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對電影的喜愛有減少嗎?

時間 2021-05-05 17:51:57

1樓:大肥貓

喜愛程度的話倒是沒有什麼變化,倒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電影型別的偏好有所變化

我真正開始看電影應該是從高中開始,哈哈,很晚是吧。嘿嘿,沒辦法,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出生於農村。高中之前記憶裡印象最深的還是各種電視劇集。

等到上高中了之後,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手機流量開始降費,這些基礎條件都具備之後我才開始真正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找一些電影看,而不是電視上放什麼我就只能看什麼。

高中那個時候總是有很多想法,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但也常常被考試,愛情,友情這些東西所困。會碰到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這時自己的認同感就會降低,從而情緒低落。為了使自己變得再次熱血就會經常看一些勵志的電影。

什麼《阿甘正傳》 《肖生剋的救贖》 還是《當幸福來敲門》等等,那些經典的勵志片我都看過。看完之後確實滿血復活,再一次感覺:只要我努力全世界都是我的!

除了這些打雞血的電影,還比較喜歡看一些和家庭,和男人成長的東西;就像教父那樣的。我個人的一些基礎家庭觀和對男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從那裡了解到的。這是我第乙個階段的觀影偏好,偏向於打雞血和人生講學型別的。

這個時候還是在高中還很嫩,在受到打擊或者人生觀崩塌時就從電影裡找靈感,這個時候電影是我人生靈魂的私人顧問吧,給我力量,教我成長。

進入大學之後看電影就更加隨意了。這個時候我有大把的時間充足的精力來看各種我想看的東西。什麼驚悚的、科幻的、推理燒腦的、亦或是單純的喜劇片都會去接觸。

等到把所有的口味都嘗一遍之後我發現進入大學之後的我更喜歡一些直接的爽片。

除了動作和喜劇這樣直接的感官刺激電影,還有一種能給人宣洩情感的電影是那種劇情片。就像是《海邊的曼徹斯特》一樣,沒有酷炫的場面、巧妙的段子,更多的是寫實一般的普通人的生活情緒碰撞,但就是這樣普通平凡的感情卻也最能打動人。人們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為經歷簡單,我們經歷相似所以可能更會有共鳴。

在我小時候看電視經常會覺得那個鏡頭好假噢,怎麼可能會那樣,但等到自己長大也開始經歷一些東西的時候才會理解那樣的事怎麼會發生。所以,總的來說這種描述普通人生活的電影也可以是乙個情緒觸發的開關,也可以像科幻或者喜劇一樣,幫助我們釋放一些東西。這個時候的電影對我來說像是乙個鑰匙,一把開啟自己情緒櫃的鑰匙,讓我釋放一些東西,收穫一些相對於以前不那麼明顯的東西。

哈哈,扯偏了很多。總結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電影的喜愛沒有變化,只是口味在變。如果你的喜愛有所降低,是不是太忙了而沒有時間去好好地欣賞一部電影的緣故呢?

最後,希望朋友你對於你所熱愛的都能一直陪伴你

2樓:言斯沉

有確切的說,應該是與這個社會接觸的越深,我對走心的電影越來越沒時間去看

我現在無聊的時候也不會選擇看一場很走心,很文藝的電影,我大多數的選擇都是看一些爽片,恐怖類或喜劇類這樣的。而且看的時候還會加速

我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了,現在看電影就好像要完成乙個任務一樣,而不是一種單純的享受了。就算是看了一部讓人感觸很深的電影,或許也不會再給我帶來多大的震撼,久久的沉浸其中,細細的回味了

與這個社會接觸越深,年齡越大,就越不會沉下心來靜靜的享受一部電影,享受它帶給我的最單純的快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發現我已經沒了發現美的眼睛。

題主的問題是對電影的喜愛有減少嗎,說真的我不希望我對電影的喜愛減少,但貌似真的事與願違。好看的電影還有很多,每年都會有幾部佳作,我已經錯過的挺多了,我希望自己以後能找回愛看電影的那顆心吧,慢慢享受慢節奏的生活。

3樓:qs8hjxuQs8hjxu

隨著年齡的增長,刺激的東西也隨著「世面越見越多」而減少,所謂「興趣閥值」越來越高了。

小時候《聖鬥士》很過癮,現在看就沒那麼刺激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對電影的喜愛沒有減少,只是失望之情越來越多,是我的原因,老了。

4樓:Jade

我對電影的喜愛沒有減少,但是感受卻有變化。

年紀更小一點的時候,看電影完全就是純粹地以觀眾的視角去看,從而沉浸其中,非常容易產生共情,偷偷在電影院或者週日午後獨自抹眼淚。那時候就像一塊海綿,再長的鋪墊也能吸收,然後在結尾擠出感動的眼淚。

現在年紀變大一些了,接觸社會稍微多了一些。看電影的時候會帶著更多思考和視角,不再是乙個單純的觀眾,看到海報的時候就會想為何製片方看中這個演員,為何要選擇這個題材,目標觀眾群又是哪些,這個演員的演技是否值得我出票價去驗證,我看這個電影可以獲得什麼,是單純對電影作品的好奇心,不想落潮流的看熱鬧,還是對題材感興趣,還是對演員有偏愛,或者單純只想消磨兩個小時因為這家電影院的爆公尺花又脆又香?

剛開始察覺到這種改變時,我有點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的思想成熟了,不像小孩子隨便就被市場騙了,什麼電影都願意掏對乙個普通學生來說不算便宜的電影票。但是,我漸漸發現那種單純的觀影狀態也許才是最能值回票價的體驗,因為專注的共情是一種純粹的快樂,而一旦丟失那種觀影心態,就很難找回。現在我已經很少真的去「欣賞」電影了,去電影院更多是出於家庭社交的原因,通過兩個小時交換一段溫馨回憶,雖然離「藝術」很遠了,但是看電影依舊是我喜愛的活動。

5樓:走出洞穴

看院線片更容易憤怒了,真懷念能被爆公尺花電影欺騙的青春

現在是只能看好片,但又懶得高強度看,勁頭上來了以導演為單位刷藝術片被感動得要死要活,再躺屍很久……

6樓: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考入了某知名大學電影系,電影由喜愛變成了作業,四年後由作業變為職業。對電影的感情,隨著對其理解加深而複雜了許多,作為乙份職業,熱愛是不夠的,存在著為生存和協作做出的很多妥協、無奈。熱情和妥協,就像電影中藝術和商業的關係般,交織鬥爭著尋找難得的平衡。

畢竟喜愛是個人的私事,而電影是團隊的運動,是資本的載體。

你是怎麼隨著年齡增長篩選朋友的?

愛爬行的喵 關於篩選朋友的機制我們可以仔細回想一下從小到大的經歷吧。小時候的朋友,嬉戲玩鬧,可以一起玩遊戲就是朋友,那時候的友誼,簡單而純粹。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朋友可能因為轉學 男女性別 興趣愛好 學習成績等因素,開始慢慢被篩選。這一階段,我們只會因為簡單的主觀喜好定義乙個朋友。再大一點大概...

隨著年齡增長你對父親的態度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

啊瀾 小時候覺得父親的背影寬厚又可靠。現在雖然我已經長得和父親一樣高了,但是依舊覺得父親的背影還如往昔一般高大。大概是我知道只要父親還在,這個家的天就還在。 覓雪兒 小時候一直覺得父親是座可以依靠的大山,什麼事情有他撐著,頂著,長大後,發現父親也開始慢慢變老,變渺小了,也開始需要依靠我們了,小時候什...

人到中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的無能為力,大家也是這樣嗎?

細細玫 是的。成熟分為三個階段 認識到父母是普通人,認識到自己是普通人,認識到自己孩子是普通人。太陽底下無新事,身邊的人和事都不受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慢慢的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都無能為力,經歷的越多,這種無力感越強。社會這套成熟的執行法則,不會因為你我而改變,咱們只有去適應它。比如 不公平的高考,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