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香港服務行業是否存在歧視大陸遊客的問題?

時間 2021-05-29 23:10:34

1樓:蘇菲婆婆

剛從香港旅行回來,總結一下,就是有幾個行業服務確實是國際接軌的。比如錶行還有我們住的酒店,以及很熱情的太平山巴士,還有丁丁車的司機大哥。燒臘店的老闆娘也不錯。

香港寸土寸金,人多物價高。茶餐廳吃飯伸不開膀子,人都是行色匆匆。網紅店不可全信,牛奶公司就不咋地。

說說歧視,多少有點不舒服。服務態度多是比較才會有差別,香港服務態度上有些化妝品店都不是很熱情。還有些是對歐美人很熱情但對內地人不懈的感覺,再加上整個生活環境比較壓抑,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香港人活的太辛苦了。旅遊價效比不高。購物也不再那麼划算了。

所以才會有種不想再去的感覺。值得你去的好地方太多了。

2樓:南牆

哪有都類似的情況吧。

上週去香港考段,大清早七點坐地鐵到銅鑼灣,一出站一臉懵,和前一天看好的路線不一樣(出口搞混了)。拿著地圖還是轉不清方向。路邊問一位清潔工大姐,她普通話不太好,說了半天發現我聽不懂,停下手裡的事直接帶我去找保安。

保安大叔主動幫我提甲,帶著我穿過時代廣場,反覆重複說明路線,確認我明白後才離開。

感覺在大陸一般都是說明並指引,很少會帶著問路人專門送到離目的地盡可能近的方向。包括我自己也很少在有人問路時這樣做。

下午在IFC的Kiehl's給先生買兩瓶水。BA全程無表情,結帳時問了一句"有贈品嗎",非常不耐煩。我倆自嘲是消費額太低。。。。。。

多年以前說香港的服務好,現在被重度吐槽。(地鐵換乘太人性化了 !希望大陸能盡快跟上)大陸近十多二十年從"能吃飽"到"重視使用者體驗"的變化也是飛快。

在自己的行業內用心做事,精益求精。無論在什麼地方,才是未來的生存之道。

3樓:梨一筐

我在麥記點餐:

1.普通話:

我:三號餐

小妹:喝什麼喝什麼

我:可樂

小妹:拍卡,你拍卡啊

一張兇臉

2.廣東話

我:sam hou cam

她:你講麼也

我:sam hou cam

她:要麼也

我:hok lok

她:pa咔

一張淡定臉

3.英語

我:set three

她:drink?

我:coke

她:Card plz, thank u

一張賤臉

4樓:

那個不能算歧視我感覺。因為客人非常多,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據說廣東和HK餐飲業的特點就是這樣。放碗筷什麼的為了圖快,動靜會很大,點單希望你趕緊點,等等。

不要太敏感。

醫療行業算是服務行業嗎?

問題不是醫療算不算服務業,醫療當然是服務行業,而且這種屬於高階服務業。問題在於為什麼總有人看不起服務行業,服務行業又不是伺候人的。 Joying Wong 不算.醫療行業有其技術性在裡面.請問科學研究是服務行業嗎?答案一目了然.但總有人想把醫療行業歸到服務行業內,為什麼呢,因為可以盡可能的降低醫護的...

所有行業都是服務行業麼?

hagilily 服務行業是有標準定義的,你的意思應該是想說,所有的行業都包含服務這個環節吧?這樣看來,倒不如說所有的行業都是銷售呢。銷售就是做買賣,有賣產品的,有賣服務的,頂級的銷售高手肯定也是注重服務的,就好比乙個典故,把梳子賣給和尚,靠的不是產品 梳子 有多好,而是銷售技能。 哦呦 站在經濟的...

為什麼瞧不起服務行業?

LOADING 首先國內風氣導致很多人覺得服務從業人員就低人一等,所以很多人對待服務人員態度就不好,一種爺給你送錢你就得好好伺候爺的感覺,完全沒意識到想要得到好的服務首先得尊重對方。畢竟是人在服務你而不是機器。其次,個人認為換個角度而言,任何工作都是服務,包括翻譯。服務社會,服務他人應該是感到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