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有哪些翻盤點?

時間 2021-05-12 04:20:54

1樓:至尊寶

有的,事後諸葛亮還是可以當一下。當時的部署態勢,是劉備的水軍已經全部棄船登岸,所有主力部署在南岸,看來是準備強突夷道。而劉備的這個部署是被陸遜識破了,被包了餃子。

當時的正確思路,應該是藉此製造乙個假象,然後連夜悄然再派水軍回上游登船,而岸上部隊不減營壘不減火灶,並對外散步軍內士氣低落準備撤軍的訊息,故意疏於防範。如果陸遜沒有發現劉備再次部署水軍上船,那麼陸遜一定就會如真實的夷陵之戰那樣登入到南岸包劉備的餃子。這時候劉備水軍順流而下對陸遜水軍半渡而擊,水路夾擊之下吳軍必敗。

東吳水軍較強,但是必須逆流而上,行動更慢更難。在陸遜水軍發起登陸時,黃權在北岸的部隊立即發動對陸遜本部的攻擊,擾亂陸遜的部署決策。這時如果陸遜堅守不出,則劉備在南岸可以吃掉吳軍登岸水軍後全力攻夷道。

吳軍水軍登南岸失敗必然影響夷道的補給和下游安全,蜀水軍順流而下,可以登陸到南岸夷道背後攻孫恆奪夷道,也可以登陸到北岸陸遜主力背後,形成包餃子態勢。綜上,在未決戰之前,劉備的水軍應該在上游峽口引而不發,那麼劉備無論如何都不會輸。要想贏,引陸遜出戰必須用計,而水軍恰恰是這個餌,劉備做了掛在鉤上的第一步(應該也是想引誘陸遜主力出戰),卻沒有及時把餌取下來換成鉤子的第二步。

當然操作上有點難度,但是借助山勢草木掩護,夜間騰籠換鳥完全可行,再配合攻心戰。這種戰術,類似的有日本戰國時期,武田信玄和上彬謙信的川中島合戰,武田想分兵包圍隔山對峙的上彬謙信,被上彬識破,利用清晨的濃霧全軍從山上直接衝擊武田本部,並一舉大破武田軍。 再多說一句廢話,法正若在,也必定會出這樣的計策。

2樓:

水軍千萬不要上岸

無論使什麼招,只要維持住江面上有一支水軍,這仗即使再次,也不至於敗的那麼徹底

這支水軍不要求有和吳軍一戰的能力,只需要能夠給陸軍一部分預警時間就足夠了

戰術上劉備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吳軍用登陸作戰奇襲劉備前軍,在戰術上如果前軍能得知吳軍奇襲部隊的存在,就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無論是對奇襲部隊反突擊還是堅守待援都有很大的勝算,就朱然那五千輕裝步兵,野戰狀態下被劉備前軍和中軍夾擊,,,,畫面不要太美,,,,,,,

3樓:破曉朝陽

夷陵之戰,翻盤點在這就不說了,因為不是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裝備,地形也不了解,只在這談一下夷陵之戰真正失敗的原因

看三國演義,這一段,大家會覺得劉備的軍事能力實在太菜,簡直就是乙個老革,七十萬大軍被一把火燒沒了,記得電視劇集裡還有一段更誇張的台詞,諸葛亮看了布陣圖說,位主公獻此陣者當斬,小時候的我看了這個對劉備的軍事能力也是各種。。

後來看了日本的三國志動漫,裡面提到夷陵之戰是一場必敗之戰,也就是還沒打,很多人就知道劉備此去凶多吉少,只是劉備攻吳的執念太深,誰也勸不了,所以只能看著劉備去死,這就讓長期以三國演義為主的中國觀眾們困惑了,究竟哪個才是真的?

後來在中國通史和知乎上有網友引證的史料裡,漸漸還原了夷陵之戰的真相

夷陵之戰之前,劉備確實做了一段時間的戰前準備,但由於諸葛,趙雲,馬超等一眾文武都反對,所以夷陵之戰劉備帶去的基本都是新加入的,演義裡也能發現,夷陵之戰劉備手下基本都是陌生的面孔和名字,除了黃忠,問題是歷史上黃忠在夷陵之戰以前就已經。。

再者就是人數,演義裡說是七十萬,這個數字估計是用來嚇唬東吳的,實際兵力不超過七萬,而且如上面所說,基本都是新兵!

隨著戰線的拉長,劉備用兩萬人紮營守衛後方補給線,這也就是百里連營的由來

這裡劉備才有了乙個致命德戰略失誤,沒有水陸並進!他覺得東吳的水軍過強,漢軍的水軍是順流而下,如果戰敗,將無法逃脫,所以就取消了水軍,這樣東吳就控制了長江,可以逆江而上尋找劉備補給線的薄弱點突破!而實際東吳也就是這樣做的

劉備五萬人的前線部隊發現後路被東吳切斷,立刻崩潰,只剩下如何逃命了

4樓:軒轅十四

先主打東吳,是完全正確的戰略,要想從東吳嘴裡摳回半個荊州,前提條件是:曹丕跟預想的一樣,夾擊東吳。

但事實是:曹丕的行為並沒有按預想來......而蜀軍又無法水陸並進......軍隊開始疲軟.......

荊州看來是拿不回來了,此時只能撤兵了,別把5萬老本賠在這了,可是剛當上皇帝,勞師遠徵,什麼都沒撈到,哎......糾結啊!!!

正在先主糾結之時,陸遜就搞突襲了

5樓:

玩笑版:提前暗殺陸遜。乾掉陸看穿,吳軍沒人能看穿劉備的假動作。

正經版:

1. 「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於敵,打運動戰,使敵分散,應按不暇,可以各個擊破。」——Chairman MAO

2. 「臣初嫌之,水陸俱進。」——陸看穿。

綜合大意,就是不管水軍如何,劉備都應該水陸並進,牽制一部分東吳水軍,同時派人到敵後打運動戰。

6樓:鯫生

夷陵之戰劉備有哪些翻盤點,怎麼做才能不輸的那麼慘甚至拿下吳國?

拿下吳國估計是想多了,或者說不可能自己累死累活打崩東吳曹魏能無動於衷坐視你吃肉,屆時兩國滅亡就是前後腳的事情,劉備但凡腦子裡還存有一點理性,即便有能力做到,大概率也不會去過度削弱東吳。

至於怎麼樣能避免全軍覆沒甚至於翻盤,這還有值得說道的地方,但是翻盤的概率仍然微乎其微,對於劉備而言不輸的那麼慘,就是一件萬幸的事情了。

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角度來分析和盡可能還原夷陵之戰的過程

說到夷陵之戰,其實跟曹劉之間的漢中之戰有著比較相似的地方

兩者都是一方強攻不得被動的被拖入對峙消耗的局面,只不過漢中之戰時劉備是堅壁清野佔據著戰場主動權的一方,而到夷陵之戰的時候劉備宛如陷入了當初漢中之戰裡的曹操的境地,然而曹操雖敗,但尚懂得及時退出止損,倒也算敗的體面,而劉備卻極不明智的選擇了跟陸遜對峙到底身處險境而不自知,最終落得全軍覆沒,僅以身免的下場。

另外,兩場戰役裡的防守方在嚴密防守拒不出戰的同時也有過亮眼表現,像《雲別傳》所記載中的漢中之戰裡的趙雲的漢水戰鬥的插曲,以及陸遜新任大都督伊始派出部將宋謙破蜀五屯扭轉頹勢轉入積極防守等。

還有一點則是漢中之戰與後續關羽北伐發動的襄、樊戰役間距為兩個月,因而很多人認為襄樊之戰就是呼應漢中之戰而發動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漢中之戰在五月就結束了,而襄樊之戰大約發動於七月,其中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差,也正是這兩個月的時間差對蜀漢而言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若能兩場戰役密切聯動起來,蜀漢的北伐局勢將大為改善。而夷陵之戰於七月結束,八月收兵,與曹丕發動的三路伐吳戰役間隔也是一兩個月,而也正是這兩個月的時間差使得東吳完美避過了曹劉交伐的最壞的結果,挽救了東吳的國運,若劉備不能讓陸遜速勝,或是說沒有敗的那麼慘,那麼接下來兩個月後孫權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東吳的危險境地可想而知。

對於夷陵之戰陸遜能完敗劉備的表現,我極度懷疑陸遜肯定是對劉備做過深入的針對性研究,因而夷陵之戰過程中的計策都像是為劉備量身定做的一樣,劉備的伎倆全部被陸遜識破,而陸遜一出手劉備就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夏五月,引軍還長安。——《武帝紀》

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先主傳》

太祖遂自至漢中,劉備保高山不敢戰。——《張郃傳》

在曹操屯駐長安的主力部隊到達後,劉備【斂眾拒險,終不交鋒】,使得曹操無從下口,而陸遜在劉備身還秭歸親率主力逼攻夷陵時的表現與劉備當初的做法如出一轍。

而劉備的翻盤點或是能否避免被全殲的點,是可以由陸遜對孫權的上書和對諸將的言論反推的

備幹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

7樓:

夷陵在現在的宜昌三峽一帶,兩岸連山綿延千里,中間是長江,河谷狹長、河道很窄(窄處不過數百公尺)。

這種地方行軍,紮營連綿百里是很自然的事,畢竟岸邊根本放不下幾個人。

唯一能夠部署伏兵的地方就在山後。

(如圖兩線之間為長江河道,圓圈處為夷陵。兩條線兩邊為山脈。地圖中綠色部分為山地,黃色部分為平原。)

並且三峽夏天極其炎熱,溫度比火爐略低。

由於山形陡峭,夏季天氣複雜多變。

入伏後,幾乎每天下午三四點鐘or夜間11點鐘會爆一波雷暴天氣。

雷暴一般在山前爆發,暴雨傾盆而下。

雨後天氣更悶,道路泥濘,即便是單衣短袖,在路上行走依然揮汗如雨。

如果水兵整天待在船上的話,可謂苦不堪言。

而山後伏兵時常遭遇暴雨侵襲,日久自然倦怠。

宜昌(夷陵)東部地形開闊,而西部是狹長河谷。

雖然相隔幾十里,但兩地天氣狀況完全不同。

東吳把守宜昌隘口,蜀兵被阻擋在千里河谷內。

由於戰事曠日持久、天氣濕熱難耐,蜀兵水軍、山後伏兵皆銳氣盡失。

陸遜趁蜀軍倦怠之際,發動水軍,逆長江而襲,直撲蜀軍後方。

岸邊狹窄,最窄處陸地不過數十公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江闊路窄,只要數千吳兵精銳乘船繞後,即可切斷蜀軍退路,然後四處放火,根本無處可逃。

(三峽。遠處村落位於山腳斜坡,最怕山火。)

山上草木旺盛,火勁十足,蜀軍退路一斷,自然不攻自破。

即便如今三峽大壩建成,江水被截斷,水流孱弱,岸邊依然面積狹小。

可以想象當年劉備後路被截斷後,沿著岸邊狹道奔逃躲避東吳水軍追殺的倉皇。

夷陵這種長條、狹岸的地形,兵力沒有辦法鋪展開來,

連營百里實屬無奈。

畢竟四川與湖北七百里三峽、兩岸連山,東吳據險而守,主場優勢明顯,更兼有水軍無視地形的存在,可謂神擋殺神。

8樓:河塗摞書

夷陵一戰季漢失利乙個重要原因,東吳水軍實力遠勝季漢。以至於交鋒時,水路被人突破,後路被斷陷於被動。

1、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戰前假裝與東吳和談,既往不咎,不停派使者打感情牌,麻痺對手,秘密訓練水軍,等時機成熟後(比如曹魏攻吳)突然發難。就看耷假裝示好時能不能頂住國內的壓力了。

2、雲長江陵公安陷落後,從上庸撤回漢中而不是順漢水原路退回。雖然因為家眷被擒會丟失部分人馬,但雲長回蜀後,他的治理水軍經驗為後來打造新的水軍復仇至關重要。

3、東吳攻荊州時,劉備能及時派兵控制荊州入蜀峽谷的重要據點來止損。不過我們都是開了上帝視角,以前資訊傳輸不便,很難有這麼及時的反應。

劉備夷陵之戰前的戰略分析問題?

Gehrman 開發蠻荒之地?又不是打文明遊戲給幾千年時間你慢慢開發,所有那些蠻荒地帶加起來都不夠半個荊州肥,劉備都是老頭子乙個了,當然是要趕緊做事,那時候曹操也死了,他肯定自以為天下無敵不將孫權看眼裡。我覺得劉備戰略路線也是對的,一 是首先要取回荊襄之地肯定是對的,差點的話如果不能徹底滅孫權如果能...

如果劉備打贏夷陵之戰,吳國會滅亡嗎?

千年老梟 首先我們要明白,夷陵之戰是怎麼發動的。吳國主動出擊,是因為馬上就到秋天了,南方會進入枯水期,有利於北方的曹丕發動進攻,如果吳國不先解決劉備,就會陷入雙方夾擊。對吳國來說,這無疑是乙個賭博。吳國打贏了,而且是速勝,所以回頭去招架曹丕的三路南下從容自如。如果這一戰吳國輸了,或者沒能速勝。那麼會...

若法正在,夷陵之戰劉備能不能贏?

曹丕不是個大聰明,也不是個大傻子,雖然無知人之明,卻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就算出兵滅了東吳,他也不一定能勝過劉備和諸葛亮。地盤大就一定能贏嗎!袁本初笑而不語 而最後的最後,魏蜀在赤壁之戰和關羽死後都失去了統一的能力和興趣。天下大亂不是說說而已,那是人心和形勢,非數人能挽回的。 各論各的 我認為贏不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