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明朝萬曆元年有了雜交水稻技術,明朝會怎麼發展下去?會不會走上漢朝的老路?

時間 2021-06-08 05:48:06

1樓:張瑋

想多了,明朝確實缺糧,但也沒缺到要亡國這麼誇張,關鍵還是明末財政基本崩潰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換誰上台都白搭,給啥技術都推廣不了。

2樓:天一之水

關公戰秦瓊了吧!雜交水稻是現代科技,需要先進的遺傳學知識,還有國家的化工及生物工業支援,否則就是瞎掰!中國之所以能成功育出超級稻,是從六十年代初就開始進行的生物學研究,以及七十年代化工業的快速進步分不開的。

這是乙個體系的建設,袁老只是其中的領軍人物,有開創之功,但是袁老穿越到明朝,也搞不出雜交水稻。

3樓:北海之泉

一些人只敬拜袁隆平,卻不了解他的成就,這和舊社會的老百姓拜神仙有什麼區別?

首先,雜交水稻和雜交育種過的水稻是兩碼事,雜交水稻是不能留種的,倒不是說雜交水稻的種子種下去長不出水稻來,而是不一定能保持那些優點,種雜交水稻是要每年買種的。

其次,優良品種確實很有用,但是種地不是光種種子就完事的,例如雜交水稻對於水和化肥的消耗是很大的,水和化肥跟不上的話產量甚至有可能不如常規水稻,雜交水稻能普及的基礎是新中國的超大規模水利建設和化肥工業。

還有人提到明清引進的土豆、紅薯、玉公尺等美洲高產作物,且不說這些外來的美洲高產作物很容易得病、容易遭受蟲害、容易因為氣候或水土不適合而嚴重減產,古代種植技術的傳播和推廣是很慢的,例如小麥差不多商朝或更早引進中國,但到了春秋戰國才推廣到全國,唐朝才超過小公尺成為北方第一主糧;棉花差不多南北朝引進中國,但到了元末明初才推廣到全國,而那些美洲高產作物也是直到清末甚至新中國才推廣至全國。

最後,雜交水稻是袁隆平團隊、是諸多研究雜交水稻的學者一塊搞出來的,袁隆平是功勞最大的不假,但是不應當神化,更不應當遺忘其它學者的巨大貢獻。

4樓:老郎中

明末的問題主要是分配不均的問題。就算糧食產量翻番,該餓死的仍然會餓死,因為他們沒有土地,沒有生產資料,也沒有利益代言人。

怎麼看待明朝萬曆皇帝的國本之爭

Palaiologos 不過是萬曆想要從文官手中奪回本就屬於他的權力罷了。如果成功立了次子,皇帝的權威就能得到穩固。但萬曆卻沒想到文官的力量如此強大,於是他選擇了不上朝,選擇了逃避,並在十多年後向文官妥協。從淺的方面來講,由於皇長子身體的確不好,引發了即位以後的一連串事情,那乙個月看著就像是一場鬧劇...

萬曆有沒有機會翻牌?如果你是萬曆,你怎麼翻牌?

我該起怎樣的名 萬曆的問題佔80 往上,不要說他可憐,他一點也不可憐比他可憐的皇帝多了去了,崇禎可不可憐啊,崇禎放在萬曆的位置上不可能當亡國之君,你也看了 萬曆十五年 就應該明白,黃仁宇寫這本書想表達的是什麼 明實亡於萬曆 你如果細細看過萬曆朝財政你會發現在二十年之後簡直就是崩塌,就是一場災難了,而...

如果讓你穿越到明朝當萬曆,你會怎樣改革大明?

奮鬥的包子 改革個屁 萬曆是什麼人?接受的什麼教育?張居正手把手教,張太后天天督促。當世最強的兩大政治家是他的老師。萬曆不上朝之前沒努力嗎?他努力了,他奮鬥了,他也想把大明帶到巔峰。但當他真正看清楚那些滿嘴仁義道德大臣的這面目時,他是崩潰的。他連換太子都換不了,他還有啥權利觸及這些大臣的根本利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