國豈不就是孟子嘴裡的多助?

如果孟子的話沒錯,那麼得道者秦國,失道者屈原,秦國至仁,屈原至不仁。是屈原錯了還是孟子這句話錯了?

孟子又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說的頭頭是道。前面不是說過滕文公的事嘛,滕文公問他外交政策,孟子沒辦法只能勸他修城,和臣民出死力啥的,那就是講的地利人和。

孟子死前七年,縢國被宋國所滅,赤裸裸的打臉。

說不好聽點,縢國的滅亡孟子也有責任,因為滕文公就是孟子的一位崇拜者,經常請教孟子。

孟子活的比較長,他看到了他指點的縢國的滅亡,看到了他效力的齊國被燕國征伐,幾乎滅國。他有辦法嗎?沒有。他就那麼看著,看著他吹過的肥皂泡乙個個破裂掉。

說服力這個東西,孟子本來就沒有。他這叫詭辯力。

4樓:王佐荀文若

孟子的話治國,要實力對等才有用,最起碼你不能被人碾壓。其實不是完全在扯淡,你看東德西德合併的時候就知道,孟子的話還是有些時候靠譜的

5樓:諾蘭

因為真理在人們心裡,捍衛正義其實很難很難,孟子要求不顧一切捍衛真理在實踐中難以操作,但是正義是一面大旗,他賦予政權合法性,合法性喪失,便失去凝聚力,社會便陷入癱瘓。

6樓:鑽石鼻子

孟軻就是儒家走向蒙昧化極端化的源頭肇始,孔子的」仁「本為儒家行大道的手段,而孟軻捨本逐末,狂熱地推」仁「至」義「,篡儒家」道儒「之本,開」法儒「之異道惡途,故此,才大道既隱,人禍千年。

7樓:萃豐

孟子是齊人,齊人好鬼神,好夸夸其談,這在《史記》當中有記載。那時候的詭辯之術、陰陽五行的學說都起源於齊地。

孟子既說了些空話,也說了實話。

後人只記得孟子說的那些空話,如「萬物皆備於我」、「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這是因為孟子後來主要為陸王心學推崇,陸王心學都是這種說話語氣的。如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陸九淵說「六經注我」。

孟子說「性善」,王陽明說「良知」。

心學這一派注重的是心靈轉化的技巧,不是向身外求乙個「格物致知」的。因此,容易被人理解為「虛掠高深」。

8樓:Jerry Feng

剛把孟子翻了一遍,隨便說說。孟子的毛病,在於相信有人(湯,文王,武王)曾經做到過,因此他必定可以複製。孟子引述古人的事蹟,和今天的雞湯段子差不多。

為什麼人總喜歡說一些違心話?

已登出 違心話都是違背真實意願的被迫語言表達。當所有的一切行為都宣告無效的時候,只有企望通過蒼白無力的語言試圖挽救些什麼,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期望能得一絲喘息的機會。雖然知道沒用,但是自尊和面子告訴我必須做點什麼以補救,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可是我已經很努力給自己乙個交代了,我也很希望說真話就能達成自...

為什麼媽媽總是喜歡說一些不可能實現的「安慰話」?

這是你媽媽的性格使然,沒什麼特別的心理,就是想提出乙個方案來展示自己比你強而已,至於可行性不在考慮範圍內 你媽媽平時應該是個比較自負而且很有好勝心的人,這樣的性格很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不懂得換位思考,所以她不知道她的隨口一說會對你造成傷害,你要做的是把你的感受跟你媽媽提出來,讓她意識到自己說話方式的...

母親總喜歡對我說一些她認為自己正確的思想,我該怎麼「反駁」她呢

angelcat 說啥說?我一般和父母就不合意見溝通下,如果父母不接受,就懶得溝通了他們那輩有些事永遠無法理解,再溝通都無濟於事,解釋兩句就夠了,自己該幹嗎就幹嗎,乙個男人自己的事自己決定 我每次都能反駁贏但她就會回我一句 這張逼嘴可真厲害 有時會他打我我擋兩下她就會和我爸說 你兒子厲害了居然和我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