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法正在,夷陵之戰劉備能不能贏?

時間 2021-05-06 12:42:12

1樓:

曹丕不是個大聰明,也不是個大傻子,雖然無知人之明,卻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就算出兵滅了東吳,他也不一定能勝過劉備和諸葛亮。(地盤大就一定能贏嗎!袁本初笑而不語

而最後的最後,魏蜀在赤壁之戰和關羽死後都失去了統一的能力和興趣。天下大亂不是說說而已,那是人心和形勢,非數人能挽回的。

2樓:各論各的

我認為贏不了,原因如下:

1.從劉備一方的視角看

戰爭背後的人心變幻

夷陵之戰

話說曹操兵敗而回,曹劉孫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奠定。但沒有一勞永逸的戰爭,乙個政權的建設,必須依靠不斷的勝利來聚攏人心,加強政權內部的凝聚力。孫吳政權在這一點上做的就很失敗。

一方面威望崇高的三任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在十年內相繼中年去世,更替太過頻繁,軍隊缺乏定海神針;另一方面,在合肥城下的多次慘敗,一點點地瓦解著孫吳政權的信心與人心。即便在荊州取得了為數不多的一次大勝,也是偷襲得來的。

自古以來從沒聽說過,哪個政權是靠偷襲得以鞏固的,也沒聽說過,偷襲的方法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奏效。坐擁荊州、揚州的孫氏政權,表面看國土面積增加了一倍,但實際上仍然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剛剛繼位的昭烈帝劉備,不顧重臣、親信的反對,放棄了政治上的敵人曹魏,堅決提兵進攻孫吳。如果戰事順利,孫吳的內部矛盾會提前引爆,伐吳之戰會越打越順,甚至直接滅掉孫吳政權,與曹魏形成劃江而治的二強並立局面。

同時也能通過戰爭,度過政權剛剛建立,必然要面臨的反覆期。現在,你還認為劉備是被怒火沖昏了頭腦嗎?

可惜此時的孫權,頭腦異常清醒,他任用洞悉局勢的陸遜為大都督。陸遜上任以後,先是拖住了蜀軍的進攻節奏,給孫權留下了充足的時間,收拾國內人心。

隨後乾脆利落地擊敗了劉備,使孫吳政權穩定下來。後來陸遜又在石亭,結結實實地擊敗了曹魏大司馬曹休率領的10萬大軍。在《三國演義》裡,這一戰叫作「周魴斷髮賺曹休」。

這樣一來,孫吳同時擁有了擊敗兩大強敵的威名,人心再次安定,轉過年孫權正式稱帝。

2.從東吳一方的視角看

陸遜(二)家國一體,家興國強

奪取荊州之後,我們江東就像搬開了胸口上壓著的大石,總算能舒一口氣了。不過真正的考驗還未到來。倘若此時,為報失地之仇的劉備興兵來犯,而北方曹魏又趁火打劫,那孫吳政權就真的不復存在了。

所以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外交攻勢。

我們一方面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並表示臣服於他;另一邊遣使入蜀,向劉備政權解釋誤會,拖延時間。北方的曹魏,接納了我們的臣服,但是對我們求援之事隻字不提。不過,這倒也在預料之中。

而劉備這邊則驅逐使者,草草稱帝,盡起蜀中精銳,大有滅我孫吳之勢。

不過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蜀中君臣已經產生了裂痕。丞相諸葛亮,重臣趙雲紛紛勸諫劉備,卻被留在了後方。急性子的張飛,被手下範強、張達所暗害。

隨後,我們只需要緊守堅城與之打持久戰,便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對此我深信不疑。而我的信心也感染了主君孫權,他任命我為大都督,率軍抵擋劉備。

面對劉備麾下5萬訓練有素、氣勢洶洶的蜀軍,我們這邊顯得沒什麼信心。雖說我方也有5萬兵馬,但是偷襲盟友,斬殺敵方大將的做法,到底是理虧呀。另一邊,希望借此戰立功的大將也有不少,他們個個摩拳擦掌,恨不能當即發兵,前去與劉備在戰場上廝殺。

這兵著實不好帶呀,一群老將個個比我資歷都深,而且手下都是私兵,根本使喚不動。況且,此前我主要戰績,都是來自於山越人,哪能被這些和曹操、劉備交過手的驕兵悍將瞧上眼。換句話說,我處在了軍隊鄙視鏈的最下端。

所以他們乙個個在我面前倚老賣老,根本不服軍令。

這樣的情形我怎麼敢和劉備決戰?所以我決定拖延時間,一方面整頓軍隊內部,另一方面消耗劉備軍的士氣。可是想要拖延時間,必須得有乙個不怕死的人,頂在前方,拖住劉備。

我心中早有人選,這個人就是孫桓。孫桓是主君孫權的族侄,一定不會背叛,而且他年齡輕,渴望建功立業,絕對不敢違揹我的將令。有他在前線,一方面能鼓舞軍隊的士氣,另一方面也免得後方打了退堂鼓。

果然,孫桓在夷道頂住了劉備的進攻。雖說打的很艱難,但是終歸拖住了劉備軍幾個月。隨後我將益州通往荊州的狹長山道,讓給了劉備,率軍緊守山口。

幾個月的拖延,終於到了決戰的時刻。數百里的山道令劉備軍的後勤疲憊不堪,六月炎熱的天氣,也曬乾了劉備軍身上的糾糾士氣。

夏日裡颳起的東南風,將要成就我陸遜的火神之名。蜀軍被一把大火燒得潰敗而逃時,我集合大軍尾隨追擊。前線的孫桓也死死地拖住了劉備軍逃跑的腳步,最終僅有劉備等少數人逃脫,蜀軍精銳一朝盡喪。

此時,手下的將領徹底服了我,同時也勸我乘勝追擊,擴大功勳。但我笑著拒絕了,立刻回師防守曹魏。

見我方有了準備,打算趁火打劫的曹丕,只能率軍回返。經此一役,主君孫權的地位徹底鞏固,成為擁有荊州、揚州、交州的大勢力,吳王之位也徹底坐穩了。後來,我又在石亭大敗曹休10萬大軍,將主君孫權送上了皇帝寶座。

3樓:依舊是天狼

法正在,夷陵不一定能贏,但絕對不會輸。

若孝直在,必能製主上東征也。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表面說法正會勸人,但是論嘴皮子怎麼比的過諸葛亮,諸葛亮實際在感嘆,自己終究不及劉關張兄弟之情,而法正不同。

沒有法正,劉備就沒有今天的一切。

奪西川法正是內應,奪漢中法正打的是頭陣,劉備的家底,是法正打下來的,法正相勸,劉備不可能堅持東征。

即使堅持東征,法正也會讓劉備多聽下屬意見。

其實劉備出征諸葛亮很放心的,關興張苞做侍衛,劉備就不會死在戰場上,老將黃忠跟隨,遇到個猛將足以應對,而且還有當時劉備帳下第二謀士,馬良啊。

估計馬良回西川那一刻,諸葛亮想爆粗口。唯一有用的謀士就這麼被支走了,劉備也是個人才。如果有法正在,法正可以直接勸劉備收兵,怎麼會給陸遜機會,拿下大半江南,剩下那點有時間讓趙雲掃蕩一下就好,根本不用操心。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4樓:萌遁

如果領兵來的是孫權或者曹操或者周瑜,劉備沒準依靠兵力和士氣能取得一定的戰略優勢,

但從陸遜到任,劉備左一句「黃口小兒」又一句「黃口小兒」的,就是諸葛亮在身邊也沒用。

劉備自恃幾十年戎馬生涯,其實從漢中一戰就看的出,劉備不需要諸葛亮教他打仗。

而且從漢中和夷陵來看,劉備更信任黃權,實際上無論是漢中還是夷陵,黃權都是至關重要的角色,哪怕都最後的表現。

有時候演義看多了覺得bug也多,人沒那麼神。

5樓:三折肱

我也不知道啊,但是感覺變數會多很多。

陸遜聰明的地方是退讓了大量不利地形,拉長了劉備的補給線,也分散了劉備的兵力,又有更強大的水軍能夠確保及時支援和襲擊。隨後在精心準備後奮力一擊,在曹丕還沒反應過來前爆發大敗劉備。

陸遜難受的地方一是曹丕可能腦子清醒了,介入戰局,二是拖的時間越長,部眾越難壓制,最後迫使自己往孤家主帥的方向發展(這是最有可能因為僵持的延長而出現的情況),實際上陸遜還不得不拿出孫權來壓制諸將,三是如果孫桓抗不住,那劉備可能就要切斷自己的後路。

劉備的難受之處在於他作為乙個老年人,越長時間的堅持消耗,越難集中精力還投入在軍事中;補給線的延長,不得不分散兵力,進一步削弱兵力優勢(而且面臨被斬首攻擊,從而部眾潰散的危險,最後也確實是如此輸了),還有就是曹丕的介入,畢竟曹丕跟東吳眉來眼去,還殺了自己弔唁曹操的使者,怎麼看也不會站在自己一邊(進一步分散了兵力,黃權部被派往江北)(劉備的最大難處在於兵力被分散);還有就是陸遜確實是個老油條了,佔據有利地形不跟自己打,玩消耗,各種挑釁也沒用。

劉備繞路去偷陸遜軍的屁股:夷道,其實也有點像定軍山這樣的冒險操作,都是偷後方。不能保證法正在就一定會否定這樣的戰術。

但是如果法正這樣的謀主在的話,哪怕不能取勝陸遜,再僵持一段時間,那麼陸遜還能不能壓制住東吳諸宿將?孫桓在陸遜沒有支援的情況還能守多久?曹丕會不會介入戰局?

劉備漫長的供給線還能不能撐住大軍需求?劉備的年紀還能在這種軍旅生活中熬多久?之後江陵防守戰(朱然)中吳軍爆發的瘟疫會不會按時發生?

熬過了夏季火攻技會不會成功?

那麼關於曹劉孫三方中誰勝誰負的可能,充滿了變數。

6樓:劉進軍

這事早在一千多年前諸葛丞相就回答過了。

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

法正在最好的情況是不會大敗。

這點倒不是說劉備更愛法正不愛諸葛丞相。也不是法正真的就比諸葛丞相厲害。更多的是兩人的性格所致。

諸葛提出建議劉備不採納。諸葛不會死纏爛打。法正這人不是。

漢中的時候劉備打不贏。起的站在最前面頂著刀槍劍影就是不推。咋說都沒用。

法正乙個凌波微步站到劉備前面。劉備趕緊讓他退下去。法正說您這麼大的人物都不退。

我怎麼能退。(愛不愛我?愛我你就別勸我)然後劉備摟著法正坐著豪車就回去了。

所以法正在能一哭二鬧三上吊。非要去打也行。你敢上頭我死給你看。

7樓:已遮蔽

關於戰術方面的分析前面很多答主都講得很詳細,我就從另乙個方面來分析。

若法正在,劉備唯一的機會就是和陸遜進入相持階段時,不被陸遜抓住破綻,盡可能拖下去。

陸遜就很有可能頂不住東吳將領方面的壓力。就像後來司馬懿的情況,而司馬懿無論是威望還是朝中勢力都遠勝陸遜。萬一有人對孫權說養寇自重之類的話,以孫權對將領的信任……所以陸遜頂不住壓力被迫進攻,或者被撤下來的可能性比較大。

這就是劉備唯一的機會。

8樓:葉落長安

法正若在,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然後篡漢的時候,必然勸劉備北伐。當時涼州有戰亂,如果劉備趁此良機拿下涼州,進入關中,那就可以復興漢室了。

何必去荊州呢?打贏了又如何?荊州面對曹魏、東吳壓力,又要布置大軍,不可能有機會北伐了。荊州又是東吳命脈,將來還得和東吳死磕,有什麼意義。

9樓:大巧不工

不一定,結論是。

無論是陸遜布置成相持戰還是法孝直對劉備的影響,都不能改變乙個事實,那就是增加乙個新因素會破壞很多東西,過去的歷史會消失不少細節,又會增加不少細節。一來一去會出現的可能性導致不同的結果。

事情是合力共性的發展,不是靜態的,更何況有一部分人還設想成相持戰,那曹丕的三路伐吳的大軍就是擺設,有些人又要問了,那只是曹丕為了消除青徐割據的事實進行的戰略,戰術佯攻,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當年諸葛亮去世,蜀漢滅亡,孫吳多次增兵西境,就是看巴蜀有沒有滅亡,沒有就當增援,有就瓜分巴蜀。小偷有的時候轉盜為殺也是瞬息萬變的事情。如果荊州真的吸引孫吳大批兵力,那曹魏對內一統的需求會迅速下降,對外擴充套件的要求迅速上公升。

孤立,靜態的看待問題是很危險的,這種軍事靜態的對古人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你隨便假設都沒有問題,但是將這一套用在指導自身上,尤其是反思的時候肯定要出大問題的。

我還是那個觀點,過去一切塵埃落定,自己的希望和偏向不會改變任何效果,但是錯誤的思維只是對自己有害的。

未續待完。

夷陵之戰劉備有哪些翻盤點?

至尊寶 有的,事後諸葛亮還是可以當一下。當時的部署態勢,是劉備的水軍已經全部棄船登岸,所有主力部署在南岸,看來是準備強突夷道。而劉備的這個部署是被陸遜識破了,被包了餃子。當時的正確思路,應該是藉此製造乙個假象,然後連夜悄然再派水軍回上游登船,而岸上部隊不減營壘不減火灶,並對外散步軍內士氣低落準備撤軍...

劉備夷陵之戰前的戰略分析問題?

Gehrman 開發蠻荒之地?又不是打文明遊戲給幾千年時間你慢慢開發,所有那些蠻荒地帶加起來都不夠半個荊州肥,劉備都是老頭子乙個了,當然是要趕緊做事,那時候曹操也死了,他肯定自以為天下無敵不將孫權看眼裡。我覺得劉備戰略路線也是對的,一 是首先要取回荊襄之地肯定是對的,差點的話如果不能徹底滅孫權如果能...

如果劉備打贏夷陵之戰,吳國會滅亡嗎?

千年老梟 首先我們要明白,夷陵之戰是怎麼發動的。吳國主動出擊,是因為馬上就到秋天了,南方會進入枯水期,有利於北方的曹丕發動進攻,如果吳國不先解決劉備,就會陷入雙方夾擊。對吳國來說,這無疑是乙個賭博。吳國打贏了,而且是速勝,所以回頭去招架曹丕的三路南下從容自如。如果這一戰吳國輸了,或者沒能速勝。那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