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北宋,南宋 時的科舉制度是怎樣的?

時間 2021-10-15 01:59:17

1樓:失去頭銜

在宋朝讀書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如果遼兵沒有打過來的話;

如果金兵沒有打進來的話;

如果西夏兵沒有打進來的話;

如果蒙古兵沒有打進來的話;

如果越南兵沒有打進來的話。

2樓:傻瓜樂力

科舉從來都是手段。宋太祖趙匡胤殿試令考生成天子門生 ,宋太宗趙光義擴大科舉錄取名額更是為了籠絡士人 ,堵住知識分子的嘴,不再議論他的帝位是否合法。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正月,宋太宗登基才兩個多月,就急忙開科取士擴大錄取名額。唐代科舉考試進士科,每次錄取只有二三十人,宋太祖趙匡胤在位16年,科考15次,每次錄取範圍也基本與唐代差不多。

但趙光義太平興國二年科考這一次就舉進士109人,諸科及策者207人。 而且錄用的這些人,馬上就「賞綠袍靴笏,「釋褐授官」。

隋唐科舉傳統進士中榜,只是名譽光彩並無實惠,被錄取的進士,還需再經吏部銓選考試,合格後才授官,脫布衣,換官服,然後才有工資待遇。 因此常有不會來事兒的進士啥官兒也當不上。

比如「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貞元八年(公元792年)進士及第,困吏部銓選蹉跎了三年,不得不於貞元十一年(795年)三次上書宰相求仕,最終「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一無所獲,只好離京到宣武軍節度使董晉麾下做幕僚。

宋太宗趙光義錄取這幾百人,立即破格開寶寺宴請,而且授予官職速度快職位高。外派當官時宋太宗趙光義還專門接見,每人另賞「裝錢」(置裝費)二十萬。這些人自然也就不再議論「燭光斧影」了。

宋初承五代後唐之制,進士諸科及第,並由禮部貢院關送吏部南曹,試判三道,亦稱「關試」。關試合格,始釋褐授官。從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開始,被錄取的舉子不經「關試」皆釋褐授官。

宋太宗趙光義還在太平興國七年下詔「亦既策名,即令解褐,不限選調,皆授以官」,宋朝由此開始了貢舉及第授官,考中即有官職,宋代因此也冗官極多。

科舉考試作為選拔制度也是逐漸完善的,從隋朝開創以來,幾乎各朝代都陸續新增新舉措。

介紹幾項宋初對科舉的貢獻。

3樓:高宇

唐的科舉主要是「進士科」,它的考試科目經過了兩次變化:早期是「時務策五道,貼一大經」;天寶間行試詩賦之制,專尚文辭,人稱為「辭科」;唐後期以詩賦為第一場、論第二場、策第三場、貼經第四場。

宋代科舉設了比唐代還要多的科,但是最主要的也是「進士科」。它的考試科目跟唐代後期類似: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貼《論語》十貼;對答《春秋》或《禮儀》墨義十條。

詩、賦在進士科中的優先地位,就決定了唐、宋兩代的官僚階層,首先是真正的文人集團,才有了唐詩、宋詞的蔚為大觀。因此,從唐開始,中國社會的主流審美,就從前幾百年的宮廷、貴族審美,堅定地轉向了文人審美。而至少在唐、宋兩代,「士人」是等同於「文人」的。

所謂古代文人生活的四要素「琴、棋、書、畫」,也要到唐宋以降的文人美學時代才得以確定。

對宋朝而言,金滅北宋和元滅南宋哪個結局更悲慘一些?

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看法。對於士大夫而言,自然是元滅南宋要慘一些。金滅北宋,士大夫的日子照過,而且他們離江南更近,無轉運之耗,日子比北宋時更好過。況且,南宋皇帝均是太祖一脈,和以前的皇帝已是九服以外,完全沒有威望,士大夫的日子無比逍遙。對於老百姓而言,自然是金滅北宋更慘一些。首先是長期對峙,生命安全沒...

南宋主和派勢力強大是否跟北宋時期的地域歧視有關?

stone jack 南宋的事和北宋能有什麼關係?在南渡的大臣裡,主和派也有北方人啊,比如趙鼎。主戰派的大佬張浚反倒是廣義上南方人四川人。南宋不願北伐,地域當然是乙個原因,所謂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兩代人一過,誰還知道誰啊,還有什麼故國之思啊。然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皇帝沒有 萬里車書一混同 哈哈 ...

西漢 東漢 唐 北宋 南宋 明,哪個在當時世界上的影響力最大?

滑行者 反對以上所有答案,居然沒人提漢朝。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族,漢字,漢服,男子漢 漢武帝驅逐匈奴,匈奴跑去欺負日耳曼,日耳曼跑去找羅馬,羅馬帝國撲街 首先是唐朝,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文化的輸出,尤其是對日本 北韓 越南和琉球的影響,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其次想必是與北宋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