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嗎?

時間 2021-05-31 19:04:49

1樓:黃愷

別人是不會比你更了解自己的,特別是你的想法,不表達,很少人能夠直接猜到的(爸媽不算哈哈哈) 所以,在遇到爭吵時,先想想別人是否真的懂你的意思吧,這樣會避免很多誤會

2樓:顏文靖

一方面,他人比自己更能看到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

我們看其他人,能以見過的人作為參照。但是我們審視自己的時候,卻難以以其他人為參照,因為我們看自己與看他人的視角不同。視角的不同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只有在與他人的比較中了解自己,但是因為視角的不同,其參照時很難具有可比性。我們常常參照的是自己的過去或者自己的標準。例如,以小到大的習慣性行為都被認為理所當然。

極端地說,習慣被捧著養大的,會理所當然地覺得親密的人應該全身心地關心自己。我們習慣的環境和事件,我們會認為是合理的,但是這種「合理性」沒有放在大群體中進行比較。另外,以我自己為例,我覺得自己是很內向的人(指不好社交),但是與我稍有接觸的人都覺得我挺外向Sunny的。

這是因為我覺得「外向」應該是那樣那樣的(而不是以大家認為的標準),以我這樣的標準,我目前的狀態不外向。

另一方面,會自我反省的人能看到自己的很多面,「外人」是看不到的。

與外人在一起時,有另外的標準與習慣,同時有更強的自我意識,努力表現出「應該這樣子」。而與「自己人」在一起時則會出現另一種性格。有學者認為某些「核心特質」只在某些特殊的場合出現,如與親密的人在一起時才表現出孩子氣。

某些人在家裡很霸道,對父母指手畫腳,惡臉相向,但是在外頭卻畏畏縮縮。我倒不認為霸道是他的核心特質。他是在父母面前「才」展現出這種特點,是因為他有一套與父母相處的標準與習慣。

其中的權利與義務,有時候可能無道理可讀。它們是在長期的相處下形成的模式。而這種模式,很可能會泛化到親密關係中去。

要了解未來的伴侶,則去看他與親人在一起時的樣子,看他父母的關係,因為他心目中夫妻雙方的相處方式(權利義務)很大部分來自於原來的家庭。

上面一段講的是對不同的人可能出現不同的面。還有就是自己獨處與非獨處時的不同面。因為獨處沒有受他人的監視,所以我們會做出在他人面前不做的事——這裡不特指與道德有關的事(慎獨的君子也不用反駁),而是指我們在獨處狀態下表現的另一種行為方式。

這種行為方式,只有自己才能看到啦——比如說,你獨處的時候覺得自己很深沉、很優雅。

綜上,把自己眼中與他人眼中的看到的自己好好融合一下,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看清自己。

害怕自己比別人更漂亮是什麼心理?

宇智波 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配,彷彿只有低人一等才是正常的,自己就應該是那個被嘲笑的人,你小時候應該是通過討好他人來獲得滿足感的,即所謂的情感乞討者,你要完全接受你自己才行,一切都是你應得的。 不會奔跑的鹿 嫉妒的心理,正常 但是別做錯事,把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割離看待,畢竟你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自控,所以...

怎麼更了解自己的嗓音

快樂 1 嗓音與發聲 如果提出聲樂藝術方面這樣乙個問題 這是怎樣做到的?那就需要考慮到,如何才能用最簡短的語言來說明在聲樂藝術中聲音的構成和運用原理,因為在這方面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觀點,多得簡直使人不知從何說起。最普遍的意見是每個大歌唱家都有一套幫助他獲得榮譽的 非常明確的方法。但是如果你隨便請哪一位...

如何更徹底的了解自己?

簡單又複雜。了解自己是乙個不斷嘗試的過程,你要去接觸許多新事物。人的喜好毫無做作,你喜不喜歡擅不擅長做一件事情你自然會得到相應的情緒回答。這些嘗試有時花費你一點精力就發現了有時一輩子你可能都難以做到。而且,徹底了解自己很難,人有乙個四維內在區,其中一維是別人和自己都難已發現的性格與思維的陰影區,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