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證明物極必反?

時間 2021-05-30 17:32:14

1樓:重生廢柴公子

喜歡吃辣的人吃太多不僅對身體有極大損傷,並且你的飲食習慣也會變得無辣不歡,導致了你每餐不吃辣不舒服。

再然後就可能會是你的性格變差,跟想關心你的人鬧翻。

再然後再然後你不僅內火大,外火也大。這裡的火自己體會,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的見解。

如果一定要結果的話就是你吃辣吃die自己了,會的,吃辣後遺症好大的,特別當你家人不是吃辣或者不是從小吃辣的人。就比如說粵語的朋友吃一頓辣椒肚子跟他鬧一天。

2樓:言簡意賅

物極必反。

數學方面:

無限迴圈小數;

這叫其小無內。

同樣數學,中國古代單位:

1、1十、1白、1千、1萬、1億(萬萬為億)。

重點看單位變化,1並沒有變化,這是為百姓日用而生,但之後…

1兆(億億為兆)、1京(以下同理)、1垓、1秭、1穰、1溝、1澗、1正、1載。

開始省腦力了,這就叫做多言數窮,再之後……

1十載、1百載、1千載、1萬載、1億載、1兆載、1京載、1垓載、1秭載、1穰載、1溝載、1澗載、1正載……

直到這裡,叫其大無外;再然後就更厲害了……

(已經沒得查了,所以厲害了……)一載下、一載中、一載上……1載輪、1載2輪、1載3輪(省略號前面的概念算經有提到,但不這麼用,後面的格式是參照西數的)

這裡參照不如守中的哲學概念醞應而成。

總而言之,以上這些變化,促成了乙個哲學上的含義,叫物極必反。實際上沒反,但他們變的太大或太小,都會對我們失去直接作用。

或者他們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後,我們又得重複之前的工作,儘管工作形式不同,但終點已經被我們用哲學的目光所鎖定。

這跟數學家玩的三維概念差不多,無法通過物理接觸它,物極必反恰好也屬於靶向性哲學。做實驗的話數學家是可以做的,物理實驗的話還是等數學家的成果轉化吧。若想用物理直接做哲學實驗就攛越了。

3樓:朗格里格朗

物極必反闡述了乙個道理:事物發展到極端,會向相反方向轉化。漢典[引用日期2018-12-8]

老子首先提出物極必反的思想,他認為福可為禍,正可為奇,善可為妖。由道產生運動,到一定極限,又復歸於道,如此周行不息。

而最早明確使用這一詞彙的,是北宋的理學家陳頤。他認為萬物包含對立,往復運動,運動到達極點,即向反面變化。故萬物呈現盛極必衰,動極必靜等情況。這是陳頤用老子的思想來解釋理學。

本人才疏學淺,雖然只對唯物主義一知半解,卻是唯物主義的堅決擁護者。[可能是其他的哲學流派我實在理解不了]唯物主義認為,量變引起質變,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導致的。姑且先不說唯物主義理論中,事物的發展(運動)是永恆的。

就算一件事物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或者把格局放小,一件事物發展到了某個較為穩定的階段。若是物極必反,那麼導致它「反」的內因是什麼。若是有內因,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物並沒有「極」,只是事物在外的假象。

若是沒有內因,又何來的「反」?

這樣的的話,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下,物極必反是乙個荒謬的說法?

我認為並不是這樣。

物極必反是古人留下的寶貴財富。當代漢語這樣解釋它,似乎已經違背了它的本意,有誤導因素。老子的物極必反意在陰陽互動,推崇中庸之道,這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而後世的陳頤將其解釋為「理」的存在,這無形之中也將中庸的思想進一步發揚,理學傳入民間,某種意義上造就了中中國人的含蓄。

因此,物極必反就是中庸,而中庸,就是我們的文化!

物極必反無需證明,也無關對錯。人生在世,留有餘地,總歸是好的。

4樓:

比如說你很喜歡很喜歡個人

無條件的服從他對他好

但是那人卻會認為你是個累贅

會認為你是在困擾他

會慢慢跟你疏遠

所以物極必反

5樓:cutie pie

很簡單啊。深吸一口氣,是不是到了極點就要變成呼氣了?然後使勁呼,到了極點是不是就變成吸氣了?呼和吸,是陰和陽,死和生。我最近的乙個感悟就是太極圖也許跟呼吸有關。

6樓:wyxygmx

如果要窮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來證明物極必反,那是做不到的。中國哲學中有很多關於物極必反的哲學思考,我試著從這個角度,提供一些個人見解吧。

一、金庸先生國學修養深厚,在他的《倚天屠龍記》當中,小昭的歌就是非常好的總結: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兇,兇藏吉,富貴哪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

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展放愁眉,休爭閒氣。今日容顏,老於昨日。

古往今來,盡須如此,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興與廢,吉與兇,總是相伴的。就好像「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日盈昃,月滿虧蝕」。太陽早上公升起,一直到中午,就是到了高的極點;到了極點,就要下降了,於是有日出就有日落。月亮有圓有缺,周而復始,到了滿月(農曆每月十五)就要開始缺,到了朔月(農曆每月初一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又要開始圓。

因為如此,所以世上沒有完美,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但同樣道理,沒有全善,自然也沒有全噁。所以倚天屠龍記當中有一章就叫做《剝極而複習九陽》,張無忌一路走背字兒,走到背得不能再背了,就要轉好運,學到了九陽神功。

是不是很有道理,至少感覺很玄妙很唯美呢?

所以現在有一句話,很多人都喜歡說,叫做,人生最完美的時候,就是:

花未全開月未圓。

花開了,就該謝了;月圓了,就要缺了。物極必反,所以不如停留在那個將滿未滿的階段,此時已經美好,前面還有道路。

這句話應當是一位禪師所說的,可惜我沒有找到最原始的出處。

當然,我們還要補充說,中國古典哲學,很多是從體驗的角度來得出道理,邏輯上卻未必完整。如老子所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以此得出人也應該如水一般,《孟子告子篇》中也用柳樹、水來比喻人性。但其實水的物理特性與人的社會行為,二者之間的邏輯關係,並沒有論述,中間是存在斷裂的。

二、古代經典當中對於物極必反,是有諸多思考和論述的。

1、《周易》的整體思想充滿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周易》第一卦「幹」,一共有六個發展階段,從第一爻初九,到第五爻九五,都是不斷向好的,直到九五「飛龍在天」;但是再往前走一步,就是上九「亢龍有悔」。亢,就是過的意思,如甲亢。

所以飛得過高的龍,就要悔恨、要回頭了。所以第一卦「幹」卦是純陽卦,結束之後,緊接著就是第二卦「坤」卦,是乙個純陰卦。這就是陽走到了極處還不回頭,就要變成陰了。

而《周易》所有的卦,都有不好的部分;唯有一卦是全善的,雖然沒有好到極點,卻沒有什麼壞處。這就是「謙」卦,謙在中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就有收斂的意思,避免了過猶不及。

《周易》一共六十四卦,第六十三卦(倒數第二卦)叫做「既濟」,就是已經渡過河了,走到目的地的意思,其卦象,也是陰陽都在正位,非常完美了;而緊接著的第六十四卦(最後一卦)叫做「未濟」,就是還沒有過河,一切都沒有開始的意思,其卦象,也是陰陽都不在正位,與既濟完全相反。為什麼這樣安排?也是體現了物極必反的思想。

這個階段的完成,再往前走一步就是下乙個階段的開始了。

周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經典,對中國文化、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啟發性的作用。所以中中國人講「物極必反」,是理所當然的。

2、老子的思想當中大量闡釋了物極必反的道理,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矛盾的相互轉換。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簡直數不勝數,您隨便一翻,都是這種思想,反而不知道該引用哪一句了。

3、儒家的《中庸》思想。程頤說,孔子的孫子子思,唯恐孔門心法失傳,所以作《中庸》,可見《中庸》的重要性。對於中庸的解釋,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中這樣做注: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也;庸者,天下之定理也。

朱熹說:程頤認為,不偏不倚的叫做中,不會過,也不會不及(因為過猶不及),中是天下的正道,是事物應有狀態的看法(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還有一處《中庸》的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仲尼就是孔子,可見孔子也是推崇中庸的。

論語中也一處記載。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誰更賢呢?孔子說,子張有些過,子夏有些不及。

子貢問,那就是說子張更賢嗎?孔子說,過和不及都是不夠好的。所以,只有恰到好處才是可以的。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論語中還有一處非常有趣的段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因篇幅太長就不貼上敘述了,在我的文章中有寫。其中子路莽撞,公西華過於謙虛,孔子對他們都進行了點評,批評了子路,也說公西華太謙虛。當然,孔子整體上還是認為,寧可謙讓一些,也不要太自大。

這也可以當做一種對過猶不及的調整。

儒家一直強調中庸,強調過猶不及,其背後深刻的哲學基礎,就是「物極必反」。

其實還是沒有辦法證明您的問題,我的回答算是跑題,十分抱歉!

7樓:矛盾居士

用具體事例來證明,不合理;

物極必反,適合事後來看,

任何事物,有產生、發展成長、成熟、衰落、湮滅,這幾個階段,只有當事物到了衰退或湮滅階段,看其一生,才得出物極必反的規律,然而乙個事物什麼時候才開始衰弱,誰也不知道,又如何來證明?(除非能深刻理解事物)…

譬如有些公司存在了五十年、一百年,有些三五年就掛了,但是你不知道存在100年的公司什麼時候掛,還要穩定多久,還要極多久…譬如可口可樂公司,極了嗎?反了嗎?什麼時候極?

什麼時候反?

不知道!

除非已經發生,回過頭來才知道……

你相信「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麼?

孟棠 我自己還是挺信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類似 在挫折中成長 這類作文或文章,人生的路程就是一次次的成功與失敗交融。失敗大概就是困難,到了後面再遇到這樣的困難就不會慌了,也就是成功。如此反覆,不斷增長才華與知識。 夏言蹊 還挺相信的,算是乙個規律吧,古往今來無論何事何物,都是乙個由衰轉盛再轉衰的過...

你覺得物極必反這句話有道理嗎?

不是山谷i 你可以參考太極圖,陰的盡頭是陽,陽的盡頭是陰,好極致會出現問題,壞到極致會出現轉機,宇宙萬物皆有規律,陰盛陽衰,物極必反,還有佛家的因果說。在某種意義上,這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 寶玉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世界上任何事物發展都沒有真正的極端頂點,只是因為人類的力...

既然有物極必反這個道理,也有很多盛極必衰的例子證明,那麼為什麼沒有「衰極必盛」的例子

Huaxia 物極必反 用現代的話講,就是代表著某種量的守恆,或者某種量的總量是有限的。理解這點,找到物極不必反的例子很容易,比如各種不可逆過程。 至 思故 我認為這個是常理!世上任何事任何人出不了這個法則!比如 你做某個新興事物,特別有起色,然後當你達到乙個高潮或是乙個鼎盛時期時候,就會出現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