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周朝統治者和各諸侯到底是怎麼樣關係,為什麼總感覺既微妙,又可笑?

時間 2021-05-06 16:59:02

1樓:你作業寫完了嗎

大概就是親兄弟裡面混著幾個拜把子兄弟。首先你要明白以前人很少,並不像現在到處都是人,而且有中國人和野人之分,這裡的野人沒有貶義,大概就相當於自家人和別人這種關係。然後這時候還是奴隸制,打仗死人是沒多大關係的,殉葬了不也是死。

諸侯之間打仗就類似現在的奧運會,大家商量好日期,時間,場合,然後喊各就各位,然後開始打,打服了就行,不會趕盡殺絕。然後到了戰國末期,秦國崛起了,秦國既不是親兄弟,也不是拜把子,所以大家都討厭他,而且他也不太守這邊兄弟之間的潛規則,所以揍的時候都是下死手,所以被稱為虎狼之師,也就是所謂禮崩樂壞。當然了後面殉葬,奴隸制慢慢也變化了,百家爭鳴,郡縣制露頭,舊世界逐漸不敵新世界!

多說一句,其實論反封建,秦始皇才是最大功臣,後世削藩就是乙個長期不懈的反封建。

2樓:遠南侯御殿羽將軍

自從平王東遷之後

甚至可以向上追溯到周厲王那會兒

周王室的天下共主的威嚴就岌岌可危了

比如標誌性的周鄭互換人質,就是是自己降格,後患無窮

還有後面的繻葛之戰,周桓王竟被一箭射中肩膀,宛如被後裔一箭射落的太陽

這使周天子的威嚴一落千丈,戰後周王室開始衰弱,只有周天子擁有製作禮樂及發令征伐的權力的傳統從此消失,諸侯國勢力大增,競相爭霸 ,周王室無力征討,天子之位,形同虛設

但是在春秋時期還好,各國基本上還能夠去注意維護周天子的威嚴,比如春秋首霸的齊桓公打的就是尊王攘夷的名號

相應的,稱霸也是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認可的,周天子也是有能力去干涉一下各諸侯國的私事

比如著名的曲沃代翼,周桓王就曾派虢仲率兵討伐曲沃武公,武公只好退回曲沃,在這之後周桓王又立晉哀侯之弟公子緡為晉的國君

但是這位天子逝世之後,曲沃武公又伐晉侯緡,並滅之。用搶掠來的珍寶器物賄賂新立的周釐王,周釐王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

這就使得本就岌岌可危的所謂的天子尊嚴就更加宛如紙糊

再往後就是三家分晉以及田氏代姜,一錘又一錘的將周天子稀薄的金身砸了個粉碎,代表著所謂的法力再大也沒有拳頭大的時代到了

然後相王什麼的,天子就是個洛陽市長了

然而這個市長也很快降為區長了,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3樓:瀾冰白羽

宗主關係,週是諸侯國的宗主,所以也叫宗周。

至於你覺得微妙和可笑,是在宗周禮法下,很多事情的確挺有意思的。

諸侯國一部分是西周開國臣子的封地,其中最有名的是姜太公的齊國。

一部分是周王的兄弟和子嗣,這其中以燕、晉等國為首。

另外較大的一部分,是當年追隨周王的其他諸侯國,後面不斷追加了一些小國家,都是後代周王分封的。這些小國家很多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有,只是一筆帶過,當然其中有個變數——秦國。(秦是西周孝王時期封的,但名義上的秦國是東周平王封的,實質上的秦國是名義封國兩百年後,才拿到任命書的。

)周朝和諸侯國的關係,名義上依靠五服制度,實際上靠的是天子的軍隊。

《荀子·正論篇》:封內甸服,封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

旬、侯、賓、要、荒。

五服制度將除大周之外的全部諸侯方國,蠻夷部落,按親疏遠近分成五個等級。每個等級需要對周天子履行的職務也不相同。

旬服乃是周天子的親人,有血緣的(如就在東周門口的鄭國)。

侯服是曾經對大周立下功勳的臣子(如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國。)

賓服是接受華夏文化,從蠻夷進化過來的。(楚國雖然自認自己進化了,但別人就不承認他。)

要服就是楚國這種,一天到晚說我是蠻夷我不要臉的人。

荒服字面意思,蠻荒之地上那些臣服宗周的,還未進化成方國的部族。

旬服每天都要朝貢,侯服乙個月朝貢一次,賓服一季度一次,要服一年一次,至於荒服,一輩子朝貢一次就行。

4樓:太史公二世

先上結論:春秋時期周天子對諸侯依然有一定影響力,戰國時代就徹底喪失了。

周平王東臨洛邑之初,天下各國對周天子還是保持著敬畏的。鄭莊公一開始和周天子博弈也小心翼翼,不敢突破界限(事實證明日後突破界限的情況下以鄭國的國力根本無法應對那種烈度的博弈,所以鄭國霸權曇花一現)。但由於周桓王繻葛之戰在政治上的失策,導致周天子聲威掃地,從此禮崩樂壞,諸侯開始各行其是吞併鄰國。

雖說春秋時期就已經禮崩樂壞,「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然而春秋時期主流的中國政治格局類似冷戰期間的世界,晉國和楚國兩極對峙(美蘇)、齊國和秦國兩個二等強國緊隨其後(冷戰期間的中國和日本),此外還有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如宋、衛、鄭、魯、陳、蔡等國。在這種爭霸戰爭而不是滅國戰爭為主流的情況下,長期爭霸對各國的國力損耗都是很大的,這樣周天子作為緩衝閥和大義名分所在就有了發揮餘地,也成為各方必須考慮拉攏的物件。比如曲沃代晉時周天子幾次干預、春秋五霸的地位都要由周天子認可、春秋時期除了「我蠻夷也」的楚、吳、越三國沒有其他「王」等等。

然而到了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的滅國戰爭催生了七個一等大國也就是戰國七雄,加上鐵器牛耕等生產力的發展,這七個國家每個的國力都已經遠非春秋各國可比,這也直接導致戰國七雄不再滿足於稱王稱霸,而是要吞併別國完成統一,吞併別國必然是你死我活的戰爭,實力是唯一的標準,周天子作為緩衝閥和大義名分所在就沒有了發揮餘地,各方也不大會考慮拉攏周天子了。

除此之外,周天子自身實力的式微也導致戰國時期周天子毫無存在感,春秋時期周天子許多時候還是受制於諸侯,名分上說得過去,縱然曲沃代晉也是諸侯公室內部矛盾。然而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徹底砸碎了這種名分和殘餘的權威:身為卿大夫,三晉和田氏居然可以取代受封於周天子的諸侯主君,周天子還對此無可奈何只能予以承認,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只要實力夠強就沒有任何事情不能做了,周天子的權威自然土崩瓦解。

等到後來五國相王,大家都成了和周天子平起平坐的王,周天子也就完全淪為洛邑市長了。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儒家能在不受統治者重視的情況下繼續蓬勃發展?為什麼儒家能夠兼收幷蓄而其他各家不能?

王海 前半個問題很多人已經回答了。主要談後半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作為儒學創始人的孔子,主要的工作是收集整理,而沒有在書面上建立起大部頭系統性的哲學理論體系。連孔子自己都自謙說創造性的工作做得不多。祖師爺除了大方針沒有定下太多條條框框,下面徒子徒孫就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儒分為八也沒有人能把對方開...

整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相互攻伐,當時的東周朝廷真的沒有翻身的機會嗎?

四葉的三葉草 戰國時代的東周,連現在的聯合國都不如,聯合國還能收會費呢。洛陽成周不被打就算幸運。你怎樣看待聯合國的權利?東周還不如它。洛陽人民在東周時代大概是最屈辱的時代,屈辱了600多年,太窩囊。 逝影絕憂 沒有週六師殷八師失去 自身是宗法家長,最大的反動派,難以改革 另外東周的誕生就是王子內亂,...

春秋戰國和東周的關係?

Ricky Lam 兩者不可劃等號。東周滅亡的時間是前256年 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姬延去世 或前249年 東周公國滅亡 而戰國結束的時間是前221年 熱愛生活的貓 周王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當然,這都收後世的叫法,在當時的人們心中,周王朝從未滅亡過。那麼,後世為什麼會將乙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