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司禮監太監沒有決策權?掌握了批紅為什麼不是決策權?

時間 2021-05-07 12:11:12

1樓:高原

你把司禮監看作皇帝的秘書就可以了,秘書有決策權嗎?沒有。同理,明代內閣也是皇帝的秘書班子。

兩套班子互相分工牽制,全在皇帝的授權下幹活,遇到事情都得向皇帝匯報,皇帝不同意的事,那就誰也沒轍。

2樓:喵蕉君

因為太監的權力是依附於皇權之上的

太監一般是窮苦出身沒有家族勢力

一刀下去又沒有後代

所以無論權力多大都不會有人真心投靠的

掌印太監看上去權勢滔天其實到頭來還是一條狗皇帝想殺他一句話的事

3樓:步步生蓮

不能說沒有決策權,只是沒有完全的決策權,而且也要看情況,司禮監太監如果足夠強勢的話,也是有決策權的。批紅就是對大臣國策建議的批示,是皇帝的權利,太監只不過代行皇權。如果太監弱勢,那麼對大學士的很多票擬都會通過。

畢竟大學士得皇上信任的話,可以去告狀。 反過來,如果太監深得皇帝信任的話,那大學士就沒機會告狀了,告了也沒用。那就相當於太監有決策權了。

大太監劉瑾不就是這樣?

4樓:sky Sports

掌握了批紅,並不代表就掌握了決策權,決策權一直在皇帝那裡,皇帝要是比較勤勞,那秉筆太監頂多就算是皇帝的高階槍手,無論如何是掌握不了決策的。即使皇帝比較懶,在太監寫完之後也會看一眼並蓋上公章不會存在太監掌握決策權的說法。

5樓:風雨行者

所謂的司禮監秉筆太監,不過是代皇帝批紅罷了,從理論上說,決策權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秉筆太監不過是乙個代為書寫的「機器」。

實際上在明朝的大部分時期,內閣票擬是真正的決策環節,有時候皇帝會在內閣票擬之前,讓太監向內閣傳達自己的想法,試圖對內閣票擬的內容施加一定影響,同時,也避免了內閣票擬與皇帝批紅出現較大偏差,這樣雙方的面子就不太好看了。

在皇帝不作為的時候,秉筆太監有機會假借皇帝的名義,在批紅環節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但是從形式上說,這仍然是皇權的體現,司禮監不過是皇權(內廷)的乙個代表罷了。

明朝的許多時候,皇帝為了更好的掌握權力,還會讓司禮監的批紅和內閣的票擬相互制約,並安排太監經常性的奔走於內廷和外朝之間,隨時傳遞訊息,不斷開展博弈,這種博弈的結果就是皇權的擴充套件。

6樓:五子棋

因為司禮監設立的唯一目的就是皇帝不想直接與相權衝突。

太監以為拿個章就能參與決策天下大事跟當年袁術揣個玉璽就敢稱帝有什麼區別?

7樓:黃如一

很簡單,因為只能批個是或不是,具體的方案是別人早就定好了的,你改不了,也沒執行權(執行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權力)。別人做的方案,你批個「是」,別人就拿著執行去了,跟你沒關係。你批的「否」,那這事兒就辦不成,但別人也不會按你的意思改。

所以真正的權力是別人會按你的意思做方案,你批准(核定)了後,他們再按你的意思去執行,光履行一下批准那個手續沒啥卵用的。明朝皇帝正是因為覺得這種權力沒啥意思,所以才懶得去批紅,找太監代勞。

而且就算批那個「是否」的權力也不是太監自己的,只是代行皇帝的,大原則上不能明顯違背皇帝的意思,不然被皇帝發現了異心,一是無效,二是失寵。

朱元璋不讓太監識字,那司禮監是什麼時候有的?

忠心耿耿梅思祖 所謂 朱元璋不讓太監識字 本來就是後人編出來的段子,並非史實。舊史多以明太祖嚴馭宦官,有立禁內臣干政之祖制,如 明史職官三 即載 定製,內侍毋許識字。洪武十七年鑄鐵牌,文曰 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置宮門中。然據黃景肪 國史唯疑 卷一 相傳洪武初,鑄有鐵牌三尺許,鑄八字其上曰,內臣...

為什麼艾希禮說喜歡思嘉卻娶了媚蘭,為什麼思嘉認為自己喜歡的是艾希禮,相似的人到底適不適合在一起?

郭小敏 艾希禮是斯嘉丽的夢,是她心裡始終保護著的那個嬌小姐最最搭配的人。在和平年代的南方貴族中,艾希禮的紳士和善良是最閃亮最吸引少女的,所以斯嘉丽也不例外。其實艾希禮和美蘭才是最配的,他們都是一切美好的象徵,依附著強大,就能光芒萬丈,讓眾人敬仰,同樣在和平年代,他們登對到像童話一般 可他們也都是脆弱...

為什麼甄嬛沒有隨允禮一起去了?

三多 允禮死,可以保全熹貴妃和所有人。熹貴妃死,全死。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皇上希望允禮死。不止是他和熹貴妃的姦情,還有他 覬覦皇位 之心,早就容不下他了 假設,僅僅是假設啊,別罵我。假設,你嫁給了乙個黑澀會老大,後來你和黑澀會老大分居了,和他弟在一起了,你和他弟真心相愛。結果他弟莫名其妙死了,你為了查...