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延真的會反叛嗎?為什麼一直不受孔明待見?

時間 2021-05-13 01:43:25

1樓:louzhiguo0000

蜀漢政權的目標一直就是伐魏滅魏。可是魏延作為蜀漢後期的第一名將,名字偏偏叫做魏延,為什麼不改叫魏滅呢?這就好比假如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第一抗日名將的名字叫偏偏叫做皇軍勝,你說說大家聽了多洩氣啊。

2樓:破冰的冰冰冰

強猜一波。

魏延做事可能就是那種不能給領導安全感的人吧。說能力呢?確實有,也挺好用。

但是不全能,且太過利己,看重名利,時不時頂撞一下,耍個小聰明,還滿臉不服氣,最最重要的是掌握大權,而你培養的人還沒成長起來,沒人制衡的了他。換你你能安心留著他嗎?

還有更重要的,諸葛亮給蜀國留的保護神是姜維,那麼姜維必定要一步步掌握大權,如果魏延不死,他會甘心讓後來者居上嗎?論資歷,論軍功,社會地位形象氣質各方各面當時的姜維都是鬥不過魏延的,指不定半路就夭折了。

雖說不地道,但還是殺了保險些。

只恨劉備太浪搞得蜀中國人才凋零沒了兵線,司馬家血統又太強大發育的好,三足鼎立被人一鍋端,還不如六分投呢。

3樓:

看《三國演義》,一直對諸葛亮以腦後有反骨要斬魏延很是疑惑。

玄德待黃忠甚厚。雲長引魏延來見,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玄德驚問孔明曰:「魏

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

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

「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

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

但豬哥明顯雙標啊。

前有鞏志,同樣是「食其祿而殺其主,居其土而獻其地」,鞏志不但沒被殺,還坐了原主公的位子。

金旋乃喝退鞏志,自率兵出。離城二十里,正迎張飛。飛挺矛立馬,大喝金旋。

旋問部將:「誰敢出戰?」眾皆畏懼,莫敢向前。

旋自驟馬舞刀迎之。張飛大喝一聲,渾如巨雷,金旋失色,不敢交鋒,撥馬便走。飛引眾軍隨後掩殺。

金旋走至城邊,城上亂箭射下。旋驚視之,見鞏志立於城上曰:「汝不順天時,自取敗亡,吾與百姓自降劉矣。

」言未畢,一箭射中金旋面門,墜於馬下,軍士割頭獻張飛。鞏志出城納降,飛就令鞏志齎印綬,往桂陽見玄德。玄德大喜,遂令鞏志代金旋之職。

難道是鞏志來見玄德時豬哥不在?然後回來見到玄德已下令了,不好更改?但以當時的魚水關係,不至於啊?!

這個問題存疑許久,直至後來再往前仔細看了幾遍:

卻說玄德自雲長來取長沙,與孔明隨後催促人馬接應。正行間,青旗倒捲,一鴉自北南飛,連叫三聲而去。玄德曰:

「此應何禍福?」孔明就馬上袖佔一課,曰:「長沙郡已得,又主得大將。

午時後定見分曉。」

聽評書是這麼說的:「孔明將兩手攏在子裡算了一卦,然後向劉備說:'恭喜主公,長沙郡已得,卦象還顯示主公會獲得一員大將。午時之後定見分曉。'」

然後到了長沙。

玄德待黃忠甚厚。雲長引魏延來見,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

以人心的最大惡意揣測了豬哥的設計對白:MMP,若得兩員大將豈非被人恥笑我算卦不准?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4樓:嬴政

因為你看的是三國演戲

而實際上,當時最器重魏延的人

乙個是劉備

另乙個就是諸葛亮

魏延在性格,人緣上在蜀漢集團極差

是劉備和諸葛亮看到魏延的軍事才幹

從劉備手上就一直被重用

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已經是前軍師,涼州刺史,封南鄭侯(縣侯,蜀漢縣侯我數了一下前前後後總共也就九個),而且還假節鉞

你想想,這種地位的蜀漢總共能找出幾個?

等劉備諸葛亮雙雙不在,魏延立馬就在政治鬥爭中死無全屍所以魏延不受諸葛亮待見問題不成立

此議不辯

5樓:Whhtaafaak

士兵A:我聽說丞相快不行了。

士兵B:太好了,連年打仗,煩不煩,什麼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和我乙個成都小市民有個毛關係,馬上就能回家老婆孩子熱坑頭了。

士兵A:是的,苦日子要到頭了,我也可以回去和村東翠蘭結婚了。

楊儀:我主張立刻撤軍,眾人歡呼。

魏延:我主張繼續北伐,眾人沉默。

這就是魏延打不過楊儀以及眾人知「曲在延」的真相。

6樓:

除了劉備和諸葛亮,魏先生幾乎不受所有人待見。

魏延的偶像是關羽,關羽對於別人的「低看你一眼」是出名的,他甚至懶得花時間多看一眼自己看不起的人(呂蒙,陸遜:百感交集)。魏延如果也學習關羽那種人格,被全朝廷掛起來裱,那是自然之理。

7樓:白菜

魏文常官至漢中太守,有勇有謀,丞相亡故,本欲一展其志,與伯約相輔 ,可承丞相之志?與楊儀相並,儀之智義與丞相遠矣。其中倭議,詭異,

8樓:Frank

魏延沒有反叛,魏延就是不服管。諸葛亮在的時候魏延雖然有時候會有點情緒,但是總體上沒啥太大的問題。諸葛亮交給他的工作他都很好的完成了。只是諸葛亮死後他覺得沒人能管得了他了。

9樓:M3小蘑菇

因為三國演義是事後諸葛亮的視角,羅貫中知道歷史上魏延造反,所以讓筆下的諸葛亮預知他會反

事實上魏延活著的時候還有不少人覺得他能成為諸葛亮的繼承者

10樓:青衣丶

諸葛丞相死後,楊儀派馬岱殺死了魏延後,楊儀說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話:"庸奴!你還能作惡不?"

這句話特別有意思,乙個「惡」字,它不光樹立了楊儀正義的形象,還能先入為主讓我們覺得魏延之死頗有些罪有應得的意味。

不過,魏延之死與《三國演義》中,諸葛丞相判定魏延有反骨,臨終前安排楊儀設計殺魏延不同。 魏延之死這整件事背後,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我們來看看孫權對楊儀和魏延的評價:

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嚐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一、關於魏延之死的兩種版本

瞧了上面的評語,不難發現,楊儀並不如他喊的口號那樣大義凜然。

在《三國志》和《魏略》兩種史料中,對於此事,也給出了兩種版本的說法。

版本一《三國志》

《三國志·魏延列傳》: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三國志記載,丞相病危的時候,曾經和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安排自己身死後,安排魏延和姜維斷後的事情。

楊儀和魏延素有過節,楊儀便讓費禕去通知並觀察魏延的態度,魏延知道這件事後,反映很激烈:"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

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因為這事,魏延和楊儀鬧翻了,他倆互相上書劉禪,舉報對方謀反。

興許是嘴炮不過癮,魏延膽子大到「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如果說之前魏延和楊儀的互撕只能讓對方不爽,那現在這種燒絕閣道的做法,已經是斷人生路了。

魏延行至南谷口時,又做了一件更加嚴重的事情——遣兵逆擊儀等。

王平見到魏延真的一點不顧大局,竟然在撤軍途中,兄弟相殘,便怒斥他:"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丞相屍骨未寒,你怎麼敢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魏延的行為也招致了士兵的牴觸: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

楊儀見到魏延眾叛親離,便借勢而為,命馬岱殺死了魏延。

版本二《魏略》

《魏略》:諸葛亮病,謂延等雲:「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

《魏略》一書中,又記載諸葛亮死前,曾託付魏延等人,在他死後,可以統帥全軍便宜行事。

楊儀擔心魏延藉機報復自己,就散播謠言,魏延其實是想率領大軍投靠曹操。

為了讓此事顯得真實可靠,楊儀發動兵變,攻打魏延。

這時候,魏延就陷入兩難的境地,是打楊儀還是不打?

打,便坐實了自己的嫌疑,不打,那自己百口難辯。

因為,楊儀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乙個可以摧毀自己的理由,想到這兒,魏延做了個決定——逃跑。

最後,事情又回到了原點:延本無此心,不戰軍走,追而殺之。

關於這兩個版本,哪種更具有可信性,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給出了自己的觀點:臣松之以為此蓋敵國傳聞之言,不得與本傳爭審。

二、魏延之死背後的原因分析

翻閱魏延的生平,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乙個很有想法又頗為心高氣傲的人。

《三國志》: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打仗的本事,魏延頗有實力,但他喜歡兵行險招,不按套路出牌:

1、劉備提拔魏延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時,大臣們都驚訝了,為什麼是他?

劉備決心把這個問題交給魏延來回答:"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

魏延:"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2、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這個奇謀,有一處很關鍵的地方,魏延比得上韓信的本領嗎?

蜀國又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保證分兵之後,可以達成各自的目標,最後合兵潼關呢?

數萬人的大軍調動,是否能夠瞞得住曹真、司馬懿他們呢?

這種種都是個未知數,承擔著復興漢室重則的諸葛亮不願意去賭,換言之,諸葛亮欣賞魏延的才華,卻並不認為他現在就擁有足夠讓自己信服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承諾。

所以,縱使十分心動,諸葛亮依然拒絕了魏延的請求。

透過這兩件事,我們大概也能明白,恃才傲物、脾氣差,做事不服從領導安排的魏延,在軍中人脈究竟有多差了。

諸葛亮愛其才,但他的對手不會。

有能力的人鋒芒畢露很正常,這種不甘平凡的性格用在工作上,必然有所成就。

但若是對待同事,也是魏延這樣一副我很厲害,你們都很菜,都應該聽我話的姿態。

尤其,在面對欣賞自己的人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後,不反思自己的不足,還擺出「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的態度。

你這樣是真的交不到朋友的……

魏延眾叛親離的結局,其實,更多是由於自身性格缺陷造成的。

文/腦洞趣味歷史

11樓:凰一笑

三國演義的話諸葛亮太黑

火燒上方谷的時候就想連魏延一塊燒死,失敗了甩鍋給楊儀,激化二者矛盾等魏延死後,費禕又甩鍋給楊儀,說他逼反魏延太黑了

12樓:鼬鼠

個人愚見。關於孔明的繼承人孔明有自己的想法(蔣琬),但當時有幾個人一直爭取繼承孔明的職位,而他們幾個恰恰不能相容。裡面就包括大家知道的楊儀,魏延,蔣琬。

其中也涉及蜀國國內主和休養和繼續伐魏兩大派之間的博弈。

既然認定蔣,也明知他們不能繼續共處,處理掉就成為唯一的選項。

魏延更多是想繼承亮關於軍隊方面的權力(不排除也想肅清政治對手)。其本人並無反意。

楊儀在和魏延的博弈中取勝後也被冷落鬱悶而死。

總結下來更多是針對權力的政治博弈。反,只是給對手下的宣傳攻勢罷了。

一直沒想明白為什麼三國裡面叫英雄,水滸裡面卻叫好漢咧?

九家 我想從這兩個詞的試用情況來看。英雄更傾向於在乙個巨集大敘事的背景下或者在精神層面對乙個人做出的評價,而好漢則更傾向於基於一些較小的事情對乙個人做出的評判。比如像三國時代,軍閥割據混戰,如果你能在這一片混亂中站穩腳跟,並且形成一定的政治軍事力量,從而在軍閥當中佔據一定的話語權,你就會被人稱為英雄...

玩個三國遊戲(三國志14),旁邊一直有人在跟我科普「真正」的三國歷史怎麼辦?

四七 別扯什麼歷史什麼遊戲。本質上是那哥們不尊重你。真的,要是那哥們有一點點怕你,也不敢犯你的忌諱。而你犯忌諱了沒有有效手段反制對方,而是在這提問題 吐槽 發洩情緒。那太簡單了,玩不過對面你就躲著吧。 強襲型吉姆 本來我就一直不能理解怎麼會有人喜歡看別人打遊戲還指指點點的。然後三國志這個遊戲算是那種...

人真的會一直倒霉嗎?

會吧 至少我現在很相信。我以前也從來不信命運一說,但我現在發現,我做什麼事都是差一點。求學差一點,談戀愛差一點,先工作差一點。反正就是事事不如願,老天總是讓我心想事不成。我媽跟我說,人各有命,改不了的,我現在是越來越相信了,我怕這樣下去我會患上習得性無助。 這才哪到哪兒啊?人這一生你能活到這個年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