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徵吳,諸葛亮說法正如果活著,一定能哄住劉備。不知道各位知友怎麼看?

時間 2021-06-03 00:02:45

1樓:

如果法正真的活著,那就該嘆「龐士元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

說穿了,這是在給自己攬過,給劉備找面子。表達「這一仗打輸了,不是陛下能力不足、魯莽過失,而是我諸葛亮這個做臣子的沒有做到讓主公百分百信任」的意思。

如果不這麼說,你們猜猜會是什麼情況?

【先主對李嚴曰:「吾不聽孔明之言,致有此敗。吾今歸去,羞見此人。

」李嚴因譖曰:「亮在宮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先主大怒曰:「村夫怎敢笑我!我必殺之!

」遂命使者齎寶劍先往益州宮中殺孔明。】

2樓:zone5075

其次,夷陵之敗,根本問題是劉備自己個人軍事才能的不過關。尤其是在張飛被刺殺,馬超留守,黃忠病逝,趙雲反對東征的情況下,而且由史書我們知道,夷陵之戰,執掌白眊兵的宿將陳到,也沒有隨軍。劉備軍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將領,只剩下了奪漢中的功臣:

鎮北將軍黃權。然而在軍中如此缺乏良將隨徵的情況下,劉備還不聽黃權的,自取其辱。諸葛亮畢竟不是神仙,他料想不到劉備會犯這樣的錯誤。

至於法正,法正若在,此時應為尚書令,也許他能勸說劉備採取更加冷靜的軍事行動,促使劉備能聽從鎮北將軍黃權的主意,甚至能促成劉備把督江州的趙雲攜帶隨軍,擴大劉備的軍隊的實力。但是法正也不是神仙,他並不能徹底改變劉備不知兵的缺點,也改變不了蜀軍整體實力不強於吳軍的現實。如同法正隨劉備奪漢中,依舊阻止不了下辨、馬鳴閣道的失利一樣。

所以諸葛亮的這番話,只能解讀為替先主兵敗開脫(即主上身邊無人,因此要說製主上東行和即令東行兩個條件),並緬懷一下法正這位尚書令。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夷陵兵敗是個大概率事件,只不過損失大和小罷了。

3樓:錦瑟無言

該問題在楊嘟嘟的劉備是否應該東征這個問題裡已經解釋了。不是任性而為,是不得不為。自然無所謂什麼勸不勸。充其量是勸住劉備別親自去打仗。

如果劉備不找諸葛亮,諸葛亮何去何從?

遊鐵蛋 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劉備在荊州有沒有和諸葛亮交流過。按 諸葛亮傳 記載是徐庶 司馬徽的推薦後劉備多次去拜訪諸葛亮。而 魏略 則說的是諸葛亮在荊州危難的時候主動去見的劉備。劉備求賢,自然要和臺面上的豪傑賢士產生交集尋找人才,而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也不可能不出山,自然也要和臺面上的豪傑士族扯上關係來...

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能達到什麼成就?

花生殼殼 那要看他之後還會不會遇到什麼好的謀士 在徐庶走以後劉備那麼悲傷就是因為他嘗到了謀略的甜頭,知道只有勇武沒有計謀是不可能達到什麼高度的。諸葛亮的到來正好在當時彌補了劉備陣營的這個缺點,對劉備的成就功不可沒。如果劉備既沒有諸葛亮,徐庶走了後的一段時間內又沒有馬上遇到什麼人幫他出謀劃策,私以為以...

如果給諸葛亮乙個諸葛亮,能否北伐成功?

陛下,老臣是諸葛亮呀,此人乃是魏國奸細冒充與我。陛下,不要聽信此賊讒言,老臣才是真的諸葛亮。這,二位丞相太過相似,朕實在分別不出,眾卿可有決斷之策?陛下,先帝臨終託孤之時,只有陛下與丞相在側,不如試言一二,一問便知。卿所言極是,煩請二位丞相複述父皇遺言。巴拉巴拉 阿巴阿巴 這,二位丞相所言全然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