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輕武是宋太祖的政策還是宋太宗的政策?

時間 2021-10-18 19:25:02

1樓:仲安

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太祖太宗都在有意打壓武將的勢力,太祖時期還好,儘管有杯酒釋兵權,但武將地位仍然很高,到了太宗時期,軍人的領袖曹彬響應時代風氣,主動向下級文官低頭,這大大涼了武將的心,讓本就武將本就不高的地位一落千丈,再乙個就是太宗以後的皇帝都不愛戰爭,武將並不被重視。

2樓:刺配滄州

我仔細讀過幾遍長編,這個問題有點心得。車神的歷史功績被低估了。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只是撤換了管軍人選,職務仍然保留,尤其外邊的節鎮,真正終結藩鎮制度的是車神的「去支郡」,從根本上瓦解了藩鎮,做了多少唐代皇帝想做又做不到的事。

其次最具宋代特色的司法制度「鞫讞分司」也是車神一手創辦,審與判必須由兩個人完成,並甄選司理、司法參軍,把政策落實到了地市級。提刑雖然旋設旋去,但為真宗做了鋪墊。

再者是科舉人數井噴式錄取也出現在車神執政期間,並由此形成殿閣學士雜學士及待制為主的文官侍從制度,進一步形成以文壓武的局面。

3樓:未到江南先一笑

這種問題提出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的體現。

乙個王朝制定乙個政策是由許多因數造成的;

前代的歷史經驗

自己時代的特點

開國之君的執政能力

所謂刀光斧影不過是藉口而已

4樓:聽取濤聲一片

五代以來,軍事、經濟實力雙強的武將飛揚跋扈是政權不斷被顛覆的原因。故趙匡胤是有意識的打壓武將,重文抑武的,例如杯酒釋兵權。但,趙匡胤時代仍然是非常需要武將為他統一江山的,「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的豪氣是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底氣的。

所以,趙匡胤的「抑武」不是一手死命地按下去,是有節奏、有區別的對待,這源於他本身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而且個人魅力也足以征服當時重要的武將,簡單來說他管得住。而趙匡胤的「重文」,最大的實際措施不過就是三條傳說了幾百年但是從來沒人見過的「遺言」,後世最出名的「不殺文人」的遺訓。

但是,趙光義不一樣,他的皇帝本當得不清不楚,大哥S得不明不白,軍事才能又欠缺,所以無論是為了鞏固政權(奪忠於趙匡胤的邊將的權)、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大搞科舉讓文人為自己洗白)還是證明自己比兄長厲害(呃……個人覺得也是嘴皮子上的證明,西夏的興起就是最好的證明),他都要死命地興文抑武,讓武將沒有實權、不構成威脅。

兄弟倆其實都有「重文抑武」的國策,但,太祖趙匡胤雖然愛文本質仍是個武將,太宗趙光義就不一樣那是「斧聲燭影」後,他鞏固政權的乙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時,個人覺得除了有實際上的政治需要,可能還有趙光義心裡不為人知的黑暗。

5樓:daojian2005

主要是二代的政策。只有某個方面自身能力不足的人才會忌憚這方面有才能的人。太祖能武也能文,二代武力太差,幾次親征只是更加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就非常怕武人造反

宋太祖的真實死因是什麼?

兮兮漆子海清 還有就是嫁禍啊,我替你做,別人就以為是你做的,因為你是受益人啊,管我什麼事,其實就是我做的,關鍵是別人不信啊,為啥不信?太傻了 咫尺太遠 簡單點說,楚成王和兒子商臣,小白和一堆兒子,趙武靈王和兒子,秦始皇和兒子,劉義隆和兒子,李淵和兒子,宋太祖和太宗,都是在什麼問題上翻車的,當斷不斷,...

如何評價宋朝的 重文輕武 政策?

湖心亭裡曾看雪 首先,宋代為什麼重文輕武?重文輕武不只是宋代乙個政策,它是乙個趨勢,和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一樣。一方面,中晚唐到五代的藩鎮軍閥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另一方面,隨著世卿世祿被打破,科舉得到發展,唐末以來,平民抬頭而貴族衰敗,平民入仕靠科舉,自然學文,筆墨紙硯畢竟也比刀馬弓箭的成本低。唐代科舉...

宋太祖趙匡胤 南唐後主李煜,這兩人真的是流芳百世,而宋太宗趙光義確是遺臭萬年嗎?

手工黃豆醬油 李煜就是詩詞流傳下來了,傳播廣點,大家知道有這麼乙個人,對他有點同情,沒有大佬說他流芳百世。趙光義對大宋來說絕對的是大功臣,解決了皇位傳承穩定問題 子承父業 使大宋延續了300多年。主要是因為沒有收復燕雲16州 斧光燭影等事件留下了汙點。 稚嫩也師太 參考李世民。他要是能把燕雲十六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