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魏徵這幾個人怎麼排?

時間 2021-06-02 13:33:56

1樓:小A說留學

別人不說。

這些人中,貢獻最大,最受親待,職務最高的,無疑是長孫無忌。

因為年齡原因,杜如晦位居最末。

而魏徵和房玄齡的差距。

就是隋書和晉書的差距。

大家見仁見智。

2樓:李馛瑀

大孫子第一,鄉巴佬第二,辯機門男二他爹第三,杜克明第四^_^大孫子力確實很強,畢竟是把李世民當做偶像和姐夫甚至哥哥來看待的;也許前期或多或少都有點依靠姐姐,後期開始朝綱獨斷,各種廢立太子;在姐夫死後準備學東漢外戚干政;把自己變成中國版藤原氏;結果未遂謀反失敗被流放而死。

鄉巴佬曾經把李世民罵怒到差點引來殺身之禍,這人也是牛的不得了,所以排第二

房玄齡可以和鄉巴佬並列第二了;只不過兒子惹出了辯機門,只能放第三了第四就是杜克明了

3樓:

政治能力的話還是能分出個高下的

以下私貨

長孫無忌第一,論諫諍治國打仗他或許不如房杜魏(雖然也不能說是弱點)但政治權謀上除了最後被自己一手推上去的外甥給推倒他的政治鬥爭成績相當出色:先放個大招把李淵放倒一手策劃玄武門之變讓二鳳感激的不得了,後來在李泰李治奪太子中又全力支援雉奴把呼聲很高的青雀打敗,最後幫自己外甥剷除即位最大的威脅庶長子李恪和自己的政敵房家,不過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有阿武的雉奴放倒一手把自己扶上位的舅舅也是蠻過河拆橋的……以上,無忌此人技能點點在政治權謀上,所以他排第一還是比較無爭議的

魏徽第二,他從李密到竇建德,從李建成再到李世民一直得重用,空有治國才華必然是不夠的,觀其與二鳳的一番看似劍拔弩張實則毛遂自薦的談話可知其政治能力,看政要也能對他的政治權謀能力有所了解。

房玄齡可以第二也可以第三,他任多年宰相而主不疑,對人事看的很透徹,在玄武門事變中出的力也不能說少,雖然沒有非常具體的事例證明其政治手段,但可想而知,房謀杜斷不會只在軍事方面如此。

杜如晦本可與以上三位相較的,但可惜他死的早,展現政治能力的機會主要在貞觀這二十幾年中,而他沒挨上幾年……

按對大唐的貢獻,這個排名就要變化一下了,以下基於自動把大唐這個概念看作李淵建立的朝代而不是李世民政權來排名:

第一名魏徽,武德共九年,貞觀二十三年,我唐國策基本在貞觀年定調,以對本朝代的貢獻來看,魏徽排第一問題不大,他雖以諫諍為主,但與李世民合作定下了休養生息文治尊儒而非隋朝型武治的基調,在具體的實施上又提出了許多很有用的建議,有唐二百多年,他的功勞不可埋沒。

第二名房玄齡,其人隨著二鳳打天下順帶招攬人才,是軍師型人物,唐家天下能打下來不能說沒有他的功勞,也正是因此才有貞觀時打天下還是治天下問題上他與魏徽的不同意見;玄齡在貞觀為宰輔多年,善於用人,對於貞觀及高宗朝前期人才濟濟、官風相對較正的局面是有貢獻的,由此看來,他與魏徽相差不大。

杜如晦第三,他的功勞主要在「房謀杜斷」上,打天下也有他的功勞,可惜天不假年,觀房李二人對他的評價,若是活的長一些,說不定排名還能靠前。

長孫無忌對於二鳳來說更像是家人而不是工作上的合作夥伴(魏)或自己的幕僚(房杜),他留名青史的很多事都很有和李世民穿一條褲子的感覺,對李世民本人的貢獻大於對對唐朝的貢獻,不過對大唐也不能說沒有,如果說玄武門之變是名不正言不順形同謀反的不利唐朝可能招來變亂的行為的話,那麼在李治登基後剷除潛在威脅就是維護了政局穩定,且在他還沒自己吊死之前,有實權的日子裡他打理天下還是不錯的……大概

對於李世民本人來說感情上估計面團團大舅子得排第一,魏鄉巴佬要往後排(笑)

4樓:

只排這四個人的話:

長孫第一,因為畢竟是李世民的親戚。

房第二,文臣裡面數他最有作為最會謀略,且還懂一定的軍事,類似諸葛亮。

魏徵第三,諫議大夫,給李世民提供不同的聲音。

杜第四,死得早了。

其實如果按作用和地位,還有李靖、高士廉、蕭瑀可以排到魏徵前面。褚遂良、岑文字、于志寧、馬賓王、徐世勣、溫彥博、柴紹、張玄素、張亮、李道宗可以在杜的前後。這些是貞觀朝的高層核心。

長孫無忌對唐朝有什麼貢獻?

Alex 早前就跟隨太宗是行軍典簽,這個職位誕生於南北朝權力極重 玄武門之變主要幹將 主持貞觀律和唐律疏議編訂 貞觀元年宰相,貞觀末年首相和託孤大臣 當得元勳之讚。他主要是被吳王和武后粉黑的,比方說他專權,你說別人還好,長孫無忌專權?難道不會看史書嘛。 官場小故事 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

長孫無忌到底是忠是奸?

改錯題盒飯颱風好 中國通史 第六卷 隋唐時期丁編傳記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為貴戚,權重而不專,對大唐皇室忠心耿耿,盡智盡力,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貢獻。忠 貞觀 凌煙閣第一功臣,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員 心腹幕僚永徽之治 主持修定 唐律疏...

長孫無忌是霍光一樣的人嗎?

長孫無忌達不到權臣的標準。貞觀二年就從右僕射轉成開府儀同三司了,一直到貞觀二十二年馬周死亡,房玄齡重病的情況下,才掌握了三省了部分權利,還沒爽一年,李勣任左僕射,高季輔任中書令,張行成和于志寧任侍中,這四位開始分權了。所以啊,說長孫無忌掌權三十年這個說法就有問題。再者政治水平估計不高,他妹妹長孫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