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主和派勢力強大是否跟北宋時期的地域歧視有關?

時間 2021-05-11 14:39:37

1樓:stone jack

南宋的事和北宋能有什麼關係?

在南渡的大臣裡,主和派也有北方人啊,比如趙鼎。

主戰派的大佬張浚反倒是廣義上南方人四川人。

南宋不願北伐,地域當然是乙個原因,所謂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兩代人一過,誰還知道誰啊,還有什麼故國之思啊。

然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皇帝沒有「萬里車書一混同」(哈哈)的志向。

當大臣的嘛,十年寒窗,進士及第,官場熬了那麼多年終於可以當執政了,何必與自己過不去,非要打仗,萬一吃了敗仗,豈不是半輩子的心血都沒有了。說不定一不小心身首異處,腦袋都被政敵送給金人去了。

2樓:申韓

題主這個思路很好,不過材料有些問題。

「嶺表、荊湖、江、浙之人,不得為本道知州、通判、轉運使及諸事任」這則材料出自《續通鑑長編》太平興國七年(983)。北宋討平十國主要成員的時間表:

後蜀965

南漢970

南唐975

吳越978

北漢979

可以看到,發布這則上諭的時間,乃是剛剛討平十國,「嶺表、荊湖、江、浙」統統為十國的領地,剛剛討平,根基未穩。讓這些敗國之人在本地任職,難免不會坐大起兵,並非為「地域歧視」之故。所以,這是題主對這則材料理解有誤。

南北歧視,由來已久。從春秋時期對楚國的歧視,一直到現在與廣東的隔膜,從來沒變過。不獨宋代為然。

南北朝時期的《洛陽伽藍記》有北方人罵南方人的記載,頗有趣味:

吳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製衣掌。

自呼阿儂。語則阿傍。菰稗為飯。

茗飲作漿。呷啜蓴羹。唼嗍蟹黃。

手把荳蔻。口嚼檳榔。乍至中土。

思憶本鄉。急手速去。還爾丹陽。

若其寒門之鬼。頭猶修網魚漉鱉在河之洲。咀嚼菱藕。

捃拾雞頭蛙羹蚌臛。以為膳羞。布袍芒履。

倒騎水牛。洗湘江漢鼓棹遨遊。隨波溯浪噞喁沈浮。

白苧起舞。揚波發謳。急手速去。

還爾楊州。

為什麼南宋初期,很多對金的主和派,其中不少人曾經也是主戰的?

不要搞混主戰和主和的概念,這兩個詞並不是二極體。純主站的也就岳飛 韓世忠等極少數極少數的武將,他們的政治訴求是完全擊敗金國不死不休。而我們所詳知的主戰文臣,如李剛,如被殺的陳 名不記得了 都是先戰後和的態度。 無名小卒 真正的主戰派要和金朝玩命的只有嶽爺爺等一小撮人,而且都是武人,在朝廷沒人,不好說...

為什麼主戰派就是忠臣,主和派就是奸臣?

梁力律師 讀書時學過杜甫 兵車行 嗎?教科書是批判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的。同樣的教科書,歌頌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因為戰爭是敵人強加於我的。 比爾海特十一世 形勢有利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主戰派。形勢不利的時候,才會有主和派。形勢不利還要主和,那就是要白給人家利益,白給誰的呢?自然是老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