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文被朱棣攻打的時候,黔國公沐家人為啥不出兵幫忙?

時間 2021-05-05 21:22:13

1樓:Comic.Works

因為黔國公是朱棣封的……

永樂四年,西平侯沐晟以徵交趾功,晉封黔國公,食祿三千石,子孫世襲。

朱棣封的黔國公幫朱允炆打朱棣……嗯……

2樓:徐敏

這破事連寧獻王朱權都不想摻乎要不是燕王親自上門「綁架」了寧獻王,寧獻王的寧王三衛也不會去幫忙的,沐王府作為異姓王會主動去幫忙嗎?這種類似兄弟鬩于牆的鬥爭,弄不好就是裡外不是人…況且已經封王了,你看歷史上的異姓王那個不是戰戰兢兢,躲在家裡想著延續萬代,再折騰還想當皇帝是咋?

3樓:隔壁老王

沐家世鎮雲南啊,且不說雲南的地理和路程他怎麼做都不合適啊。

建文贏了,言官跳出來說你一方諸侯擅自調動部隊,你有不臣之心

朱棣贏了,好嘛,小子……就特麼你沐家能打是吧?不遠千里從雲南給我添堵,是你沐家飄了,還是老子廠衛提不動刀了?

4樓:shiang

當時駙馬梅殷也是擁兵淮上,兩不相幫。有大臣對朱棣的使者說,殿下到南京後以二指許條招臣,臣不敢不至,現在則不敢奉命。說白了是人家皇室內鬥,不表態是最好的選擇

5樓:悍豬

沐家這是嫌削藩太慢?急吼吼送自家人頭給朱允炆砍?朱允炆但凡有點腦子,留條命讓藩王們做個閒散王爺,也不會丟了正統皇位。

想削藩沒問題,想殺藩王也沒事,你至少等人沒了兵,一起圈養好了再殺也不遲啊,啥都不準備急吼吼殺人家,是嫌人造反不夠快嗎?

6樓:帝奧大叔

模擬當年唐初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大戰李建成李元吉時李靖的表現——中立。用李靖自己的話說,我就是個帶兵打仗的,不摻和你們的政治鬥爭,何況還是你們自己家人的內鬥(親兄弟對比叔侄)。

作為一介武將,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槍擦亮,刀磨好,下旨讓你行動你才動,不然還是悄悄的,保衛一方也是功勞,不然誰知道你是來勤王還是加入叛亂?不動不會有功,但動了就可能有過。

所以只有朝代末期趁亂稱霸一方的將軍,沒有平時忙著站隊的將軍。

至於沐家是否在押寶某一方,我覺得都是意淫而已,他不過體現了乙個老練武將應有的政治智慧型。

7樓:轉轉

朱允文自己作死,一登基就忘了答應朱元璋的事,開始暴力削藩,逼得朱老四起兵反抗。最奇葩的是朱允文居然還下令不許傷了朱老四,你這都開始殺王削藩了,放著最大乙個BOSS 不打了,一手好牌打個稀爛。

再說雲南沐家,家主沐英是太祖的乾兒子,也就是太子朱標和燕王朱棣的幹兄弟,沐英和朱標關係很好,朱標病死後不久沐英就傷心欲絕,結果真的病死了。你要說是朱棣造反打朱標的話,那一旨令下,沐英估計會點兵出征。

問題是現在朱標和沐英都已去世,沐晟不可能冒著大風險去參與幹叔叔和幹兄弟之間的鬥爭,朱老四勝了,雲南就要換人管了,自己一家也就團聚了,朱允文勝了,不聽號令,私自帶兵出站,給面子了責罵一頓,到南京享福,不給面子了也可能完蛋,還是好好地坐在雲南看戲,誰贏都不會找麻煩。

8樓:李隴右

明朝沒有活人異姓封王的案例,洪武年間多少國公全家不得好死,沐國公鎮守雲貴,雖蠻荒但山高皇帝遠,其實也挺快活,悶得發瘋還可以帶兵打打不服管的土司蠻族,比南京那邊勛貴刺激多了。本來就公升無可公升,何必這麼出位呢。如果南京下一道聖旨要沐國公出兵,那當然要去,但是沒人提就肯定不出聲才對啊。

人家新皇帝殺叔叔殺得毫不手軟,其實沐國公這個契叔叔未必會多反感朱棣的靖難的。畢竟朱棣和他地位相近,利益立場一致,更能身同感受。所以乙個正常的沐國公府必然的沉默是金。

9樓:Mr.Tom

因為沐家已經是明朝頂尖貴族,沒有必要參與老朱家內部的事情,畢竟無論是哪個當皇帝,沐家都是雲南王。

而沐家出兵的話,可能兩邊都會先把他給錘了。乙個國公帶兵進入南京城,你是想陳橋兵變還是咋滴?

10樓:簡單

沒有皇帝調令,任何人不得私自調動軍隊,就算沐家人幫助建文帝贏了,建文帝難道會放過這種擅自調動軍隊的將領。沐家人嫌自己死的不夠快?

11樓:小斌

朱棣跟朱允文幹架的時候,好像沐英已經死了,沐英是朱元璋的乾兒子,沐英的兒子算是朱元璋的幹孫子。也就是說他乙個幹孫子有啥權利管他幹叔叔打他幹兄弟。他們一家人,只要不是異姓造反,他們老朱家的事,他才懶得管。

12樓:是蝴蝶啊

沐英是朱重八養子沒錯,可加藤,福島也是被秀吉一手帶大的啊。就建文帝削藩,打壓武人重用文臣那一套,跟石田三成如出一轍,沐家能騎牆,沒學加藤,福島當急先鋒就算不錯了。畢竟人家朱棣也沒打著造反的旗號啊,跟德川家康一樣,旗號都是打的清君側,在沐家心目中,就是替他們出氣的帶頭大哥。

喜聞樂見的是,家康上位之後搞的武家諸法度,成祖上位後搞削藩,好像都比他們前任更狠,沒辦法,大勢所趨,天下平定後武人地位下滑,文人地位上公升是沒辦法的事。不過沐家沒像加藤,福島那樣身死國除,反而從候公升公,且平安苟到南明,作為明朝最後乙個實權國公,陪永曆帝死在咒水之難,也算是善終了。

13樓:

因為,幫不了忙呀。

首封黔國公的是沐英次子沐晟。但是,人家的黔國公是永樂四年徵安南後成祖封的(沐晟:沒成祖我咋當國公)。

靖難的時候人家還只是西平侯,黔國公沐家人真幫不了忙。

14樓:

雲南到南京集結,再開赴河北討伐朱棣,太遠了,等你大軍到了,黃花菜都涼了,再說了,朱允炆是削藩的,沐國公自己就是一藩,是自己嫌自己日子過得太好,想去南京憶苦思甜?

15樓:1k小路子

朱允炆在攻打朱棣的時候,給了朱棣一張「免死金牌」,不要傷害我們親人的感情,要抓活的啊。

所以後面朱棣幾次出生入死又死裡逃生,這句話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家心裡就想啊:人家畢竟是親人啊,萬一打著打著不打了,人家又和好了。那你這種傷害人家親人感情的,不就被抓去頂包了?

一不小心打死了,你絕壁頂鍋。一不小心沒打死,大概率上你也會被拉出去頂鍋。

那還怎麼打?可不就做做樣子,意思意思得了?

16樓:zhouyao1987

建文有幾次絕好的殺了朱棣的機會。然而他婦人之仁,總是顧及叔侄情分,機會也就成了機會。

跟朝廷比,他朱棣是沒什麼排面的。

贏得比較僥倖。

建文輸了,實屬天日照棣而不照文也。

沐家說白了職責就是為建文,為朝廷鎮守西南半壁江山。

他出兵攪和,輸贏對他都沒有什麼好處。

那他為啥出兵幫忙?

17樓:西風瘦

舉個栗子(不一定準確):比如你跟你家親叔叔打架,你表哥幫誰?一邊是自己的舅舅,一邊是自己的表弟,你們是一家人,他最多拉拉架。

18樓:Erwin114

朱允文自己說

別傷了我叔叔

誰敢真打?

要是這倆握手言和

某年某月叔侄倆拉呱

說起來了

朱棣說侄兒啊,某年某月我靖難的時候

那小誰還砍了我一刀呢你看看

朱允文說

叔啊,我已經告訴那幫孫子別動你了

您別急我現在就去夷了他家

誰還敢碰朱棣?

朱允文自己作死

怨不得別人

可惜了方孝孺,鐵鉉,平安。。

19樓:步步生蓮

原因很多。隨便說個原因:乙個就是靖難,說句大白話,那就是建文帝和他四叔的家事,叔侄不和。

儘管暗地裡你死我活,表面上都沒那麼難看。朱棣當時也說了,不是造反,是起兵靖難,剷除朝中奸佞,尤其是方黃齊之流,可沒奪皇位的意思。至於最後還是當了皇帝,那是因為走出這一步,後面的事情也算是身不由己。

建文帝不也說了,出兵前跟統兵大將說不要讓他背上殺叔叔的罪名。就是這句愚蠢的話,讓他的好四叔多次死裡逃生。所以沐家為什麼要起兵相助呢?

助哪邊?人家叔侄吵架,你過來瞎摻合。萬一朱棣贏了呢?

萬一打一半,叔侄倆和好了呢?那你這個添油加醋的外人,都沒有皇帝調令就過來湊熱鬧的外人,是不是該被拿來出出氣,祭祭刀?

20樓:劉禪七号

其實大部分人不知道,朱棣當時造反時的口號,叫的最響的不是「靖難」,而是「誅討左班文臣」(皇帝上朝時文臣站在左邊)

朱元璋開國時期,武將地位高,到後期,大局基本穩定。老朱開始降低武人地位,該殺的殺,該降的降。

武人打天下,文人治天下,朱允炆上來後又大大的提公升了文人地位,導致許多武將心懷不滿,其中就包括雲南沐家。

其實國家穩定後提高文臣地位是各朝各代通行做法,也符合社會趨勢。(即使朱棣造反成功後,也照樣削藩,提高文人地位,「內閣就是在朱棣手裡成立的,並延續明清兩朝,還給兒孫留下「三楊」等治國文臣,可見,朱棣比建文帝更清楚藩王危害,更清楚治國需文臣,所以,一味指責文臣誤國也有失偏頗)當然,一開始武人心裡肯定不服,但慢慢的會習慣,覺得這是正常化,就拿明朝來說,中後期武人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而文臣們卻乙個比乙個猛,內閣權利直接威脅皇權,甚至連皇帝睡那個老婆也要管,比如,我們的大清官海瑞同志就要嘉靖皇帝「雨露均沾」,還諷刺嘉靖:「嘉靖嘉靖家家淨,天下不值陛下久矣!

」就是說——在你這個昏君領導之下,老百姓家家窮光蛋,你根本不配做皇帝。這等於是指著鼻子破口大罵了,在當時的社會,海瑞可以說是毫無君臣之禮,說人家不配做皇帝,基本跟謀反乙個性質。事實上嘉靖看到奏章第一反應也是召見內閣,表示海瑞要謀反,必須誅九族。

誰知內閣早就看嘉靖不順眼了,反而支援海瑞,據理力爭,非說海瑞是忠臣。氣的嘉靖直接將海瑞打入大牢,幾次忍不住想宰了他,但是終於沒動手。最後嘉靖的兒子還要把海瑞放出來加官進爵。

像海瑞這種人,放到朱重八和朱老四手裡,一百個腦袋都不夠砍的。再比如,萬曆皇帝有一次正在喝酒看歌舞,突然聽說巡查御史正在宮中巡查,於是急忙令人停止歌舞,等御史走了再玩,太監問起原因,萬曆道:「朕畏御史」,皇帝被文人逼成這樣也夠可憐的。

這些文官們戰鬥力強勁,鬥皇帝,鬥武將,鬥藩王及一切皇親國戚,但凡讓他們抓住點把柄,便一擁而上,群起而罵之,沒對手時就開始內訌自己鬥自己。可以這麼說,從有內閣首輔這個職務(相當於副皇帝,宰相)開始,縱觀整個明朝,沒有乙個首輔不受到文官們攻擊的。比如嚴嵩這個大奸臣,權傾朝野,誰敢攻擊他就整誰,可是這些人根本不怕丟官掉腦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上本参奏嚴嵩,倒下一批又上一批,最後終於搬倒了嚴嵩。

有時候也不得不佩服一下他們的骨氣,這種事放到歷朝歷代都是罕見的。導致到後期,皇帝實在被這些人搞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寧,不得不搞一下分權給太監來制衡他們。

這些人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更別說那些武將。他們還用乙個非常埋汰人的詞來形容武人的粗俗沒文化——舉筆如抗鼎

一般情況下,皇帝提高文人地位,武將也只能忍著,敢bb立刻削你。問題是朱標早死,朱允炆太年輕,有點壓不住陣,而對手又太強大。建文帝集團只有方孝孺,黃子澄,齊泰這幾個書呆子。

反觀燕王集團,論武有能征慣戰的張玉,朱能,論計謀有老謀深算的姚廣孝(其實,這老和尚的文韜武略以及聰明才智一點都不亞於三國諸葛亮和洪武劉伯溫,只是由於他輔助朱棣造反與封建禮法不容,所以一直被後人抹黑!這老和尚算是乙個歷史上最成功的梟雄,屬於人狠話不多那種,他扶植朱棣登上皇位,是歷史上大一統時代唯一的也是最後的王爺造反成功的,更厲害的是他收了乙個徒弟,他的徒弟知名度不但在中中國人的心目中超過了朱棣,在世界上更是赫赫有名,在世界史上朱棣跟老和尚的徒弟比起來,更是知名度差的太多。他這徒弟姓馬名三保,叫做馬三保,後來朱棣賜鄭姓,改為鄭和,就是大名鼎鼎的鄭和),而朱棣本人更是能征慣戰加老謀深算(即使這樣,朱棣的造反之路也困難重重,可見造反成功難度之大)

而朱棣打出這樣的口號也是深思熟慮的(諷刺的是,朱棣這口號也是文人出的主意,就是朱棣的謀臣姚廣孝),「靖難」口號只是針對方,黃,齊三人,而誅討左班文臣則是針對整個文臣班子。看似將整個文臣班子都得罪了,但是也收穫了大多數武將的同情,這也是朱棣和姚廣孝想要的效果,因為畢竟戰場上和他直接交手的是這些武將。

說白了,這就是個大型的反間計,離間文臣和武將之間的關係

朱棣嚷嚷著朱允炆背叛祖制,降低武人地位,都是這幫子文人在背後使壞。許多武將覺得朱棣說的太對了,簡直說到自己心坎裡了。

這就導致朝堂上文臣們個個義憤填膺,上折子要求討伐朱棣,可是派出的武將們個個磨洋工,寧王也是半推半就的投降朱棣,其他諸王坐山觀虎鬥,許多武將包括沐家擁兵自重,被派上戰場的武將們心裡又同情朱棣……

朱棣打到南京城外時,頭一天夜裡,建文帝派李景隆和乙個什麼王(忘了那個王了,反正就是建文帝叔叔)去和朱棣談判,要求朱棣別打了,可以劃江而治,平分天下。誰知被朱棣一通忽悠,朱棣表示都是這幫子文人搞得鬼,如果不殺了這些禍害,祖宗的江山早晚得敗在這些文人手裡,說的二人在酒桌上當場就表示朱棣說的太對了。大家可以想想,皇上派你去勸朱棣了,結果你倒是覺得朱棣說的太對了,皇上就是個傻叉……,

從這件事中也可以看到大部分武人當時的心態

靖難之變朱允炆要怎樣打才能打敗朱棣,朱允炆有機會贏嗎

四藏居士 非明史專業研究人員,只是看過明史和相關典籍,時間較長沒有查書,可能記憶有誤,尚希見諒。印象中好像有兩次,建文帝的軍隊差點抓到朱棣了,只是建文主張不要傷害朱棣,以至於對方經常拿朱棣做擋箭牌,喪失了翻盤的機會。一次是建文手下平安,先勝後敗差點活捉朱棣,還有一次是鐵鉉,也是一樣。朱棣得以攻進南京...

如果當初朱允炆戰勝了朱棣,他能做到像朱棣一樣讓明朝繁榮昌盛嗎?

朱棣是中國農耕社會歷史上僅有的幾個具有國際視野,可稱為大戰略家的皇帝。其餘的類似的皇帝也就是秦始皇,漢武帝,漢明帝,唐太宗。他的視野和他長期就藩元舊都北平是分不開的。朱允炆最多做乙個儒家意義上的文臣的好皇帝,以他的見識經歷根本無法和朱棣比。 白白胖胖 就朱允炆那個班底,簡直就和柯南裡邊的黑衣人組織乙...

朱棣當時真的知道朱允炆的下落了嗎?

我比較認同 明朝那些事兒 的推測 就是朱棣對朱允炆身死存疑,一直在尋找線索,派人秘密打聽,甚至鄭和下西洋也有可能是有接到 尋找朱允炆下落 這樣的秘密任務 至於是否真的知道 我希望是知道,但是沒有斬盡殺絕吧 提供乙個政治不成熟的想法。假設我是朱棣。如果我真的抓到了朱允炆,我就秘密處死他,然後一方面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