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比古人更了解他們的歷史?

時間 2021-06-02 20:04:20

1樓:三八開

瀉藥我們今天研究歷史其實都是通過史料來進行研究的,史料不一定是前人寫的史書之類的,史書典籍記載在歷史研究上來說屬於二手史料,出土的文物這些東西才是一手史料,更具說服力。比如我們在周口店出土了一枚猿人遺骨化石,雖然沒有任何記載,但我們通過科技水平知道這是五十萬年前產生的,至少我們可以下乙個結論:五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有過猿人活動。

但是相對來說,離我們越遠的歷史,我們研究起來的困難越大,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史料儲存太少不完整。

2樓:中二少年路西法

這可不一定。

歷史的研究是通過各種史料進行猜測與證明。但史料不一定是真的。況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史料消失於時間的長河之中,可用之物越發變少,我們這些後人又怎能更了解前人的歷史呢?

3樓:3jsos

舉個小例子,題主一笑

這是西周晚期青銅器多友鼎的銘文拓片,於2023年出圖雨陝西省鳳翔縣。銘文記載將領多友率軍征伐獫狁的事件。對於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這是很常識性的文物,但是倘若是西周時期或者退一步講,春秋戰國時期,又有多少史官能知道它。

4樓:遂雲子

每個朝代的人都要比他前乙個朝代的人更了解自己的朝代,但又不如相隔久遠的朝代的人更了解自己的朝代。

因為史料檔案會在下乙個時代解除秘密和評說的禁忌,但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散失以至於缺乏全面評價的基礎。

就好像我們並不了解現時的黨內政治鬥爭情形,卻能夠了解清朝的政治鬥爭形勢。這是我們不如後代人更了解自己的世代又比前代人更了解自己的世代。

也好像我們對春秋戰國的歷史很多只知道乙個結果,連發生的原因和過程都查不到史料,所以不可能比當時的人更了解自己的世代。

這本書中的這個說法。在一定成面上是正確的,但在一定成面上又是錯誤的。大多概括性的言論都缺乏全面性。

5樓:晦明

乙個足不出戶的死宅,很難了解他周圍的世界。很多古人,畢生的足跡範圍都不夠大。

當然在思想高度上,足不出戶也可以達到很高的程度。有些人走遍世界,仍舊對世界的理解很膚淺。

6樓:趙伯萊

個人認為,這句話有一定道理,而往往成為經典者,必定是乍一看有很大的道理,但是內容比較極端,而大部分看者,出於對其內容的初識認同,往往就忽略了語句裡的瑕疵。

而我認為,這個定論應該由兩個層面去解析, 從巨集觀層面來說,當時古代歐洲的漁民怎麼可能位於東方的歷史。那麼自然不及後來人經過傳解,流通。所掌握的資訊多了。

但是放在區域性或者微觀來講, 唐朝人民的飲食, 各種政變的歷史真實性說今天的人比當初的參與者還了解那就是扯淡了。

這本來是個很簡單的問題。 所以恕我直言全球通史的開篇作者講這句也不過是個噱頭,接下來無非就是舉例證明,不要輕易對任何人生起崇拜感,凡是講這種話的,基本都有噱頭裝13的成分在裡面,以滿足別人對他的認同甚至是敬意,從而達到他內心一定程度的虛榮感。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說我幹嘛把人心想那麼腹黑,那就是你的無知了,這就是人性。

類似的話還有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 此話明顯漏洞百出。但我就是要講,因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並且我王健林還有資格講, 並且還挺順口,說出來人們更多的是認同, 儘管是一句胡話。

別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嗎?

黃愷 別人是不會比你更了解自己的,特別是你的想法,不表達,很少人能夠直接猜到的 爸媽不算哈哈哈 所以,在遇到爭吵時,先想想別人是否真的懂你的意思吧,這樣會避免很多誤會 顏文靖 一方面,他人比自己更能看到自己在人群中的 位置 我們看其他人,能以見過的人作為參照。但是我們審視自己的時候,卻難以以其他人為...

了解歷史看古人的典籍最好嗎?

兔崽賊大膽 想必你是個中學生。你的問題可以分兩部分。1.了解歷史看古人典籍最好嗎?當然不是,古典典籍看起來較為吃力,若干表述方式與當今不同,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對比不同記載 歷史資料散落的太多太雜。如果從學習知識的角度,看現代學者關於歷史的講述最好。就像要知道雞肉的滋味,沒有必要自己買雞仔,養雞,殺雞...

古人怎麼知道太陽比月亮大?

呼之 大是指力量大吧,月亮不會把人冷死,太陽會把人曬死。就像乙個國家的大王,並不是因為個子大,而是權力大。質量,體積,能量之間可能有點關係了 屬於科學範疇的思維模式,在傳統神學被懷疑的時候,才會產生科學思維。古人定義的大小是建立在神學主導的思維基礎上的,直到很多科學思維出現後,才改變。所以前面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