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講,嫡長子繼承制長子去世時該立嫡次子還是嫡孫?

時間 2021-05-08 13:45:54

1樓:

理論上,嫡長孫繼承順序優先於嫡次子。

但是,情況不同,事實也未必如此。

事實:在皇位繼承上,很多是嫡次子優先於嫡長孫;但是,在其他貴族爵位和平民家族身份繼承上,嫡長孫的毫無疑問優先於嫡次子。因為皇位往往決定帝國興衰,長君和有經驗、能力者比幼君、無經驗者更重要。

貴族爵位和平民家族身份繼承則不存在這樣重要的影響。

2樓:今天你餓了嗎

嫡長子去世後,皇位理應嫡長孫繼承,這是漢家之制,也是千百年來嫡長子繼承製所規定的。

當然,部分受漢法影響小的王朝除外。

下面列舉三個嫡長子去世後,由嫡長孫繼位成為皇帝的典型。

一,南朝齊第三位皇帝

齊武帝蕭賾長子蕭長懋逝世後,蕭賾立蕭長懋的嫡長子蕭昭業為儲君,齊武帝死後蕭昭業繼位,是為齊廢帝。

(這位兄弟與繼母通姦,肆意殺戮大臣,平常還喜歡自己穿著紅縐紗小褲頭和婦女花內衣)

二,元朝第二位皇帝

忽必烈之嫡長子真金逝世後,忽必烈並沒有立其他嫡次子為太子,忽必烈死後,他的親孫子,真金之子鐵穆耳繼位,是為元成宗。

(這位胖胖的仁兄算得上是元朝第一仁君,繼承他爺爺忽必烈的皇位後停止戰爭,修養民生,恢復生產,扭轉了蒙宋之際全國混亂人口銳減的政局)

三,明朝第二位皇帝

朱元璋之嫡長子太子朱標逝世後,朱元璋立朱標嫡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是為明惠宗。

(建文帝就不多闡述了)

3樓:曹彥士

廢帝鬱林王,諱昭業,字元尚,小字法身,文惠太子長子也。

文惠太子薨,立南郡王為皇太孫,居東宮。——《南史》卷五·齊本紀下第五

4樓:乙隻精哈球

次子,不要被最有名的那乙個例子誤導。

我查了一遍中國皇帝列表,發現立了長孫的只有朱元璋乙個,而立了次子的數量極多。比如乾隆長子永璜是有兩個兒子的,但依然立了乾隆去世前最大的兒子嘉慶(乾隆嫡子早夭,這兩個都是庶子),還有孫權的大兒子孫登,被立為太子但死在了孫權前面,孫登死後孫權選擇立三兒子孫和為太子,並沒有選擇孫登的兒子孫英。此外還有很多例子,不一一枚舉了。

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東漢時連續立幼君,導致國家權力一直在宦官和外戚手中,整個國家都一直處於宦官、外戚和士族的內鬥中。因此後世朝代從東漢的滅亡中吸取教訓,認為國家應該盡量避免立幼君,所以天然不支援立年紀小的長孫。

5樓:Dhwty

嫡長子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把皇位傳給長子朱標的兒子嫡長孫朱允炆(建文帝)為法定繼承人,理由就是 「皇孫世嫡,富於春秋,正位儲極,四海系心」。

而史稱「永樂盛世」的明成祖朱棣的皇位就是「靖難之役」得來的,不是合法繼承。

理解嫡長子繼承製作為一種繼承制度應該從制度上、慣例上、更多的從名分上去理解,由於君主在權力和實際能力之間發生嚴重的脫節和矛盾,往往真正繼承的都不是嫡長子,如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清乾隆康熙等等,歷史上大部分皇帝都不是嫡長子,所以嫡長子繼承制更多被認為是一種名分,「合理的正統」而存在,可以影響到繼承,但絕不會起到決定作用。

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那麼嫡長子或者嫡子成功登基的概率是多大?

阿破 人才是歷史的主體,不能忽略人性在歷史中的作用。制度歸根結底是為人所服務的。嫡長子繼承制的出現,首先是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因此,皇族與後族結成政治聯盟,以嫡庶有別來建立政治規則,確立共同利益,壓制政治對手。其好處當然在於有助於維護穩定,既鞏固了皇族與後族的政治聯盟,又避免了權力的過度競爭將牌桌掀...

假如把古代皇帝繼承制度從嫡長子繼承改為兒子裡唯才是舉,還會有那麼多弟殺哥的橋段嗎?

親切可信豬頭皮 因為不搞立長不立賢這一套,兄弟相殘是會更多地.首先才華這玩意不好考察,而且不是因為方法問題,是利益問題。選拔方式公不公平根本就是完全不重要的,哪怕你把麻省理工那一套考核制度搬上去也沒用的。現代娛樂界玩的只是錢而已,什麼金鷹獎百花獎尚且能發給流量明星,皇權交替背後又是什麼樣的東西?那可...

嫡長子繼承制度對現今社會的影響?

答主這幾年感受到了嫡長子繼承制的危害了。答主是爺爺最大的乙個孫子。但是我的堂弟 也就是我大伯的兒子 比我小,卻是長孫。在農村,長孫可以在長輩百年之後繼承大部分甚至全部遺產 未經法定程式,而是類似祠堂的機構做出裁決。雖然答主不在乎這些錢財,但答主很在乎平等。答主在乎的是,同是爺爺的孫子,為什麼一點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