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片尾曲《歷史的天空》究竟表達了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06 03:17:49

1樓:陽光彩虹小白馬

小時候看三國,覺得片頭曲真轟轟烈烈蕩氣迴腸,但片尾曲聽了前奏就覺得磨磨嘰嘰唉聲嘆氣的感覺,好像都沒聽全。大了以後重新看三國,覺得片尾曲歷史的天空真的是太大氣了,歌詞寫得太用心了,詮釋了真正應該如何面對歷史面對政治甚至面對人生。管你英雄梟,轉眼間已是百年,煙消雲散,留給後人的都是故事或唏噓。

2樓:二師兄

餘音裊裊的回味。。。有種淡淡的惆悵在裡面的感覺。英雄豪傑們的是非成敗轉頭空,配上緩和悠揚的旋律,與片頭曲的大氣磅礴交相輝映。

3樓:

一種悲傷,無可奈何的悲傷。

作為人,誰便你在怎麼折騰,在浩瀚的歷史長河裡,也不過就是泛起的一些水花,到最後還不是隨著死亡而消失了麼。

誰能抵擋死亡的終結

當夜晚抬頭看星河,低頭看腳下的大地的時候,想想自己最終也不過是一把塵土。

我們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時代,可他們都會消失不在了,有誰能給我們擔保我們所創造的能存到永遠。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岸上,如此迴圈,何時才能終結還是永遠不會終結。

4樓:柴駿浙

片頭曲說的是歷史程序,片尾曲更多是講人,厚重的歷史往往給人以無力感,然長江有情也無情,人有情也無情,數百年後的人看現在和現在看過去我想也是一樣。

5樓:風雲老萬

當你看完三國演義,合上書本,這首歌的歌詞,正應該是你的感受。從歷史的天空回到現實,人間留下的仍是那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這首歌是乙個讀書之人的感悟

6樓:牆上的螺紋釘

如果說《滾滾長江東逝水》給我們講的是「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佛系哲理,那麼這首《歷史的天空》則拋棄了成敗之說,只論歷史天空閃爍的星辰,只論英雄。

7樓:知凡振軒

這首歌是為了呼應片頭曲,明代大才子楊慎所做的那首詞《臨江仙》,很難想象歷史觀、哲學觀如此巨集大的一首《歷史的天空》是兩個當時年過六旬老太太作詞作曲的(詞作者王健曲作者谷建芬),今人能寫出此等見地的歌曲,不得欽佩兩位老人家的詞曲功力。

回頭來說歌詞本身,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乙個個鮮活的面容。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這段是說,雖然曾經的那些古蹟都早已衰敗、甚至消失了,但是因為歷史記述的存在,那些古人依然給後人留下了鮮活的形象。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一頁風雲散啊,變換了時空。

這四句是說,天下的興亡,王朝的盛衰,都是人為所致。中國歷史上經歷過太多的興亡盛衰,但是到了現在,那些左右了天下興亡、王朝盛衰的人都已經作古了,留下的只是在史籍裡那一頁短短的記載,風雲變幻,如今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了。這是在告訴我們,歷史的車輪在永遠轉動,光陰輪轉,從來不會因人的意志而停下腳步。

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這四句是說,相聚分別其實都是一種緣分,人存在於世間,總會經歷很多的相聚和分別,和父母如是、和親友如是、和這個世界亦如是。但是人是有情感的動物,所以我們總會為相聚歡喜、離別傷感。歷史上的那些人也經歷了相聚和分別,他們之間都有著解不開的各種糾葛。

歷史是這樣,總要有不同的人才能組成,我們今日當作談資的歷史人物,不管是好是壞,他們都在承擔著自己在歷史中的責任,扮演者各自的歷史角色。他們的存在才讓我們今天看到了更加豐富的歷史。所以他們都擔當了自己的生前事,可是千年之後,他們都已經灰飛煙滅了,又怎麼去計較後人對他們的評價呢?

所以這四句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活在當下,去扮演好我們的角色,擔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的歷史責任。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後人飯後談資的古人,所以人,不能活得太糾結。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閃爍過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最後這幾句是總結,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雲變幻,悲歡離合,如果長江有意有情的話,它也會為此悲傷、為此歌吟。歷史的天空裡,那麼長的時間跨度,那麼多的鮮活飽滿的人,又有幾個人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姓呢?但是對於乙個國家、乙個民族來說,正是那些馳騁縱橫的古人留下的精氣神,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短短數句歌詞,道盡了興亡盛衰,道盡了悲歡離合,當我們回望歷史,思考歷史,我們才能有更大的勇氣和達觀的精神去面對以後的人生,才能去書寫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

8樓:

從群雄逐鹿到三分歸晉,那些豪情萬丈縱橫捭闔的人們,在這片大地上轟轟烈烈了一場,然而紛紛擾擾過後,不過一場空。

桃園結義時「迎著烽煙大步來」的兄弟三人,相繼死於非命;

三顧茅廬時「餘年還做壠畝民」的夙願終究化作五丈原一縷秋風;

橫槊賦詩的曹孟德、血戰當陽的趙子龍、火燒赤壁的周公瑾……

這是個英雄的時代,然而這首歌響起的時候,這個時代結束了,最後的勝利與英雄們無關,與英雄們的後代也無關。

劉備的兒子輕易獻城出降,曹操的子孫被脅迫被殺被篡位,江東孫家的後代終究也成了亡國之君……

曾經多麼熱血多麼豪情的故事,結束得如此倉促如此戲劇,像是冥冥中造物主的玩笑。

然而英雄們的故事不會被遺忘,歲月帶不走他們的面容和姓名,縱然盛衰興亡總是無常,但他們來過,離合聚散過,身後事如何與他們又有什麼關係呢?「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即使三國最終都不過為他人做嫁衣裳,他們的情義、他們的故事,千百年後仍有人記得,仍有人念念不忘、心嚮往之,歷史的天空會永遠銘記這些閃亮過輝煌過的人們。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這首歌和《滾滾長江東逝水》首尾呼應,都是從後人的視角表達對三國的讚賞、感嘆、惋惜,但私以為比起《臨江仙》,《歷史的天空》沒那麼豪情,更為細膩感傷,看完整部央三再聽,尤其致鬱。

ps:央三最後一集如果能用《歷史的天空》配上眾人形象做片尾,我估計會直接淚崩的

9樓:王若谷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談的是什麼,無非」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刀光劍影、鼓角爭鳴、黃塵孤島、烽火邊城,一切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裡,可是回首相看,飛揚的還是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故老傳唱的還是那乙個個熟悉的姓名。

歷史就像那滾滾的長江,無數的英雄化作長河的浪花,奔流而去,是非成敗,轉眼便煙消雲散。

興亡盛衰,離合聚散,歷史也正是這傳說的故事,一頁翻過,便是世事滄桑。

到頭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而遠去的英雄呢?也無非是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10樓:柳笛

你看B站就知道了,好像是諸葛亮死的那集吧還是關羽死的那集了,應該是諸葛亮,我們熟悉的人物都沒有了,這首歌響起了,確實有一種曲終人散的感覺。後面的情節就沒什麼興趣了。上傳者這麼安排,顯然是大家的感觸都是一致的。

11樓:雨岳樓者

正看的起勁。忽然這首歌響起。提醒人們,這些英雄人物,這些津津樂道的故事,都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了,一下子,歷史的厚重,人世的滄海桑田,讓人壓的喘不過氣。

那個時代有最優秀的君主。有最傳奇的武將,有最城府的政治家,也有最逆天的謀士,波瀾壯闊宛如長江之水,英雄們就像華夏長河中的浪花。

狼煙淹沒了古道,旌旗荒蕪了邊城。

都走了?都散了!成了白髮漁翁江上的小調。成了好友喜相逢時的津津笑談。

這首歌,是懷古的絕唱!是毛阿敏的巔峰之作!

12樓:陸心哲

歌詞說的是乙個讀者讀完三國演義全書之後的掩卷沉思,與以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詞的片頭曲相呼應。

隨著最後一頁被輕輕翻過,故事再次被塵封在歷史中。書中的搏殺早已過去,那些曾經承載了斑斑血跡的戰場也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那些叱吒一時的名字依然和千年前一樣鮮活,但主人早已在興亡交替間化為黃土。

究竟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究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還是勝利者書寫歷史?這些爭論永遠沒有答案,唯一確定的是書中那股英雄氣已然成為了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千年之後依然浩浩蕩蕩,讓每乙個讀到這些故事的人為之心馳神往。

那是桃園結義的三兄弟,那是鞠躬盡瘁的諸葛武侯,那是七進七出的趙子龍 ,那是殺得曹操割鬚棄袍的錦馬超,那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那是「帶三尺劍立不世功」的太史慈,那是「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的孫伯符,那更是雖然在演義中留下惡名卻功在千秋的曹孟德……

這些數說不盡的遺憾和感嘆,最終只能化作一首歌,留給其他人聽。每個人從歌中聽到的可能都不一樣,但無論你聽到什麼,其實都是你內心的聲音在與這首歌共鳴。

為什麼我聽到《三國演義》片尾曲《歷史的天空》就莫名的想哭?

辛無待 不奇怪,這個歌寫的確實好。要想寫好演好三國,就必須抓住三國精神 我以為劉禹錫總結的最好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三國就是乙個英雄史詩。興亡成敗 權謀詭計 兒女情長,三國都有,但如果把這些作為主題就跑偏了。三國的歷史價值,不是一時的結果,而是這一百年留給後世的精神財富。這首歌抓得很準 興亡誰人...

《三國演義》與三國歷史有多大的區別?

華夏 很大是真的。著重描寫蜀漢。先寫一點。第乙個,周瑜。作為蜀漢粉,我都覺得被黑的有點慘。孫策的智囊 大腦,幫助孫策打下江東六郡,火燒赤壁的主要領導者。只有在周瑜還在的時候,江東才頗有進取心。江東士族心憂家族利益,在曹操南下時大多想要投降,雖然家族勢力強大,私兵很多,但是只想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周瑜...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內容與真實歷史不符?

狼人 其實有很多的這種情況,空城計是趙雲的,被諸葛搶了。白耳精兵的首領是陳到,被趙雲搶了。正史上的諸葛亮根本沒有那麼厲害,充其量只算是乙個政臣,而不是像演義上那麼全能,所謂的三英戰呂布也純屬是虛構。其他的不一一枚舉 喧囂有夢 同意 李俊傑的說法。為什麼說三國演義是7實3虛,是因為故事走向基本符合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