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崇禎?

時間 2021-05-06 14:39:53

1樓:讀史知天下

今天給你分享一段來自野史無聞的故事

甲申之難後,李自成入主京師,抓捕大量前明故臣。

劉宗敏在刑訊投降的首輔魏藻德時曾問:「說說吧,為什麼會亡國?」

魏藻德討好地說道:「都是崇禎無道,才至於此。」

劉宗敏聽完冷笑不已,著人掌了他幾十個嘴巴,說道:「崇禎有什麼對不起你的,你這樣詆毀他。」——然後把他弄死了。

李自成和太子朱慈朗的對話中也曾說過:

「你父親並不是壞人,我起事,也確實是活不下去了。」

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即便是流寇,皆深以為然。

有人說過,檄文,罪己詔,不過是官方套話,虛偽文飾,然而,縱觀君,民的種種表現

「賊亦朕赤子」也好,「君非甚暗」也好,多多少少,是發自真心的吧。

十七年間,他沒有虧待任何人,卻有數不清的衣冠禽獸,辜負了他。 對手都比自己人尊重自己, 還真是可笑的很。

誒,四方有罪,罪在朕躬,商湯說出來就是賢君,他說出來就是亡國。

2樓:Imfinfuckyour

市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繼位之時,手裡只剩下一座首都!依靠這座城市,君士坦丁十一世,不斷遠交近攻,竟然差點被他翻盤了!如果君士坦丁十一世要是有崇禎繼位之初的形式,做夢都能笑醒!

慈禧太后,掌權之時,外有世界最強的英法軍入侵,又要面對太平天國席捲半壁江山!還有白蓮教,三回叛亂,地方督府蠢蠢欲動!愣是讓慈禧太后乙個個按住了!

崇禎皇帝要是有慈禧太后百分之一的能力,也不至於上吊!

3樓:飛揚蒲公英

明朝好比乙個大家庭,崇禎就是明朝一家之主,最後滅亡好比家庭破產,不是一家之主的責任是誰的。就跟企業倒閉也是一樣,老闆就算把責任都推到手下身上,說是下面人瞎搞,那倒的也是老闆的公司不是員工的,你老闆開心就好。就算把責任賴在別人身上,那他們也是歸崇禎管,有點逼數的退位讓賢我還覺得是條漢子

4樓:

所謂評價,就沒有真正「客觀」的。

明末矛盾頭緒太多,不是後世穿越高達開掛的話當局是很難認清哪個方面才是能拯救大明的突破口。即使認清了,還需要主政團隊齊心協力排除萬難一直努力若干年。

然哦........

一朝五十「相「,浙楚齊爭黨,督師磔街市,愛民征遼餉。逆逑可堪信? 尚書做罪羊!竇娥有我冤?遺書遮羞忙:/

5樓:愛知識

《明史·莊烈帝本紀》結尾的贊曰已經是對崇禎的一生作出相對合理客觀的總評。明朝的滅亡不是崇禎一人的責任,可是他並非毫無責任,畢竟他的刻薄寡恩、用人多疑、患得患失在一定程度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非亡國之君,卻擔亡國之運這句話不適合崇禎,較為適合南明隆武帝。

6樓:元好問

掌握更多的事實基礎上才能有更深刻評價。我盡量客觀但肯定淺薄的評價就是,能力不行,運氣不好。在挽救政權這件事上,他肯定犯了很多錯誤,所以他的能力肯定不行。

但他上台前就有了農民軍和後金,所以他的運氣也確實不好。至於能力和運氣因素哪個更重,就需要客觀而更深刻的評價了。我的理解是從挽救政權角度出發,對照晚清平定太平天國,他沒有做兩件很重要的事,第一,對外求和,避免兩面作戰。

第二,大面積放權基層練勇,用低成本而且此消彼長的方式來遏制農民軍擴張。正規軍的對財政的消耗太高了。當然是他客觀做不到還是主觀不想做,又需要掌握更多事實了。

7樓:強大而謙遜

清人修明史說明實亡於神宗,我以為不能一概而論。神宗在位四十八載,雖然有怠政二十八年之說,但我覺得那是清人潑的髒水汙垢,試想乙個皇帝如果不理事十年,乙個國家會變成什麼樣,更別說二十八年了。從《明實錄》中可以看出,神宗是還不錯的,不然也不會駕崩後廟諡為神宗顯皇帝,神宗是取自文祖神宗,比肩堯帝,顯字原本是要廟號顯宗,後來把顯字移到諡號中,而顯宗,是漢明帝劉莊的廟號。

別忘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就是在所謂的二十八年不上朝中打贏的。所以說神宗還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既然明朝滅亡,神宗不負主要責任,那麼如何評價崇禎,就有待商榷了。明朝中後期實際上是出現了皇權,內閣,司禮監三權分立制衡的局面,三者之間相互平衡,才能保證國家平穩執行,崇禎上台後,除掉魏忠賢,壓制司禮監,在位十七年,內閣成員換了四十多人,皇權高度集中,成為明朝諸帝中少有的集權皇帝,要知道他爺爺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內閣成員都沒有他十七年的多。

崇禎一朝文武輩出,卻被他的剛愎自用毀了。殺袁崇煥,逼死孫傳庭,重用魏藻德,好好的乙個江山在內憂後患壓力下,被剛愎自用,志大才疏的崇禎毀了。

8樓:demons

在骨氣上、勤奮上、自律上,朱由檢好樣的,值得學習。不過,在能力上、智商上,就不行了,真不能學,實在太差了,以明朝國祚而言,崇禎如果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恐怕還不會這麼快滅亡,他的努力、勤政不僅僅是做無用功,而是幫了倒忙。就魏公公之事吧,他如果是個昏聵的,躲在後宮,花天酒地,寵信魏公公,濫用錦衣衛,任由閹黨荼毒朝野的賢臣君子,明朝還真不一定會滅亡。。。。。。。

實不相瞞,明朝的實力實在是太強了,不自己作死,根本就不是李自成、努爾哈赤能夠滅亡的。。。。。。。

9樓:金純浪子

是乙個很勤奮但能力一般的人。明朝後期經過萬曆這界皇帝折騰以後,明朝已經沒有幾個能有能力的大臣了,到了崇禎手上又碰上了各種天災,努爾哈赤又時不時的來搶一票,天災人禍導致各地都是造反,崇禎為了平叛亂,增加苛捐雜稅,導致更多的人叛亂,最終把國力消耗的一空,雖然他很勤奮,但他做的事是適得其反。

10樓:若鋼

這個話題太大,一句兩句說不完,更不能用話術來套。

強行回答只是因為某些東西想反駁卻途徑被堵。

辯不過人就強行堵嘴,有意思嗎?

11樓:Zwx

崇禎個人意志,,明庭意志,大明朝意志。。。

現在主流觀點是把這三者混為一談,得出崇禎是個昏君。。。。。但是明庭可是說過崇禎乃聖天子的。。。。

12樓:唐小兵

亡國之君啊,還有啥好說的?

中興之君首先要改革財政,可崇禎十七年除了對農民加稅導致北方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外他做了啥?

要是只會道德表演就可以當明君,王莽早就是一代聖君了,又怎麼會遺臭萬年?

身為君主要承擔責任,而不是天天甩鍋。兩面作戰做不到不能和談嗎?為什麼怕清流罵就可以一直拖著不和談,導致十三萬精銳全軍覆沒?

財政壓力巨大就不能裁撤藩王嗎?就因為尊奉祖先,因為仁慈所以任由這些藩王侵蝕國家的財政?任由他們在民間大規模兼併土地導致朝廷稅基銳減,各地流民四起?這叫什麼明君?

財政壓力巨大就不能用點非常手段嗎?漢武帝任命張湯專門找達官貴人和有錢人下手,構陷他們以奪取他們的財產充實國庫。乾隆一死嘉慶就抄了和珅的家充實國庫。

崇禎為啥不敢幹?說白了就是僵化,迂腐。

13樓:怎奈塵世難懂

問題就在於人們對明朝的期望值太高,或者說對明末大環境背景期望值太高,所以總是想盡辦法從某一點突破

但是,實際上,明末必亡不可

歸根結底是朱元璋+朱棣留下的底子,換句話說:明朝這個框架只能管276年(當然,會有偏差)

乙個千瘡百孔的機器修修補補是無濟於事的,崇禎只能在黑暗和迷茫中探索如何「用力過猛」僅此而已

開上帝視角要求崇禎實在是過了

很多鍵盤俠或許連個村長都當不了,更別說當好了

崇禎只不過是盡了人事,從自身來說勤勉節儉

亂世人是沒有人權可言的,無論是哪個階級

沒人能創造歷史,只能渴求創造屬於自己的時勢

如果你是其中哪個職位,大概也會做出相應的選擇,不是崇禎朝沒能人,而是都是老滑頭油子,于謙應該對此深有體會,可惜當時連「于謙類的支持者」都沒有了(參考北京保衛戰+李自成進京+清朝入主中原)

Ps.水太涼就是乙個好例子

這是一類時代的悲哀

14樓:

答主以為,《新唐書·本紀十》裡對唐昭宗的評價就比《明史》裡的評語更適用於崇禎皇帝。

唐昭宗、崇禎皇帝,還有滿清(自稱的)先祖金國的那個倒霉鬼金哀宗(去世後遺體被蒙古和南宋分了,蒙古僅搶到乙隻手,主體被南宋鎖到監獄裡了)。此三者在歷代以來風評都還不錯,雖然他們都曾經有不少令人咋舌的迷之操作,有些甚至讓人覺得愚蠢。不過實事求是的講,就算他們不犯錯,也未必就能多支撐幾年。

大勢已去,非人力所能左右。

對於這一點,比起昭宗和毅宗,哀宗就看得很清楚,也不避諱即將覆滅的事實。其唯一的遺憾就是覺得自己沒什麼大錯居然和桀紂這些無道、驕奢的人一樣淪為亡國之君。

15樓:小沈說史

作為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檢還是很敬業的,對待政史兢兢業業,強力擊垮魏忠賢宦官集團,有效穩定了自身的統治地位。可惜,明朝末期,朝政腐敗,國力空虛,朱由檢雖傾盡全力、力纜狂瀾,終究是無力回天,明王朝氣數已盡,作為皇帝的他也是很難挽回大局。以致最終自盡於煤山,哀哉!

痛哉!可以看出,崇禎在他的崗位上做出了應有的努力,只是限於客觀環境的殘酷,加之他疑心比較重,也許是身處現實中的各種危機感造成的性格。時也命也,夫復何求!

16樓:biermann

亡國之君,他殺尚書、殺總督,把天下的人才揮霍殆盡,又堅持兩線作戰,不遷都,直接導致明朝滅亡。

但歷代史官對他都比較寬容,原因如下:

1.他一死殉社稷;

2.他不是那種荒淫無道的昏君,本意和出發點是好的,也確實努力工作;

3.這是史官不好明說的,他是嚴格遵循太祖皇帝的祖訓來執政的,親力親為,雖然就是這種親力親為搞垮了國家,但你能說什麼呢?

17樓:Duuk

想客觀評價崇禎,就必須先把崇禎朝的史實和當時的客觀環境了解清楚。

對於前者的研究,目前還浮在表面,只能籠統的敘述一些大事件。對於後者的研究,乾脆沒有。崇禎朝最重要的財政和政治研究,幾乎為零。

所以,目前根本評價不了崇禎帝。

現在網路上對崇禎帝的吹捧或貶低,都是基於自己的立場而言,沒有多少客觀性。當然,也有一些自認理性客觀的人去評價崇禎,但他們都犯了同乙個錯誤:對當時的環境完全不了解。

把幾個事件竄在一起,就想當然的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其實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

能深入了解當時環境,用當時人的思想去解讀崇禎朝歷史的,我還沒看見過有這樣的人。

我自己是不敢評價崇禎帝的,了解太少。

如何客觀評價慈禧?

Karry Ho 我覺得應該辯證的去看她,說他蠢,能把老六和慈安鬥下來,就是有智慧型的。他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他不蠢。怪就怪,當時封建社會閉關鎖國,中國與外國沒有途徑進去來回。所以,中國人的思想封閉,以至於慈禧的思想也是落後在封建王朝,執政的時候肯定是按照原來的老舊思想進行的,也表明的她不懂外交甚至於中...

如何客觀評價郭襄

客觀不起來,你要客觀,那看書就得了,開知乎問,那就很難客觀起來.郭襄是個爭議比較大的人物,或者說整部神鵰爭議都很大.無論楊龍,郭黃,抑或他姐姐.郭襄其人我是不喜歡的.因為我覺得這個人物太刻意.其實我一直都覺得郭家兩姐妹就是楊過的另一面的投影.我在另乙個關於郭芙的問題裡就說過,郭芙其實就相當於乙個性轉...

如何客觀評價孫策?

陽光明媚 年少有為,英姿勃發,智勇雙全,所向披靡如風行草偃,20歲剛出頭,僅千把人,幾十匹馬,攻取江東。拓地幾千里,開東吳基業,如果再活幾年,與曹操逐鹿中原,勝負亦未可知,然人無完人,不夠持重,被刺客突然擊殺,哀哉孫伯符!痛哉孫伯符!惜哉孫伯符! 孫策死於歷史的沼澤地。這個沼澤地,同樣埋著的屍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