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覺得咖啡又苦又酸,嚐不出香味呢?

時間 2021-05-10 00:47:26

1樓:

無論用那一種萃取方式,咖啡的苦味都需要盡力避免 - 萃取過度才容易苦。

聽起來你大概率發生了 - 選擇水洗處理的豆子、烘焙度淺、研磨偏細(或研磨質量不高細粉多)、水粉比太大 ... 發生以上這些之中至少兩個以上的情況。不然不會又酸又苦。

接觸意式比較多,我的經驗是 - 淺烘比深烘酸,不過酸是風味,是有價值的味道,有層次的酸和甜混合就是果味。如果完全沒有甜味,說明烘焙度可能就不及格,或豆子品質有問題。再萃取過度可能就又酸又苦了。

少許的苦味是正常的,不過不應該有不適感。

關於甜味:甜味與豆子和烘焙密切關聯,咖啡豆中半數是碳水化合物,有很多醣類物質,烘焙後可以發生糖化反應合理萃取就有甜味。如果特別酸,說明糖化或合適的萃取不足;

關於香味:香味是嗅覺不是味覺,嗅覺和味覺可以疊加形成 - 聯覺,負責的感覺和層次與這些相關。低質量的豆子、羅布斯塔豆、不良的儲存、低質量的烘焙都會犧牲香氣。

香氣弱了,味道就會「直」,酸就是簡單的酸、苦就是簡單的苦。

2樓:

人跟人的感知靈敏度不一樣

別為難自己,如果苦就加奶加糖加芝士奶蓋

味道就提公升上去了

我天天喝,我喝意式

我也是覺得聞起來香,喝起來沒有聞起來爽

然後我喝不出風味

不過還是比速溶的好喝很多

不過有時候我能品嚐出店家標題說得焦糖味和巧克力味或者餅乾味不過真的就是淡淡的

其實味道也就那樣,一杯飲料而已

我就是喜歡喝完咖啡,那一天都心情很好的感覺,很抗抑鬱而且咖啡比奶茶健康

3樓:挖糞塗牆的貓叔

首先,咖啡就是苦和酸的,只是程度不同。其次,咖啡有很多其他香味,這些香味主要受豆子,加工方法,烘培,新鮮度影響,次要受沖煮方法影響。如果自己手沖或者虹吸衝煮,盡量買新鮮下單烘焙的「單品豆」,大概50元半磅的就不錯。

如果掛耳就盡量買國內製造並氮氣封裝的,至少比較新鮮(品牌不推薦了免得說廣告)。如果要喝意式,就拿鐵(濃縮+奶)不加糖開始,奶可以很好地遮蔽苦味更好接受。

4樓:徐半生

5樓:LouisCharles

主要有兩個原因

1.咖啡不好喝

2.不會喝

那如果是咖啡不好喝也有很多因素的,儘管掛耳包比平常得要容易萃取,但也不是隨便就能衝的好喝的。

譬如水質方面,首先自來水肯定是不行的,而且水溫以及衝煮的手法也很重要。

要是第二個原因就有點難了

前提是你得喝過好喝的咖啡,就大概有印象,好喝的咖啡是什麼樣的,然後'品嚐'出來這杯咖啡有什麼瑕疵,再應該怎麼做調整。

6樓:浮黎

大概是不新鮮的深烘豆吧,風味散失太多了。

不過正常豆子,味道也是苦和酸還會可能有澀味,各種風味是要聞和呼氣時回味,而且味道也沒有那麼明顯。

昨天剛買的哥倫比亞日曬豆,喝完打嗝就有點菠蘿芒果的味道。

建議找一家正經咖啡店(別去連鎖的),要乙份手沖,嚐嚐就知道了。

7樓:咖啡麼麼

那可能答主你並不適合喝咖啡!對於小白來說,還是先喝奶咖吧,黑咖啡並不適合現在的你。

因為無論是什麼樣的咖啡,(在不加糖和其他物質的時候),苦和酸是屬於咖啡本身正常的味道。只是好喝的咖啡體現出的苦應該是不讓人難受的苦,就像黑巧克力的苦能讓人接受,而不是像蓮心或中藥那樣令人難受的苦。酸也應該是明亮活潑的果酸,整體酸而不澀。

可能你對咖啡有興趣,但是你並不了解,也並不懂好咖啡的風味是什麼樣的,更不懂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風味。所以你不會選擇,也品嚐不出來咖啡的真正風味,只能嚐到苦和酸。

一、咖啡本身的原因

1.阿拉比卡品種的豆子酸度高;羅布斯塔品種的豆子酸度低。

2.水洗豆酸度高;日曬豆酸度低。

3.烘焙度淺的豆子酸度高,澀感明顯;而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比淺度烘焙的苦味要更明顯。

4.高海拔的豆子酸於低海拔的。

5.咖啡粉研磨太細,導致水與粉浸泡時間過長,出現苦、澀的口感。

二、自己沖泡方法的原因

1.沖泡時間過長

2.水溫過高(如100℃開水)或水溫太低(如低於80℃)。合適的水溫一般是83~93℃,萃取出的咖啡會有明亮的酸和清晰的乾淨度,整體的風味讓人感覺舒適且回味良久。

3.注水手法的問題,水柱的高低、水流的速度也會影響一杯咖啡的口感。

喝咖啡前,先了解下自己能接受哪種型別的咖啡?是奶咖?還是黑咖啡?

再去了解咖啡的各種風味你比較偏好哪一種?因為影響咖啡風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咖啡豆、烘焙度、咖啡粉質大小、衝煮水溫...衣索匹亞的咖啡豆主要產區有:

西達摩、耶加雪菲、哈拉、林姆、金瑪等。每種產區的咖啡豆都會有不同的風味。例如:

耶加雪菲:聞起來帶有姜花香,入口有柑橘、檸檬、水果糖的感覺,中段帶有杉木香,蜂蜜甜感,尾段帶有烏龍茶感,奶油餘韻持久。

西達摩:微酸,花果味、葡萄、多種熱帶水果豐富香氣,明顯的花香、檸檬和柑橘調性,青檸般的酸質,冷下來後有桃子的香氣。

盧安達一些出色的咖啡大都出自南部和西部,南部的Huye山區、Nyamagabe地區由於海拔較高,咖啡具有花香和柑橘的一些風味;而西部則盛產口感豐富、草本芳香的咖啡。

哥倫比亞的咖啡豆種植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脈沿線,從南至北,大致劃分為北部產區、中部產區與南部產區。

北部的咖啡豆,具有巧克力和堅果風味,並且酸度越低,體脂感越高;中部的咖啡豆,是草本和水果風味;南部,則具有更強烈的酸度和柑橘風味。以上。

8樓:灰兔咖啡GBcoffee

答主從事咖啡行業兩年,對這類感受司空見慣……即使咖啡真實有千種風味,但大部分人只能喝出苦和酸也是真的!

我們一般品嚐食品的時候不僅僅是依靠味覺感知的, 還會結合嗅覺、視覺甚至聽覺來判斷。很多咖啡鑑賞師所描述的巧克力、奶油、堅果等巴拉巴拉的風味其實有一部分是喝咖啡的時候靠嗅覺聞出來的!這種香氣風味舌頭是無法感知的!

所以我個人覺得哈,拿到一杯咖啡可以先充分發揮嗅覺功能,我很認同其他朋友的回答——個人想象力,結合起來你也可以擁有看似很專業的品鑑咖啡的能力了~

另外插播乙個知識點:關於味覺。

我們都知道人的味覺是靠舌頭上的味蕾神經感知的。這些味蕾可以感覺到各種味道,不過敏感度不同。比如舌尖常常可以嚐到到甜甜的味道,前半部兩側負責鹹味,後半部負責酸味,近舌根部分負責苦味……所以也有一種可能是你的舌根部分的味蕾眾多且敏感!

(當然這種可能微乎其微……)

咖啡都是要經過烘焙這一工藝才能被磨成粉被我們喝掉。烘焙我們都知道就是炒豆子,試問誰家東西焦了不苦呢?

所以,苦和酸也和咖啡豆的烘焙程度有關的。

有幸我還記得曾在微博上刷到過的一篇文章說日本的一些企業會採用低溫烘焙的方式,這樣做出來的咖啡會比較甘甜,苦感低。

9樓:刺藤咖啡

推薦我們刺藤咖啡這個品牌的冷萃咖啡,從咖啡豆就優選品質最好的,烘焙工藝也是延續傳統人工烘焙,更好把控,口感純正,冷萃咖啡3秒超快即溶,不限水溫,很輕鬆就能喝到一杯好喝的純黑咖啡,且香氣濃郁。

10樓:汐熙茜兮

喝起來跟聞起來真的是兩個東西!!!

傳說中的甜味果味我一律喝不出,但是隨著品種越喝越多,區別漸漸能感覺出來一些了。

起先,我喝的淺烘,耶加、荔枝蘭等,當時感覺就是酸,還有一點苦,沒別的,然後喝了兩袋中烘,不一樣的感覺從這種開始。酸跟苦之間微妙的平衡感,隱隱約約能感覺到一丟丟,等再喝回淺烘的時候,神了奇了,花果香的感覺越來越近。

講起來有點玄,嘗試不同款,也不用特別去感受,慢慢的感覺會上來,很奇妙。

最後著重補充一句,單從味道來講,自己喝到的,和聽別人形容時候想像到的,還是,差……遠……了……

11樓:孫博宇

因為咖啡本身就有苦味和酸味啊……我也不覺得有多香,可是就是喜歡喝,這個東西有必要糾結嗎,又不是職業從業者,喜歡就喝,不喜歡就不喝嘛……

12樓:乙隻跳跳的跳跳虎

咖啡富含油脂、糖和碳水化合物,一旦烘焙,這些物質便會被釋放出來,賦予咖啡豐富的口味和醇厚的口感。但同時,一旦這些物質被釋放,咖啡便會極易被氧化。在烘焙好的前幾天,咖啡豆會持續釋放二氧化碳,這些氣體會在咖啡豆和氧氣之間形成一層天然的隔離層。

而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咖啡豆都是裝在帶有單項出氣孔的包裝袋裡的原因---單向出氣口能夠在排除二氧化碳的同時,避免外界的氧氣進入袋內。如果沒有出氣口,包裝袋很有可能因為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在運輸或儲藏過程中爆開。

但一旦包裝被開啟,空氣就會快速進入袋內,加快咖啡豆與氧氣的接觸,氧化速度加快,咖啡的風味也會在短時間內流逝殆盡。

新鮮烘焙的咖啡,其油脂和糖分能夠為你帶來豐富的口味和天然適中的苦味,口感平衡。

13樓:扶我起來我還能吃

如果有感冒鼻炎之類確實會影響鼻後嗅覺的。我最近吃的有些油膩重口,加上冷空氣來襲有些鼻塞,所以也喝不出來,一股爛木頭味我還以為是豆子壞了 。建議吃的清淡些,另外掛程式耳的話風味會跑的比較快,有條件的話現磨的香味會明顯好多。

14樓:穿林打葉

是聞起來很香,喝起來又苦又酸唄,沒毛病。

我也喝咖啡,掛耳,無糖無奶,最省力,為的就是早晨起來悶的這一杯,苦得像是挨了一巴掌似的,提神,喝牛奶豆漿果汁,都沒這個效果。

但這個苦吧,不讓人討厭,喝完覺得清爽,還回甘,非說多好喝,反正我是沒覺得。

要說好喝,我個人還得是那一口綠茶,溫度將燙不燙,茶葉半浮半沉,真好喝啊,但其實綠茶不也就是微苦微澀有回甘嘛?

15樓:丁一大

打眼看了一下,這下面幾乎所有的回答都在裝,裝什麼你們自己猜。

說到國內咖啡行業,現在或許還沒到去魅的時刻,但這一刻總會來臨:咖啡就是一種味道苦、酸的飲料,不同的咖啡豆、烘焙深淺、日期,只是導致了咖啡苦度酸度的區別罷了。咖啡在苦味和酸味之外自然有一些別的風味,這是因為豆子及烘焙過程中某些含量極小的成分變化引起的,但其主流、本質味道就是苦和酸。

國內宣傳的那些這個那個那個這個,都是用來裝。

咖啡,就是一種飲料,其實我覺得比茶要差得遠,但是這是我個人觀點保留,其核心要旨不是用來品,而是用來fresh up的。

還有,必須要強調,沒有必要不突出咖啡的苦和酸,現在很多人以淺烘並強加各種果香花香為特點來強調手沖所謂的好喝。生活不止有香和甜,苦和酸是一種很美妙特殊的味道啊,幹嘛非要牽強附會。我和身邊的很多朋友,尤其夏天會很刻意追求那份苦和酸。

說到了這裡,一群衛道士跑過來跟我講,咖啡的花香鳥語是指咖啡豆,可不麼,是指咖啡豆,是國際上用來評判咖啡好壞的一些人為規則罷了。國內儼然被宣傳成了手沖咖啡的味道,喝咖啡猶如喝紅酒。

另外,我建議絕大多數普通咖啡愛好者,喝濃縮加奶的咖啡,就是更醇厚什麼得不多說,至少不讓你缺鈣。

為什麼人活著又累又快樂又苦?

流年 首先人為什麼能活著是因為父母給了生命,累大概是一直活成別人期待的模樣,快樂是偶爾也掙脫固有的,用自己的方式過活,苦是短暫的快樂後又變回了之前的模樣 靈瓜 酸甜苦辣,悲喜交加,如同黑夜和白天,晴空與陰雲,沒有恆久不變的快樂,亦如沒有浩瀚無邊的苦海。只要你還在凡人途中,就應該坦然面對,欣然接受苦樂...

既然讀博有人覺得又苦又窮,那麼為什麼還要讀呢?

黑哥 真正熱愛學術的人是不會因窮困潦倒而停止對知識的追求的,但生活往往還是要回歸世俗的,這就導致了很多人會猶豫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私以為,讀博不應以利益為導向,關鍵點在於,你能夠從中獲得心靈滿足感,或者說你為這個世界改變了多少,而此時,物質生活就顯得黯然失色了。人生匆匆,不想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嗎?...

我又吃不了苦,為什麼要活著呢?

蟲shi 至少在中國,沒人生來活該吃苦 像印度那種有種姓制度的國家除外 所有的苦都是選擇與取捨的一部分,他們隨選擇而來,也可以通過選擇與取捨規避,它們無法全方位的避免,只能自己權衡。一般來說,都是取對自己損失最輕而收益最高的決策。怎樣按自己的意願規避難以承受的苦難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最直接的就是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