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023年11月末長三角會集中爆發這麼持久大範圍的霧霾?

時間 2021-05-30 14:18:56

1樓:

座標浙江,持續時間這麼久的霧霾我表示生平第一次體驗。

至於高讚回答說當地汙染的,當地人應該是不認同的。因為工業汙染源連年下降的情況下,霧霾反而比之前嚴重,這就很難怪到工業發展本身了。

我本身是做製造業的,過去這幾年查環保力度很大,每年關閉的各種小廠不計其數,現在長三角的整體工業發展,是大廠留下,小廠夾縫中求生存。工廠不論在數量還是汙染力度上,都不比以往了。

2樓:

大概就是從13年開始,每年這個時候基本都會有霧霾,季節性可以說相當明顯了。

本地汙染企業這幾年基本都治理得七七八八了,要求整改的整改,改不了的也都自行外遷了,連公路上的大小車輛都有排放量的指標要求了,而且最近幾年這類問題基本都是越查越嚴。

然而,每年這個時候霧霾依然如約而至,基本看不到好轉的跡象,滬寧一線全線飄紅。光本地汙染企業背這鍋怕是不夠,一年四季就冬天霧霾,其他三季空氣質素大體還是不錯的,難不成汙染企業一年四季就冬天開工?

3樓:

這事需要分開來說,就以南京這幾天的情況來說明。

這場霧霾起於周一,周一最嚴重。周一周二上午刷了幾次空氣質素,確實都在良好的範圍內,也就是50,60左右。但是明顯的大氣擴散情況不好,到了下午,逼近晚高峰的時候,空氣質素下降,直接過了100。

就是說這兩天其實霧為主,霾為輔。

週三周四還是有霧氣,但是開始出太陽了。霧是自然現象的水汽,一出太陽就會散,霾是散不掉的。這兩天太陽一出明顯的很,能見度提高了,但是天還是灰濛濛的,明顯的霾散不掉。

這兩天的情況霧霾應該是各半,但是總體趨勢是空氣質素在滑坡。

今天周五,還是有霧霾,但是早晨起來,空氣質素就沒低過200。這明顯就是霾為主,霧很少的情況了。

所以嘛,反對那個高票的說法,確實空氣質素不好,但是這是乙個漸進的過程。周一宣傳什麼仙氣之類的話也沒什麼問題,要是這兩天再宣傳那才是腦子不好了。

4樓:Dwight

中北部顆粒物輸入,加上本地產生,而且這次還有西北來的沙塵,所以比較嚴重。有興趣可以看看http://

aqicn.org

aqicn東亞細顆粒物活動預報

5樓:

其實每年都有,而且季節性明顯,冷空氣南下,為有暖氣地區人民吸吸霾也算是平衡地區發展了,這點沒啥好洗的,江蘇無錫自07年太湖藍藻事件之後,痛下殺手,高汙染高耗能的企業基本搬光了,經濟也就這幾年才緩過來,而且空氣質素一直不錯的上海這次也逃不過。

這次確實時間稍微久了點,出門戴好口罩就行,出門運動跑步還是算了吧,其它的,問題不大。

還有管這叫霧的……真正的霧,肉眼可見細小的水汽流動,太陽出來馬上散走,我在福建呆了20多年,這點分辨能力還是有的。

6樓:Klich

浙江哪來這麼多重工業天天吸霾?無非就是供暖開始,替華中人民吸霾,環保口最近又有放鬆,年末旺季衝一下產量績效,心照不宣

稍微能理解南韓人日本人跑中國搞環保的心態

長三角的經濟挑戰是什麼?

迷之自信,缺乏危機感,沒有戰略遠見,後發力量薄弱,追趕能力不行。東南亞可能興起,不亞於印度,加上中國南方,這裡擁有超越全球一半人口,教育水平稍微上來之後,能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包括程式設計師。珠三角若掌握全球一半人口以上經濟,跟長三角有得一拼。長三角優勢在哪?歐美日集中全球一半以上資源,包括金融...

為什麼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的軌道運輸這麼不發達?

以我在廣州讀了四年大學的感覺說的話,在廣東的江浙人不多,沒有這個市場需求,兩地的經濟結構導致其間的互補性不大,所以流動不強烈。 張嘉煒 修改下。鐵路運輸而言貨運的意義遠大於客運,而且重要的是客運不賺錢啊,反而在虧錢。上海到廣州的大宗貨物直接走海運,其成本遠低於鐵路運輸。以前客貨共線的時代裡從上海坐車...

為什麼珠三角的每個城市都有城中村,長三角的城市比較少?

不不不,長三角也有城中村,只不過名字不叫 城中村 我們習慣稱之為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 木瀆古鎮 惠山古鎮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 橋西歷史街區 你看,有文化跟沒文化就是不一樣,化妝跟不化妝就是不一樣,會經營跟不會經營就是不一樣。 這真是知乎兩年來難得的好問題。沒太想好,但應該跟本地人口從事急劇發展的小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