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駟犯法,秦孝公為什麼不改立太子

時間 2021-11-04 23:40:09

1樓:嬴離

題主的問題描述裡面有很多問題,所以大概列舉分析一下

其一,「太子犯法」的始作俑者是誰,應該追究誰的責任?

關於嬴駟犯法的事情,擺明了是嬴虔和公孫賈給商鞅挖的坑,因為在推行變法的過程中,這兩位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對於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對於國君、貴族乃至商鞅本人來說都是在走明賬;如果直接處置太子,那根本就是顛倒黑白,而不是「投鼠忌器」的問題,兩位太傅也絕不是什麼「替罪羊」。所以兩位太傅受到懲罰,太子不予論罪,商鞅自始至終就沒有任何與太子過不去的意思和必要。

而且最後嬴駟清算商鞅,也基本上和這件事情無關……畢竟商鞅直接反了……

其二,改立太子是否益於維護新法

回答是並沒有。首先,廢立太子絕不是如題主所說得那麼易如反掌,跟禮樂也沒多大關係。就拿當時具體情況來看,太子作為儲君,犯法的時候還是個小孩,而且大概率是被兩位太傅利用,至於犯的是什麼法,史書裡沒有記載。

所以嬴駟不至於犯了多麼離譜的律條,因而在史冊也無法稽考,考慮的秦律的普遍嚴峻以及太子的尷尬身份,又不得不去處置。但如果就此廢掉太子,何以服眾?太子作為儲君被培養多年,那些跟隨依附太子的群臣宗親如何安置?

這些人團結起來反對商鞅抵制新法是注定的了,但兩位太子傅保不住要掉腦袋……挑唆主君失位,他們的怎麼說也該去死。這樣一來就樂子大了,本已經非常孤立的商鞅 ,此時將徹底無法在秦廷容身;貴族和大臣打算反抗到底,新法也就搞不下去了。

國君的合法性全靠一干親貴的維護,而推行新法就是通過透支自己的權威,犧牲自己的支援度而換取的險策,現在把太子廢了,等於是和支撐自己的宗室群臣百官全面開戰,到時候秦公連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了,變法又從何而來呢?

在變法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削弱這些人的特權,為了讓這些人不至於造反,還要適當安撫;結果連太子都廢了,一絲餘地都不留,這是把國家往內亂的火坑上推。這到底是維護了新法呢,還是巴不得新法直接流產。

其次,「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與商鞅的新法衝突。商鞅變法旨在褫奪舊權貴的利益收歸國家,因此他需要極其強大的君權作為支撐,國君、儲君立威尚且不及,制定刑律尚且不能讓人議論;又怎麼能去與庶民同罪呢?如果國君、庶民在法律面前是一回事,那麼權貴又如何對國君心生畏懼?

他們只會想方設法地抓法律的漏洞,用這一點來制衡對抗君主,不僅沒有樹立新法的權威,反而同樣會阻撓新法的施行。這也同樣可以回答秦公、商鞅為什麼不能嚴厲處罰太子的問題,處罰太子乃至於廢立,傷及的是商鞅,而絕對不是宗族。如果真的因此廢掉太子,以嬴虔為首的宗族勢力直接就地贏麻,新法當場完蛋,他們還用等到國君死後再動手麼?

其三,商鞅的新法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被廢除的嗎?

按照題主的觀點,如果儲君和商鞅不對付,就會危及新法;如果新君不維護新法,將新法廢除也是翻覆之間的事情。

但實際上,商鞅的新法成果根本無法輕易廢除。商鞅變法的基礎建立在「廢田開阡」之上,進而推行墾草令大幅度刺激生產。廢除井田,是在田製上的根本變革,在過去,農奴供養王田,王田供養封君,封君供養國主,是國家生產資料的主要流轉方式;進入戰國之世,鐵犁牛耕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的積累導致了全社會購買力的上公升,井田作為一種落後而且降低生產積極性的落後制度,由於統治階層收益最大而得以苟延殘喘,但一方面嚴重削弱了國家實力,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商鞅看準了這個時機,來到經濟實力薄弱,國家緊張困難的秦國,遇到了改革意願強烈的秦孝公,二人結合當下井田制瀕於崩潰的情況,把握時機,推行新政,本已行將就木的井田制被摧枯拉朽地破壞了,土地私有化之後墾草令帶來的大量財富積累,以及新興軍功勳貴通過新田製被授予土地,實力迅速增強,過去依賴井田制的受益者,很快就失去了根基。

在技術公升級,生產力變革的風口浪尖,舊制度摧毀,新經濟誕生的臨界點,同時國家的統治基礎更新換代的情況下,新法可以通過一紙敕書被廢掉嗎?

軍功集團如何對付?田土如何重新收繳安排?井田制如何恢復?君主要不要向貴族歸還自己的權力?

更何況秦國依靠新法真的實現了富國強兵,依靠軍功集團大敗魏國,國家也因為墾草令和一系列其他律條徠民百萬,空前繁榮。君主的權力至高無上,既不需要跟貴族分配,更不需要仰食貴族供奉。在這種情況下,哪個君主願意推翻新法呢?

就因為他和商鞅不對付?

其四,商鞅為什麼被殺?

商鞅厲行變法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斗,鄉邑大治」,基本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之後他又統率秦軍,連續擊敗魏國,個人威望到達頂點。秦孝公疾篤,商鞅監國,手握軍政大權。

秦孝公欲傳位於商鞅(戰國策·衛鞅亡魏入秦)。商鞅新法之中,對君主的權力之大要求極為苛刻,但現如今商鞅自身的存在就是在嚴重地侵害君權。他不僅受封稱君,擁有自己的土地,還擁有自己的邑兵;全國的律策決斷繫於一身,「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成為了繼續推行新法的最大障礙。

因此貴族攛掇嬴駟除掉商鞅,非但不是在破壞變法,反而是維護了變法,至少從結果來看是這樣的。而商鞅自己也明白自己的存在將日益矛盾於新法,矛盾於秦廷,於是他嘗試離開秦國,並且在路上發生了充滿象徵意義的「作法自斃」事件,魏國拒絕接納以後,商鞅回到封地起兵,兵敗陣亡。

由此可見,商鞅被殺是乙個結構性矛盾導致的,這個矛盾是不以秦國國君或商鞅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的,而是新法推行產生的必然結果。乙個權傾朝野,民心歸附,法軍政皆為自專並有可能成為國君的商鞅,就算是樗裡疾即位,也只能痛下殺手,而絕不會有使商鞅善終的道理。

2樓:一定要早睡

因為犯法的那個太子很可能就不是嬴駟。可以查到商鞅變法發生在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嬴駟出生於西元前356年。史記《商君列傳》記載「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其中「期年」的意思是滿一年。

如果這個滿一年是第一次變法後的一年,當時嬴駟只有一歲,如果發生在第二次變法,嬴駟也不過七歲。個人認為犯法的是嬴駟的可能性比較低,當時應該另有太子,不知什麼原因後來嬴駟才當上太子。當然由於史料匱乏,這方面記載矛盾較多,已經不易分辨真相了。

如何評價秦惠文王嬴駟?

如此雄才大略的秦王為秦國極大地拓寬了戰略空間和經濟 軍事腹地,成就了秦國東出的道路基礎。我們分別簡單來看看惠文王的貢獻。其一 河西爭奪敗魏國血洗百年恥辱,獲得河西要地 河西指的就是黃河西岸的今陝西戰國初期,最先變法革新的魏國成為戰國列強中的強者,開始了四處擴張,於西元前408年佔據了秦國的河西 今陝...

如何評價秦孝公贏渠梁?

一葉飄浮 嬴渠梁 秦孝公 21歲接手貧窮的秦國,乙個民眾吃不飽穿不暖的時期,割地賠魏的恥辱,秦渠樑想改變這種現狀,認清秦國弊端,積極納賢,最終和商鞅 我為青山,你為松柏 相互扶持,強國富民,一舉收回河西,函谷關等地,我心敬佩,可惜操勞過度,47歲正直壯年卻去世,心疼一位如此罕見的君王。假如上天再給渠...

為什麼秦穆公,秦孝公都稱為「公」,而到嬴政在掃六合之前時則被稱為秦「王」嬴政。是公升格了嗎?

Xiuquan Yu 秦惠文王前後,中原大大小小的國家諸侯,都自封為王了。歷史事件有徐州相王,五國相王。所謂相王,就是諸侯之間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的王號。在諸侯稱王之前,只有周天子是王,諸侯名義上還是周天子的臣子。所以諸侯即使是尊稱,最大只能稱某某公。所以秦王並沒有幾個,他們是 惠文王駟 厲害了 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