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國時提起一些怪誕的人物,便每每說他是 齊人 ,戰國時對齊國人刻板印象是怎麼形成的?

時間 2021-05-30 17:40:34

1樓:茱迪

因為偏遠地區的人和中原地區的人行事風格就是不太一樣比如我們現在放眼邊疆

都會感到一股濃重的異域文明

這在當時交流往來較少的戰國時期自然更明顯

2樓:Mario Li

具體解釋有點繞(但還是有點意思的~)只想看結論請直接翻到底。

其實齊並不孤獨,呂氏春秋滿篇都是「荊人」(楚人)。。

模擬來看,有共通之處。

1.二者都離當時的地理中心較遠,也一直介於「蠻夷」與文明之間。同時也因為不夠了解而顯得很神秘。就像最近一兩個世紀西方人認為東方神秘一樣,這種神秘感會導致類似的「地圖炮」。

【為理解上面這點,腦補幾個a地大媽聊天,大家都不了解b地,但別的又實在沒話可說,於是某個大媽就說我聽說b地人都各種奇葩,其他大媽因為也不了解啊,就各種應和、附會(人在已知資訊不夠清楚時往往會選擇附會、甚至無意識的告訴自己「嗯這就是事實」)。而由於大家都這麼說(雖然都不確定)於是大家就都真的信了。久而久之每個大媽都告訴自己的朋友,而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真相的,於是缺乏資訊就成了神秘,進而成了奇葩。

】in this case,中原人相比於三晉、王周等地顯然對齊楚更陌生,也於是更傾向於把他們(其實大多數時候是無意識的)塑造成奇葩的形象。

畢竟,說地球另一邊住著一群奇葩與說隔壁村住了一群奇葩相比,顯然前者更靠譜--萬一有人去過隔壁村呢~--不是麼~

2.或許有人要說了,還有鄭人買履杞人憂天邯鄲學步呢?這幾個不在邊疆,黑得也挺慘啊。。

好了,下面是第二點~

在第一點中論證了「黑的越遠越好」這一道理,而在東周,由於條件所限,一兩百里其實就足夠遠了,所以事實上,除了本國和離本國主要城市很近且關係還算不錯的鄰國,都是可以黑的。然而;

(1)孟子是鄒人,呂氏春秋算是秦吧。鄒/魯各種受齊的氣,秦和楚關係就不說了,這麼黑應該是有理由的。

(2)其實晏子之類的並沒有少黑別人。。題主或許沒注意吧。

綜上,通篇似乎都跑題了,不跑題的總結:

1.說齊人奇葩的,主要是邊遠,模擬各個時期史書的四夷列傳,各種扯,新五代史裡面的居然還有狗頭還是什麼吧(這個記不太清),齊沒那麼遠,但原理是類似的。

2.用齊人舉例子的,主要還是邊遠,你總不能拿對方身邊人舉例子吧~用齊人舉例子比較能讓故事合理地源於現實高於現實。

3.直接開黑的,題主的例子似乎沒寫,但是呂氏春秋等等有類似黑楚國的,主要是故意的。

4.用管仲、桓公之類舉例子的,真的是他們太有特點,怪不得別人。以上。

3樓:紫杏

一、齊國處於東夷之地,有很多中原諸夏不理解的風俗和神話傳說;

二、齊國商業發達,從管仲開始重視經濟,首都臨淄是當時天下最大的城市(沒有之一),有錢任性(參見「齊人之福」的故事);

三、大城市臨淄文化多元,又有稷下學宮,思想開放,聚集了各路思潮;

四、齊國臨海,而當時的航行技術不發達(不能離海岸線太遠),海洋對人們來說還充滿神秘氣息。海中有很多未知的島嶼,又有海市蜃樓之類奇景,很容易激發關於神仙鬼怪的想象。燕國也臨海,所以燕齊多求仙方士,喜歡宣揚海上仙山之類的傳說。

但蠢人都是宋人,連自己是宋人的莊子都這麼寫,原因就不明了。

推薦一些優秀的人物傳記?

小生活心理學 你所說的應該是 自傳 傳記的真實性應該是較高的,但仍然免不了有虛假的東西。所有的傳記都是作品 所有的作品都是傳記 所以看傳記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近幾年看過的自傳推薦給你吧。歲月與性情 牛棚雜記 我的求學之路 李敖大全集 中的一本。我的前半生 楊絳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 蘇雪林自傳 今生今世 ...

可以推薦一些比較傳奇或者深刻的人物傳記嗎?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史蒂夫 賈伯斯傳 豆瓣 8.7 26528人評價 庫管 史蒂夫 賈伯斯傳 是通過40多次面對面的交談,以及與賈伯斯的家人 朋友 競爭對手 同事的不受限的採訪整理而成。而他本人從不干涉其中的內容,甚至鼓勵大家袒露心聲,正因如此,在這本自傳裡,你會看到同事 競爭對手眼中直言不諱甚至尖酸...

為什麼一些重要人物的保鏢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保護雇主?

金波 1 保鏢都是精挑細選的,那些不願意用自己生命保護雇主的,一般都不會做保鏢,然後二般的話,也不會被選上重要人物的保鏢,這些被選上的優秀保鏢就跟優秀太空飛行員一樣,必須要有奉獻精神,付出精神,否則是不會選上的 2 當然也有出賣雇主的,就像革命時期,有保護首長,也有出賣首長 如項英 的,但大部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