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武帝對外大漢越打越窮,而唐太宗剛接手乙個殘破的國家,年年對外戰爭卻越大越強盛不是說好戰必亡嗎?

時間 2021-06-16 13:01:51

1樓:叢林

漢武帝時期正是中原從氣候溫暖轉向氣候寒冷的時候。而且當時西域的商路還不像唐朝時期發達。因此打了幾十年仗把前面幾代人的積累都打光了。

唐太宗時期正是中原氣候最好的時期。而且好天氣在唐太宗以後還延續了一百來年。因此唐太宗反擊突厥時有無窮無盡的財力支援。

而且唐朝商路已經成熟。打通商路後商業稅收源源不斷。因此唐初實力是越打越強的。

從歷史上看。漢人政權的國運和天氣有關。商周漢唐崛起時都是氣候轉好之時。

滅亡的時候都是氣候變壞。低溫時期漢人政權大多數延續時間不長。因為老天不給你坐太平天下的機會。

唯獨例外的明朝也只是早期短暫的深入草原。但是很快就站不住腳退回長城之內。而西域則從來沒有涉足過。

主要是內地物產不豐富。後勤保障不能支援長時間的遠征。

2樓:不恥下問

有人只會花錢不懂得賺錢。漢武帝就是這樣的人。漢武帝沒錢了就讓桑弘羊剝削百姓,你看看漢武帝都是怎麼撈錢的這叫飲鴆止渴。

而李世民是想辦法讓百姓多賺錢。還有大唐政策寬容,就算是敵國的百姓依然可以在大唐做生意。打仗是軍人的事絕不牽連百姓,天可汗不是打出來的 ,要讓人心服口服。

漢武帝打服幾個?匈奴打了幾十年地盤縮水很大,可是打死也不服。。到他死了匈奴也不服。

3樓:商浩

歷史呢我不懂,而且歷史很多都是被改過的,但是道理是一樣的,漢武帝打的都是窮的要死的國家怎麼可能會富呢?假如現在我們國家去打緬甸,寮國,印度,我們會去打嗎?當然不會了,只要他們安安穩穩我們一定不會去打他們,窮的要死去打下來了還要養著他們,但是漢武帝不一樣漢武帝是出於防禦的狀態去打的匈奴,,所以打匈奴是要花費大量金錢的。

4樓:thewayyouchoose

漢家諸事都是草創。時代不一樣無法比較。漢高祖不也被圍白登了嗎。你能說漢高祖就很差?從西漢到唐太宗。時跨千年。不能這麼比較的

5樓:

首先我們複習一點農業社會戰爭知識。

我們看古代戰爭歷史,動不動就有坑俘、屠城、縱兵劫掠這些手段,又有屯田、就食這些說法,為什麼?因為農業社會生產力很低下,兵員來自農民,糧秣也來自農民,乙個士兵被徵召期間的耗費就等於他自己在家種地時的產值。農業社會戰爭更多是打經濟仗糧食仗,主將不僅要考慮如何打贏,更要考慮如何維持軍隊供給。

比較漢武帝和唐太宗的主要軍事行動,可以發現四點不同。

第一,漢武帝三次遠征的規模比唐太宗大。比如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號稱50萬後勤部隊,20萬騎步兵。而這時漢朝人口也就3000萬,相當於40個人裡面就要抽調乙個去打仗,對農業社會來說負擔是非常重的。

而唐太宗時李靖徵東突厥,號稱十幾萬軍隊,實際深入敵腹的就是3000騎兵。

第二,唐太宗早期的戰爭主要是防禦性的,作戰地域沒有脫離漢族主要活動區域,遠征距離不遠,又俘獲了很多牛羊,所以補給主要是在當地解決。而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多次遠征,最遠到了漠北,因此後勤消耗極大。

第三,唐太宗在位早期用兵並不頻繁,主要是用政治手段解決國防問題。而漢武帝用兵頻率要頻繁的多。

第四,唐太宗用兵較為集中,而漢武帝用兵較為分散,因此漢武帝區域性失敗多,損失大。

6樓:莫名奇妙

雖然我對歷史了解的不多,但是我記得漢武帝打得是完整的匈奴,李二打的是東西突厥。

東西突厥加起來版圖都未必比匈奴大,就這麼草草斷定李二遠勝於武帝了?

我記得課本裡,西域是武帝開始控制的,河西走廊是霍去病打下來的。

李二再厲害也不能無視劉徹的開拓之功吧。

李二前中原王朝幾百年如一日削弱游牧,反間計美人計輪番上陣,又拉又打,才讓李二有這麼乙個局面,總不能把這些人的功勞也無視了吧。

誠然李二天可汗實至名歸,但是他又不是光打仗不治國,也該留意一下李二肅清吏治的努力吧(這裡要著力誇一下李二,西漢東漢都是外戚掌軍權,文官也就是世家大族把持朝政,而世家大族一般也就是前任皇帝的外戚,從李二起世家大族對朝政的控制力被嚴重學削弱,從根本上提高了效率)。

李二是奠定大唐的天策上將,武帝軍事能力是不如太宗,可劉徹自己不上前線啊,不要無視霍衛啊,這兩位也是千古名將,沒幾個人比他們能打啊。

還有李二打仗不是光用漢人的,他也用僱傭兵的,武帝打仗把人力都燒光了,這也是不斷窮的重要原因。

最後,武帝打仗損失那麼大不是打仗不行輸光了,後勤啊,情報啊,還記得李廣迷路的故事嗎,那會遠征西域一趟還沒打人就差不都死光了,錢也沒了。

不能脫離當時的情況而論。

7樓:之乎者也

這要看所處的時代!漢朝打匈奴那是相當困難的,首先當時的騎兵還不是漢朝的強項,其次,漢朝之前誰也沒有奔襲幾千里打游牧民族,這也是為什麼戰國時代乃至到秦朝都樂於修長城的原因,不是打不過,而是太難打了!修長城,費錢嗎?

當然費了,幾萬人拉到邊境,各種物資拉到邊境絕對是勞民傷財,可是沒辦法,就這樣都去草原打匈奴划算!你去草原第一大概率找不到匈奴,第二,你迷路了還可能被匈奴打,第三,就算你看到匈奴了你也沒他跑得快!戰國七雄都知道,大秦王朝也知道,漢武帝會不知道?

但是能不打嗎?當然可以呀,當孫子也可以長久的,但是漢武帝是誰,他是第乙個築我漢魂的人,沒有他,後世有civilian喊出雖遠必誅?幾十萬精銳騎兵去茫茫草原打,你們他媽的當兒戲?

再看看唐,那時候騎兵已經普遍了,大家幾百年融合,對草原民族也很了解了,唐朝也不存在漢朝那樣一開始對騎兵束手無策!這些外在因素如果不說那真的愧對祖宗

8樓:我的回答都是胡說

這就有點欺負漢武帝了。

你以為的漢朝

實際上西漢初期大概是這樣的

沒找到武帝初期的地圖,就拿漢初地圖湊湊吧。

而這是秦國地圖

西漢初期就是個翻版秦國。

而我唐是這樣的

漢武帝此時像個小家庭,前面幾代積累點財富,終於敢敞開吃肉了。而唐則像個大財主,不過前幾年家裡幾個而已鬧分家,家裡瓶瓶罐罐砸了不少。到李二當家時,雖然財產是比以前少了點,到基礎還在。

漢武帝還真不一定比唐太宗資本多。

再看戰爭烈度。

這是漢武帝時期的戰役距離。

這是滅東突厥的戰役距離。

更別說匈奴早被隋的外交戰搞得四分五裂,離心離德。

說一下財政能力。

作為後來者,唐代的生產力比漢朝高了太多,這本身就提公升了戰爭的耐受能力,而只要戰爭不會影響到生產,一定是越打越強盛的,因為地盤資源越來越多。同事,唐朝的財政手段也比漢武帝時期要好。漢武帝搞的鹽鐵專賣,後世只會比他搞得更好。

最後說一下在位時間,漢武帝幾乎是唐太宗的兩倍時間,這是窮兵黷武雙倍呀。

總結來看,漢武帝進行的一系列戰爭,超出了漢朝的負荷,他如果稍微減少點不必要的戰爭,比如西域買馬戰役等,把戰爭間隔拉長,就不會造成當時的衰落。都不用和唐太宗比,漢宣帝就是個和平使者了?前面那張我們熟悉的漢代地圖,可是拜他所賜。

9樓:烈火豹

其實古代戰爭的本質,就是掠奪資源。

如果不是掠奪資源,根本就沒意義。

漢武帝時期,匈奴空前強大,常常南下劫掠,就是為了掠奪人口和牲畜。

明白了這點,就好理解了。

漢武帝時期,征伐匈奴,至少能取償於民。

像衛青的高闕之戰,龍城之戰,冠軍侯的直搗狼胥山,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勞民,但俘獲匈奴的牛羊物資很多。

接著,攻取賀蘭山,又打通河西走廊,拿下河套地區,兩處地的戰略地位很重要,而且是兩大「塞上江南地區」,可以提供賦稅。

如果內地有無產人員,可以遷移到這兩處肥沃之地,一方面可以開墾田地,一方面也能起到戍邊的作用。

可以緩解內地壓力。

這便是最早的屯田政策,由漢宣帝時期的名將趙充國發明。

這招的前提是,漢武帝已經拿下了河西走廊。

好比乙個公司,前期砸錢投資,後期立馬能回本一樣。

可是,自從霍去病和衛青去世後,後面基本無名將。

這些人打起仗來,就是用人數懟,中規中矩,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就拿南越的崖山來說(今貴州一帶),到了漢宣帝時期,崖民反叛,朝臣都認為應該放棄。

因為這裡的賦稅,根本得不償失,管理成本遠高於賦稅,而且他們的地理位置決定,不會對中原地區形成威脅。

於是漢宣帝放棄了。

同樣的,河湟地區的羌、零反叛,漢宣帝毫不猶豫的讓趙充國和幸武出擊。

原因在於這兩處戰略地位很重要,等於斷了匈奴右臂,而且土地肥沃,漢人能安居樂業。

而且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事關經濟建設,所以必須要維護穩定。

而漢武帝打下的遼東四郡,也是同理。

這裡面有個必要動作,要想打敗匈奴,必須要拿下遼東地區。

大漢和匈奴的戰爭,最難在於決戰。

匈奴夏秋之際,馬肥弓強,南下進犯,

大漢冬春之機,農事完畢,開始出擊,匈奴遠遁。

所以,匈奴根本不給大漢決戰的機會。

衛青和霍去病徹底打敗匈奴,原因之一,就是贏在最後的決戰上。

所以漢武帝決定,向西拿下河西走廊,從雲中、九原出發,向東拿下遼東地區,中間從山西、河北出發,徹底收縮,逼迫匈奴決戰。

所以匈奴的逃跑方向,只能從漠南逃到漠北,再向西逃竄,流入中東地區。

漢武帝除了拿下南越外,其餘的是必須要進行的。

如果不拿下河西地區,絲綢之路就無法進行,經濟建設也無從談起。

而且匈奴如果決戰失敗,勢必會進入河西地區,到時候對大漢子民的威脅更大。

同樣的,如果不拿下遼東地區,匈奴就會向動逃竄,佔住山海關以東地區,直接威脅到燕趙舊地,以及山東地區。

可問題在於,漢武帝後期的將領,太拉胯了。

就拿李陵來說,非要硬剛匈奴,結果兵敗被俘,還受了人家王爵,導致漢武帝大怒,殺了他全族。

還有人給李陵洗白的,北宋時期,投降北宋的北漢名將楊業,在雁門關大戰失敗後,被契丹捉住,經過李陵碑的時候,不願和這貨乙個德行,頓時羞愧難當,一頭撞死在李陵碑上。

到了唐太宗時期,一切就簡單起來。

李靖平定南方的蕭銑,不算前期的準備工作,兩戰就平定了南方,基本沒怎麼費力氣。

打突厥也是,李靖三千人從正面推過去,李世績在後方守株待兔,等著突厥潰兵到來,三戰就結束了打突厥。

因為太過輕鬆,以至於讓人覺得突厥很弱。

打西域諸國,侯君集一人就連下五國左右。

攻打高句麗,太宗親征,大唐名將傾巢出動,除去前期必要的準備工作,三個月基本平推高句麗地區。

要不是冬天來臨,後勤跟不上,高句麗的解決鐵定滅國。

但是這一戰,太宗皇帝俘獲牛羊十萬頭,擊殺高句麗精銳十五萬左右,把高句麗的酋長三千人左右遷移到關內,用做人質。

終太宗一朝,戰爭回報,遠大於戰爭損耗。

像吐蕃問題,那是實在上不去青藏高原。

李靖打到了青海湖左右,已經超出了極限。

漢武帝為什麼選擇打匈奴而不是選擇賠款?

先不說漢朝強盛,不需要和談。就是和談,也沒有任何效力,因為匈奴南下更多的是各個部落的自發行動。宋遼能通過賠款解決,是因為遼國是乙個國家,乙個幾乎複製了漢人制度的國家。 不明身份的李狗蛋 為啥要打匈奴?我乍一看這個問題,還以為是匈奴人問的。你不如問問為什麼搶劫屬於是違法犯罪的 你辛辛苦苦掙錢買了房,我...

為什麼說越摳越窮?

校忘憂 我覺得摳與窮並沒有直接的聯絡!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比較大氣的朋友,但不意味著它不窮,反而這種大手大腳的花期才會越來越窮!真正意義上的窮就是窮,不用什麼代名詞,窮就是不努力,不敢拼,不敢舍,有捨才有得,有些工作挑著做,太辛苦幹不下去,這才是窮的根本 我見過獨自賣粥的老大爺,起早貪黑的忙,...

為什麼越窮的人消費越不理智?

空一格 有錢人敗家最多被調侃成風流倜儻浪蕩公子哥,窮人敗家被人戳脊梁骨,啃老呀,各種謾罵。欲加之罪,所以懂了吧,根本不在於理智與否,全因為所處地位不同,待遇則截然相反。 已登出 首先,什麼叫理智?在該花錢的地方有錢花,在不該花錢的地方節約用錢,這叫理智。然後,越窮的人消費越不理智。我覺得這個命題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