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外國學者面前做 15 分鐘的學術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時間 2021-05-30 09:55:32

1樓:

我參加過一次演講培訓。自己也是培訓師。

就在台上走來走去和小動作這個來回答一下吧。

演講是可以走動的,參照喬班主的發布會。但注意要始終面對聽眾移動,而且步速慢一些。

不要頻繁走動,但是偶爾走動一下,一是不乏味,二是通過這個消除自己的緊張,同時照顧一下左中右的聽眾,特別是提問環節。

鼓勵手勢,但是要在身體的上方,同時不要做封閉式動作,比如抱胸之類。動作幅度還要大一些,不然台下觀眾會認為是小動作。

2樓:

學術小白轉一篇陶哲軒講如何做報告:

鄙人翻譯的,希望有用。

3樓:talich

作為初來者,要在 ppt 上多寫一點字。

誠然,字多的 ppt 不好看,也無法控制聽眾的注意力:大家都去讀你的 ppt,不聽你了。

但是,如果英文不好,或者甚至說雙方的英文都不太好,首要的,還是大家能聽懂看明白你要說啥。這時,寧可多寫一點在上面,照著讀都行,別托大。讓大家聽不懂也能讀懂。

最後,當然要練,要大聲練,要找人來聽。

4樓:Shaun Li

好像還沒有人系統談到日本的商務禮儀,推薦詳細去了解一下,有可能一些中中國人容易忽略的細節,與presentation skills同樣重要。

這篇文章從外表、著裝、行為舉止、交流方式等方面列舉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很多是與其他答案的建議有衝突的,建議詳細諮詢日本,尤其是商業方面背景比較深厚的人士。

如果對文化差異有興趣,可拓展研究下Hofstede的研究,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Hofstede的研究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行,但是對於年紀在四十以上的日本人來說還是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和代表性的。

5樓:抱朴子

在國際會議上聽過一些,自己也做過一些,有些建議:

1, Know your audience.觀眾是誰?是否在你的細分領域,對你的東西有多懂。

我個人經驗是日本人的英語聽力不好,說英語要慢,詞彙要簡單. 還有一層目的, 如果知道一些大佬在, 可以在提到相關領域是, 點出該大佬名字,表示致意。

2, Know your purpose. --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闡述一種實驗技術,還是宣傳自己的實驗室、還是為了搶先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是為了impress大佬。 目的不同,側重也不同。

3, Time your speech. -- 15分鐘的講座很短,要留出3-5分鐘提問,因此要控制在10-15頁 ppt,太多了觀眾接受不了。

4. Know how to prioritize the topic. -- 接著時間說,因為時間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 (我個人和周圍人都犯過)就是害怕丟掉每乙個細節,結果鬍子眉毛一把抓,導致聽眾雲裡霧裡。

因此一定要在演講前,提煉乙個core message, ask yourself, what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message you want your audience to remember, so that you can talk over the coffee break. 抓住了這個核心後, 理清邏輯思路和層次,一步步推到這個核心資訊。 有時,如果結論過於複雜,可以先講結論,然後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得到這個結論的。

5. Visualize your Talk.-- 用模式圖是個很討巧的辦法,利用視覺線索,可以一下子抓住觀眾。

6. Write down your script and go over multiple times.-- 找幾個朋友,用投影儀站著正式練一遍, 用錄影機錄下來你的表現。

你會發現, 我時間超了,我說了好多you know, 我站的七扭八歪,這些在你自己默念的時候是發現不了的。

7. Prepare back up slides.-- 還是個人經驗, 日本人有時會問的很細, 因此, 在致謝slide的後面,做幾張back up slides, 把關鍵引數、技術路線寫在上面, !!

尤其是模型假設!

6樓:烏龜龜

很多大師都有很全面的答案,我個人覺得,演講的時候要進入一種興奮狀態,這種狀態會讓你語速變快,人整個會變得比較自信!聽力會變好。這是真的,我一般英語提問都聽的有點模糊,第一次上去趕上乙個埃及人問我(偏印度口音,我不太確定,反正不純正),我竟然都能聽懂。

7樓:

這是極端情況,連在熟人面前做報告都會過於緊張。

這裡已經有很多建議,例如我的答案中就包括了做ppt的各種忌諱,從會議開始到報告結束的注意事項。我針對這個題目的情況再說幾句。

我認為,「外國學者」和「英語」是讓你同學緊張的原因。首先,要知道外國學者也和我們一樣,尤其日本人,可能英語比我們還差,因此不要在語言上自卑。其次,我剛到德國讀博士時以為,只有我這種junior才會在部門會議上緊張,結果發現讀了三年的senior、公認的報告好手在做報告時手抖,立刻就釋然了。

具體的建議:

演講前,除了做好ppt,還要大致寫寫每張講什麼。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如果不寫,很多時候會出現在乙個專業詞彙上卡住的狀況。況且寫一下,有利於理清每一張ppt需要講的地方,也可以檢查一遍ppt,看是否有邏輯不通、內容冗餘等問題。

寫好之後,扔在一邊,不要試圖背稿,稿子只是整理思路用的。對著ppt,用排練時間那個功能,練習6遍。第一遍,15分鐘的報告肯定會講半個小時,還會各種嗯啊、忘詞、重複、不得不看稿提醒自己。

到了第六遍,基本可以把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了(還不能就刪減ppt)。15分鐘內流利的講完,做到過一次,下次(正式會議)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正式會議時,提前到會場,除錯ppt(特別是如果有動畫,幾乎一定會有相容問題),如果臨時出了問題,一定會緊張到死的。

講時,身體不要僵硬,但也不要強迫自己做什麼動作(否則一定會僵硬),建議練習的時候就站在那裡,怎麼舒適怎麼來,不要手足無措就可以。

看觀眾可以沒有實際的目光接觸,因為站著,看前排觀眾腦門頂就可以了,時不時看兩眼重要人物。

拿著雷射筆的手不要抖,晃來晃去下面的人就沒法看你的ppt了,手實在抖得不行就雙手拿。

講得慢一點,清晰一點,照顧一下下面人的聽力嘛。提問環節聽不懂對方問題也是有的,問問對方他指的是第幾張ppt,讓對方重複一遍。

重要補充:

8樓:

其實國內國外學術報告沒有什麼太大區別,都是講故事,提問題,回答問題這麼幾個流程。我的經驗來看,第一次用外語做學術報告,寫個講稿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然後出去之前給身邊的人多講幾次。其他的,就是適應下日本人的英語防止問題聽不懂。

我第一次在國際會議上做報告時下面有好幾個中東人提問,一句話都聽不懂,挺尷尬的。後來有個台灣裔的美國教授幫我翻譯了才總算沒那麼囧。

9樓:

不要把精力都花在語言上

不要寫太多文字到PPT上

把報告當作故事來講

對報告裡出現的每乙個詞每乙個點都做好被問的準備被問到以後如果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不要瞎編。

網戀第一次見面可以在外面過夜嗎

借多少 不可以個人是不建議滴。你說和他 她聊的很好,但是網路世界畢竟是比較虛幻的,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就算是男生也要防止仙人跳啊!尤其是女生,現在每天都有與見面讓後被騙炮的比比皆是。真的愛你的人會等你的,等你做好準備,等你真的確定了他就是對的人。不管怎麼說,第一次就在外面過夜一定得注意安全。 亂把白...

第一次坐飛機,如何做才能顯得你不是第一次坐?

航旅縱橫 注意一些小細節,可以顯得你很了解乘機規定哦。比如不要在一上飛機時就戴上耳機作出要睡覺的樣子,也不要在起降時插上耳機 開啟前排座椅靠背上的螢幕看電影。因為飛機起降過程是不可以戴耳機的。起飛前戴著耳機睡覺只會在起飛時被打擾哦。為什麼飛機起降階段是最最最關鍵的?通常情況下,飛機的飛行由起飛 巡航...

怎樣將第一次做的事情做好?

cengcengceng 我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做乙個專案的思維去做基本都可以做好,當你對你乙個事情不是很清楚應該怎麼做的時候,怎麼樣才能把他做好,經驗固然重要,但是沒有經驗的時候對事情的思維方式和願意迎接挑戰的心態也很重要。任何新的工作首先需要思考的第乙個問題應該是如何做成這件事情,第二個問題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